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是怎樣被解職的?為什麼?

心絃指間


提起麥克阿瑟,他可是昔日美國人眼中神一般存在的常勝將軍。他不但是陸軍五星上將,而且身兼數職是美國軍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他不僅在二戰後擔任美國駐日遠東軍總司令,而且隨著朝鮮戰爭爆發,其又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權傾一時的麥克阿瑟一直掌控著當時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佈局。

可就在麥克阿瑟於權利巔峰沉醉時,卻突然被解職了。

華盛頓時間1951年4月12日凌晨1時,美國總統杜魯門突然親自招開特別記者招待會。

由於當時正是朝鮮戰爭期間,記者們紛紛揣測午夜開會是否突發緊急戰況,卻做夢亦未想到杜魯門會突然宣佈,麥克阿瑟因於朝鮮戰場失職而被撤銷全部職務,取而代之的是李奇微將軍。

記者們聞言一片譁然,一夜之間麥克阿瑟由雲端跌落地面成為一介平民。

其實杜魯門同時簽署了兩份文件,一份通過新聞發佈,一份派專人送達麥克阿瑟。

只是陰差相錯專人送達的文件有所耽擱,因而此時遠在東京的麥克阿瑟還對此一無所知。

當時正是當地時間下午3點,他還在興致勃勃的招待著客人。當其夫人難過的將參謀人員從新聞中聽到的消息,轉告於他時,他只溫和的對妻子說了一句:“我們終於可以回家了。”

我們可想而知其平靜之下掩蓋的莫名惱怒。

杜魯門不是讓他辭職給他辯解緩衝機會,而是直接將其解職並立即執行,而且他被矇在鼓裡還是通過廣播新聞得知消息,這種帶有懲罰性質的解職是對其戎馬一生的莫大羞辱。

據說他在官邸獨自靜坐一個多小時,其素養與自尊令他出現在眾人面前時,未帶出一絲怨恨之意。

而此時美國國內早已沸反盈天,多數民眾都抗議杜魯門褻瀆了他們心中的英雄。猶如捅了馬蜂窩的杜魯門,面對其支持率驟降局面,耐心等待著時間沖淡麥克阿瑟身上的光環,等待著民眾能明白其不得不為之的苦衷。

那麥克阿瑟又為何被撤職呢?且聽有書君為你娓娓道來。

一,麥克阿瑟性驕縱,目中無人與總統同僚皆生嫌隙。

麥克阿瑟出生於1880年,其出身相當顯赫,祖父是美國聯邦大法官,父親則是美國陸軍中將,生來有驕傲資本。

麥克阿瑟自幼與軍營相伴,他似乎就是為軍人而生,被推薦進西點軍校後,就展現出超人的軍事才華。他不但在西點軍校年年成績第一,而且在日後軍事生涯中亦是傾力做到自己極致,連創幾項美國之最的奇蹟,至今無人能及。

這些麥克阿瑟用命博來的世人眼中永遠的第一,令本性驕傲的他更加自視甚高而驕狂。於是他總以為自己是正確的化身,從不把上級與同僚放在眼中。

唯我獨尊的心態,養成了麥克阿瑟無論面對誰都堅持自我永不退縮的個性。

就在他當陸軍參謀長時,羅斯福總統想削減軍費都要看其臉色,他不同意就直接以辭職相威脅,頗覺頭疼的羅斯福不但未降反增了陸軍軍費,麥克阿瑟看似勝了卻留下了刺頭之名。他對總統都敢如此行事,可想而知其直接上司馬歇爾與參謀部同僚更不在其話下。

麥克阿瑟這種目中無人的性格缺陷,並未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收斂。後來在朝鮮戰爭期間,杜魯門讓其回美國述職,可他竟以太忙無時間回國為由,讓總統不遠萬里到威克島與其會面,杜魯門也只得乖乖照做。難怪有人說無法容忍麥克阿瑟的驕狂,別人在其面前就像孩子一般,上至總統下至同僚都要聽其指揮調遣。

麥克阿瑟的性格缺陷亦為其被解職打下伏筆,反正杜魯門早已把一切記在心中隱忍不發,只等著導火索的出現。

二,麥克阿瑟兵敗朝鮮是其被解職的直接原因。

朝鮮戰爭爆發後,北朝鮮軍隊迅速將南韓李承晚部打的潰不成軍。

聯合國接受美國提議決定出兵朝鮮,剛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不顧所有人反對,匪夷所思的從仁川成功登陸一舉攻下漢城。神奇的仁川登陸再次點燃其不可一世氣焰,他更加認為別人都是錯的只有他睿智英明,並瘋狂叫囂聖誕節前結束戰鬥,讓士兵回家過節。

可就在聯合國軍迅速打過三八線以北攻下平壤,麥克阿瑟狂妄到極點時,他的剋星彭德懷元帥率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打響了抗美援朝戰役。

幾個回合交手,麥克阿瑟就被打的沒了脾氣,甚至未經美國政府批准,就將聯合國軍撤回了三八線以南地區,志願軍也一路打到漢城。

朝鮮戰爭形勢大逆轉,本想打個有限戰爭的美國,眼見將被拖入無限戰爭泥潭,同時英法等國亦對麥克阿瑟潰敗表現出極大不滿,麥克阿瑟卻無統一朝鮮的有效計劃。這亦成了導致麥克阿瑟被解職的直接原因。

三,麥克阿瑟不甘失敗的戰略思想與美國利益相悖,是其被解職根本原因。

麥克阿瑟性格的養成不只是受父親影響,母親教導的那句“只要決定做的事就要為榮譽堅持到底。”,自幼就形成了麥克阿瑟追求榮譽永不服輸一根筋的偏執。

二戰日本突襲珍珠港後,當時正在菲律賓的麥克阿瑟亦被炸的暈頭轉向,這是他第一次遭受失利的奇恥大辱,當他被迫赴澳大利亞指揮反攻日本時,心有不甘的他發下誓言“我離開這裡,我一定會再回來的”。他確實傾盡全力兌現了誓言,當他成功收復菲律賓時,未直接上岸而是涉水走上了曾經撤離的海岸,其穿著新軍裝昂頭驕傲涉水登陸的圖片,又成其揚眉吐氣的經典。

