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吉利汽车买了沃尔沃后,还能做得不错,但是上汽的荣威和名爵却感觉市场不好?

昔日丶怜惜丨


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从各个方面讲的都有。我试着从更加贴近买车者的消费心理去解答一下。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高端

自从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内部成文的规定是吉利不干涉沃尔沃的运营,不能照搬沃尔沃的核心科技。但是品牌却没有像那些实体技术一样规定得很死。用我们普通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沾光”,沃尔沃给人高端,豪车的形象。吉利成为沃尔沃的老板,普通人会认为沃尔沃的技术品质也会用到吉利的产品身上。从消费心理上会觉得收购沃尔沃的吉利在后续产品上会有很大的提升,或者说作为买车人的角度看,会觉得可能花了买吉利的钱得到沃尔沃的享受。

我想吉利本身也是看到了这一点,也充分的利用这一点顺势推出他们第一款高端车型博瑞。聪明的吉利攻关团队也趁热打铁,这也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二、营销

不得不说吉利的攻关和销售团队真是打得一副好牌,充分的利用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优势“王炸”在各种销售场所,汽车官媒等大肆宣传沃尔沃技术背景,品质美丽的修饰词藻。慢慢的人们就会从潜意识的认为变成真的相信现在的吉利已经具有沃尔沃的品质和技术,并且价格还便宜。从而打动了许多要买或者即将要买车的人心里。从中国人的消费心理来看,花较少的钱得到高的品质的产品是很普遍的。所以慢慢的越来越多人会在心中打下一个高分印象,吉利的车子具有沃尔沃的品质,还能买得起的概念。

三、设计

聪明的吉利人可不只是仅从营销上下功夫,既然做了就要做全套。收购沃尔沃之后的吉利车子,慢慢的从汽车外观设计,内饰的组合越来越趋向于沃尔沃的风格。这样的设计有很多好处,一来是摆脱以往大家对吉利老土设计低档的印象,二来是趋向于沃尔沃的设计风格更加让消费者肯定就是获得了沃尔沃的相关技术和品质。同时吉利的攻关团队也是充分利用这一点,前几年网络上,媒体上总是以最美国产车的字眼来形容吉利的车子,以便给消费者洗脑。

以上三点的相互结合,互相辅助最后给吉利带来的好处就是消费者认可吉利,提高了吉利在消费者的心里的档次,从而使购车者在备选清单中把吉利排在了前位,所以吉利的市场表现良好是大概率的事件了。

通篇我只讲了吉利,没有说名爵和荣威,也正是因为在以上三点中上汽都没有吉利做得好。所以名爵和荣威给人感觉的表现就不如吉利了。


三轮轿跑


上汽和南汽抢着收购MG罗孚的时候,形象上可以说是一个刚刚从乡下出来的暴发户,觉得天大地大有钱就是老大。他对于外面的世界长什么样,水有多深,基本属于七窍通了六巧。

要说2006、2007年那时候,中国的汽车品牌不管上汽还是南汽,都属于有点钱,但自身实力还很弱,对汽车大环境不是很熟悉的时候。

从现在的眼光看,收购MG罗孚和上汽收购韩国双龙一样,本质上是一场比较失败的商业投资行为。因为,更贵的,中国人还没钱买,人家也看不上中国买家。只能从一些落魄的、还有点技术能力的品牌里挑。

等到买回来就发现了。MG罗孚这边只剩下25和75两条生产线,能造出来的也就是当年的荣威750和南汽MG7。无论是产品技术实力,还是后续可挖掘的潜力,都已经到头了。更悲催的是,MG罗孚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了,没钱、没人、更没技术。所以我们会看到,除了开头几年做的车还打英伦牌,后面从荣威350开始,基本放弃英国风格了。荣威950还是以别克君越为基础换壳而来的。

等到了最近这几年,上汽的研发部分很多都是通过和通用合作来完成的。最后落到荣威和名爵两个品牌上。所以现在不管是荣威RX5还是名爵6,你在这些车型上已经看不到传统英国风格的设计了。


