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面對太平天國很多清朝官員寧死不屈?

侯崇飛


太平天國運動持續十幾年,席捲大半個中國,發生的戰役不可計數,但是這麼長時間的戰爭,卻少有清朝官員投降太平軍,從理論上看,這是件奇怪的事,是什麼原因導致呢?

先看幾個例子,清朝官員是有許多寧死不屈的,不過也有少數投降的,也有不少逃跑的,看看這些人的結局。

1854年1月,太平軍攻打廬州,廬州本府的知府胡元煒卻打開城門,放太平軍入城,導致安徽巡撫江忠源自盡,布政使劉裕珍、池州知府陳源兗、同知鄒漢勳、鬍子雝等戰死,不過立下大功的胡元煒卻沒有得到太平軍重用,只能幹些擔水劈柴的下等活,此後才被封了個小官,隨後跟著太平軍長期駐紮安慶,清軍攻克安慶後,胡元煒被斬首。


錢得勝,清軍湖州防營千總,太平軍圍攻湖州時,看城內不支,開城門迎入太平軍,湖州遂破。不過太平軍卻因為他的不忠對他非常輕慢,他迎入城的太平軍慕王譚紹光尤其看不起他,經常當眾對他輕慢,甚至有傳言稱譚紹光要殺掉錢得勝和他部下投降的三千人來致奠傷亡的將士。錢得勝最終沒被太平軍殺死,但也僅僅得到個檢點的職位,在太平軍王爵開始氾濫的當時,這只是個芝麻大的小官。最後,錢得勝在上海被清軍俘殺。

劉遠達,湘軍驍將塔齊布手下管領,也以驍勇著稱,湘軍在九江遭遇敗仗,劉遠達來不及逃脫被俘,投降太平軍,編入翼王石達開部下,成為清軍勁敵,勇名大盛,被漢陽主將副丞相鍾廷生倚若柱石。

隨後又跟著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從江西打到福建,立功甚多,石鎮吉擔心他居功自傲,不聽指揮,找了個理由把劉遠達殺死,清軍聽說劉遠達被殺都暗自慶幸,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


何桂清,兩江總督。在太平軍攻克江南大營,直逼常州,由於南京早被佔領,兩江總督的駐節地臨時設在了常州,何桂清貪生怕死,拋下軍隊和百姓,棄城逃跑,因為怕獲罪,躲到了上海租界裡。正趕上英法聯軍進佔北京,咸豐皇帝一路逃到承德,沒多久死在了那裡,一時間朝廷也沒人顧得上他。等到兩宮垂簾聽政後,何桂清還是沒能躲得了,被從租界裡押送到京城,任憑他多方活動,也無濟於事,最後在菜市口被斬首,兩江總督何等位高權重,何桂清卻成為清朝唯一一位被公開斬首示眾的封疆大吏。

以上幾人的經歷頗具代表性,總結起來,大致有這幾個原因。

一、朝廷命官的職責。

守土有責,放棄職責擅自逃跑就是殺頭的罪名,更別說投降。即便如何桂清這樣的封疆大吏,逃跑的結果也是被斬首,法令不可謂不嚴。既然橫豎都是死,還不如與城共存亡,還能落得個殉節的好名聲。別人不說,就說何桂清的好友浙江巡撫王有齡,本來在任上官聲不佳,遭到多人彈劾,結果在杭州城陷後自盡殉國,名聲一下子反轉,清廷賜諡“壯愍”,賜祭葬,入祀昭忠祠,命在浙江與福建建專祠,連太平軍也感其忠烈,將他厚殮並遣他本人的親兵五百護送棺木回鄉。

比之何桂清,兩人身後之名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殉節合算還是逃跑合算,這筆賬清清楚楚。

二、太平天國對投降者的態度。

就算有惜命的,比如上面說的胡元煒、錢得勝、劉遠達,投降後頗為賣力,盡力表現,但在太平軍內被鄙視,根本無法得到重用,投降後非常憋屈,只能算是苟且偷生,而且還面臨著被太平軍內部清算的風險,像劉遠達立功再多,最終還是被自己人所殺,這樣的境遇,誰敢投降誰是傻子。

總之,或許太平軍根本就沒想過要接受清朝官員們投降,他們對大清的招降工作做得是一團糟,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地方,所以即便持續時間長達十幾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可是清朝的降官降將竟然屈指可數,既然是以推翻清朝為目標,那就必須團結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對清朝降官的處置,只能說是太平天國政工的失敗。