我們試想裝備先進又自認永遠第一的麥克阿瑟,又怎甘心輸給小米加步槍的彭德懷元帥?因而當杜魯門命他與中朝協商想停戰時,他竟然公開叫囂美軍有必勝實力,迫不得已可以轟炸滿洲,甚至不惜引燃全面戰爭。同時他還不經杜魯門同意就派飛機越中國邊境偵察。麥克阿瑟公然違抗總統命令,並私自發表不當言論在國際引起軒然大波,杜魯門這次真的怒了,這亦成麥克阿瑟被解職的導火索。

其更深層原因則是,當時美國利益重心在歐洲與蘇聯對峙,而麥克阿瑟不服輸想決一死戰的言行,會將美國牢牢拖在亞洲,與美國全局戰略利益相悖而行,同時亦影響到了英法利益。這就是麥克阿瑟被解職的根本原因,而杜魯門將其直接解職,亦是怕不服輸的麥克阿瑟離開時,再做出損傷美國利益的驚人之舉吧。

麥克阿瑟成也倔犟,敗也倔犟,他回到美國如英雄般受到萬人空巷的歡迎,他發表了離職演說“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其心中老兵為尊嚴永不服輸的精神盡顯。美國國會亦為挽回其尊嚴,為其頒發了一枚特製的金質勳章。

優缺點都很明顯的麥克阿瑟,無論譭譽都是頗負傳奇色彩的偉大將軍,歷史由人評說吧。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這個問題真是說來話長。


作為美國鼎鼎有名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世界範圍,尤其是我國人民心目中可謂如雷貫耳,概括起來,這是一個成也裝逼,敗也裝逼的人物。

如果沒有抗美援朝戰爭的灰頭土臉,麥克阿瑟可能不會被美國總統杜魯門解職,麥克阿瑟的晚年也不會如此慘淡。

作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准將,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以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戎馬一生的麥克阿瑟是美國曆史上少有的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將軍。

和大多數低調的將領不同,麥克阿瑟的軍事生涯從來都是牛逼閃閃的存在。這其中除了有麥克阿瑟卓越的軍事履歷,更有麥克阿瑟不遺餘力的自我宣傳。


簡單說來,麥克阿瑟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就連二戰初期在菲律賓戰場被日軍打得一敗塗地,也不忘在登船逃跑時喊出那句灰太狼式的“我還會回來”的豪言壯語。

而在1945年1月美軍重新殺回菲律賓群島時,麥克阿瑟也沒有忘記在搶灘登陸前要求記者朋友們打開閃光燈。

諷刺的是,由於潮汐時間計算失誤,本想象徵性趟水的麥克阿瑟,最終在齊腰的海水中登上了菲律賓群島。

不過相比於抗美援朝戰爭的慘敗,這次失敗的裝逼只能算是麥克阿瑟軍事生涯的小小插曲。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金日成領導的朝鮮人民軍對韓國的李承晚政府展開猛烈進攻,韓國軍隊一潰千里,駐韓美軍也被壓縮在釜山周邊區域。

在勝負幾乎毫無懸念的時刻,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力排眾議,在朝鮮半島西部的仁川搶灘登陸,將人民軍陣線攔腰截斷,朝鮮戰爭形勢瞬間逆轉。

而後麥克阿瑟要求聯合國軍迅速北進,徹底消滅金日成政府,佔領朝鮮全境。

1950年10月1日,對我國嚴正警告置若罔聞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於10月19日佔領平壤,戰火迅速燒至鴨綠江邊。


形勢極端危急,特別是斯大林因機場誤炸事件懼怕美軍,不敢對志願軍提供空中掩護的情況下,領袖最終下定決心出兵朝鮮。

1950年10月19日,30多萬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北部。10月25日,志願軍先頭部隊與韓國軍隊在溫井遭遇,抗美援朝戰爭正式打響。

在此之前的1950年9月30日,時值共和國建國一週年,總理嚴厲警告美國不許越過三八線,否則將不會坐視不理。

此番警告通過印度大使轉達美國杜魯門政府,杜魯門總統要求麥克阿瑟對共和國出兵的可能性進行評估。


但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麥克阿瑟自恃勞苦功高,加上仁川登陸使麥克阿瑟的軍事生涯達到頂點,這使得麥克阿瑟對年輕的杜魯門總統虛以委蛇,根本不願意從東京飛回美國作報告。在這樣的情況下,身為一國總統的杜魯門只好於1950年10月15日屈尊從美國飛到太平洋上的威克島與麥克阿瑟會面。

而在會面過程中,雙方也顯得不太愉快,這為其後兩人的分道揚鑣埋下了伏筆。

在威克島會面期間,不可一世的麥克阿瑟樂觀地認為,在聯合國軍凌厲的攻勢下,共和國的嚴厲警告只是虛張聲勢,即使出兵也只能是小規模部隊。麥克阿瑟驕傲地告訴杜魯門及世界人民,聯合國軍將在感恩節前結束戰爭。


而第一次戰役的勝利狠狠打了麥克阿瑟的臉,志願軍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畔趕到清川江以南。但遭遇迎頭痛擊的麥克阿瑟仍然固執地認為,共和國出兵只是小股部隊,且只是保護邊境水利設施,為此他還特意乘飛機到朝鮮半島北部偵查,其眼力所及並未發現志願軍的蹤跡,所以對於第一次戰役的慘敗,麥克阿瑟並不以為意,他命令聯合國軍繼續北進,爭取在聖誕節前佔領朝鮮全境並結束戰爭。