反观吉利收购沃尔沃。同样是暴发户,但吉利这个暴发户的心态就不一样了。它是看到了上汽盲目收购的结果的,所以它来做这件事的时候,就要考虑后面的经营和发展问题。

而恰巧,这个时候碰上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三大集团日子都不好过,旗下的成熟品牌纷纷贱卖。18亿收购沃尔沃汽车,绝对属于跳楼价。

最最关键的是,相比MG 罗孚,沃尔沃的技术研发能力是绝对够硬的。不要觉得被卖两次就是不值钱没技术。实际上沃尔沃本身的研发能力在欧洲都属于顶尖级别的,只不过一来体量小了点,不能像德国品牌那样四面开花。二来受困于福特,它缺少研发资金,像XC90的换代被拖了多少年,最终还是在吉利给了钱以后才完成的。

沃尔沃缺的不是人才,就是钱。

1、哥德堡具有人才储备优势。瑞典和周边几个国家只要是汽车研发方面的工程师,不去德国就去瑞典。就连萨博倒闭之后,大量的工程师也被招募到了沃尔沃旗下。

2、沃尔沃集团至今仍然是汽车和工业制造领域的巨头。虽然汽车部分被卖给了吉利,但他们和沃尔沃集团,也就是商用车、卡车那块的人,是在同一个地方工作的,相互之间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你说沃尔沃造不出大排量发动机?那帮人连卡车的大发动机都能造,做个V8简直太容易了。只是因为他们算下来,吉利给的这点钱造V8V6不划算。

3、主被动安全技术,沃尔沃有全球性的天然优势。自家建立的碰撞测试中心,到现在也是最牛逼的一个。

吉利做得好呢,说白了就在于此。沃尔沃有技术啊,很多人说有协议,不能把技术给吉利。没关系嘛,咱们做个内部人员交流嘛。沃尔沃的工程师,外派到吉利来指导工作,吉利的小学徒,一批一批的去瑞典学习。凭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什么东西学不会?对吧。

然后就是做联合开发。SPA平台专供沃尔沃没问题,CMA就来联合开发了。这种新的架构技术,又不属于签协议前的资产。两边都能用。非常合理。

另外,吉利有钱啊,舍得投入开发啊。说实话现在论硬件开发,杭州湾基地的设备就是好过瑞典,很多测试项目就是放在中国来完成的。还能加速开发进程。非常合理。

为什么吉利最近几年的产品不仅品质明显提升,车型推出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到底还是买回来了一个老师傅,教的好,学的快。


曹臻Alex


同样是在国际汽车市场的大规模收购,但吉利与上汽走的却是不同的路线。

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是100%的股权收购,包括沃尔沃轿车的品牌、技术、知识产权、设备等全部资产,吉利老板李书福担任沃尔沃轿车的董事长,沃尔沃处于吉利的直接控制下中。

吉利收购后的沃尔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后,全球范围内销量达到了年10%的增长速度,其最安全汽车的标签再一次得到确认。同时,吉利也从沃尔沃得到关键技术支持,获准使用沃尔沃中型汽车平台、汽车内部空气质量技术、安全领域技术等的三项技术,吉利博瑞即首款受益车型。

总之,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实现了双赢。

而上汽收购罗孚(Rover)汽车,情况则比较复杂。罗孚(Rover)汽车是英国一家有上百年历史的老汽车厂商,拥有四大独立品牌,分别是罗孚(Rover)、名爵(MG)、迷你(Mini)、路虎(Land Rover)。因经营状况不佳,1997年被宝马整体收购。2000年,宝马将路虎(Land Rover)全部资产卖给了福特。2005年,宝马又把罗孚(Rover)汽车的全部技术、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人员全部卖给了上汽集团,把名爵(MG)、罗孚(Rover)汽车全套生产设备等卖给了南汽集团。但在上气收购罗孚之前,福特担心上汽对自己的地位形成威胁,便利用购买路虎(Land Rover)时的优先购买权,恶意收购了罗孚品牌,后来又把罗孚品牌和路虎(Land Rover)一起卖给了印度塔塔集团。2007年上汽又收购南汽集团,所以,上汽就拥有名爵(MG)、罗孚(Rover)的资产。

