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心問得幾回真
前言:題主所說的橋段應該是發生在康熙第一次廢除太子期間。但並未言明《雍正王朝》是原著還是電視劇,本文選取的是電視劇,因何特此說明?原著與電視劇在體裁上不同,還有現實上的考量,從原著的文字,落實到電視劇,需要作出一定的改變,甚至是劇情上的結局。故加以說明,否則有“拔劍四顧心茫然”之感。
張廷玉何人
張廷玉是漢人,內閣大臣。在《雍正王朝》裡面戲份不重,但每一次都是危機時刻,有點收拾殘局,力挽狂瀾,深受康熙、雍正的信任。有點類似於漫畫《聖鬥士》裡面的魔鈴,每一次星矢被按在地上摩擦,總會出現魔鈴鼓勵的畫面,然後星矢滿血復活,重新掌控局面。
危機公關組長
危機公關組長,當然這個稱謂也不是亂說的。危機危機,是危險+機會。張廷玉在幾次處理康熙、雍正危機中,信任不斷累積。
危機1:在張五哥替任季安頂包一事曝光後,康熙責令八阿哥嚴查。不想八阿哥狼子野心,假傳聖旨,突審取得太子黨羽孫國興口供,連夜交給康熙,以此打擊太子。康熙將口供交給張廷玉,商量對策,張廷玉當著面,將口供燒了,聲稱不知道有此摺子。 完全是出於大局考慮,一旦此事外洩,會引起對太子的不滿,到時又滿城風雨,更重要的是上升到廢黜太子的層面,便是動搖國本了。所以康熙說明白他的苦心,也沒怪罪他。 危機 2:康熙撞破太子與鄭春華的“出軌”,導致了第一次廢黜太子。“國本“”動搖,引發了眾位皇子的暗中發力。其中,十三阿哥與十四阿哥,竟然在皇宮之內,因口角發生鬥毆。但康熙卻處置了八阿哥。十四阿哥不服,當面對撞康熙,最後氣得康熙拔刀相向。這時候張廷玉一句:“小杖受,大杖逃”,連忙讓侍衛將十四阿哥拉走,避免了康熙一氣之下殺了十四阿哥,落得“弒子”的名聲。
危機3:太子第二次被廢,相信康熙心裡面是滴血的。但外部爭奪儲君的形式,波譎雲詭,暗流湧動。康熙選擇了張廷玉作為“遺囑執行人”,為雍正順利繼位,保駕護航,可以看出張廷玉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從大局出發
如此,張廷玉是康熙肚子裡的“蛔蟲”,深知康熙所想。張廷玉選擇胤礽原因有二:
1、於私,康熙對太子感情深厚。太子母親赫舍裡,是康熙的結髮妻子。原本是孝莊為拉攏索尼家族,以此抗衡跋扈的鰲拜,形成的“政治婚姻”。康熙與赫舍裡年紀尚幼,兩小無猜般共同成長,感情甚篤。
但赫舍裡難產而死,康熙將對赫舍裡的愛全部轉化為對太子的愛,以致過於溺愛。第一次廢黜太子之前,康熙不是不知道太子的不法行為,只是選擇性失明。哪怕是第一次廢黜了太子,康熙心中也是難以割捨,更重要的是這次風波的始作俑者是大阿哥,是其使用魘鎮之術,導致太子行為失常。另太子調兵手諭是人模仿的字跡,非太子所為。
2、於公,突然廢除太子,康熙給打個措手不及。太子是康熙按照接班人的規格來培養的,也就是說從胤礽滿週歲便被冊封為太子,一直到第一次廢黜太子之時,胤礽已經做了快40年太子了,歷史上還沒有這樣的“資深太子”。哪怕是太子種種不法行為,康熙也覺得無傷大雅,斷沒有產生廢黜太子的想法。哪怕在張五哥替任季安頂包一事曝光後,康熙對張廷玉說:怕是朕兒子的病也是好不了了。“怕”表明康熙才剛剛有“廢黜太子”的想法,但沒下決心,還存有一絲僥倖。
其次,既然是廢黜了太子,康熙對於新太子也有個考察期,雖說“知子莫若父”,但只能說眾位皇子都是優秀的演員,隱藏了意圖,打扮成另外一副模樣,康熙也不是完全知曉情況,“兒大不由父”啊。所以康熙也在觀察,也在猶豫人選。
結局:
太子虛懸,新太子人選一時難產,引起眾位皇子的明爭暗鬥。張廷玉從大局出發,替康熙考慮,選擇了推舉原太子胤礽,或許也是對這次風波最好的化解。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張廷玉敢舉薦,主要是康熙給他的背後撐腰,有了康熙的問話,才有了張廷玉的舉薦。
熱河巡獵,太子胤仍與母妃鄭春華私通,被康熙撞見,再加上前些時候追繳國庫欠款,太子賣官鬻爵,被康熙抓了個正著。刑部死囚案,多年來太子掌管的刑部更是汙穢不堪,為了謀財居然製造了大清建立以來70年的冤案。康熙廢太子之心愈來愈強。
緊接著十四阿哥胤禵模仿太子筆記,讓淩統調兵圍攻熱河行宮。當天夜裡太子被廢,而主張要替康熙殺死太子的大阿哥被奪去一切爵位,永久圈禁宗人府。十三阿哥也被太子連累也被關入了理藩院。康熙於是下了聖旨,讓在京官員和地方二品以上的官吏一同舉薦新太子。