針對狂妄的麥克阿瑟,志願軍從1950年11月25日開始,於東西兩線對聯合國軍展開猛烈反擊,志願軍在付出巨大代價後,將聯合國軍趕到三八線以南。

直到這時麥克阿瑟才意識到共和國真的派出了大規模部隊,且相比於彭老總對麥克阿瑟的瞭如指掌,麥克阿瑟對志願軍卻幾乎一無所知,這讓麥克阿瑟對志願軍的凌厲攻勢無能為力。


兩次戰役的慘敗,尤其是長津湖之戰志願軍重創美軍常勝之師陸戰一師,全殲美第31步兵團,即北極熊團,國際社會大為震撼。

杜魯門政府對麥克阿瑟的無能指揮非常惱火,指責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太過魯莽和草率。但麥克阿瑟比杜魯門還要火大,他指責聯邦政府束縛自己手腳,將責任推給杜魯門政府,麥克阿瑟和杜魯門總統的矛盾越發激化。

雖然麥克阿瑟在第二次戰役失敗後承認,美國是在完全新的情況下和一個具有強大軍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強國進行一次完全新的戰爭,但這個自以為是的五星上將卻拿不出任何有效的應對措施。

第二次戰役作為決定朝鮮戰場戰爭走向的戰役,完全改變了戰爭態勢。被趕回三八線以南的聯合國軍一邊整裝備戰,一邊拋出和談言論。


為粉碎聯合國軍的緩兵之計,志願軍於1950年12月31日全線越過三八線,聯合國軍再度遭遇慘敗,漢城也被志願軍佔領。

雖然第八集團軍總司令李奇微在第三次戰役後發現了志願軍後勤不足的特點並制定了針對性極強的磁性戰術,但在第四次戰役中遭遇重大挫折的志願軍仍然頑強守住了三八線。

感覺顏面盡失的麥克阿瑟不顧杜魯門總統要他打一場有限戰爭的告誡,也無視杜魯門政府1951年3月20日要求他與志願軍談判的命令,自作主張派出偵察機進入我國領空,同時於3月24日叫囂要將戰火引向我國東南沿海,並在朝鮮戰場投放核武器,甚至要求杜魯門政府允許蔣介石政權出兵朝鮮,叫囂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也在所不惜。


麥克阿瑟的狗急跳牆和極端幼稚的政治主張徹底激怒了杜魯門,為挽救朝鮮戰場局面,杜魯門政府於1951年4月11日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藉口剝奪了麥克阿瑟的一切軍事職務,將權力交給李奇微。

為體現對這位桀驁不馴的老將的羞辱,杜魯門沒有公開發布撤職命令,而是通過全球廣播,讓麥克阿瑟成了最後一個知道撤職消息的人。

關於撤掉麥克阿瑟,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解釋道,他說:"把戰爭擴大到紅色共和國,會把我們捲入一場在錯誤的地方、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敵人進行的一場錯誤的戰爭中。"


不過即便是被免職,麥克阿瑟仍舊收穫了眾多擁蹙,日本人對這位太上皇的離開悲痛欲絕,美國則萬人空巷地歡迎這個遠東英雄的到來。

美國許多大城市爆發了支持麥克阿瑟,反對杜魯門的遊行示威,杜魯門總統支持率下降到了26%。甚至四個州的議會通過了“要求杜魯門總統收回命令”。

不過這些都難以改變麥克阿瑟被解職和晚節不保的尷尬局面。1951年4月19日,麥克阿瑟在國會會議之前的告別演說中,發表了《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的演講後,結束了自己長達52年的軍旅生涯,徹底沒入歷史的塵埃。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1951年4月11日,美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杜魯門未通過正常的軍令渠道,而是以白宮記者會新聞通稿的形式解除了麥克阿瑟的所有職務,包括遠東盟軍總司令、“聯合國軍”總司令、遠東美國陸軍司令等等,杜魯門用突然襲擊和媒體公開的辦法,狠狠地報復了麥克阿瑟的無禮與傲慢,不僅暴露出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前後方的戰略分歧,同時也是對這位五星上將戰爭思路的全盤否定,對當時的戰爭進程和遠東局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眾所周知,麥克阿瑟在美軍中資歷深厚,1950年他已年滿70週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擔任美國遠東軍司令和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始終是在羅斯福總統的統帥之下。1944年羅斯福突然去世,比麥克阿瑟還年輕四歲的副總統杜魯門上位,面對這個軍政經驗均顯不足的總統,麥克阿瑟從一開始就充滿了輕視,而二戰勝利後美軍的參謀長聯席會議裡,三軍參謀長都是麥克阿瑟的晚生或後輩,無形中更加重了他的優越感。

朝鮮戰爭爆發後,時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的麥克阿瑟順理成章,擔任由16個國家軍隊組成的“聯合國軍”總司令,並策劃實施了仁川登陸,逆轉了半島戰局,一時聲望達到頂峰,本身就個性狂妄的這位將軍更加膨脹的不行,不僅對參聯會的軍事指導愛搭不理,對杜魯門總統的指示也經常陽奉陰違。



(杜魯門總統)

導致麥克阿瑟被解職的直接導火索,是他一意孤行邀請國民黨軍隊加入戰局,蔣介石甚至已經準備好了30000多人的參戰部隊,而這是美國軍政高層堅決反對的;同時,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情報,麥克阿瑟在會見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大使時,用“極其尖刻的語言”抨擊美國政府,這已經超過了杜魯門能夠容忍的底線,突然宣佈解職,實際上是麥克阿瑟與杜魯門政府長期積存矛盾的總爆發。