其实,上汽现在的荣威汽车,就是原来的罗孚(Rover)汽车,因为上汽不能使用罗孚(Rover)品牌,所以才有了荣威汽车品牌。而罗孚品牌在印度塔塔集团手里,除了路虎之外,也没有开发利用。上汽和塔塔集团的收购,一个是有份无名,一个是有名无份,都没有形成新的企业发展增长点。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上汽的荣威、名爵销量好不愠不火,给人以市场行情一般的印象。


我解春秋


一、沃尔沃很完整,而罗孚的MINI和路虎被拆分了


荣威和名爵和路虎、MINI最早其实都是一家公司,都源于英国罗孚汽车公司!

罗孚汽车公司(MG-Rover)

罗孚(ROVER)意思为流浪者或领航员,从1902年起,这个标志便放在了一辆辆汽车前正中的位置上,最早贵为英国皇室、首相及罗马教廷钟爱的座驾,是罗浮汽车是最早的英国车企之。


不断亏损的罗孚,在1994年被德国宝马公司以8亿英镑接管。因为持续亏损,在2000年福特汽车以30亿欧元收购了罗孚旗下的捷豹和路虎,知名的揽胜、发现者、自由人、卫士尽归福特,后来福特又把路虎和捷豹卖给了印度塔塔,于是把罗孚分拆为MG和ROVER两个品牌,MINI顺理成章的留在了宝马。

这之后,罗孚与上汽谈判失败,宣布了破产。同年,被中国南汽收购,并在2008年上汽完成对南汽100%股权收购,至此,罗孚和名爵成了上汽的完全自主品牌。可以说罗孚汽车最有价值的品牌是MINI、路虎和捷豹,可惜早就被拆走了。


名爵和荣威都是罗孚集团生产序列中,比较靠后的产品,多年不生产新车,一些车型经过宝马设计师的调教,虽然漂亮但也仅仅是存在设计稿件上的设计图纸,荣威也因为版权问题,不能叫罗孚,LOGO也改了,所以说,上汽收购的仅仅是两个可以讲故事的牌子,真实的技术上,已经没有什么可讲的了。


沃尔沃的技术独立,荣威和名爵的技术靠输氧


我一再强调过,吉利收购沃尔沃,不等于收购了沃尔沃的技术,因为当年的沃尔沃技术很大一部分是福特、沃尔沃共有的,但是李书福聪明的保留了沃尔沃的技术研发,并持续投入建立新的平台和架构,这时候,沃尔沃技术才逐渐变为吉利的技术,也可以看到近几年沃尔沃向吉利技术输血,设计也输血,创造了领克品牌!

但是荣威和名爵是彻底搬到了中国,保留了一个技术并不先进的中冷涡轮增压技术外,其他可称道的少之又少。因为英国汽车那个模式,早就不适合世界了,更不可能适合中国。


所以,我们看到上汽的合作方通用一直在向这两个品牌输血,给你输血的是一家外资公司,不是你自有产权,你当然发展不起来了,同理可见一汽的奔腾。

历史证明,外部输血模式是饮鸩止渴,不可久也。希望这些国企能重视这点,学习吉利,做真正的技术,有真正的品牌精神,不然国车不可能发展!


