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介紹一下施一公,顏寧的科研水平和社會貢獻,都貢獻了什麼?

天天散步基本吃素


顏寧,女,1977年11月出生於山東濟南萊蕪區,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1]、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

2017年8月,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二輪候選人[2]。2017年12月15日,榮獲“影響中國”2017年度科技人物[3]。2019年4月30日,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4]

中文名

顏寧

外文名

Ning Yan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濟南萊蕪

出生日期

1977年(丁巳年)11月

職業

教授、博士生導師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

主要成就

2011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

2014年“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6]

2015年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7]

代表作品

《尿嘧啶轉運蛋白UraA的結構和機制》

研究領域

結構生物學

研究內容

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施一公,男,漢族,1967年5月5日生,河南鄭州人,1989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1995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外籍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2017年獲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之“生命科學獎”。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1][2][3][4]

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5][6]

2018年12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榜單。[7]

中文名

施一公

外文名

Shi Yigong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南省鄭州市

出生日期

1967年5月5日

職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霍普金斯大學、河南省實驗中學

主要成就

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

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

首批“千人計劃”特聘專家

“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影響世界華人大獎[8]


心底有菩提


施一公和顏寧,可以說是當今科學界最知名的一對師徒,目前的身份中,兩人最顯赫的一點是,施一公已經是中科院院士,並且是剛剛成立的西湖大學的首任校長;顏寧在2017年,落選中科院士評選之後,去了自己在美國的另一個母校——普林斯頓大學,成為終身教授,並在近日當選美科院外籍院士。


施一公和顏寧都是明星科學家,有些類似霍金,他們兩人身份都是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在1998年—2008年,歷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講席教授。正是在此期間,時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的施一公錄取了清華的本科生顏寧,讓顏寧得以在普林斯頓攻讀碩博。

2008年,施一公婉拒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HHMI)研究員的邀請,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並在後來接任清華副校長一職。



2007年,顏寧攻讀博士成功,正是在導師施一公的力薦下,回到清華任教,並在30歲成為教授。顏寧的順風順水,和施一公給予的支持密不可分。

2013年4月30日,施一公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3年12月1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也是他在中國所能獲得的最高頭銜了,下一個可能是諾貝爾獎吧。

2013年9月13日,施一公團隊公佈研究成果,首次解析了人源多囊蛋白1與多囊蛋白2形成的複合物的結構,分辨率達到3.6Å。


後來,顏寧在膜蛋白上的成功,與施一公也有直接關係。正是在施一公就任清華副校長期間,力主清華投入巨資,購買冷凍電鏡,用以研究冷凍狀態下成型的膜蛋白。冷凍電鏡之於膜蛋白研究的意義,就像阿斯麥爾光刻機之於芯片製造一樣。

在最近幾年,顏寧研究團隊正是藉助冷凍電鏡的強大功能,一篇又一篇的paper,發佈在CNS上。後來,隨著志向遠大的施一公參與了西湖大學的組建,併成為首任校長,在老師去向已定的情況下,顏寧遠走普林斯頓。


這是巧合,還是必然?


教育練真堂


施一公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關於他的科研成就,一般認為達到了國際一流,有問鼎諾貝爾獎的實力。科研工作者在《自然》《科學》上發表一篇文章,就相當相當之了不起,一般院士這個級別才能發表。而施一公和他的團隊在短短几年內就發表了很多篇,這樣的成就在中國屬於鳳毛麟角。加上他極具儒雅氣質,由此,施一公也成為很多化學控的男神。我之前管理一個論壇,就有很多他的崇拜者。



與施一公齊名的是饒毅。二者是90年代“海歸”科學家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學術能力旗鼓相當。饒毅性格比較高傲,所以得罪了一些人。施一公的性格比如溫順,所以很快當選為中科院院士。而饒毅落選,一怒之下宣傳永久不再參加評選。加上施一公後來從院長的位置上被提拔為清華副校長,而饒毅原本地位級別和他相當,後來辭去領導職位,所以說,施一公的“仕途”更勝一籌。這與他們的性格直接關聯。

不過,據說施一公的行政管理水平“普通”,有人還因此批評他做了官耽誤了做科研。這些不管是不是真的,都是人家的選擇自由,我們無權置喙。而且,從清華副校長的體制內離開,去做一家民營的西湖大學,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大魄力,也證明了他不是為了喜歡做官。清華的副校長,地位絕對高於民營高校,而且不會有什麼風險,施一公捨得離開,說明他是真心想做一番事業。做一個教育家能否成功,讓我們多給他一點時間。



顏寧,被稱之為網紅美女科學家,是施一公的女弟子,之前去美國普林斯頓做終身教授,又剛剛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她也是一個很高水平的人,同樣有問鼎諾貝爾獎的實力。


懷疑探索者


施一公,畢業於清華大學,是結構生物學家,擔任清華大學教授,現為西湖大學的校長。

他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細胞凋亡及膜蛋白領域,在結構生物學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將重大難題癌症作為他的主攻方向,研究細胞凋亡和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並且還發表了百餘篇學術論文,對後來研發治療癌症的藥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003年,只有36歲的施一公因為在細胞凋亡和TGF-信號傳導等領域的研究,破解了生物的生命之謎,成為首個獲得“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獎”的華裔學者。因為他帶領的團隊主要利用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手段,研究細胞凋亡和調控機制,其科研成果多次獲得獎項。

施一公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2008年已經成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講習教授的他毅然決然辭職回國任教,為中國的科研奉獻自己的力量!