兩者矛盾的焦點其實很簡單,以杜魯門為首的美國政府和主要盟國首腦一致認為,朝鮮戰爭是西方世界的主要敵人蘇聯玩弄的軍事把戲,其目的是轉移北約的軍事注意力,而歐洲才應該是西方的戰略重心,因此應該把朝鮮戰爭當作一場局部戰爭,結束的越早越好;而麥克阿瑟從一開始就準備擴大戰爭,期望演變成一場全面的大規模戰爭,這與美國主流戰略是格格不入的。

(年輕的麥克阿瑟)

正是在這種分歧下,半島戰爭出現了一種奇特的局面,美國政府拼命勒緊韁繩使馬車不致失控,而麥克阿瑟這匹“老馬”卻不顧一切向前狂奔,他要求轟炸鴨綠江對岸,要求封鎖華東沿海,要求使用核武器,以及自作主張要求蔣介石出兵等等,對參聯會的各種命令置若罔聞,有美國作家形象地寫道:

在麥克阿瑟面前,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將軍們就如同小學生遇到街霸一般,瑟瑟發抖而又無可奈何。



(三巨頭會議)

在志願軍大破美韓軍的前三次戰役之後,麥克阿瑟將所有的失敗歸咎於美國政府對他的限制,所有的電文全部是推卸責任,國防部長馬歇爾怒不可遏,而國務卿艾奇遜的反應更加激烈:“無需任何證明,我完全相信這位將軍的桀驁不馴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而且對其總統的意圖基本上不尊重”。在與杜魯門總統的威克島會面中,麥克阿瑟居然比總統晚到了數個小時,讓可憐巴巴的杜魯門等得渾身冒火,甚至有人說,從威克島見面起,杜魯門就有撤換這個“老傢伙”的念頭。

1951年3月21日,麥克阿瑟又一次致電參聯會,申請擴大指揮權限,美國政府未予理會,並著手準備總統聲明,隱晦尋求停戰談判的途徑和辦法。不料三天後麥克阿瑟卻搶先發表了自己的聲明,以近乎最後通牒的口氣宣佈將擴大戰爭範圍直到對手求饒,參聯會的將軍們知道:

“這位聯合國軍司令官簡直再也找不到比這更有效的辦法讓總統勃然大怒了”,麥克阿瑟的聲明讓杜魯門所有周密的停戰準備化為枉然。



(威克島會唔)

麥克阿瑟同時違反了總統簽發的“任何人未經容許不得公開發表有關外交政策的聲明”之訓令,這幾乎就是杜魯門專門為他而簽署的文件。他的行為不僅是對國家最高決策機構和決策者的公然違抗,同時也是對憲法賦予總統權威的挑戰和蔑視;更嚴重的錯誤在於,麥克阿瑟是在向文官治國的政體進行挑戰,以軍事將領的身份干涉美國的外交政策,而忘記了應該由文官政府領導軍隊。

杜魯門氣得把辦公桌拍的亂響,他終於忍無可忍了。



(準備參戰的蔣介石)

1951年4月6日,杜魯門召集國務卿、國防部長和參聯會主席會議,明確表示將解除麥克阿瑟的一切職務,在場諸人都沒有異議,麥克阿瑟已經摺騰到得不到任何一位美國軍政高層的支持了,一度有人懷疑他得了某種病症。4月10日,杜魯門決定由正在遠東視察的美國陸軍部長佩斯,將解除職務的命令當面交給麥克阿瑟,然而由於通訊故障,佩斯尚未接到命令時,《芝加哥論壇報》搶先把消息捅了出去。

杜魯門見狀,為避免出現麥克阿瑟搶先聲明辭職的尷尬,於4月11日凌晨1時臨時招集白宮記者團,宣佈瞭解除麥克阿瑟職務的命令,第二天上午美國大街小巷的報紙和新聞廣播都轉發了這一消息,而遠在東京的麥克阿瑟卻渾然不知,一直到中午才得到消息。

美國近現代史上最搞笑的總統與將領之爭,終於以這樣奇葩的方式落下帷幕。


度度狼gg


抗美援朝戰爭連續五次戰役,特別是前三次戰役使美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慘敗,究其原因,完全是美軍主帥麥克阿瑟不瞭解又十分輕視對手所致。引起了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聯合國軍”各參戰國的一直不滿。

為了挽回面子,麥克阿瑟一再叫嚷著要把戰火擴大到中國境內,如同當年太平洋戰爭時期那樣出動對中國實行全方位戰爭。這就引起了美國朝野的普遍不滿。

第五次戰役結束後,鑑於國內的反戰聲音,杜魯門政府便有了放棄武力統一朝鮮、退回戰前態勢的心思,並準備以此為基礎與中朝方面開展停戰談判。在與國務院、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統一意見後,國務卿艾奇遜一面準備發表總統聲明,一面致電正在朝鮮作戰的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隊停止在三八線以南,以利政治談判。

但是那位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麥克阿瑟此時在想什麼呢?

經過第四、五次戰役,麥克阿瑟逐漸摸索出了中朝軍隊的作戰特點,並且從收復漢城、大戰砥平裡和漢江兩岸的實戰中感受到中朝軍隊並非不可戰勝。於是便有心思越過三八線長驅直入北朝鮮,洗刷第一、二次戰役慘敗的屈辱。但是白宮這麼一紙聲明,令麥克阿瑟十分惱火。

偏偏在此時,一直與民主黨暗中較勁的共和黨領袖馬丁這時致信麥克阿瑟,表示對麥克阿瑟提出的越過三八線武統朝鮮半島並且動用臺灣的蔣介石軍隊把戰爭擴大到中國內陸的戰略表示極為支持和讚賞。

受到共和黨吹捧的麥克阿瑟便更加飄飄然,於是萌生了阻止談判的心思,因為一旦雙方達成和平協議,那麼他兵敗清川江和長津湖的屈辱便再也無法洗刷了。

於是,當杜魯門的總統聲明還沒發表,麥克阿瑟便搶先以“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名義發表了一份聲明,大意就是把戰爭責任全推到了中朝方面,作為擁有現代化武器裝備的美國應該堅決以武力回擊,並且把戰爭擴大到中國本土,直到將其徹底打服為止。

麥克阿瑟的聲明一發出,世界輿論為之譁然!