不寫不知道,一寫嚇一跳,八成以上的官員都舉薦八阿哥胤禩,當朝首輔佟國維更是居中聯絡。八阿哥結黨營私嚴重威脅到了康熙的地位,再加上之前八阿哥在審問肖國興的時候假傳聖旨,要把太子整倒。八阿哥心不軌,居心不良,為了登上皇位不擇手段,被康熙意識到其心可誅。所以斷不能讓讓八阿哥當上了新太子,自己可能將來傳位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甚至可能成為唐玄宗,被逼退位。
康熙就在朝堂上直接就問你們中你們中難道就沒有舉薦廢太子胤仍?這時候謹慎的張廷玉拿出了摺子,說微臣舉薦的是廢太子。整部《雍正王朝》裡邊張廷玉的謹慎和永遠與康熙步調一致,深得皇帝信任。所以張廷玉也沒有,直接就先上奏摺舉薦廢太子,而是等康熙發問的時候才拿出了自己的奏摺。張廷玉在尚書房的時候,應該就意識到百官一同舉薦八阿哥為新太子,這必然被康熙擔心。而解決這個方法的手段就是復立新太子胤仍讓他和八阿哥內鬥,然後讓康熙心中的繼任者,坐收漁翁之利。
張廷玉舉薦新太子並不在敢與不敢,而是他的謹慎,並且他揣測到了帝王心術,而且永遠都有康熙作為自己的後臺。
紅雨說歷史
要講明白這件事,還得從八大山莊被圍事件說起,在這次事件中康熙帝明明發現了調兵手諭是假的,但是選擇的隱忍不發。
可是在這次事件中,老十胤誐明明是跟老八胤禩一夥的,可是面對太子胤礽的鐵桿跟班老十三胤祥被圈禁,他為什麼第一個蹦出來反對呢?
張廷玉又是怎麼跟康熙帝合夥騙大家的?
一、老十胤誐蠢嗎?
在劇中,很多觀眾不能理解,老八胤禩這麼精明的人,怎麼會願意跟老十胤誐這麼個蠢貨在一起呢?
其實不然,康熙帝的兒子們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沒有一個是傻子,之所以老十胤誐顯得有點蠢了。完全是因為對手太強,再有就是自己讀書少,格局不夠高!
其實早在老四胤禛接下追繳戶部欠款的時候,老十胤誐就明白了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的為人了,之所以還跟在他們屁股後面混,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自己的實力最弱呢?
而且雖然老十胤誐是一個直性子,是一個有點楞的皇子,但是他的內心並不壞。
還是追繳戶部欠款的那次,因為老九胤禟不肯借錢給他,讓他著實尷尬,本來他想到了一個修戲臺的機會。畢竟這玩意水分大,報銷起來好報銷,還能把花的錢用到了給康熙帝看戲的上面,其實跟老三的修書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惜老四胤禛的態度讓他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最後被逼無奈的他到大街上賣家當,不要以為他這是給老四胤禛難堪,其實是給老八胤禩難堪,所以得知消息的老八胤禩急匆匆跑過去阻止了他。
面對康熙帝的詢問,老十胤誐著實動了一番腦子,決不能讓康熙帝看出這次賣家當是跟老九胤禟預謀的事,不然,這次真的不好脫身,所以他才以自己讀書少,讀書多的還欠錢呢,我就是讀書少,腦子笨,才想到這個愚蠢的方法。
其實也是表明自己沒有心機的,這才讓康熙帝對他放鬆了警惕,只是簡單地處罰了他半年監禁。
那麼在熱河狩獵後,面對康熙帝要圈禁老十三胤祥,為什麼老十胤誐要跳出來反對呢?
二、調兵手諭(一)
這段劇情,其實所有的爭鬥都是圍繞著假傳太子調兵手諭開展的:
這張手諭是出自老十四胤禵,當他拿出來給老八胤禩看的時候,老八胤禩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不行,這太危險了,我不能讓你去冒這個風險!”
這也是老八胤禩的聰明之處,一方面為什麼這張調兵手諭太危險呢?
肯定這裡面有漏洞啊,以康熙帝的睿智,鐵定會發現問題的,而且後來張廷玉提醒康熙帝時,他確實發現了問題。
其次,這封調兵手諭拿出來後,真正冒風險的人是老十四胤禵,老八胤禩可以一推二淨,關鍵是這個風險如果成功了,收穫太誘人了。
豈不知老十四胤禵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要打擊的人可比老八胤禩想的要多得多!
首先這道手諭明著就是指向太子胤礽的,帶兵造反這是大罪,完全可以撤掉太子胤礽。
其次指向老大胤禔,利用他急於上位的心態,這件事一旦發生,他會第一個跳出來滅太子,當然,隨後他也會被幹掉!更重要的是,如果把這封手諭給老大,他再去告密,最後康熙帝發現手諭是假的,他就是跳進黃河也不好洗清,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康熙帝罵他是蠢豬的原因!