明猩说车史


很多人说这是国企私企区别等等,这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

1.车企的区域:假如你在上海,看到马路上的汽车,这问题可能就会反过来。荣威在上海到处都是,保有量碾压其他所有国产品牌甚至上汽之外的其他合资品牌,但出了上海周边,其他地方就很少见到。这就是车企的辐射能力,车企在自己所在地区因为维修销售方便加上政策支持,上下关系好,4S店铺的广,还有很多ZF采购,出租车企业大批量采购,这些因素下销量自然就好。但离开所在地区,和当地车企对决客场作战,没有绝对的实力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2.车企的定位:吉利一开始就做低端市场或者说90年代末2000年初那会国产车都是低端的,荣威2006年出来,如果要进入低端市场那收购一个牌子等于白收购了,做高端一点合资品牌没有知名度做不上去。这就导致荣威在当时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和国产比本来就进入市场晚还卖的贵,和合资比技术名气又比不过。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国产车技术提升,荣威倒是没了一开始的定位问题,就是个国产车。现在有几款车卖的还可以。不过上汽家大业大,给荣威的投入确实不可能像吉利对自己百分百投入那样


911xp


问一问吉利供应商。上汽荣威发动机与通用一起研发的,变速箱与博格**一起研发的。低排量发动机与通用共同,还供给其它自主品牌。上汽“拉皮”也是技术活。吉利“买、买、买”,澳大利亚DSI转手卖给“万里扬”。国产车外型设计都不错了,可靠还是差一点,都一个样(包括大众车)…[捂脸]


用户6317710313154


可以说吉利算得上是国内汽车业内的并购达人,2010年吉利正式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到目前为止已经将近9年了,加上吉利汽车的大力宣传,不可否认在销量方面的表现确实不错,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依旧摆脱不了“低端”这样的印象。

所以,情况并不像我们车主或者潜在消费者看到的那样,我们很多人也存在一些误区;首先就是吉利和沃尔沃的品牌差距是比较大的,吉利收购的并不是整个沃尔沃,换句话说吉利收购的只是一个沃尔沃牌子,至于像发动机等“三大件”核心技术方面,吉利并没有取其精华。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吉利车型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没有采用沃尔沃的技术了。

我们都知道现在国内的汽车行业都在讲品牌向上,试想一下,没有核心技术做基石,没有核心的产品竞争力,品牌向上从何谈起呢?营销靠“讲故事”、“讲情怀”吗?显然不是!

至于说上汽上汽的荣威和名爵市场不好,个人有失偏颇;这两年上汽乘用车同样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和上升,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上汽是自己研发技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样的“三大件”完全是自主研发,而并非像吉利那样技术受制于人。

根据上汽集团公布11月份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11月份,上汽乘用车共销售新车632138辆,累计同比增长35.3%,荣威和名爵两个品牌也实现了提升。

所以靠收购这样的方式,短时间可能会得到一些成效,但如果从长远来看,“舶来品”也会 水土可服,掌握不了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这也难怪上汽在2018上半年会投入60多亿元用于研发,在所有车企的研发费用中,上汽位居榜首。


神回复


完全不是一回事,沃尔沃是吉利控股项目,不等于收购,而且沃尔沃品牌还是属于瑞典,沃尔沃的运营和生产吉利是没有管理权的,沃尔沃的技术也不会拿过来给吉利使用。MG是直接被收购的,英国人不再参与这个品牌的管理和运营,所有的决策权都是上汽说了算,MG也成为了一个中国品牌,和英国基本上没有关系了。荣威完完全全是上汽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品牌,上汽在收购英国罗浮汽车失败后,成立了这么一个品牌。


欧陆商贸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可以进教科书式的成功案例,全世界这样的成功案例都屈指可数,吉利当时收购没人看好,沃尔沃卖给另一个谁,可能都是另一种结果。



吉利买的是股权,沃尔沃本身还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有血有肉有灵魂。上汽买的是车间,只是一具躯壳,没有灵魂。

还有国企收购有几个成功的?无论研发还是收购,几十亿上百亿的钱打水漂,上汽花了50亿买的双龙,最后不了了之,谁都没责任,国家的钱,谁当自己的钱使。说实话,国企收购根本没有考虑钱,因为不是自己掏钱,都是国家的,所以技术和划算不用考虑,只要博人眼球就好了!

吉利国内最强的汽车民企,再过几年将会是全球前十!我们必须给浙江企业家李书福点赞!

