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吉利汽車買了沃爾沃後,還能做得不錯,但是上汽的榮威和名爵卻感覺市場不好?

昔日丶憐惜丨


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從各個方面講的都有。我試著從更加貼近買車者的消費心理去解答一下。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高端

自從吉利收購了沃爾沃,內部成文的規定是吉利不干涉沃爾沃的運營,不能照搬沃爾沃的核心科技。但是品牌卻沒有像那些實體技術一樣規定得很死。用我們普通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沾光”,沃爾沃給人高端,豪車的形象。吉利成為沃爾沃的老闆,普通人會認為沃爾沃的技術品質也會用到吉利的產品身上。從消費心理上會覺得收購沃爾沃的吉利在後續產品上會有很大的提升,或者說作為買車人的角度看,會覺得可能花了買吉利的錢得到沃爾沃的享受。

我想吉利本身也是看到了這一點,也充分的利用這一點順勢推出他們第一款高端車型博瑞。聰明的吉利攻關團隊也趁熱打鐵,這也是我要說的第二點。



二、營銷

不得不說吉利的攻關和銷售團隊真是打得一副好牌,充分的利用吉利收購沃爾沃這一優勢“王炸”在各種銷售場所,汽車官媒等大肆宣傳沃爾沃技術背景,品質美麗的修飾詞藻。慢慢的人們就會從潛意識的認為變成真的相信現在的吉利已經具有沃爾沃的品質和技術,並且價格還便宜。從而打動了許多要買或者即將要買車的人心裡。從中國人的消費心理來看,花較少的錢得到高的品質的產品是很普遍的。所以慢慢的越來越多人會在心中打下一個高分印象,吉利的車子具有沃爾沃的品質,還能買得起的概念。

三、設計

聰明的吉利人可不只是僅從營銷上下功夫,既然做了就要做全套。收購沃爾沃之後的吉利車子,慢慢的從汽車外觀設計,內飾的組合越來越趨向於沃爾沃的風格。這樣的設計有很多好處,一來是擺脫以往大家對吉利老土設計低檔的印象,二來是趨向於沃爾沃的設計風格更加讓消費者肯定就是獲得了沃爾沃的相關技術和品質。同時吉利的攻關團隊也是充分利用這一點,前幾年網絡上,媒體上總是以最美國產車的字眼來形容吉利的車子,以便給消費者洗腦。

以上三點的相互結合,互相輔助最後給吉利帶來的好處就是消費者認可吉利,提高了吉利在消費者的心裡的檔次,從而使購車者在備選清單中把吉利排在了前位,所以吉利的市場表現良好是大概率的事件了。

通篇我只講了吉利,沒有說名爵和榮威,也正是因為在以上三點中上汽都沒有吉利做得好。所以名爵和榮威給人感覺的表現就不如吉利了。


三輪轎跑


上汽和南汽搶著收購MG羅孚的時候,形象上可以說是一個剛剛從鄉下出來的暴發戶,覺得天大地大有錢就是老大。他對於外面的世界長什麼樣,水有多深,基本屬於七竅通了六巧。

要說2006、2007年那時候,中國的汽車品牌不管上汽還是南汽,都屬於有點錢,但自身實力還很弱,對汽車大環境不是很熟悉的時候。

從現在的眼光看,收購MG羅孚和上汽收購韓國雙龍一樣,本質上是一場比較失敗的商業投資行為。因為,更貴的,中國人還沒錢買,人家也看不上中國買家。只能從一些落魄的、還有點技術能力的品牌裡挑。

等到買回來就發現了。MG羅孚這邊只剩下25和75兩條生產線,能造出來的也就是當年的榮威750和南汽MG7。無論是產品技術實力,還是後續可挖掘的潛力,都已經到頭了。更悲催的是,MG羅孚沒有自己的研發能力了,沒錢、沒人、更沒技術。所以我們會看到,除了開頭幾年做的車還打英倫牌,後面從榮威350開始,基本放棄英國風格了。榮威950還是以別克君越為基礎換殼而來的。

等到了最近這幾年,上汽的研發部分很多都是通過和通用合作來完成的。最後落到榮威和名爵兩個品牌上。所以現在不管是榮威RX5還是名爵6,你在這些車型上已經看不到傳統英國風格的設計了。


