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盟军诺曼底登陆之前,纳粹德国是如何准备防御工事的?

成雪涛


二战中盟军诺曼底登陆之前,由于德国人意识到对苏作战后,不得不向东线投入更多兵力,导致西线守军兵力较少。为了防止英美盟军在背后捅刀子,德国西部需要一条坚固的防线来防止盟军登陆欧洲大陆,同时降低兵力的投入。德国遂修建了大西洋壁垒来。

1942年7月20日,希特勒下令从挪威北部至西班牙海岸构筑,一条由1.5万个坚固支撑点组成,长达2700公里的防线,这就是所谓的大西洋壁垒。为此纳粹德国征召了25万劳工,劳工们一星期工作满七天,一天12小时,没有休息。德国耗费100多万吨的钢铁,灌注2000万立方的混凝土。

大西洋堡垒建设的目的就是防止盟军在欧洲的登陆,所以说德国人在布置这条防线时非常上心,他们在其中布置了不计其数的重型火炮、高规格碉堡,这其中也穿插布置有大面积的雷区、人造沼泽、反坦克路障、铁丝网和防登陆壕沟等。这些东西可以轻松划破登陆艇,再配合守备人员的还击,盟军登陆部队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而希特勒和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也将其,吹嘘成“不倒防线”,一度给予其充分的肯定与信心。

大西洋堡垒虽然被纳粹高层吹嘘到了天上,但它其实就是一个纸老虎。1943年11月,希特勒派隆美尔元帅到西线彻底鉴定和加强“大西洋壁垒”海防。结果隆美尔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西洋壁垒”,与其说是不可逾越的工事,不如说是吹嘘宣传的产物。沿岸只有少数地段修筑了一批相距很远的坚固支撑点,多数地段的防御设施不是形同虚设就是根本就没有修筑。于是,隆美尔立即着手加强“大西洋壁垒”的防御工事。不过由于时间短促,再加之德国对盟军登陆地点错误的判断,使得隆美尔的防御设施建设计划远没完成,诺曼底登陆行动就开始了。

此外,1942年,一名名叫雷内·杜歇(René Duchez)的法国油漆工意外偷得德军整个大西洋壁垒设计图,并将它交给盟军,使“大西洋壁垒”的主要防御工事早已被盟军所洞悉。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非常欢迎大家来吐槽!!!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尽最大努力详尽透彻的回答每一道问题。(当然有时可能篇幅有点长)。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的“关注”。


东斯坦因


德军在大西洋沿岸为了防止盟军登陆的防御工事,称为大西洋壁垒,也叫大西洋墙。根据统计,“未完工”的大西洋壁垒一共用了超过170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以及超过120万吨钢材,总共投入了37亿帝国马克。每年德国以及占领区内所生产钢材的5%,大概都用在了大西洋壁垒工事的建造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只不过是重蹈了老对手法国“马奇诺防线”的覆辙,大西洋壁垒最为坚固,完善的地段位于英吉利海峡最狭窄处的加来,但大家都知道,盟军从未考虑在这里登陆。

大西洋壁垒的最初构想,来自于闪击法国之后,即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当时在加来附近,德军部署了9个铁道炮兵团,为了容纳这些铁道大炮免遭英国空军袭击,德国陆军工兵开始在加来附近开始修建大型火炮掩体工事,这也可以被看做是为日后大西洋壁垒挖下的第一锹土,由陆军第104炮兵司令部指挥。根据计算,装备的280毫米K5E大炮,其射程可以覆盖英国南部海岸的多佛,福克斯通附近。随着海狮行动的搁浅,以及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这些铁道大炮中的大部分被陆续撤走,掩体工事的修建也被暂停。

不过,1941年,英国特种部队commando开始针对挪威进行了一系列袭扰破坏行动,1941年12月14日,希特勒下令在大西洋沿岸修建“西壁”,当时的构想并不是建造一座绵延成百上千公里的连续海岸壁垒工事,而是在一些战略要地建造独立的堡垒工事,比如挪威和荷兰海岸,法国沿海反而并不是高优先战备地区,然而很快,英国特种部队的袭扰就蔓延到了法国,比如1942年初,commando突击队夜袭了位于bruneval的德军雷达站,夺走了一部德国先进的维尔茨堡雷达,另外由于珍珠港事件前后,德国正式对美宣战,以及东线战事迅速进入了相持阶段,具有战略眼光的希特勒立刻判定,盟军最终将会以英国为跳板,在欧洲大陆法国海岸实施大规模登陆行动,开辟所谓的第二战场。3月23日,希特勒签发了“第四十号元首令”,正式宣布在法国大西洋沿岸修造“大西洋壁垒”,这一任务就落在了新任帝国军工部长阿尔伯特.斯佩尔身上,而具体负责实施的,则是“托特组织”,纳粹德国最大的军事化建筑劳工组织。