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来两句哦!

如果感觉我说的不错的话,请给个赞哦!


新路径自媒体商业方案


上汽和南汽抢着收购MG罗孚的时候,形象上可以说是一个刚刚从乡下出来的暴发户,觉得天大地大有钱就是老大。他对于外面的世界长什么样,水有多深,基本属于七窍通了六巧。

要说2006、2007年那时候,中国的汽车品牌不管上汽还是南汽,都属于有点钱,但自身实力还很弱,对汽车大环境不是很熟悉的时候。

从现在的眼光看,收购MG罗孚和上汽收购韩国双龙一样,本质上是一场比较失败的商业投资行为。因为,更贵的,中国人还没钱买,人家也看不上中国买家。只能从一些落魄的、还有点技术能力的品牌里挑。

等到买回来就发现了。MG罗孚这边只剩下25和75两条生产线,能造出来的也就是当年的荣威750和南汽MG7。无论是产品技术实力,还是后续可挖掘的潜力,都已经到头了。更悲催的是,MG罗孚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了,没钱、没人、更没技术。所以我们会看到,除了开头几年做的车还打英伦牌,后面从荣威350开始,基本放弃英国风格了。荣威950还是以别克君越为基础换壳而来的。

等到了最近这几年,上汽的研发部分很多都是通过和通用合作来完成的。最后落到荣威和名爵两个品牌上。所以现在不管是荣威RX5还是名爵6,你在这些车型上已经看不到传统英国风格的设计了。

反观吉利收购沃尔沃。同样是暴发户,但吉利这个暴发户的心态就不一样了。它是看到了上汽盲目收购的结果的,所以它来做这件事的时候,就要考虑后面的经营和发展问题。

而恰巧,这个时候碰上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三大集团日子都不好过,旗下的成熟品牌纷纷贱卖。18亿收购沃尔沃汽车,绝对属于跳楼价。

最最关键的是,相比MG 罗孚,沃尔沃的技术研发能力是绝对够硬的。不要觉得被卖两次就是不值钱没技术。实际上沃尔沃本身的研发能力在欧洲都属于顶尖级别的,只不过一来体量小了点,不能像德国品牌那样四面开花。二来受困于福特,它缺少研发资金,像XC90的换代被拖了多少年,最终还是在吉利给了钱以后才完成的。

沃尔沃缺的不是人才,就是钱。

1、哥德堡具有人才储备优势。瑞典和周边几个国家只要是汽车研发方面的工程师,不去德国就去瑞典。就连萨博倒闭之后,大量的工程师也被招募到了沃尔沃旗下。

2、沃尔沃集团至今仍然是汽车和工业制造领域的巨头。虽然汽车部分被卖给了吉利,但他们和沃尔沃集团,也就是商用车、卡车那块的人,是在同一个地方工作的,相互之间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你说沃尔沃造不出大排量发动机?那帮人连卡车的大发动机都能造,做个V8简直太容易了。只是因为他们算下来,吉利给的这点钱造V8V6不划算。

3、主被动安全技术,沃尔沃有全球性的天然优势。自家建立的碰撞测试中心,到现在也是最牛逼的一个。

吉利做得好呢,说白了就在于此。沃尔沃有技术啊,很多人说有协议,不能把技术给吉利。没关系嘛,咱们做个内部人员交流嘛。沃尔沃的工程师,外派到吉利来指导工作,吉利的小学徒,一批一批的去瑞典学习。凭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什么东西学不会?对吧。

然后就是做联合开发。SPA平台专供沃尔沃没问题,CMA就来联合开发了。这种新的架构技术,又不属于签协议前的资产。两边都能用。非常合理。

另外,吉利有钱啊,舍得投入开发啊。说实话现在论硬件开发,杭州湾基地的设备就是好过瑞典,很多测试项目就是放在中国来完成的。还能加速开发进程。非常合理。

为什么吉利最近几年的产品不仅品质明显提升,车型推出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到底还是买回来了一个老师傅,教的好,学的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