三、清朝官員對太平天國的不認同。

太平軍所到之處,用簡單粗暴的手段毀滅儒家經典,殺害知識分子,焚燒孔廟祠堂,嚴重衝擊了孔子和儒家經典的權威,對文化和文物古蹟造成了無可挽回的破壞。

不要說清朝官員,就是普通縉紳甚至百姓,都難以在文化和情感上對其認同。

拿左宗棠來說,他同洪秀全一樣都是在科舉考試中屢次失敗的讀書人,同樣鬱郁不得志,他卻不可能會選擇出身接近的洪秀全陣營,而是毅然投入異族的滿清陣營來對抗太平天國。

天底下類似左宗棠一樣的讀書人千千萬萬,卻少有人支持太平天國,因為他們的信仰、安身立命的根本被砸碎了,太平軍就如同仇人,誰會加入仇人陣營呢,讀書人如此,官員們當然更不會接受太平天國的行為和理念。


小院之觀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清末的滿清官員有些特點:

第一,他們很少投降,寧可選擇自殺。

第二,他們比較少的逃離自己的崗位。

那麼,這是滿清官員很牛逼,很不怕死?

當然不是了。

根據滿清法律,逃離崗位的官員就是死罪。

比如一個縣令,太平軍殺來了,別人能跑,當兵的能跑,你不能跑。

你只要逃離這個縣的轄區,滿清政府抓住你就是斬首,同時還要抄家。

同樣道理,如果你被抓住了,投降了太平軍。

對不起,你自己就是死罪,一旦被滿清政府抓到就是斬首凌遲之內。

更倒黴的是,你的家屬不但會被抄家,還會被連坐。

要知道,滿清末期,投降太平軍造反是重罪,完全可以滿門抄斬。

所以太平軍金田起義以後,基本都是帶著所有家眷上路的,包括老幼婦孺。

正常來說,打仗絕對不可能帶著這些人,這還叫什麼軍隊。

老人、兒童能走多快?擺明了被朝廷兵馬隨便一追就追上了。

但沒有辦法,因為家屬會因為兒子或者丈夫造反被連坐,只能一起跑。

所以,滿清官員如果隨便逃離轄區,就是死罪,家裡還要抄家。所以一般官員不會隨便跑,但逼急了也就先跑了再說。反正自己不跑也是死,抄家雖慘,畢竟妻兒性命沒有影響。

但是,如果被太平軍抓住以後投降,對不起,你的妻兒最輕也是流放,慢慢折磨致死,更別說抄家了。

你被抓住後不投降自殺,說難聽只是是你一個人,你投降就全家死光光。

如果換成你,你選擇什麼?

自殺不投降,都是沒辦法。

搞笑的是,滿清對於士兵沒有這種要求。

所以鴉片戰爭就出現一個奇怪的情況。一開戰,嘩啦,當兵的全跑了,剩下幾個當官的不敢跑,洋人來了他們無法抵抗,也就只能自殺了。


薩沙


太平天國運動雖然說是一次農民起義不假但是呢,由於農民的侷限性(缺少有見識的知識分子)導致當太平軍

攻克南京(即天京)就起了內訌,各個王互相傾軋,內鬥。不僅如此,太平軍每攻下一處,就燒殺搶,毀壞文物,書籍,據不完全統計,太平天國活動的13(1851-1864)年間,江南損失人口將近一個億,可想而知,其暴虐程度。(當然了也有一些人口消失,比如天京


消失的50萬以上人口則是曾國藩麾下的湘軍導致。)所以,清朝官員與太平軍作戰,死了還落下個好名聲(烈士家屬也有優待。),投降還可能被侮辱,並且人心都是肉長的,太平軍的所作所為也是令他們無法接受的。