第三個指向是老十三胤祥,因為老十四胤禵在模仿筆跡的時候,突出了老十三胤祥的筆跡。這樣故意留下破綻,一旦康熙帝查出來問題,那麼老十三胤祥是跑不掉了,連帶跑不掉的還有老四胤禛,畢竟他倆是一夥的啊!
三、調兵手諭(二)
果然,張廷玉指出這張調兵手諭可能是假的,康熙帝也趕緊拿過來看,這一看,就發現了問題,首先被懷疑的就是老十三胤祥。
所以張廷玉拿著這張手諭出來,先問的就是老十三胤祥:
“奉旨,問十三阿哥胤祥的話!”
當問到老十三胤祥為什麼要跟太子胤礽在一起的時,老十三胤祥說的是發現太子胤礽失常……
太子胤礽為什麼會失常呢?
這裡面的水就太深了:
這裡我們都知道了,太子胤礽是假裝瘋癲,不要以為是老大魘鎮的作用,那玩意根本沒有這麼大的效果。太子胤礽顯然是聽到了什麼風聲,沒有辦法,只能裝瘋賣傻,企圖逃過這一劫。
從後來張廷玉又重新舉薦太子胤礽來看,這個消息很可能就是張廷玉散播出去的,畢竟調兵剛剛開始,康熙帝就把所有皇子拉到了自己身邊看著。知道這件事的除了張五哥時刻不離康熙帝身邊,還有就是圖裡琛和張廷玉,顯然張廷玉的嫌疑最大。
也就是說張廷玉利用調兵防控之際,跟太子胤礽取得了聯繫,並獲知這張手諭是假的,於是給太子胤礽出了一個自保之道。
後來又跟康熙帝聯合上演了一齣戲,那就是舉薦新太子,從而最終揪出了這件事的幕後兇手,隨後太子胤礽被廢的目的達到,又恢復了太子胤礽的名份。
四、十阿哥
面對張廷玉的詢問,老十三胤祥顯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並不知道調兵的事。
隨後被關……
這時候老十胤誐突然蹦出來替老十三胤祥求情:
“張中堂,請轉奏皇上,我胤誐素來和老十三過不去,但說他調兵謀反,我不信!”
其實老十胤誐尺度拿捏的正到位,時間也把握的剛剛好,雖然表面上是說給張廷玉聽,其實康熙帝在裡面聽得一清二楚,不然剛才也不會隔著門發話讓帶老十三胤祥走。
因為老八和老十四對望了一眼,也就表明他們的計謀失敗了,康熙帝已經識破了手諭是假的,現在就在查誰才是幕後兇手。
而老十胤誐先蹦出來,就是為了首先洗脫罪名,表明這件事跟我毫無關係,我讀書少,就是一個直性子,有什麼說什麼。而且還能給康熙帝留下一個講義氣,有兄弟情的人。
後來老十三跟老十四打架時,這個老十還踢了老十三一腳,由此可見,他這次求情,完全是自保。
老四胤禛一看,老十洗脫了罪名,馬上拿自己的身家性命擔保,自己也不知道什麼調兵之事。
隨後所有的皇子都求情了,當然,有一個沒有,那就是大阿哥胤禔……
咳,真是一頭蠢豬啊,怪不得後來同樣被圈禁,連一盆炭火康熙帝都不賞給他!
而張廷玉之所以後來又重新舉薦太子胤礽,就是因為,他知道,太子胤礽是冤枉的,這次舉薦新太子,本身就是引蛇出洞之計,這個計策只有老四胤禛看出來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發生在太子第一次被廢以後,康熙在得知太子與鄭春華私通後,雷霆大怒,立即下詔廢了太子。
除了太子的老師以及部分黨羽,所有人對這件事情都平靜接受,畢竟以太子的才學人望,被廢是遲早的事,更有八爺黨翹首以待,靜候新太子上位。
所以當康熙下詔,讓百官推舉新太子人選的時候,以佟國維馬奇為代表的百官,上下串聯,舉薦八阿哥,力求一戰功成。
而張廷玉卻默默退出聯名,並私下給康熙上了一道密詔。
他推薦的是廢太子。
平心而論,張廷玉這麼做有些不厚道,人家的事情都告訴你,你卻偷偷上密詔,內容還與大家的意見南轅北轍。
如此特立獨行,想幹嘛?
張廷玉卻另有打算,倒不是因為他未卜先知,而是比起那些咋咋呼呼的百官,更加了解康熙的心意。
康熙是一代聖主,做大事從來都是乾綱獨斷,立太子關係大清朝的國運,怎麼可能像舉薦普通官員一樣讓百官來做決定。
而老八在群臣心目中的人望康熙一清二楚,如果真的想傳位與他,哪裡用到百官推薦,直接給就可以了。
擺明是在釣魚!
拿老八釣魚,老八肯定不是康熙中意的繼承人。
那麼是誰?
誰也不知道,康熙也在猶豫!