反觀吉利收購沃爾沃。同樣是暴發戶,但吉利這個暴發戶的心態就不一樣了。它是看到了上汽盲目收購的結果的,所以它來做這件事的時候,就要考慮後面的經營和發展問題。

而恰巧,這個時候碰上金融危機之後,美國三大集團日子都不好過,旗下的成熟品牌紛紛賤賣。18億收購沃爾沃汽車,絕對屬於跳樓價。

最最關鍵的是,相比MG 羅孚,沃爾沃的技術研發能力是絕對夠硬的。不要覺得被賣兩次就是不值錢沒技術。實際上沃爾沃本身的研發能力在歐洲都屬於頂尖級別的,只不過一來體量小了點,不能像德國品牌那樣四面開花。二來受困於福特,它缺少研發資金,像XC90的換代被拖了多少年,最終還是在吉利給了錢以後才完成的。

沃爾沃缺的不是人才,就是錢。

1、哥德堡具有人才儲備優勢。瑞典和周邊幾個國家只要是汽車研發方面的工程師,不去德國就去瑞典。就連薩博倒閉之後,大量的工程師也被招募到了沃爾沃旗下。

2、沃爾沃集團至今仍然是汽車和工業製造領域的巨頭。雖然汽車部分被賣給了吉利,但他們和沃爾沃集團,也就是商用車、卡車那塊的人,是在同一個地方工作的,相互之間依然保持著緊密的聯繫。你說沃爾沃造不出大排量發動機?那幫人連卡車的大發動機都能造,做個V8簡直太容易了。只是因為他們算下來,吉利給的這點錢造V8V6不划算。

3、主被動安全技術,沃爾沃有全球性的天然優勢。自家建立的碰撞測試中心,到現在也是最牛逼的一個。

吉利做得好呢,說白了就在於此。沃爾沃有技術啊,很多人說有協議,不能把技術給吉利。沒關係嘛,咱們做個內部人員交流嘛。沃爾沃的工程師,外派到吉利來指導工作,吉利的小學徒,一批一批的去瑞典學習。憑著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什麼東西學不會?對吧。

然後就是做聯合開發。SPA平臺專供沃爾沃沒問題,CMA就來聯合開發了。這種新的架構技術,又不屬於籤協議前的資產。兩邊都能用。非常合理。

另外,吉利有錢啊,捨得投入開發啊。說實話現在論硬件開發,杭州灣基地的設備就是好過瑞典,很多測試項目就是放在中國來完成的。還能加速開發進程。非常合理。

為什麼吉利最近幾年的產品不僅品質明顯提升,車型推出的速度也明顯加快?到底還是買回來了一個老師傅,教的好,學的快。


曹臻Alex


同樣是在國際汽車市場的大規模收購,但吉利與上汽走的卻是不同的路線。

吉利收購沃爾沃轎車,是100%的股權收購,包括沃爾沃轎車的品牌、技術、知識產權、設備等全部資產,吉利老闆李書福擔任沃爾沃轎車的董事長,沃爾沃處於吉利的直接控制下中。

吉利收購後的沃爾沃,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期後,全球範圍內銷量達到了年10%的增長速度,其最安全汽車的標籤再一次得到確認。同時,吉利也從沃爾沃得到關鍵技術支持,獲准使用沃爾沃中型汽車平臺、汽車內部空氣質量技術、安全領域技術等的三項技術,吉利博瑞即首款受益車型。

總之,吉利對沃爾沃的收購,實現了雙贏。

而上汽收購羅孚(Rover)汽車,情況則比較複雜。羅孚(Rover)汽車是英國一家有上百年曆史的老汽車廠商,擁有四大獨立品牌,分別是羅孚(Rover)、名爵(MG)、迷你(Mini)、路虎(Land Rover)。因經營狀況不佳,1997年被寶馬整體收購。2000年,寶馬將路虎(Land Rover)全部資產賣給了福特。2005年,寶馬又把羅孚(Rover)汽車的全部技術、知識產權、核心技術人員全部賣給了上汽集團,把名爵(MG)、羅孚(Rover)汽車全套生產設備等賣給了南汽集團。但在上氣收購羅孚之前,福特擔心上汽對自己的地位形成威脅,便利用購買路虎(Land Rover)時的優先購買權,惡意收購了羅孚品牌,後來又把羅孚品牌和路虎(Land Rover)一起賣給了印度塔塔集團。2007年上汽又收購南汽集團,所以,上汽就擁有名爵(MG)、羅孚(Rover)的資產。

