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这两类人“铁饭碗”不保,将被取消编制

现在已经是2020年,持续好几年的事业单位改革收官在即,本次改革颇为全面,多数事业单位类岗位都将受到影响。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曾经的“铁饭碗”这次可能被“哐”一下砸烂。而改革最全面的应该是高校和医院了。取消原来的编制,改为聘用制,也就意味着知道干不出成绩,随时可能被淘汰。

事业单位改革,这两类人“铁饭碗”不保,将被取消编制

面对高校和医疗机构这类庞大的机构,人员数量众多,约占整个事业编制人员的三分之二还多,有的单位还自行招聘一些人员,由单位自身的收入来解决这部分人员的工资。然而聘用人员在单位与有编制的人员相比,其资待遇相差极大,为解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提高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取消编制势在必行。

取消机构编制。根据《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高校及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在机构改革中取消机构编制,其编制从以前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也就是说,改革前高校及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的编制实行是按照各地编制部门核准人编制进行统一管理,有编制就有财政补助,在人员的招聘录用时,如果高校及公立医院编制不足,想招聘人员参与教育或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编制部门是不认可的,财政部门也不进行拨款供给。取消机构编制后,根据单位的岗位和实际需要,确定岗位和人员设置,全部人员实行合同制管理,让高校和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有充分的用人自权,有效提高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医务人员的干事热情。

事业单位改革,这两类人“铁饭碗”不保,将被取消编制

一、人员聘用自主化。改革后高校和县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可根据自己的事业发展和人才建设的需要,在人员聘用方面由单位自行根据情况确定,在人员解聘方面单位也有了很多自主权,打破了以前的有编制人员“铁饭碗”,无编制人员“临时工”的用人导向,可以突出单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导向,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干事热情及爱岗敬业的热情。

二、工资待遇合法化。当前,面临着执纪监督的高压态势下,很多高校和医疗机构虽然有钱,但怕违反财经纪律,存在想发不敢发的情况。高校、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机构改革后,单位按企业化管理,对人员的工资福利的发放单位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工资的多少、发放多少由单位根据每位职工的工作业绩进行发放。改革后,单位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职工工资发放,高校和医院的工资将会大幅度提升。

三、人员流动常态化。改革后打破了高校和县级公立医院“能上不能下”的用人机制。这种改革是让高校和县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在事业发展、人员的招考录用、薪酬的发放等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充分提高单位的积极性和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也有效督促管理层加强经营管理,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改革,这两类人“铁饭碗”不保,将被取消编制

近年来,上学贵、看病难已然成为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教育方面,小学几百元,高中上千元,大学上万元,供孩子读大学的费用对于收入低微的农民来说近乎天文数字。医疗存在的问题更严重。卫生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近半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居民应住院而不住院。对高校、医院的收费会健全法规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使其符合市场价值,既不加重学生及其家长和患者的负担,又不致使高校老师、医院医护人员因财政资金创收不足,难以维持单位正常运转并支付符合市场价格的工资而出现大量人才流失。绝对不是让看病贵、上学难问题更严重,而是要减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