在別人看來,廢太子不過是把繼承權從一個皇子轉移到另外一個皇子,但對一個父親來說,無疑是把自己幾十年的心血徹底否定。
做這個決定很難,但凡有一點希望, 他也不願意這麼做。
而且太子一旦被廢,後半生將十分悽慘,太子是他與皇后唯一的孩子,他不忍心這麼做。
張廷玉敏銳的捕捉到了康熙的猶豫,所以他迎合上意,密詔推舉廢太子,看似愚蠢,實則精明無比。
什麼是忠誠?忠於皇帝才是最大的忠誠!至於江山社稷,千秋功業,那是皇帝的事情,做臣子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
張廷玉這樣做當然有一定的風險,最直接的就是得罪以佟國維為首的百官,其次如果押寶不重,有可能被康熙徹底冷落。
如何選擇是個問題。
正如馬基雅維利在《君王論》中說到的那樣:人在避免一種不利的時候,難免會遭到另一種不利,但是謹慎在於能夠認識到各種不利的性質,進而選擇害處最少的作為最佳的途徑。
如果張廷玉選擇和佟國維他們一起,不僅押寶錯誤,還會落個朋黨的罪名;押寶太子看似不合常理,至少給人感覺有情有義,過河不拆橋。
兩相比較,當然是太子更好。
當然,也許在康熙心目中另有合適人選,但這個時候另立山頭,無疑更加授人以柄,無論康熙還是百官都是無法接受的,與其標新立異,不如愚忠更加實在。
不能不說,張廷玉的政治智慧太高了。
佟國維自詡官場老手,比之張廷玉差了好幾個八爺。
他低估了康熙對立儲的戒心,也低估了康熙作為一個父親做選擇的兩難,他的思維依舊停留在入關前滿人強者居之的老派做法。
只要囤積足夠的官員聯名上書,縱然是皇帝,也只能乖乖就範,何況明面上看皇帝是很中意八爺的。
他們忘記了:君子不黨,天心難測。
如果皇帝這麼容易給你參透了,那還能是一代聖祖。
日慕鄉關
押寶下注,如果知道莊家底牌,豈有不中之理?《雍正王朝》中,康熙如同莊家,張廷玉時刻待在莊家身邊,又深喑帝王心術,對莊家的底牌一清二楚。下注胤礽,張廷玉也是看準了才出手。
春江水暖鴨先知
要先知先覺,就要掌握足夠充分的信息。離信息源越近,掌握的信息越具體,看到的問題也更全面,反之,則是霧裡看花。
“刑部冤案”結案時,康熙與張廷玉有過一段對話,字裡行間都流露出對胤礽的感情。那種情況下,張廷玉肯定能夠察覺,康熙對太子是抱著治病救人的心態。
在熱河時,局勢晦暗不明,康熙廢掉太子並不完全是因為胤礽不爭氣,也有人從中作梗,康熙的主要目的是:
一、引蛇出洞。給所有皇子製造奪嫡的希望,讓別有用心之人露出尾巴;
二、穩住局勢。讓那些準備劍走偏鋒的皇子,收斂一下。康熙藉著廢太子也是在間接提醒別人,我今天能廢掉胤礽,改天也能廢掉親王貝勒。
整個廢太子的過程,張廷玉都親身經歷,而且還是他提醒康熙,太子的調兵手諭有問題。因此,康熙廢胤礽的苦衷,張廷玉是能夠體諒的。
康熙沒有明著查,而是讓子彈先飛一會。回京後,康熙下旨議立新太子,也是為了進一步引出坑太子的幕後主謀——胤禩。坑太子之人,奪嫡之心最強,用心也是最險惡的,在議立新太子時的活動也會最積極。胤禩導演“八王大”,拉攏百官,逐漸浮出水面。
康熙眼看胤禩做大,也開始發出信號,釋放胤祥。在熱河關押胤祥時,康熙就明確說出僅僅是因為他出言不遜,但認可了胤祥的忠孝。胤祥那時還是胤礽的人,釋放胤祥約等於幫胤礽洗白,也是幫胤礽尋支持生力量。不管是關押還是釋放胤祥,張廷玉都在現場。康熙這步棋的用意,張廷玉太清楚了。既然摸準了康熙的心思,跟著走就行了。
胤禩如同一隻小龍蝦,大紅之日就是大悲之時,張廷玉跟著他混沒前途,跟著康熙才能屹立不倒
從議立新太子的牌面來看,胤禩確實是頭版頭條。但最熱的人也是風口浪尖之人,還特別容易引火燒身,這主要是由於:
一、熱到一定程度,容易吸引他人抱團取暖,從而樹大根深,成為朝廷力量的一極。一旦勢力強大到威脅皇權,不管是誰,都會吃不飽兜著走。胤禩風頭正勁,在朝野呼風喚雨,康熙斷不會容他繼續發展下去。
二、胤禩在上熱門的過程中,如同某些上市公司,存在暗箱操作。他的所謂業績,都是表面現象。對於這種人,監管層遲早會強行讓其退出。這個時候投資胤禩,別說升官發財,保本都不容易,稍微不慎就成了一顆被收割的韭菜。
以張廷玉為官多年的洞察力以及掌握的信息,不會察覺不到胤禩與康熙之間的矛盾。與其說張廷玉舉薦胤礽,不如說他是支持康熙。
在議舉新太子的朝會上,康熙一上來沒有明確表態立誰,但他的言行舉止已經透露出對胤禩的不以為然。他拿著舉薦胤禩的聯名奏摺,用力地擺放到寫著“八”字的那堆摺子,整個朝會的氣氛都變了,在場的臣子基本也明白了聖意。其他人已經上摺子表過態了,即使明白聖意也沒法更改,但張廷玉還未表態,康熙此舉只會更加堅定他舉薦胤礽的信心。
