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休誅殺孫綝後,為什麼將其改名為胡綝?

邏輯文史游


吳國景帝孫休,在誅殺堂兄孫綝後,把他和另一個堂兄孫峻,從孫氏族譜中除名,改為故峻、故綝。因為古代“故”通“胡”,所以說“胡峻”、“胡綝”也是可以的。

三國時期改姓的人或家族很多,比如張遼家族為了避難,把聶姓改成張姓。不過一般都會用好姓,像孫峻和孫綝這樣冠以惡姓的還是少數。


孫峻、孫綝兩代權臣,最後被開除出族譜,冠以惡姓

要說強制改姓的第一人物,就非武則天莫屬了。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強勢的女人,不但喜歡自己造字,還熱衷於給人改姓。

比如情敵王皇后一族被改成蟒,蕭淑妃一族被改成梟,稱帝后把不服的李唐宗室改為虺。哥哥武元慶和武元爽,因為從小就欺負武則天這個妹妹,在武則天掌權之後,把他們一脈改成蝮氏,流放到廣西一帶去做野人了。

武則天改姓一般都是改為毒蛇(虺、蝮、蟒)、猛獸(梟),可見她對這些政治對手和仇人的厭惡,要從根源上羞辱他們,讓他們家族永世不得翻身。


相比之下,三國時期的改姓還算溫和得多,像比較嚴重的也是曹丕把令狐浚改成令狐愚,因為他把討伐胡人有功,但稍微越界的田豫責罰了一頓。曹丕為田豫抱不平,把令狐浚下獄,並改名令狐愚,說他愚蠢,不懂變通。

而孫休把孫峻和孫綝改為故峻和故綝,是因為這兩人是孫亮、孫休時期的權臣,把持朝政,為非作歹。這兩人都是孫堅之弟、孫靜的曾孫,是堂兄弟的關係。

孫亮時期,孫峻和諸葛恪輔政,在孫峻誅殺諸葛恪之後,獨斷專行,大肆殺戮孫氏宗室。廢太子孫和、全公主孫魯育、宣太子孫登之子孫英等先後慘死。

孫峻死後,堂弟孫綝接管朝政,廢了皇帝孫亮,改立孫休,把一個本來就混亂不堪的東吳,再搞得民怨沸騰、內亂不斷。孫綝人心盡失,終於在孫休繼位不久,就靠著大臣張布和丁奉之力,把孫綝拉下馬。

不過此時的孫峻、孫綝已死,孫休也不願再把事情擴大,所以只把孫峻和孫綝兩個罪魁禍首,從孫氏族譜中除名,並改為“故峻”、“故綝”。“故”有去世、過去之意,孫休此舉也同時是在表明:事情已經過去了,該死的都死了,其他人一概不予追究。




一貳一橙


禍兮福兮,在古代有派系紛爭的朝中做官,真的是危險備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身陷囹圄,甚至招致殺身滅族之禍,真的是官場無情,名利無益啊!

孫峻、孫綝是三國時期吳國孫權的同宗,孫堅的弟弟孫靜是他們的曾祖。孫峻為吳主孫亮時權臣,曾殺東吳權臣諸葛恪及孫權女兒孫魯豫公主,孫峻死後其從弟孫綝接繼,清除逼殺異己的政敵,漸霸朝權,令朝臣敢怒不敢言。曹魏諸葛誕不滿司馬氏專權叛投東吳,被曹魏軍圍困壽春,孫綝派將去救,因曹魏軍人多,圍困甚嚴,不好施救。孫綝雖親臨前線,為此逼殺大將,損兵折將,最終也沒能救出諸葛誕,營救失敗。孫綝回朝後,因怕吳主孫亮責備,稱病不朝。吳主孫亮早對孫綝專權不滿,就在宮中與自己的妹妹及有關朝臣密謀除殺孫綝,正好被孫亮的一個妃子聽到,該妃子為孫綝堂姐的女兒,就把這一密謀告訴了孫綝。孫綝就與自己的諸兄弟密謀,先下手為強,誅殺與孫亮密謀的大臣,幽禁其妹,貶孫亮為會稽王,並讓其就國。有人提議立孫權的另一個兒子孫休為吳主,孫綝表示同意。孫休做了吳主後,加封孫綝為丞相、荊州牧,掌管內外諸事,又封孫綝五兄弟為五侯,各掌禁軍要職。孫綝覺得吳主為自己所立,大權在握,就為所欲為,吳主孫休卻非常擔心,如芒在背。一次孫綝給孫休送去了一些酒肉,孫休怕孫綝下毒,就拒絕食用。孫綝對此非常不滿,一次與張昭之子張布飲酒,在酒意中說出了對孫休不滿的話,他說當初貶去孫亮,有人勸他自代,他沒有這麼做,而是立了孫休,現在孫休竟這樣不信任,還想讓另立嗎?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張布就將這些話告訴了吳主孫休。孫休表面上很親近孫綝,給了他很多賞賜,但背地裡卻時刻考慮著該如何對付孫綝。孫綝上朝總感心裡不安,就要求到武昌封地去鎮守,離開建業,也得到了孫休的同意。有人就密告孫休,如果讓孫綝離開,恐怕他會發動叛亂,到時國家就不好收拾了。孫休就同老將丁奉、張布密謀,利用邀請孫綝到宮中飲酒之機,誅殺孫綝。孫休就派了十多個人去請孫綝赴宴,孫綝不好推辭,只好應邀。他也害怕孫休加害,臨走暗囑家人點火家中,以失火名義去催叫他,他就會立馬回家。誰知到了宴會,剛坐下家中人就催叫,孫休卻不准他離開,隨後就命武士綁縛誅殺了他,孫綝的其他四個弟弟自然也被捕捉斬殺,夷滅三族。死去的孫峻因殺公主孫魯豫,也被刨墓,毀棺棄屍。吳主孫休恥於與孫峻、孫綝同宗同姓,就在族譜中將孫氏兄弟除名,將他們改為故峻、故綝。

由此可見,古代朝中政治風雲變幻,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熟對熟錯,實難辨認,稍有不測,就會引來殺身之禍。為安全計,清明入仕,昏奸隱世,還是比較可信的。


sunjin72976689


確定是“胡”而不是“故”?大概也就是取“已故”之意吧。

也沒為什麼了,孫權還把孫朗改成丁朗呢,為什麼不是別的姓,也只有孫權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