其實,上汽現在的榮威汽車,就是原來的羅孚(Rover)汽車,因為上汽不能使用羅孚(Rover)品牌,所以才有了榮威汽車品牌。而羅孚品牌在印度塔塔集團手裡,除了路虎之外,也沒有開發利用。上汽和塔塔集團的收購,一個是有份無名,一個是有名無份,都沒有形成新的企業發展增長點。

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上汽的榮威、名爵銷量好不慍不火,給人以市場行情一般的印象。


我解春秋


一、沃爾沃很完整,而羅孚的MINI和路虎被拆分了


榮威和名爵和路虎、MINI最早其實都是一家公司,都源於英國羅孚汽車公司!

羅孚汽車公司(MG-Rover)

羅孚(ROVER)意思為流浪者或領航員,從1902年起,這個標誌便放在了一輛輛汽車前正中的位置上,最早貴為英國皇室、首相及羅馬教廷鍾愛的座駕,是羅浮汽車是最早的英國車企之。


不斷虧損的羅孚,在1994年被德國寶馬公司以8億英鎊接管。因為持續虧損,在2000年福特汽車以30億歐元收購了羅孚旗下的捷豹和路虎,知名的攬勝、發現者、自由人、衛士盡歸福特,後來福特又把路虎和捷豹賣給了印度塔塔,於是把羅孚分拆為MG和ROVER兩個品牌,MINI順理成章的留在了寶馬。

這之後,羅孚與上汽談判失敗,宣佈了破產。同年,被中國南汽收購,並在2008年上汽完成對南汽100%股權收購,至此,羅孚和名爵成了上汽的完全自主品牌。可以說羅孚汽車最有價值的品牌是MINI、路虎和捷豹,可惜早就被拆走了。


名爵和榮威都是羅孚集團生產序列中,比較靠後的產品,多年不生產新車,一些車型經過寶馬設計師的調教,雖然漂亮但也僅僅是存在設計稿件上的設計圖紙,榮威也因為版權問題,不能叫羅孚,LOGO也改了,所以說,上汽收購的僅僅是兩個可以講故事的牌子,真實的技術上,已經沒有什麼可講的了。


沃爾沃的技術獨立,榮威和名爵的技術靠輸氧


我一再強調過,吉利收購沃爾沃,不等於收購了沃爾沃的技術,因為當年的沃爾沃技術很大一部分是福特、沃爾沃共有的,但是李書福聰明的保留了沃爾沃的技術研發,並持續投入建立新的平臺和架構,這時候,沃爾沃技術才逐漸變為吉利的技術,也可以看到近幾年沃爾沃向吉利技術輸血,設計也輸血,創造了領克品牌!

但是榮威和名爵是徹底搬到了中國,保留了一個技術並不先進的中冷渦輪增壓技術外,其他可稱道的少之又少。因為英國汽車那個模式,早就不適合世界了,更不可能適合中國。


所以,我們看到上汽的合作方通用一直在向這兩個品牌輸血,給你輸血的是一家外資公司,不是你自有產權,你當然發展不起來了,同理可見一汽的奔騰。

歷史證明,外部輸血模式是飲鴆止渴,不可久也。希望這些國企能重視這點,學習吉利,做真正的技術,有真正的品牌精神,不然國車不可能發展!