中國和蘇聯方面首先譴責美國政府企圖擴大戰爭。北約陣營內的英國、法國政府本身就對麥克阿瑟不滿,於是也抗議美國人未經他們允許便隨便發表聯合國聲明,並且譏諷美國究竟是杜魯門政府說了算還是麥克阿瑟說了算。

共和黨此時也跑出來火上澆油,指責杜魯門政府不接受麥克阿瑟的主張,致使無數美國的熱血青年在朝鮮白白流血犧牲。

而杜魯門和國務院、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軍政大員們肺都氣炸了!經過短暫討論,艾奇遜、馬歇爾、布萊雷德利列舉了麥克阿瑟自戰爭以來的種種不是,比如不經政府允許私自訪問臺灣,戰爭初期因為指揮不力就把責任丟給政府說是不支持擴大戰爭範圍引發盟國的不滿.....

總之一句話,要求把這個到處惹事、為老不尊的麥克阿瑟解除職務!

這些人所列舉的理由當然也是杜魯門所思所想的,他早就有這樣的心思,只是礙於麥克阿瑟這位7旬老將在美國軍政界的影響力遲遲沒有動手。現在軍政大員們都支持,杜魯門也就再沒有任何顧忌了。

於是,杜魯門直接動用陸軍電報線路把解職令發到設在日本東京的麥克阿瑟司令部,緊接著又舉行記者招待會,向國內外宣佈麥克阿瑟不能全心全意支持美國政府和聯合國的決策,因此解除其現有的一切職務,由駐朝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接任!


大將軍威武K




麥克阿瑟是美國的傳奇人物,在晚年獲得了獨特的評價“澳大利亞的保衛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鮮戰爭的捍衛者。”

但,不管評價如何獨特,支持者們如何讚揚,都不能掩飾朝鮮戰爭期間,麥克阿瑟被解職的尷尬。

作為聯合國軍的總司令,被解職確實不好看,為什麼會這樣呢?

麥克阿瑟被解職始末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北朝鮮很猛,不到兩個月時間,將南朝鮮打得只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大多南韓城市都已經被攻克,朝鮮半島離統一隻差一步。

此時,韓國的乾爹“美國”出動了,任命麥克阿瑟為總司令,攜多國部隊殺了過來。1950年9月15日,在大量艦艇和飛機大炮支援下,麥克阿瑟的部隊在仁川成功登陸。

戰爭的天平馬上開始傾斜,沒幾天,南韓全境收復,聯軍開始圖謀佔領北朝鮮。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的中國,開始喊話美國:三八線不要過來,否則中國就要參戰了。麥克阿瑟正美著呢,聲望正高著呢,哪裡顧得上?

美國等聯軍繼續挺進,桀驁不遜的麥克阿瑟甚至縱容手下,向我東北邊境安東(丹東)扔了12枚炸彈,炸死兩人,炸傷數人。這是挑釁,也是欺凌。中國領導人大手一揮,已經集結好的志願軍隊伍在彭德懷司令地帶領下,進入到了朝鮮,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役。

麥克阿瑟的高傲,自負,讓他嚐到了苦頭。在前三次戰役中,中朝軍隊連戰連捷,把美聯軍打回了三八線外,而且重新佔了仁川和漢城。這讓麥克阿瑟上火得不行,估計嘴上都是“泡”了。

此時的麥克阿瑟惱羞成怒,開始對中國喊話:趕快退出戰場,否則將戰爭擴大到中國土地上。不僅僅喊話,麥克阿瑟和蔣介石進行了會面,讓其做好準備,隨時一起反攻大陸。更瘋狂的是,麥克阿瑟提出準備“核彈”,必要時往朝鮮戰場放一枚。這真是個超級大嘴巴。



(杜魯門)

麥克阿瑟的這些言論和舉動,其實並不是杜魯門和馬歇爾等人指使的,完全是個人所為,這人看起來有點“瘋了”。杜魯門為了讓麥克阿瑟回到正常軌道,趕來與麥克阿瑟會晤。但人家麥克阿瑟譜很大,遲到幾小時不說,對杜魯門的建議等根本不妥協。

兩人好像都沒錯,一個軍人的目的是取得完全的勝利,而政治家側重的是取得最大利益。但,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也許,這點被麥克阿瑟忘了。

1951年4月11日,麥克阿瑟被解職了。解職的方式很獨特,不是通過軍令的方式,而是直接通過面向全美乃至全球的發佈會。老麥克阿瑟很無奈,黯然交出了權力,就此回到了美國。

麥克阿瑟被解職的背景



麥克阿瑟必須被下課,因為他後期的行為背離了美國的整體計劃,這個老傢伙就像匹被去掉了籠頭的野馬,好難駕馭。這是杜魯門和馬歇爾始料未及的。

杜魯門等人的計劃是:發動有限戰爭,將北朝鮮打回去。如果蘇聯和中國不參與,那麼就勢統一朝鮮。

起初還是比較順利的,蘇聯人沒有反對美國出兵,中國人也沒有進入戰場。但隨著麥克阿瑟帶人突破三八線,甚至將部隊開到了清川江以北,而且將炸彈都扔到了我國境內的安東(丹東)。

於是,中國志願軍出動了。中國參戰,讓杜魯門等人的判斷出現了偏差。

中國不僅參戰,而且前三次戰役,把聯軍漂亮地打了回去,甚至還進入了南韓。這讓國際上一片譁然。



杜魯門政府此時的打算,是進行談判。而麥克阿瑟是要找回面子,是要取得勝利。麥克阿瑟甚至為此,不惜放出大話“要擴大戰爭地域”。這就有了矛盾。

這矛盾的背後,卻不簡單,因為共和黨在支持麥克阿瑟。

是繼續擴大戰爭範圍?還是控制在一定範圍?杜魯門政府很明確,控制在一定範圍。這不僅是杜魯門政府的訴求,也是多國部隊的訴求。本來是為了解決朝鮮戰爭來的,怎麼看都是場正義之戰。如果擴大戰爭,那麼和二戰期間的德國有何不同?