金雕10867371


清朝末期的太平天國運動,狠狠打擊了清朝統治者,也使清朝這艘“破船”再次搖搖欲墜。但太平天國早期勢頭很猛,但最後還是被清朝剿滅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與自身的侷限性有著很大原因。從洪秀全到太平軍,天天捧著虛無縹緲的“信仰”,以至於後來信的人很少。而且太平天國內部矛盾及腐化也註定了這支起義軍根本走不長。 在清朝剿滅太平天國運動中,我們會發現,沒有清朝官員投降太平天國,反而有不少太平天國將領投降清朝。為什麼太平天國戰到最後也向清朝投降呢?清朝為什麼不招安太平天國呢? 這兩個問題實際是兩個問題,是清朝主動招安,還是太平天國主動投降。據資料記載,太平天國人並不是不想投降清朝,而是投降的結局很慘,因為清朝從骨子裡就不想招安太平軍,而是要徹底蕩平。 投降的結局很慘 太平天國運動前期時,清朝軍隊根本擋不住太平軍,以至於太平天國運動發展迅速,還在南京開朝立國,清朝政府這才意識到政權出現危機。慈禧太后也放鬆了對漢人官員練兵的控制,讓各地官員自行組織武裝對抗太平軍,其中曾國藩與太平軍作戰中訓練出一支厲害的湘軍。 以曾國藩為首的清軍與太平天國戰爭中,最初曾國藩並沒有找到秘訣。但後來曾國藩藉助鄉黨,嚴格練兵,並對太平天國進行分化瓦解,而且許以高官厚祿招降了一些太平軍,但為數不多,並非太平軍成建制投降。 從史料記載看,在清朝與太平天國對抗中,除了那些小兵外,有名的太平軍將領有5個,不過只有一名善終。 翼王石達開因為太平天國運動內部矛盾,他為逃命而帶領部隊向四川進發。石達開是一支最先分化太平天國的軍隊,石達開的出逃,使太平天國整體實力受損。1863年,石達開帶領部隊在大渡河邊受到重挫,到了絕命之機,石達開為了部下性命,被迫向清朝投降。但清朝並沒有善待石達開,而是凌遲處死了他。清朝這種殘忍的做法,使後來太平軍想投降也打消念頭。 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國末期一個主要將領,但1864年,清朝攻下太平天國時,李秀成被捕並英勇就義。但對於李秀成寫的《自述》,李秀成表達了投降之意,但這一說法一直是個謎。李秀成即使投降,像他這樣級別的將領,結局與石達開差不多。 北王韋昌輝的弟弟韋俊也是太平天國一員猛將,他最早隨太平軍從金田起義,為太平天國南征北戰立下戰功,但韋昌輝被殺後,韋俊在太平天國的地位就很尷尬,受到太平天國高層的猜忌。後來他投降清朝,雖然沒受到重用,但因他哥哥韋昌輝被殺,清朝對他的信任度很強,雖沒重用,但也善終了。 英王陳玉成的手下程學啟是葬送太平天國的一個重要將領,此人於1861年秘密投降曾國藩,後來又帶領清軍打下安慶,他在此後戰爭中死亡。 李秀成手下將領郜永寬,曾是李秀成手下一員主將。1863年,清朝圍攻蘇州時,他因貪生怕死暗中投降清朝,並設計殺害了太平軍慕王譚紹光。郜永寬也沒善終,他最後被李鴻章在宴會上殺死。 另一名投降清朝併成為高官的是丁汝昌,但丁汝昌投降清軍時只是一個無名小卒,起不到什麼作用。 從太平天國投降的高級將領看,基本都未善終,這也是太平天國後來不願投降清朝的原因。 “三觀”不合拍 太平天國最初是以“拜上帝會”為名發起的農民運動,這種非西非中的奇葩“宗教”,糊弄無知老百姓還行,但清朝真正信“上帝”的人對太平天國視為“邪教”,連外國人都不承認太平軍的信仰。 而清朝社會此時已經是一個受中國儒家思想佔領的國家,對於太平天國以宗教名義起義很反感。認為太平軍與傳統、禮法等都發生牴觸。即使太平天國想投降,清朝上層社會都會把他們視為異端,根本不可能接納起義軍。 太平天國倡導推行的“均田制”也讓清朝統治階級恨之入骨,清軍以不怕死的勁頭與太平天國戰鬥,就是為了保住既得的利益。因此,很少有清朝將領投降太平軍。另外,清朝上流社會也痛恨太平天國“均田”制度,認為任由太平天國發展,他們利益必然受損,於是官僚地主階層者想方設法撲滅太平軍。 因此,太平天國運動無論其信仰與體制,都與清朝格格不入,清朝必然要徹底消滅。 清朝要清除禍根 從太平天國部分將領投降清朝結局看,清朝根本沒有招安太平天國的想法,對於分化瓦解的太平軍將領,也都是策略。從清朝與太平軍整個作戰歷史看,清朝愈打愈勇,他們目的就是徹底消滅太平天國不留後患。 從太平天國運動的時間來看,此時清朝已經到了社會矛盾的爆發期,並不只有太平天國運動,還有其他一些小型的農民反抗運動。因此,清朝打擊太平天國運動從不手軟,傾盡國力也要滅掉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運動是打著“拜上帝會”的旗職,這說明西方的宗教已經全面佔領清朝南部地區。但在太平天國壯大時,並沒有哪個西方國家支持過他們。按理說同時西教,西方國家應該出手相幫。但清朝已經向西方國家說明白了,不允許西方國家插手。 西方國家不僅不幫太平軍,反而幫助清朝打擊太平軍,這也使太平軍實力受挫。湘軍、淮軍等地方軍都擁有西式武器,太平天國單純靠冷戰兵器根本打不過。 太平天國滅亡後,清朝還組織地方武裝對藏匿在民間的殘餘勢力進行剿滅,不讓太平軍死灰復燃。從清朝“徹底剿滅”的目的看,太平軍也不可能被招安。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編輯於 2019-07-08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