明猩說車史


很多人說這是國企私企區別等等,這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一下:

1.車企的區域:假如你在上海,看到馬路上的汽車,這問題可能就會反過來。榮威在上海到處都是,保有量碾壓其他所有國產品牌甚至上汽之外的其他合資品牌,但出了上海周邊,其他地方就很少見到。這就是車企的輻射能力,車企在自己所在地區因為維修銷售方便加上政策支持,上下關係好,4S店鋪的廣,還有很多ZF採購,出租車企業大批量採購,這些因素下銷量自然就好。但離開所在地區,和當地車企對決客場作戰,沒有絕對的實力是很難有所作為的。

2.車企的定位:吉利一開始就做低端市場或者說90年代末2000年初那會國產車都是低端的,榮威2006年出來,如果要進入低端市場那收購一個牌子等於白收購了,做高端一點合資品牌沒有知名度做不上去。這就導致榮威在當時處在一個很尷尬的地位和國產比本來就進入市場晚還賣的貴,和合資比技術名氣又比不過。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國產車技術提升,榮威倒是沒了一開始的定位問題,就是個國產車。現在有幾款車賣的還可以。不過上汽家大業大,給榮威的投入確實不可能像吉利對自己百分百投入那樣


911xp


問一問吉利供應商。上汽榮威發動機與通用一起研發的,變速箱與博格**一起研發的。低排量發動機與通用共同,還供給其它自主品牌。上汽“拉皮”也是技術活。吉利“買、買、買”,澳大利亞DSI轉手賣給“萬里揚”。國產車外型設計都不錯了,可靠還是差一點,都一個樣(包括大眾車)…[捂臉]


用戶6317710313154


可以說吉利算得上是國內汽車業內的併購達人,2010年吉利正式收購了沃爾沃汽車,到目前為止已經將近9年了,加上吉利汽車的大力宣傳,不可否認在銷量方面的表現確實不錯,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依舊擺脫不了“低端”這樣的印象。

所以,情況並不像我們車主或者潛在消費者看到的那樣,我們很多人也存在一些誤區;首先就是吉利和沃爾沃的品牌差距是比較大的,吉利收購的並不是整個沃爾沃,換句話說吉利收購的只是一個沃爾沃牌子,至於像發動機等“三大件”核心技術方面,吉利並沒有取其精華。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吉利車型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沒有采用沃爾沃的技術了。

我們都知道現在國內的汽車行業都在講品牌向上,試想一下,沒有核心技術做基石,沒有核心的產品競爭力,品牌向上從何談起呢?營銷靠“講故事”、“講情懷”嗎?顯然不是!

至於說上汽上汽的榮威和名爵市場不好,個人有失偏頗;這兩年上汽乘用車同樣是有了很大的發展和上升,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上汽是自己研發技術,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這樣的“三大件”完全是自主研發,而並非像吉利那樣技術受制於人。

根據上汽集團公佈11月份產銷快報顯示,今年1-11月份,上汽乘用車共銷售新車632138輛,累計同比增長35.3%,榮威和名爵兩個品牌也實現了提升。

所以靠收購這樣的方式,短時間可能會得到一些成效,但如果從長遠來看,“舶來品”也會 水土可服,掌握不了核心技術就會受制於人;這也難怪上汽在2018上半年會投入60多億元用於研發,在所有車企的研發費用中,上汽位居榜首。


神回覆


完全不是一回事,沃爾沃是吉利控股項目,不等於收購,而且沃爾沃品牌還是屬於瑞典,沃爾沃的運營和生產吉利是沒有管理權的,沃爾沃的技術也不會拿過來給吉利使用。MG是直接被收購的,英國人不再參與這個品牌的管理和運營,所有的決策權都是上汽說了算,MG也成為了一箇中國品牌,和英國基本上沒有關係了。榮威完完全全是上汽自己創造出來的一個品牌,上汽在收購英國羅浮汽車失敗後,成立了這麼一個品牌。


歐陸商貿


吉利收購沃爾沃,是可以進教科書式的成功案例,全世界這樣的成功案例都屈指可數,吉利當時收購沒人看好,沃爾沃賣給另一個誰,可能都是另一種結果。



吉利買的是股權,沃爾沃本身還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有血有肉有靈魂。上汽買的是車間,只是一具軀殼,沒有靈魂。

還有國企收購有幾個成功的?無論研發還是收購,幾十億上百億的錢打水漂,上汽花了50億買的雙龍,最後不了了之,誰都沒責任,國家的錢,誰當自己的錢使。說實話,國企收購根本沒有考慮錢,因為不是自己掏錢,都是國家的,所以技術和划算不用考慮,只要博人眼球就好了!

吉利國內最強的汽車民企,再過幾年將會是全球前十!我們必須給浙江企業家李書福點贊!

大家怎麼看?歡迎評論區來兩句哦!