一开始,希特勒的设想非常宏大,大西洋壁垒将从挪威海岸一直绵延到法国与西班牙边界交界处,总长3800公里,共有15000个碉堡,1942年8月,盟军奇袭迪耶普,结果以惨败告终。然而双方从中获得的教训并不完全相同,盟军吸取的教训是,即使看上去防守薄弱的港口,也是难以攻克的要塞和天堑,所以日后的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必须选择那些港口以外的海滩滩头地带进行。而德国方面则认为,正因为迪耶普的防御堡垒与工事并不完善,尚且能够对盟军造成如此大的杀伤,所以加固法国大西洋沿岸各港口,使之成为更强的要塞,是重中之重.......于是敦刻尔克,加来,瑟堡,都被陆续岸防要塞化。

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直到1943年中叶,法国北部大西洋沿岸上的大片海滩,基本还处于不设防状态,后来随着德国陆军的岸炮部队的进驻和工事修建,才逐渐“连成”一条断断续续的防线,大概一个海岸岸炮连的火力,就能覆盖据点左右大约十公里的海岸线,由于战争形势的恶化,大西洋壁垒的海岸炮大多是缴获的法国,苏联火炮,可谓“万国造”,集中于加来半岛和上诺曼底。而在科唐坦半岛的下诺曼底地区,平均每87公里的海岸线才有一个炮兵连......另外,岸防工事中必须配属陆军部队,才能对盟国的偷袭渗透和大规模登陆行动进行有效的拦截和反击。大西洋壁垒沿岸的海岸线首先被分成若干个师级海岸防御区,每个区再细分为若干个团级海岸防御区,最后细分到营级和连级。然而,此时法国境内大西洋沿岸除了海岸炮兵碉堡,也只有少数简单的单兵掩体和防御支撑点,显然是不够用。另外,由于东线战事消耗太大,海岸上的步兵师不够分派,理论上一个步兵师的防御正面是6到10公里,可在诺曼底,每个步兵师的防御正面达到了50到100公里......

在这一时期,法国大西洋沿岸的德国陆军防守部队主要是第15集团军,负责从勒阿弗尔到安特卫普附近的防御,第七集团军负责下诺曼底到布列塔尼,第1集团军负责从南特到巴约纳。头两支部队将是抵抗盟军进攻的主力,在1942年的大西洋壁垒建造计划中,15000个堡垒中的11000多个,都在15,7两个集团军防区内。另外由于第三帝国盘根错节的内部组织和官僚主义,直到1943年5月,才正式成立一个统一负责大西洋壁垒的防御工程司令部。当然,陆军工程师和海军,以及托特组织自身的工程师之间分歧很大,比如岸炮碉堡的设立,海军认为,基于地中海地区两栖反登陆作战的经验,岸炮工事应该部署在海滩上,用以回击盟军海军舰艇对登陆部队的炮火支援,编组方式是4到6个岸炮碉堡工事一字排开,中间以电缆互相通信,然后由一个装备了火炮测距仪器的“指挥堡”统一指挥。但陆军反对说,部署的距离海岸过近,会让这些火炮成为敌军舰艇的固定靶子,也容易被登陆的敌军步兵或者装甲车辆袭击和占领。陆军的意见是,岸炮应该主要用于压制敌人的登陆艇和登录部队,所以该布置在距离滩头较远的距离上。

海军的岸炮炮塔,有一些是取自因英国皇家海军封锁而无法出海作战的德国战舰,连炮塔一起放置在厚重的基座上,比如取自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和塞德里茨号巡洋舰的主炮炮塔,还有来自缴获的未完工法国战列舰让.巴尔号的380毫米双联炮塔。

大西洋壁垒上最为坚固,完善的炮台,当属部署在加来的“林德曼”炮台,3门克虏伯406毫米SKC 34火炮,本来是为德国海军下一级主力战列舰制造的主炮,后来因计划中止而改为岸防炮台主炮。每门炮拥有一个独立的S100堡垒掩体工事,耗费混凝土17000立方米,掩体内的火炮还拥有一个sheissgerust39型钢装甲炮塔。炮塔内,发电机,通风机以及其他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在整个二战期间,三座“林德曼”一共发射炮弹2450发,目标分别是通过英吉利海峡的盟军船队,英国南海岸炮台,以及多佛港口设施。盟军利用自己的岸炮和轰炸机对三座林德曼炮台进行过1600次攻击,但依旧未能摧毁它坚固的外壳,最终在1944年9月,三座炮台被登陆的加拿大军队占领。

