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奴傳奇

唐代宗大曆年間,有一位姓崔的年輕人,是個官宦子弟,他的父親與與當朝的高官大臣關係都很要好。這個姓崔的年輕人(我們就叫他崔生得了)當時任宮中警衛。有一次,崔生父親的那個高官朋友生病了,崔生的父親就讓他去探望探望他的這個世伯。崔生那時候也年輕,人樣子長得也好,性格也不錯,舉止動作,包括說話什麼的,都挑不出什麼毛病來。那個高官見朋友的兒子來了,非常高興,讓一個侍女捲起門簾,召崔生進去。崔生拜過這個世伯之後,也向他轉達了自己父親對朋友的關心。高官很喜歡崔生,讓他坐在自己的面前,二人閒談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屋子裡來了三個豔麗無比的侍女,手裡都捧著金飾的食器,食器中裝著鮮桃,鮮桃都澆上了美味的乳酪。主人讓一位身穿紅綃衣的侍女端了一碗給崔生吃,崔生年輕,在侍女面前顯得很拘謹,沒有吃。主人又讓那個侍女用匙喂崔生,崔生就更加窘迫了,但是主人的盛情又不能不領,最後迫不得已才吃了,惹得那個侍女吃吃笑了。

坐了一會兒,崔生要告辭回去了。主人說:"你得空了,要常常來看看我,可不要忘了我這個世伯啊。"崔生連連拱手稱是。主人讓那個穿紅綃的侍女送崔生出門。這時,崔生髮現那個侍女正在跟自己比劃著什麼呢,就那侍女伸出三個手指,又連續翻了三掌,然後又指了指胸前的小鏡子,說:"記住。"然後就再也沒說什麼別的了。崔生回來以後,先向父親轉達了高官的致意。然後就回學堂去了。

崔生回到學堂之後,整天神迷意亂,臉也瘦了,話也少了,只是痴呆呆地想心事,天天不吃飯,只是吟了一首詩:

誤到蓬山頂上游,明璫玉女動星眸。

朱扉半掩深宮月,應照璚芝雪豔愁。

他身邊的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崔生家有一個叫磨勒的崑崙奴,去看了看崔生,跟他說:"你心中有什麼事,怎麼這麼愁眉苦臉的?你要不跟我說說。"崔生說:"你們懂什麼,問了也是白問。"磨勒說:"你說說怕什麼的,儘管說,不是我誇口,只要你說出來,我一定能為你解除憂愁,怎麼樣?"崔生一聽這話,不像是一個下人能說出來的話呀,半信半疑之間,就把他在那個高官家的事情告訴了磨勒。磨勒說:"就這事呀,小事一件,為什麼不早說呢?搞得這幾天滿臉愁雲的。"


崑崙奴傳奇

崑崙奴

崔生又把紅綃侍女的隱語說了。磨勒說:"這有什麼難的,伸三個手指,是說一品家有十院歌姬,她是第三院的。翻掌三次,正是十五,是說十五日後。胸前小鏡子,是說十五的月亮圓如鏡,叫你去相會。"崔生一聽非常激動,忙對磨勒說:"那我要怎麼做才能去跟她相會呢?"磨勒笑了,說:"後天晚上,就是十五夜,請你用兩匹青絹,做一套緊身衣服。那個高官家有猛犬,看守歌姬院門,一般人是進不去的,進去也將被咬死。那犬,其警如神,其猛如虎,是曹州孟海之犬,當今世上,除了我,沒人能殺死它。為了你,我就要殺死它。"崔生便弄來了酒肉,犒賞磨勒。

到了當晚的三更,磨勒拿了煉椎走了,只過了吃頓飯的時間他回來了,說:"狗已經叫我打死,這回沒有問題了,你可以去了。這晚三更後,崔生換上了緊身青衣,磨勒揹著他飛過了十多重院牆,到了歌姬院,在第三院停下了,門也沒鎖,燈還亮著,只看著紅綃侍女長嘆而坐,好像在等人。她也沒戴頭飾,也沒施脂粉,滿腹怨恨,滿面悲慼,嘴裡正在吟詠:深洞鶯啼恨阮郎,偷來花下解珠璫,碧雲飄斷音書絕,空依玉簫愁鳳凰。

府裡的侍衛都睡了,周圍很寂靜。崔生便慢慢地掀起門簾進去了,過了一會兒,紅綃侍女認出來人是崔生,便急忙跳下床,拉著崔生的手,說:"我知道你很聰明,一定會悟出我隱語的意思,所以那天才用手語。可我不知道郎君你有什麼神術,才能到這深宅大院?"崔生便把磨勒為他出的主意,並揹他飛到這裡的經過告訴了紅綃侍女。侍女說:"磨勒在哪?"崔生說:“就在簾外。”於是,那侍女便把磨勒叫進屋,用金飾杯盛酒請磨勒喝。

紅綃侍女告訴崔生說:"我家原來很富有,住在北方,是那個高官威逼我做了侍女,我不能自殺,苟且偷生,臉上雖然塗脂抹粉,心裡卻很苦悶。我現在就是吃山珍海味,穿綾羅綢緞,鋪金蓋玉,但這都不是我想要的,我現在就像在監牢裡一樣的。你的奴僕磨勒既然有這麼高明的神術,何不幫我逃出監牢,只要我我能逃出去,雖死不悔。我情願為奴僕,侍候在你身旁。但是我不知道郎君你是怎麼想的?"崔生一開始沒說話,正琢磨呢。這時候。磨勒說:"娘子既然主意已定,想要逃出虎口,對我來說只是小事一件。"那侍女聽了非常高興,磨勒先為紅綃侍女把隨身用的衣服、妝奩揹出去,前後背三次。然後說,你們兩個快點,再晚了恐怕就要天亮了。

兩人收拾停當,磨勒便背起崔生和紅綃侍女,飛上了高牆,連過了十幾道院牆,而那高官家的守衛,一個都沒發現。崔生和紅綃侍女出來以後,就躲到了學堂裡。天亮以後,高官家才發覺人不見了,又看到了狗也死了,全家都大呼小叫起來。高官聽說之後,大吃一驚,說\"我家牆高院大,警衛森嚴,門戶緊鎖,來人是飛騰而來,沒留一點痕跡,必定是俠士所為,這事不要聲張,以免惹禍招災。"

紅綃侍女在崔生家隱居了二年,有一年陽春季節,春暖花開的時候,她坐著小車去遊曲江,被高官的家人暗中認出來了,告訴了高官。高官感到很驚訝,便召來崔生追問此事,崔生膽怯不敢隱瞞,便詳細地把前後經過都說了,最後說都是靠磨勒揹著才去的。高官說:"這是侍女的罪過,但她已服侍你幾年了,也不能向她問罪了。但我要為天下人除害。”

於是,這個高官帶著五十名士兵,持兵器包圍崔生的院子,叫他們抓捕磨勒。磨勒在院子裡面,聽到了外面的動靜,就知道出事了,但他一點都不慌張。手持匕首,飛出高牆,輕如羽毛,快如鷹隼。儘管箭矢如雨,卻沒有一支箭能射中他,頃刻之間,磨勒就不知所蹤了。崔家卻是一片驚慌,高官也有些後悔和後怕,每到晚上,配備了很多持劍執戟的家童自衛巡邏,這樣做了一年多。

十多年後,崔家有人看見磨勒在洛陽市賣藥,面貌還和從前一樣。


老莊曰: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