如果感覺我說的不錯的話,請給個贊哦!


新路徑自媒體商業方案


上汽和南汽搶著收購MG羅孚的時候,形象上可以說是一個剛剛從鄉下出來的暴發戶,覺得天大地大有錢就是老大。他對於外面的世界長什麼樣,水有多深,基本屬於七竅通了六巧。

要說2006、2007年那時候,中國的汽車品牌不管上汽還是南汽,都屬於有點錢,但自身實力還很弱,對汽車大環境不是很熟悉的時候。

從現在的眼光看,收購MG羅孚和上汽收購韓國雙龍一樣,本質上是一場比較失敗的商業投資行為。因為,更貴的,中國人還沒錢買,人家也看不上中國買家。只能從一些落魄的、還有點技術能力的品牌裡挑。

等到買回來就發現了。MG羅孚這邊只剩下25和75兩條生產線,能造出來的也就是當年的榮威750和南汽MG7。無論是產品技術實力,還是後續可挖掘的潛力,都已經到頭了。更悲催的是,MG羅孚沒有自己的研發能力了,沒錢、沒人、更沒技術。所以我們會看到,除了開頭幾年做的車還打英倫牌,後面從榮威350開始,基本放棄英國風格了。榮威950還是以別克君越為基礎換殼而來的。

等到了最近這幾年,上汽的研發部分很多都是通過和通用合作來完成的。最後落到榮威和名爵兩個品牌上。所以現在不管是榮威RX5還是名爵6,你在這些車型上已經看不到傳統英國風格的設計了。

反觀吉利收購沃爾沃。同樣是暴發戶,但吉利這個暴發戶的心態就不一樣了。它是看到了上汽盲目收購的結果的,所以它來做這件事的時候,就要考慮後面的經營和發展問題。

而恰巧,這個時候碰上金融危機之後,美國三大集團日子都不好過,旗下的成熟品牌紛紛賤賣。18億收購沃爾沃汽車,絕對屬於跳樓價。

最最關鍵的是,相比MG 羅孚,沃爾沃的技術研發能力是絕對夠硬的。不要覺得被賣兩次就是不值錢沒技術。實際上沃爾沃本身的研發能力在歐洲都屬於頂尖級別的,只不過一來體量小了點,不能像德國品牌那樣四面開花。二來受困於福特,它缺少研發資金,像XC90的換代被拖了多少年,最終還是在吉利給了錢以後才完成的。

沃爾沃缺的不是人才,就是錢。

1、哥德堡具有人才儲備優勢。瑞典和周邊幾個國家只要是汽車研發方面的工程師,不去德國就去瑞典。就連薩博倒閉之後,大量的工程師也被招募到了沃爾沃旗下。

2、沃爾沃集團至今仍然是汽車和工業製造領域的巨頭。雖然汽車部分被賣給了吉利,但他們和沃爾沃集團,也就是商用車、卡車那塊的人,是在同一個地方工作的,相互之間依然保持著緊密的聯繫。你說沃爾沃造不出大排量發動機?那幫人連卡車的大發動機都能造,做個V8簡直太容易了。只是因為他們算下來,吉利給的這點錢造V8V6不划算。

3、主被動安全技術,沃爾沃有全球性的天然優勢。自家建立的碰撞測試中心,到現在也是最牛逼的一個。

吉利做得好呢,說白了就在於此。沃爾沃有技術啊,很多人說有協議,不能把技術給吉利。沒關係嘛,咱們做個內部人員交流嘛。沃爾沃的工程師,外派到吉利來指導工作,吉利的小學徒,一批一批的去瑞典學習。憑著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什麼東西學不會?對吧。

然後就是做聯合開發。SPA平臺專供沃爾沃沒問題,CMA就來聯合開發了。這種新的架構技術,又不屬於籤協議前的資產。兩邊都能用。非常合理。

另外,吉利有錢啊,捨得投入開發啊。說實話現在論硬件開發,杭州灣基地的設備就是好過瑞典,很多測試項目就是放在中國來完成的。還能加速開發進程。非常合理。

為什麼吉利最近幾年的產品不僅品質明顯提升,車型推出的速度也明顯加快?到底還是買回來了一個老師傅,教的好,學的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