而且一旦擴大戰爭,美國的支持會減少,傷亡會變大,國際支持會變弱。本來,二戰的災難,就讓不少國家生靈塗炭,如果再擴大戰爭,一個不好使,可能就開啟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大門。如果這樣,美國可能就得不償失了。

麥克阿瑟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有點不擇手段,有點歇斯底里。但,比他年輕的杜魯門,和他的政府人員都知道,不能擴大,一定不能擴大。

麥克阿瑟已經不能控制了,如果繼續放任,可能會更大程度地影響國家利益,以及讓國際社會秩序變得糟糕,因此,麥克阿瑟的下課成了必然,這是杜魯門的理性選擇。

麥克阿瑟被解職時背後的那些坑



麥克阿瑟只想打得痛快,但對背後的很多情況視而不見,那一件件事情蘊含著無數的風險。

先說蘇聯,雖然在聯合國安理會,對美國參戰朝鮮沒有投反對票,但是,蘇聯絕對有底線,底線就是三八線。

蘇聯沒有出動大規模軍隊,而是鼓動中國當了排頭兵,但武器的支持是有的。甚至在後期,蘇聯已經出動了空軍進行支援,這已經表明了態度。如果戰爭擴大,或者核武器出現,蘇聯一定不會閒著。蘇聯一旦參戰,美國想要以勝利全身而退,那是很難的。這是個坑,搞不好,美國就把自己掉進了坑裡。

再說英國等國,在麥克阿瑟的管理下,其他多國部隊已經不爽了,損失大不說,還想把多國拖入到更大的戰爭範圍當中,這誰願意呢?美國的影響力已經開始下降,這樣下去,多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會紛紛離隊,長此以往,美國會成為孤家寡人。

最後說美國國內,美國已經是富裕國家了,富人大多珍惜生命。參加局部戰役會讓美國獲得不少的利益和支持度,但打大仗,那是要死很多人的,誰願意讓自家孩子長期至於風險當中?美國國內民眾已經對朝鮮戰爭的大幅度傷亡很有意見了,再主動擴大戰爭,議會能通過?民眾會支持?



麥克阿瑟被解職,是因為他所實行的策略和政府利益是相背離的。任何時刻,將軍和國家不同心,那被下課一定是必然。


藍風破曉


其他的回答都很優秀,但是大家並沒有找到問題的本質。麥克阿瑟所作的戰略決策真的沒有獲得美國政府的授權而自己獨斷專行麼?這顯然不太可能!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撤職的背後可不單單是因為性格的原因,更是美國“驢象兩黨”政見分歧以及權力鬥爭的結果。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兩黨政治國家,自從美國現代兩黨政治格局確立以後, 民主黨與共和黨便輪番穿梭於白宮和國會之間, 成為了美國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在朝鮮戰爭問題上,民主黨的態度比較謹慎,而共和黨則恰好相反, 他們不但主張美國應全面介入朝鮮戰爭,還為此做著十分積極的努力。對於朝鮮戰爭問題, 麥克阿瑟的觀點與共和黨一拍即合,這首先就與民主黨出身的杜魯門總統產生了比較大的分歧。

朝鮮戰爭爆發之初, 杜魯門的最初目的只是為了將大韓民國恢復到戰爭爆發前的態勢,然而隨著聯合國軍在仁川成功登陸,朝鮮軍隊在軍事上節節失利, 麥克阿瑟的胃口越來越大。他不斷逼迫並引導美國政府將戰爭規模一步步擴大, 而這不僅改變了杜魯門政府有限介入朝鮮戰爭的本意,也把美國拖進了一場“錯誤的戰爭”之中。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的所做所為滿足了共和黨的意願,但這必然會引起民主黨的反感。

隨後朝鮮戰場的形勢風雲突變,戰場局勢對聯合國軍愈發不利,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爭吵也隨之愈演愈烈。 民主黨對麥克阿瑟這個“始作俑者”本就厭惡至極,可老麥偏偏又喜歡沒事找事。在記者招待會以及新聞公報上,麥克阿瑟多次將聯合國軍失敗的責任歸咎於杜魯門領導的民主黨政府,他覺得杜魯門政府對聯合國軍行動範圍的限制才是軍事失利的根本原因。此論調一出,立刻贏得了共和黨的響應,於是共和黨趁機不斷宣揚美國政府介入朝鮮戰爭的調門, 還為麥克阿瑟的軍事行動吶喊助威。麥克阿瑟與共和黨一唱一和的行徑徹底激怒了民主黨,也惹惱了杜魯門。

在朝鮮戰爭問題上,杜魯門政府一貫認為, “擴大對中國的戰爭, 就意味著對俄國人開戰”,進而很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而這根本不符合美國人的利益。麥克阿瑟作為一名軍人理應遵從政府的意願,可他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影響政府的全球戰略,杜魯門又豈能容他。在這種背景下, 杜魯門總統於1951年4月11日解除了麥克阿瑟戰區司令的職務,希望以此來掌控朝鮮戰爭的發展態勢, 達到朝鮮戰爭局部化的目的, 並以此捍衛民主黨政府的權威。

不管老麥是幾星上將,美國總統才是美軍的老大,跟老大對著幹尤其能有好果子吃!


我是優質軍事答主戰情解碼,歡迎關注留言!