當康熙與佟國維、馬齊過招,將胤礽擺上檯面時,也就告訴了所有人,胤礽的價格即將上升。如果說其他人滿倉胤禩被套住了,沒有多餘籌碼調倉,那空倉的張廷玉籌碼還在,他沒有任何理由不滿倉出擊胤礽。
支持胤禩的臣子雖然多,但說話的只有佟國維、馬齊,康熙氣勢上壓倒他倆,就相當於扳倒了八爺黨。康熙問有沒有人舉薦胤礽,明擺著是在為自己找幫手。張廷玉此刻拿出支持胤礽的奏摺,如同一場及時雨,在康熙最需要時站出來支持康熙。
秋媚說:就聖意與形勢而言,胤礽都將復出,何況胤礽只是“病”了,未到無藥可救的境地。張廷玉離大領導很近,又是許多事件的見證人與參與者,瞭解行情,更容易作出正確取捨。
秋媚讀史
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上書房大臣張廷玉能夠成為康熙皇帝的心腹大秘,得到康熙的絕對信任和重用,絕不是“浪得虛名”。若論對康熙的心思以及朝政格局的揣摩分析和判斷的水平,朝廷上下僅張廷玉一人而已,當然四阿哥胤禛府上也有一位,就是四阿哥胤禛的師爺,世外高人鄔思道。
張廷玉密摺推薦廢太子胤礽為新太子的事情,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廢黜太子贏礽,並詔告天下,公開推舉新太子的時候。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廢,康熙下詔公開推舉新太子並且表態:誰得的票多我就立誰當太子,京城四品以上官員,地方二品以上官員均有資格舉薦一名新太子。
康熙的這個決定,讓其他皇子們很興奮,太子終於倒了,太子之位終於空出來了,接下來就看誰的本事大,誰能夠得到更多的選票了。皇子們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
但是當眾皇子環顧四周的時候,才發現其實高興的太早了,最應該高興的其實只有八阿哥胤禩一人而已,其他的皇子們和勢力強大,實力雄厚的八阿哥胤禩相比,基本上都沒有勝出的可能。
八阿哥胤禩在朝廷內外的聲望很高,廣得賢名,人稱“八賢王”,同時八阿哥胤禩的擁護者的數量也是在諸皇子當中排名第一,圍繞在八阿哥周圍的包括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三個皇子在內的涵蓋朝廷六部眾多皇親國戚和朝廷大臣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八爺黨”,這個“八爺黨”就是八阿哥胤禩的政治資本。就是在太子在位之時,八爺黨的勢力也是可以和太子黨抗衡的。
皇子們看清楚了這個形式之後,大多數都洩了氣:康熙“公開推舉新太子”的旨意,似乎是給八阿哥胤禩“量身定做”的一樣,如果以選票論輸贏,八阿哥胤禩的選票十有八九應該是最多的。
這似乎是一個“一邊倒”的局面,而且是朝廷上下幾乎公認的一邊倒的局面。
八阿哥胤禩也感到了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為了穩操勝券,八阿哥胤禩也進行了緊鑼密鼓的安排,採取了一系列步驟,目的很明確:不惜代價拿下這次的“太子選舉”。八阿哥胤禩似乎是志在必得。
八阿哥胤禩除了緊鑼密鼓的聯絡支持自己的朝廷官員投票,還在自己的府中上演了一出“江湖術士”的“八王大”和“王上加白”的所謂“天意”的把戲,同時,他加大力度爭取到了號稱“佟半朝”的上書房首輔大臣佟國維的支持,在佟國維的居中聯絡之下,八阿哥胤禩的支持率一路飆升,在上書房那個擺放太子選票的文案上,推舉八阿哥胤禩的摺子呈現出了一邊倒的局面。
但是,張廷玉卻在這個八阿哥胤禩的優勢十分明顯,朝廷上下幾乎都認定八阿哥胤禩會成為新太子的情況下,給康熙上了一道密摺,保舉廢太子贏礽為新太子(保舉復立贏礽為太子),這的確是需要非常敏銳和冷靜的洞察力和果敢擔當的膽量才敢做出的決定。當然,除了張廷玉,四阿哥胤禛的師爺鄔思道也給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草擬好了保舉廢太子胤礽為新太子的奏摺。
張廷玉為什麼會這樣有把握的知道康熙的真正目的是“復立太子”呢?他的判斷依據又是什麼呢?