德国陆军认为,海军岸防炮部队的碉堡和炮盾各种,反而限制了火炮的射击角度和射界,所以他们更青睐露天炮兵阵地,通常是一个马蹄型,由水泥浇筑而成的无遮盖炮兵工事,炮兵本身则会躲避在旁边的避弹碉堡内。当然,在迪耶普之战后,德国陆军在大西洋沿岸也修建了一批火炮专用碉堡,唯一不同的是碉堡侧后开有门廊,火炮平时安放在碉堡后的半地下掩体中,战时才拖入碉堡就位。

在工事防护强度方面,由于物资紧缺,大西洋壁垒上的混凝土碉堡厚度通常为2米,防护等级B级,可以抗击210毫米口径下以及500公斤下航空炸弹的直接袭击,只有少数关键位置的大型碉堡和指挥中心的防护等级是A,混凝土厚度达到3.5米。

截止1944年3月,大西洋壁垒拥有的工事包括:H621型掩体1033个,H622型掩体1103个,H668九人制碉堡213各个,H607弹药库190个,H134弹药库323个,救护医疗所171个,通讯中心36个,指挥所192个,炮兵观测所134个,h669野战炮台374座,H612野战炮台317座,H630机枪掩体277个,H667反坦克炮台344个,H671野战炮台188座,H634机枪射击台120座......碉堡总计达到6106个。

当然,大多数德军高级将领认为,指望这条漫长而脆弱的防线彻底阻挡盟军的大规模登陆是不现实的,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延长了驻守在里面的那些德军二流步兵师的抵抗时间,从而能够把盟军登陆部队拖延到后方的装甲机械化主力赶到滩头地区。

到了1943年秋天,希特勒越来越感觉到盟军的登陆迫在眉睫,也对大西洋壁垒缓慢的进度不满,特地命令负责法国境内海岸防务的西线B集团军群总司令“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总体负责大西洋壁垒的建设。隆美尔认为,滩头阵地至为重要,绝对不能被放弃,所以长期被忽视的海滩防御被提上了日程:水雷和障碍物可以迫使盟军步兵在距离海岸很远的地方就走下登陆艇,在这段漫长的跋涉中,正好成为岸防部队交叉火力的猎物。截止1944年六月,德军在法国海岸线上已经埋设了将近420万颗地雷,防止了51.7万处滩头障碍设施,其中超过3万处连有饵雷,包括由五根钢柱组成的四面体金字塔状障碍物,部分已经用铁丝网连接在一起作为步兵难以逾越的障碍,然后还有一排排波浪形排列的金属栏杆,其锋利的尖头可以像开罐头刀那样切开盟军登陆艇的底部使其动弹不得,在科唐坦半岛的许多地方,德军工程部队掘开了运河,使得适合盟军空降兵着陆的一些地点变成了沼泽,隆美尔的另一个天才设想是在这些地段设立10英尺高的尖锐木桩,之间用绳网连接,再放置上由缴获的法军炮弹改装的地雷,然而物资与人力的缺乏,使得这些“隆美尔芦笋”只有小部分,大约五百万根得以安置。


用户69792950182


这方面可以说在纳粹德国当时的条件下,把战略防御放在了和战略进攻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论是防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等等方面,都几乎做到了极致。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也是我们从大量的历史文件和史料记载中的数据总结汇总而来的。在战争之初的齐格菲防线,就是闻名遐迩的法国“马奇诺防线”无法与之相比的。从防线长度和内部防御设施、武器配置、防御设施内、外部架构等等方面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法国“马奇诺防线”远远逊色于齐格菲防线,同时从炮位设置和步兵调配机动等方面,也反映出了当时德军高层作战思想和战略眼光、战术运用等方面明显优于法军。另外就是更加夸张和宏大的“大西洋壁垒”了!居然延绵大西洋海岸3000余公里,可谓是惊为天人。都是客观上来说,纯粹的这种依赖固定防御设施被动防守的思维模式,在一战中被各国重视并进行了大规模运用,而在20年后的二战战场上,这种理念已经显得落后陈旧,无论武器发展和战术研判的进步发展,依靠大型永固型堡垒式的防御设施达成战略目标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与在二战后期从被闲置废弃状态下仓促启用的齐格菲防线相比,马奇诺防线几乎就是任何作用都没有起到不说,还成了被后人诟病嘲笑的存在。


老蔡bobo


当然是隆美尔指挥修筑的大西洋堡垒啊


长岛战舰


在诺曼底造了15641个掩体,799座钢筋水泥炮台,埋了8百万个地雷,主要防御量为第七集团军的六个步兵师,兵力不到9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