戰情解碼


很多人都提到了麥克阿瑟和美國總統杜魯門之間的那點矛盾,都說到麥卡阿瑟這個人傲慢無禮,最後讓美國總統杜魯門忍無可忍對他出手,但事實上,我們仔細去想一想,麥克阿瑟在日本當了那麼些年的太上皇,為什麼那個時候杜魯門不對他出手呢?偏偏要挑在朝鮮戰場就快進入白熱化的時候,對麥卡阿瑟出手了,臨陣換將,向來都是兵家大忌,更何況這個時候戰爭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此時此刻貿然的換將軍,說不定都會造成戰場上面的節節失利。

其實我們換一個問題去想想,為什麼當時美國人會在朝鮮戰場上面選擇開闢戰場呢?他真的有能力直接跟前蘇聯的軍隊叫板嗎?就算他有他準備好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意圖了嗎?

好,我們就去看一件事情。前蘇聯在知道中國空軍沒有優秀的飛行員的時候,曾經特意派遣一些前蘇聯的飛行員進入中國空軍的作戰序列,配合中國志願軍進行作戰活動。很多美國的情報部門都已經接聽到了,當時前蘇聯飛行員之間用前蘇聯的語言進行交流,而且,當時的美軍飛行員在擊落敵方飛機以後繞著降落傘進行飛行的時候,就看見了前蘇聯的那個面孔,對於這一系列前蘇聯明確參戰的事情,美國人選擇視而不見,美國人壓根就不想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知道這個時候戰爭對誰都沒有好處,即便自己有核武器,即便自己對核武器進行了核壟斷,但是真要打起來,人家跟你拼個魚死網破,那是白白便宜了其他人。

但是貌似麥克阿瑟對於這件事情沒有任何的政治覺悟,麥克阿瑟是一個軍人,軍人一天到晚想的?那當然是怎樣建功立業,所以這一位仁兄提交了一個作戰方案,就是擴大朝鮮戰場上面戰果,將戰火推進到中國境內,這是明確答給國會的報告。

很顯然,你如果說在朝鮮打仗,那前蘇聯參不參贊,那是個問題,畢竟是一塊小肉,如果你去攻打中國,中國和前蘇聯之間的關係,再加上中國這個地域板塊兒特別大,對前蘇聯來講很有可能造成攔腰截斷的危險。前蘇聯會放任你去攻打中國,到那個時候,斯大林不是說該考慮是不是把戰果擴大,而是該考慮怎樣去籌備第三次世界大戰。

這一點,斯大林不願意看到,杜魯門也不願意看到,除此以外,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明確打不起來了。對於美國國會和美國總統來講,真正進入到了一個正權奪利的時代,但首先得解決掉外部軍隊的危險。

我們仔細去想一想,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展之前為什麼美國人要如此大規模的組建軍隊就是因為當時美國陸軍的規模實在寒摻的有點兒可憐。太平洋戰場上面除了一個麥克阿瑟感和尼米子叫板,你換其他將領去試試,人家在美國海軍,美國空軍面向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美國陸軍規模龐大的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但是與此同時,這支軍隊不好控制,一般來講都在美國總統的手裡,因為這隻軍隊不怎麼耗錢,不像空軍和海軍都是技術型兵種,(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無論是培養人才還是說研製高新尖端的武器都需要籤,美國陸軍並不太需要這支軍隊,對於美國總統和美國會來講都看在眼裡,美國總統不強,是美國會,自然而然的就想削弱這一支軍隊,這個軍隊存在有什麼意義?除了給你美國總統壯大點氣勢以外,對我們美國國會來講簡直就是不懷好意的軍隊。

所以麥克阿瑟自然成為了眼中釘,肉中刺,我必須要削弱美國陸軍在美國政壇的影響力,這樣的話,才能夠減少政治上的不確定因素,才能保證三權分立的這樣一個政權穩定的局面。

否則軍人介入政治,那對於整個政治來講都是一場災難,那麼,於公於私,麥卡阿瑟都是美國總統和美國會眼中不能容忍的一個人物。

他的影響力太大,他的權利太大,他的戰功太高,這樣一個人是不容易控制的,再加上他本身倔強的脾氣和眼高於頂的那種眼光,都能夠讓人感覺到這種人未來是一個麻煩,一旦這個人攜帶著大量的戰功和全國人民的目光進入美國國內,都會給美國總統和美國會一種莫大的壓力。

所以就好像美國另外一位將軍巴頓一樣,美國的這一位麥克阿瑟,也是得罪於政治。


漩渦鳴人yy


麥克阿瑟是美國著名軍事家,在1944年時就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但在朝鮮戰爭中,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時,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麥克阿瑟被解職了。


相信很多人都瞭解,朝鮮戰爭中,我們中國志願軍支援朝鮮人民軍,一起將聯合軍隊打得節節敗退。


這種情況下,麥克阿瑟怎麼做?麥克阿瑟提出轟炸中國東北,想用擴大戰爭規模的辦法來挽回敗局。


但美圍政府不同意,麥克阿瑟直接公開指責杜魯門總統的全球戰略。最後,麥克阿瑟被解職。


麥克阿瑟是美國的大功臣,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領軍人物,為美國取得很多戰爭的勝利。


難道僅僅是因為一次直接的公開指責杜魯門總統?身在“朝堂”中,事情原因絕對不是表面化。



麥克阿瑟擅作主張、推卸責任、公然抗上。


在朝鮮戰爭中,麥克阿瑟的性格缺點暴露無遺。得意忘形,向杜魯門總統誇下海口,說朝鮮戰爭會在感恩節前結束的,但聯合國軍是節節敗退。


怎麼辦?麥克阿瑟擅作主張,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秘訪臺灣,為蔣介石撐腰打氣攪和中國內部。


麥克阿瑟也狂妄自大,因為在敵情不明就迫不及待地向中國北部進攻後,遭到我們中國志願軍的痛擊,結果損失慘重;