顏寧,施一公的學生,之前在清華大學任教,後又去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教授。不知是何原因,她的任職經歷與她老師正好相反,施一公最後選擇回到自己的祖國,而顏寧卻選擇q去往了國外。

顏寧主要研究的也是結構生物學,她在蛋白質跨膜物質運輸,關鍵膜蛋白等的結構生物學領域作出了不小的成就,還多次獲獎。

2014年,顏寧率領的團隊在世界上第一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2015年得以揭示葡萄糖跨膜轉運這一細胞的分子基礎。除此之外,她還對離子通道結構生物學領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以上就是施一公與顏寧的貢獻與成就。總之,不管他們二人在哪裡任職,他們都是在為世界的科學做貢獻,借用科學家們的一句話,那就是科學是無國界的!






阿菜科普


顏寧據說科研水平很高。但是對中國沒做過什麼重大貢獻。要說貢獻也有,那是給美國人做的。

在國內聽說受了點委屈,到清華一年,就不幹了。到美國,人家一看,呵呵,投美者,給個名譽吧。就成了美國科學院院士。

想想文革期間,有多少科研工作者,受了多少委屈,幸好他們沒有走,中國科研才迎來了今天。


位錯1966


看了一下好多人對一公,顏寧的評價,他們很多人認為二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是虛無漂緲的東西,是無用的在現實中!

這就大錯特錯了!

研究細胞的凋亡和膜蛋白的模型結構,恰恰是當前我國最缺乏的基礎科學領域裡最有建樹,最有科研前景,最有可能獲取諾貝爾大獎的研究成果!

人類目前癌症病的生成、成長、消亡正是細胞凋亡的生成過程的週期的真實反映!是研究攻克癌細胞成長消亡規律的基礎生命科學中的重要基礎理論和重大科學研究發現!

這一偉大發現將可能導致人類最終攻克癌症的難題!

現階段在細胞膜的模型建立方面,顏寧的研究更接近了攻克癌細胞的目標!

只是由於目前人類藥物研究對於該細胞的結構如何適用,還無法適合恰當的藥物基理!但就相當於蓋一幢大樓,大樓的總體框架藍圖已有,下一步再需要跨學科有其它科學家進行完成牆體建築和內裝修即可!

癌細胞的消除需要跨學科、跨領域、跨常規的多項成果,而不可能由單一領域的單一成果去完成!

諾貝爾醫學獎,化學獎,物理學獎中,最重要的是醫學獎!

作為細胞凋亡和膜蛋白模型建立的理論,中國已經走到世界前列,看到顏寧接過一公的接力棒,以每天工作到凌晨五點,以拋家舍業絲毫不顧自己結婚組建家庭而犧牲個人利益為代價,全身心撲在了當代最崇高的人類生命的科學研究工作中,我們都無不為之而感動!

多麼好的人材啊!


妙手文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近些年曝光率高的專家基本都在新興學科或交叉學科這些些容易出成果的領域。這些領域的研究當下有實用價值的極少,未來誰也不知道。說實話,如果科研經費像施一公那麼充足,科研條件像顏寧一樣優厚,會有很多搞科研的人創造出比他(她)們的研究更有價值的東西。


華仔144927515


施一公和顏寧都是清華大學畢業的,而且他倆還是師徒關係,對清華大學以及生物學領域的貢獻都是十分巨大的。

施一公,1989年就提前一年從清華大學畢業了,1995年就獲得了美國約翰·霍普斯金大學的生物物理博士學位,1998年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2008年後回到祖國,任清華大學教授與副院長。2015年任清華大學副校長,2018年建西湖大學並任校長至今。施一公致力於結構生物學研究,主要貢獻也是結構生物學領域。


在普林斯頓大學,他運用結構生物學,生物物理等手段,研究癌症發生和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其在這方面的研究對於研發新型治療癌症藥物以及預防老年痴呆藥物具有重大的貢獻。2003年,他在細胞凋亡和TGF-信號傳導等領域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並因此獲獎。此後,由於其在生物學領域的貢獻,他還依次獲得了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等等。


顏寧,清華大學學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博士以及博士後,2007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及博士生導師,2017年回普林斯頓任教授。雖然我們不知道顏寧之後為何出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但是其在生物學領域的貢獻也是不置可否的。

顏寧主要研究的是人類基因中的膜蛋白中的一大類——轉運蛋白以及其運輸機理上。2014年,她率領的團隊第一次在世界上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2015 年,又獲得了GLUT3的超高分辨率結構,這些為葡萄糖跨膜轉運過程中的分子基礎作出了清晰的解釋說明。除此之外,顏寧還解析了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晶體結構,利用冷凍電鏡技術獲得了最大鈣離子通道RyR1的高分辨率結構,為離子通道生物學領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而施一公與顏寧共同的貢獻體現在對清華大學以及我國生物學領域。他們兩個既是師徒關係,又是同事關係,因為他們以前同在清華任教,他們在那其間,發表科研論文無數,他們在《自然》和《科學》上發表的論文,更是使清華大學在全球的排名提高了許多,為何這樣說呢?因為頂尖的科技人才所作出的學術貢獻對一個大學的綜合實力,國際影響力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說他們兩個隊清華大學的貢獻也是十分大的。除此以外,他們任清華教授,期間不僅致力於生物學研究,也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不少高端人才,可以說對生物界的貢獻也是很大了。


時間史


他們厲不厲害,只需要比較擁有同樣工具的其他科學家發的文章。據悉,中國其他科學家近年來用電鏡發的自然、科學文章超過50篇,佔世界80%,而且名不見經傳的小單位也發,是不是說明中國人特別有電鏡天賦呢?


唐皇他爹


在cns發表不少結構生物學的論文,並無開創性發現和成果。如mit張峰的 crispcas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