其實,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預兆的,只不過對於這些預兆的反應,有的遲鈍,有的視而不見,有的看到了但已經晚了。
上書房大臣馬齊屬於反應遲鈍,八阿哥胤禩屬於視而不見,而佟國維反應過來就已經晚了。
只有張廷玉的注意力是一直集中在康熙的一舉一動上,並且在對各種細節進行分析之後,做出正確的判斷的。
首先,太子第一次被廢,在張廷玉看來的確是過於“輕率和操切”,並不是康熙“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其實是太子胤礽本人和諸皇子共同把康熙逼到了必須做出廢黜太子的決定的。
太子胤礽的一系列失德,失政,以及貪腐和膽大妄為,讓康熙對太子越來越失望,在熱河行宮,太子贏礽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偷情被康熙逮個正著,緊接著就出現了太子調兵的手諭,和凌普率兩千兵丁開赴熱河“護駕”,這個時候的局面已經是十分的錯綜複雜,康熙也只有“乾剛獨斷”,停止太子印信並囚禁太子和與太子一起失蹤一夜的十三阿哥胤祥,一口氣封了四個親王來安撫眾皇子。
對於太子調兵謀反,張廷玉的態度是“不相信”,在他的提示下,康熙頭腦也開始冷靜,並對太子調兵造反產生懷疑。而大阿哥胤褆建議康熙殺了廢太子胤礽,以及三阿哥當著康熙的面揭發大阿哥胤褆對太子長期行“魘鎮之事”,讓康熙憤怒至極,他終身圈禁大阿哥,怒斥“揭發”的三阿哥,這個時候,康熙對太子的“憤怒和失望”的情緒已經緩解很多。但是“天子一言駟馬難追”,回到京城之後康熙還是下旨廢黜了太子,但此時康熙對太子胤礽已經沒有多大的仇恨了。
康熙的這個變化,張廷玉是看在眼裡的,其實康熙第一次廢太子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康熙還沒有找好替代的人選的時候,倉促的行事,這個基本的背景,康熙後來是自己也認賬的。
張廷玉保舉廢太子胤礽的第二個細節上的判斷,是對康熙在太子的師傅王掞在朝堂之上為太子辯護而罵遍諸皇子和上書房大臣,甚至指責康熙“不教而誅”的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康熙從熱河行宮回京,在迎接的百官當中,特意將太子胤礽的師父王掞請到自己身邊共同乘車輦進城,這個舉動很有深意,如果康熙依然記恨甚至是極端厭惡太子贏礽,那麼康熙對太子的師傅最起碼的態度是“冷淡和漠視”,太子無德無能,他的師傅應該是難辭其咎才對。
康熙的這個舉動,張廷玉是看在眼裡,結合康熙對大阿哥胤褆的絕情的“終身圈禁”處罰和對本來是“立下功勞”的三阿哥胤祉的痛斥,康熙在太子師傅王掞面前表現出來的姿態,其實是想向群臣釋放一個他和太子之間關係趨於緩和的信號。
但是,王掞在朝堂之上的慷慨陳詞,罵遍皇子和上書房大臣,進而幾乎是斥責康熙對太子“不教而誅”,為太子叫屈,指責康熙對“戰戰兢兢”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不公平”。
王掞咆哮朝堂,指責皇上,甚至是以“準備好了棺材”向康熙叫板,本來這應該是要受到康熙嚴懲不怠,但是康熙竟然只是“送回家去,交給他的兒子嚴加看管,如果出什麼意外,就把他的兒子千刀萬剮”這樣的處理,其背後其實是康熙認同了或者是部分認同了王掞的看法,太子胤礽被眾皇子不懷好意的包圍,陷害,甚至是魘鎮,而自己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保護和調教好太子。
而接下來康熙的幾個很反常的舉動,應該說是讓張廷玉堅定了“保舉廢太子復立”的決心,他相信自己對康熙的真實意思的分析和判斷是正確的。
第一,康熙在上書房,對文案上高高的一摞舉薦八阿哥胤禩的奏摺幾乎是“視而不見”,但對地方的政務奏摺卻很感興趣,這其實已經是比較反常的事情。推舉新太子是關係到江山社稷傳承的大事,但康熙的態度似乎是“事不關己”。
第二,在處理八阿哥胤禩上報給康熙親自處置的那個“蠱惑人心”的江湖術士的時候,康熙的那句:江湖術士的話,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因為他多少也能代表一些民意……。張廷玉聽到之後的表情就是“不可思議”,張廷玉很清楚,篤信儒學的康熙,最厭惡所謂的“怪力亂神”。康熙的話應該是“言不由衷”。
第三,康熙在看到了朝廷上下一邊倒的支持八阿哥胤禩當太子的局面之後,毫無徵兆的下旨釋放了因為受廢太子牽連而被囚禁十三阿哥胤祥,這其實是一個最為明顯的信號,這說明康熙已經幾乎完全原諒了太子贏礽,但康熙不願意明說,他還是想看看究竟有沒有聰明人能夠領會自己的意思,其實他最希望的是上書房的三位大臣都能領會他的意思,所以當隆科多問康熙,釋放十三阿哥胤祥總是要有一個理由吧?康熙的回答幾乎就是刻意回懟:朕想兒子了,行嗎?
