均勝電子:特斯拉的這個中國供應商,有點“特別”

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一期工程奠基。在儀式上馬斯克滿面春風地表示希望Model 3車型能夠在1月25日農曆春節前開始交付。結果2020年1月7日特斯拉就完成了首次面向普通客戶的

交付。從工廠奠基到交付只用了1年,這速度匪夷所思。而比交付速度更讓人驚訝的是,Model 3車型的售價由35.6萬/輛大幅下調至29.9萬/輛(補貼後價格)。

實際上,為了加快銷售,尤其是為了減少高端車型的庫存,特斯拉一直在降價。由於降價而一路向下的毛利率甚至受到過央視的關注(今年恢復到了20%左右)。


均勝電子:特斯拉的這個中國供應商,有點“特別”

如果降價還想保證利潤,那就必須同步降成本。而降成本的途徑大致有兩條:

1.提升產能,用更大的產量分攤固定資產投資和無形資產攤銷。上海工廠規劃產能50萬輛/年(2022年達產),自10月份投入試運行以來,目前實際產能已經達到3000輛/周。對比之下,已經運行近10年的加州工廠目前產能約為40萬輛/年。上海工廠產能潛力更大、產能爬坡速度也快得多,但是建設成本反而低了65%。此消彼長之下,單車製造費用(主要是折舊和攤銷)大大降低了。而中國目前是特斯拉第二大市場,完全有能力消化這樣的產能;

2.找到價格更低的供應鏈降低人工和零部件成本。上海工廠負責人透露,國產特斯拉目前的零部件國產化率約為30%,今年年中將達到80%,年底完成零部件國產化率100%。零部件國產化可以使特斯拉的生產成本降低5-10%。人力成本差距就更大了,上海工人的薪資大約僅有加州工人的22.4%。

綜上,上海工廠滿產後生產成本可以比加州工廠低20%-28%(據興業證券研報)。以Model 3為例,單車成本可以壓縮到17.25-18.4萬元/輛。按特斯拉2019年20%左右的毛利率計算,Model 3售價可以降到22萬以內(不含稅)。這是一個在

全球都很有競爭力的價格。橙哥覺得,上海工廠很可能成為特斯拉的全球出口基地。難怪馬斯克在7日的交付儀式上特意“尬舞”一段給大家助興。


均勝電子:特斯拉的這個中國供應商,有點“特別”

靠近市場,降低成本,展望全球。這就是特斯拉為什麼需要中國汽車供應鏈

二、供應商均勝電子,“優秀”的有點出奇

誓言零部件100%國產化的特斯拉,是中國汽車供應鏈廠商不能錯過的盛宴。下圖是國內廠商“分食”特斯拉的大概情況。


均勝電子:特斯拉的這個中國供應商,有點“特別”


左上角的均勝電子(600699)成立於2004年,最初是做功能件及總成的(簡單說就是汽車內飾),2010年借殼上市前營收僅有11億,但到了2018年就做到561.81億。目前主營汽車安全系統,尤其是以安全氣囊和安全帶為代表的被動式安全產品。這類產品2018年的大約賣了420個億,佔總營收的74.76%。公司的主動式安全產品(自主轉向方向盤、乘員監測系統等等)尚處於起步階段,營收規模不大。


均勝電子:特斯拉的這個中國供應商,有點“特別”

2019年前三季度均勝營收增長16.20%,毛利率約有20.49%。營收逆勢增長,毛利有所改善。目前公司已經進入特斯拉供應鏈。按照公司最近發佈的公告,2019年來自特斯拉的收入不超過20億元。雖然規模不大,但畢竟已經在宴會上有了席位,未來值得期待。


均勝電子:特斯拉的這個中國供應商,有點“特別”

但有個問題,前三季度公司僅實現淨利潤11.98億,甚至還低於2018年的12.23億。毛利增加而淨利減少,顯然公司的運營費用比較高。

但是,橙哥仍然要提醒大家,均勝至少有2點值得注意的地方:

1.均勝的研發太“穩”了。按照會計準則,企業的研發投入中沒有做出成果的部分要記為費用,稱為“費用化”,會減少當期利潤。而做出成果的部分要記為“無形資產”,稱為“資本化”。無形資產可以攤銷,也可以不攤銷。攤銷會影響以後多個期間的利潤,但是相對平緩(10元錢1次性計入費用和計10次,每次1元的差別)。而不攤銷就永遠不會影響利潤。所以,研發投入資本化是上市公司美化報表的常用手段。

2019年前三季度,均勝研發投入的資本化比例約為1/3,也就是公司投入3元錢就有1元能形成成果。都說研發投入風險大,對均勝來說似乎完全不成立。但是橙哥提醒各位,上交所今年曾就此事向均勝發過《問詢函》。


均勝電子:特斯拉的這個中國供應商,有點“特別”

顯然,均勝多年來研發投入資本化比例一直不低。看一看前三季度僅有2.61%的銷售淨利率,橙哥提醒各位朋友在這裡要注意安全。


2.均勝的營收在短短8年間增長了近50倍,主要是依靠併購。


均勝電子:特斯拉的這個中國供應商,有點“特別”

正是通過上述一系列併購,均勝迅速成為全球第二大安全系統供應商,尤其是KSS和高田,都曾是各自領域響噹噹的角色(在這裡不做展開介紹,不是本文重點)。大手筆併購,自然積累了大量商譽,截止2019年9月30日,均勝的商譽已經高達83.87億。商譽作為企業併購中的溢價部分(100元買下評估價50元的公司,就會有50元商譽),體現的是併購方對被併購方業績的“預期”,本身無所謂好壞。如果被併購企業的業績不達預期,那麼及時對商譽計提減值也是一件好事——起碼利於企業丟下包袱輕裝再出發。但是均勝居然從未對這麼高額的商譽計提過減值。橙哥想問,併購過來的企業業績真的都符合

預期嗎?面對2019年增收減利的情況,管理層的情緒真這麼穩定?當然,這個問題上交所也很好奇,於是下了《問詢函》(如下圖)。


均勝電子:特斯拉的這個中國供應商,有點“特別”

均勝對於併購過來的企業到底整合得怎麼樣,朋友們也要注意安全。

三、未來,依舊令人激動

橙哥認為,均勝的研發投入和商譽處理反映出中國汽車供應鏈企業現階段面臨的共同困難,即難以進入頂級品牌的供應商目錄,利潤微薄。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歷史,有一個規律就是世界巨頭進入中國之後往往會先培養起一批優秀的供應商企業,整合出現的供應鏈系統。然後這些企業也會成為大量下游品牌成長的基礎。比如松下之於格力、美的,比如蘋果之於華為、小米。從這個意義上說,正被特斯拉這個“火車頭”拉動起來的中國汽車供應鏈正引領著中國汽車行業走向未來。

因此,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像均勝電子這樣被整合到特斯拉供應鏈的企業,未來的前景依舊值得市場期待。

馬斯克這樣形容未來:“未來,是非常令人激動的。”


均勝電子:特斯拉的這個中國供應商,有點“特別”

注: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