張廷玉幾乎是確認,康熙從回到京城一直到釋放十三阿哥胤祥所釋放信號,就是“復立太子”。廢黜太子只是他給太子胤礽的一個“嚴重的警告”,在他相信這個“警告”已經有了作用,同時也通過這個事情看清了各位阿哥的充分表演之後,他的打算就是“復立太子”,因為和幹了三十年的太子贏礽相比,那個人氣極旺的八阿哥胤禩似乎是更加的危險。
張廷玉做出保舉廢太子復立的選擇,其實還有一層意思,這個意思康熙在張廷玉的摺子裡看明白了,那就是張廷玉在摺子裡說的“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這句話既給了廢太子面子,也給了康熙臺階。所以,康熙很高興:張廷玉的書讀的好啊!好就好在沒有忘了聖賢之道!
所以,張廷玉選擇保舉廢太子復立,並不是在“賭博”,而是真正的在準確理智的分析判斷的基礎上進行的正確和睿智的選擇。
步武堂
“心思縝密張廷玉,明哲保身大智慧”,張廷玉身為一代名臣,三朝元老重臣(康熙、雍正、乾隆),傾盡畢生之精力,嘔吐餘生之心血,盡數傾注於大清朝建設當中,如此大智如愚之人竟然在太子胤礽兩次被廢之後仍然極力舉薦,這種事情要是放在其餘人身上,恐怕沒有人會蠢到如此地步,此情此狀,也許只有他張廷玉能做出來。回過頭來再說,張廷玉此人性情耿直但也城府極深,如此之心思縝密之人能夠力排眾議、鮮于常人地舉薦胤礽自然有其說法……
眾所周知,開創清朝“皇太子”(儲君)制度的便是康熙帝,康熙的初心是為了防止皇位爭奪、宮廷內鬥,誰知道在親設胤礽為皇太子之後,貓膩端倪更才是層出不窮。說起皇太子胤礽,此人的確不堪重任,屢屢辜負他父皇的好心好意。第一次被廢:當時康熙皇帝破例將次子胤礽升為儲君太子之位,奈何其不知安分守己、圖恩上進,反倒以太子之名開始聯合大臣索額圖培養自身勢力,最終倒也成了氣候,沒過多久,竟然明目張膽地在康熙帝眼皮子底下培養出了“太子黨”,這可是讓康熙氣兒不打一處來,如果不加以懲戒,恐怕會對康熙造成威脅,於是康熙忍痛廢了他;第二次被廢:康熙不忍直視被廢之後的胤礽,於是便二次起立太子。但是重新被冊封為皇太子的胤礽仍然是秉性難移、死不悔改,雖然沒有再步拉幫結派的前塵,但是卻私通了鄭春華,這可是犯下了宗族倫理之罪啊。於是康熙帝在“孰不可忍”一下,再次廢了他。
在此背景之下,張廷玉仍然堅持自己看法,在萬難之下依然選擇了舉薦胤礽!
其一:眾人皆醉我獨醒
歷史上的康熙的確是兩次冊封胤礽為太子的,這在歷史上可是別無他例的!但是胤礽卻連續兩次都傷了康熙的心,這足足證明胤礽此人的確是個無能之輩!那為何乾剛獨斷的康熙帝二次復立太子呢?究其根本還是“子憑母貴”,康熙帝生前極其喜愛胤礽生母孝誠仁皇后,又因為孝誠仁皇后在生育胤礽時難產而死,所以說康熙帝為了回報孝誠仁皇后,所以才大施仁恩寬厚於胤礽,奈何朽木不可雕也!但是即便胤礽二次被廢,康熙帝卻仍然對其有包容之心。張廷玉就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才斗膽舉薦胤礽再為太子的。
其二:九子奪嫡禍患兮
依據當時的情形,宮中皇子大致分為三派。一派是“太子派”、一派是“四阿哥派”、勢力最強的莫屬“八阿哥派”了,九子奪嫡、爭相競爭甚是殘酷。在胤礽二次被廢之後,康熙帝面對太子之位空缺,隨即便在朝堂之上向文武百官徵求儲君人選的意見。其實康熙帝的此行為,目的不是尋求儲君,而是為了尋找真正已成黨派的禍端。恰巧,大智若愚的張廷玉也看出了康熙的心思,但是身為國之重臣,張廷玉為了避免九子奪嫡、清朝大亂之後果,果斷地舉薦胤礽為太子,因為張廷玉知道,只有這樣,才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九子奪嫡對清朝國泰民安的危害。
綜上所述,太子胤礽是無能,但是面對當時九子奪嫡的局面,張廷玉一方面站在康熙帝的角度,另一方面又基於清朝統治這一點上,實堪為這一代名臣!
歷史課課代表
1.胤礽的母親赫舍裡是康熙的結髮妻子,原本是孝莊為拉攏索尼家族,形成的“政治婚姻”。但康熙與赫舍裡感情甚篤,赫舍裡難產英年早逝後, 康熙將對赫舍裡的深情全部轉化為對太子的濃郁的愛。第一次廢黜了太子,康熙痛徹心扉,情感上難以割捨。而廢黜太子的始作俑者是大阿哥,他自有邪術,導致太子行為失常。還有調兵手諭是別人模仿所為,康熙知道不是太子手跡,康熙想查個水落石出。這一切張廷玉心知肚明。
2.胤礽滿週歲便被冊封為太子,康熙一直把他當接班人來培養,到第一次廢黜太子之時,胤礽在太子職位上已經做了近40年。夜長則夢多,節外必生枝,日積月累,太子有了違反規矩甚至不法的行為,康熙也睜隻眼閉隻眼,沒有動過廢黜太子的念頭。在張五哥頂替任季安一事中,康熙對張廷玉也只輕描淡寫:“怕是朕兒子的病也是好不了啦”。由此看出康熙的矛盾心理,他此時對太子仍有幻想,還存有一絲僥倖。
3.張廷玉洞若觀火,心明如鏡,他深知康熙立新太子是要引蛇出洞,弄清誰在陷害太子。 結果是老八及其勢力被打壓,朝廷大洗牌,上書房首席大臣佟國維被罷免,隆科多則成為九門提督,康熙調整了朝廷勢力,這點歷史底蘊深厚的老張早看的一清二楚了。
張廷玉在康熙身邊多年,對康熙是有研究的,他知道這次立太子不是選接班人,更明白誰當太子不是推薦人決定的。 所以張廷玉審時度勢,懂得這次康熙立太子是針對朝廷混亂局面的重新佈局!且康熙對太子並沒有徹底失望,因而老張保舉廢太子胤禛復出,很符合康熙的心理與時局要求。
希望星晨58298869
康熙在舉薦新太子的朝會上問有沒有人舉薦二阿哥胤礽,張廷玉遞上奏摺,說他保舉的就是胤礽。康熙看完奏摺後連聲說好:
康熙:“張廷玉的書讀的好哇!好就好在時刻不忘聖人的忠恕之道,與人為善!好就好在時刻以江山社稷為重,而不像有些人趨紅踩黑,見風使舵,想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他自己的祿位。”
康熙對張廷玉的評價多高!而張廷玉敢於保舉廢太子,心裡確實是裝著江山社稷,所以他才能與康熙保持步調一致!
胤礽失德被廢,在新太子沒選出來之前,明面上還是需要一位儲君,以安百官,以安民心,以安眾皇子。但這個新太子康熙心裡沒底,還在考量。這時,不管是真心想給胤礽改過機會,還是需要明面上暫時的太子,胤礽都是最佳人選,以安朝局!
康熙在看張廷玉薦章之前說了這樣一段話:“太子被廢,有些事情你們知道,有些事情你們不知道,但有一條,朕可以明白告訴你們,我大清江山絕對不能交給無德之人,這樣一來,太子的位置空出來了,你們中間難免就有人成為新太子,將來也就是我大清的皇帝,這個新太子是誰,朕心裡沒底,但這個人一定要有德。朕要說明一下,廢黜太子是朕獨斷專行,事先沒和你們商量。這有個原因,①是朕當時駐蹕熱河,事起肘腋之間,許多情形晦暗不明,為天下想,為列祖列宗想,也不應乾綱獨斷。②是當時胤礽的荒誕不經實在是叫人不可忍,也不可解……″
康熙這段話的意意思很明白:①是江山一定要交給有德之人。構陷太子的人能算有德嗎?②當時廢黜太子是自己欠考慮,沒有想到是有人搞陰謀構陷太子。③太子的荒誕不經都是因有人著意陷害。
總之,康熙要選有德之人,為了大清列祖列宗,為了江山社稷,康熙必須慎重的要選出一位真正合格的儲君,在這個新儲君沒選定之前,為了安定朝局,杜絕諸皇子的非分之想,廢太子胤礽就是最佳人選!
張珽玉與康熙想到一處,才有這個薦章!
尋桂子
1、第一次廢太子是康熙和張廷玉定下的“引蛇出洞”之計。
太子胤礽多次的不作為使康熙失望至極,尤其是在熱河八大山莊發現太子和康熙的妃子鄭春華有染,更是讓康熙氣憤,但是和“太子調兵手諭是別人模仿的”這件事情比起來,都算不得什麼了。
有人假冒太子手諭調兵圍困八大山莊卻是兇險異常,如果康熙不是調度有方,及時解決了這件事情,可能會發生更大的變故。
康熙和張廷玉定下了利用“百官舉薦新太子”的事找出幕後黑手的計策,因為在這件事情上面獲得最大利益的人就是幕後的黑手。
2、推翻百官舉薦結果,保護康熙心中的儲君人選。
果然通過百官舉薦的結果來看,八阿哥的勢力已經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胤禩是幕後黑手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康熙通過否定百官的推薦結果,打擊了八爺的勢力,因為一些搖擺不定的人通過這件事情可能不會再支持八爺。
否決了八爺就要再推舉一人,如果這個時候將康熙心中真正的人選推出來,肯定會成為八爺黨下一個攻擊和陷害的對象。
所以此時將太子胤礽再次推出來就可以轉移八爺黨的視線,保護將來真正的儲君人選。
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張廷玉和康熙一起制定的,這個時候張廷玉就是“拋磚引玉”的人,由張廷玉提出復立胤礽為“太子”,正好讓康熙順勢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