敗局已定,麥克阿瑟卻推卸責任,把失敗的責任推給華盛頓,拒不承認自己錯了。


在明令禁止的情況下,麥克阿瑟擅自發表聲明,公然指責杜魯門總統,最後被杜魯門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藉口撤了他的職。


儘管,對美國來說,麥克阿瑟在軍事上豐功偉績,但擅作主張,推卸責任,公然抗上的做法,是對聯合國軍的不負責任。


這樣看來,在美國領導人眼裡,麥克阿瑟是危險的存在,所以解職也是一種可以說是壓制麥克阿瑟的辦法。


邁克阿瑟狂妄自大、唯我獨尊、藐視國際軍事法庭判決。


在朝鮮戰爭之前,與日本的戰爭中,也是麥克阿瑟領軍。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駐日本,職位為最高總司令,在職五年,簡直成了日本的太上皇,地位可以說已經凌駕於日本天皇之上,十足的唯我獨尊。


麥克阿瑟的狂妄自大天性隨之暴露。因為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的判決,有絞刑,有無期服刑,有死刑,但麥克阿瑟將在獄中的大多數日本戰犯赦免了。


甚至還擅自頒佈“第五號指令”,規定所有根據判決書仍在日本服刑的戰犯都可以刑滿前按所謂“宣誓釋放制度”予以釋放,一些日本曾經的高官(戰犯)都被釋放回到政界了。


顯然,麥克阿瑟已經到了狂妄自大和唯我獨尊的地步,在赤裸裸地藐視和破壞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判決呀。


麥克阿瑟功高蓋主,是被解職的“導火線”。


麥克阿瑟在被解職回到美國後,在華盛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英雄式歡迎,許多大城市也舉行了關於支持麥克阿瑟,


反對杜魯門的遊行示威活動,造成杜魯門的支持率下降,甚至有四個州通過了決議,要求杜魯門總統讓麥克阿瑟官復原職。


雖然這些事發生在解職之後,但從中可以看出,在美國人心中,麥克阿瑟依舊是他們的大英雄,而且歡迎程度和地位比杜魯門總統還要高。


大概這也是杜魯門總統擔心的一個點吧。自古以來,不論哪個國家,功高蓋主都不是什麼好事。


正如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對麥克阿瑟的評價:“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將領之一,也是一位最招搖的將領。”


雖然麥克阿瑟被解職,但他對美國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後來的歲月裡,在他的領導下,西點軍校也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呢。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知道


美國的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遠東軍司令,曾與其父親同時獲得榮譽勳章的麥克阿瑟,身為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在朝鮮半島究竟遇到了什麼,為何要執意動用原子彈打擊中國東北,而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為何會迅速撤他的職?



在屢次戰爭中獲得了無上功勳的麥克阿瑟在美國有著極高的人氣,因而地位一直沒有動搖,而杜魯門為什麼要將其撤職呢?

很多人認為是因為麥克阿瑟一直和杜魯門對著幹,阻礙他競選總統,不聽杜魯門的指揮!但其實這並不是全部,麥克阿瑟為人自負,做了幾件與中國相關的蠢事!

1950年朝鮮半島發生戰爭,杜魯門派遣美軍支援南朝鮮,但是並非為了打贏這場戰,杜魯門本意更多是維和,然而麥克阿瑟卻將之看成對共的宣戰,先是促成援助南朝鮮,再是一直想要攻打中國。



麥克阿瑟未經授權私自來到臺灣,與蔣介石密會,確認臺美外交關係,更是未經允許,派遣偵察機進入中國,主張對東北軍事目標進行核打擊,而杜魯門則是擔憂蘇聯與中國的介入。

杜魯門想的沒錯,中國派出志願軍援朝,三次戰役打敗美軍,這讓麥克阿瑟威嚴大降,更是引發美國國內不滿,不聽話還做不好事!

杜魯門直接以

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

為由撤了麥克阿瑟的職。


一代將星就這樣離開,曾經的澳大利亞保衛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鮮的捍衛者如同悲劇中的人物從最高領導者跌落下來!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成了他最後的宣言!


歷史微旅者


麥克阿瑟出身於美國軍人世家,西點軍校畢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擔任師長指揮一個步兵師在歐洲作戰開始嶄露頭角,從美國陸軍准將一路上升至五星上將,曾擔任西點軍校校長、美國陸軍參謀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擔任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指揮對日作戰,一路橫掃南太平洋。二戰後擔任遠東美軍總司令、駐日盟軍總司令,總攬對日本的佔領事務。

此人雖然也是一員著名戰將,卻習慣於出風頭、沽名釣譽,並且自命不凡,喜歡獨斷專行,唯我獨尊。早在朝鮮戰爭爆發前,麥克阿瑟在多種場合發表意見,建議美國政府允許自己以武力協助敗退到臺灣的蔣介石守衛臺灣,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臺灣。雖然美國政府沒有同意,但是麥克阿瑟居然以個人名義私自到臺灣與蔣介石會晤,表示願意在必要的時候為臺灣提供幫助。蔣介石得到這個許諾,便在臺海地區興風作浪。朝鮮戰爭爆發後,面對節節敗退的南朝鮮軍隊,麥克阿瑟又在多種場合發表談話,主張動用蔣介石軍隊反攻中國大陸,或用於朝鮮戰場。這不禁讓美國總統杜魯門十分惱怒,由此萌生將其解職的念頭。但是考慮到這位年近古稀的老將在海內外的巨大影響,杜魯門忍住了。

但是麥克阿瑟並沒有就此收斂。中國出兵朝鮮後,麥克阿瑟因為輕敵在清川江、長津湖連續兩次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殺得大敗,從鴨綠江一路敗退至三八線。但是麥克阿瑟飛彈不自己承擔責任反而倒打一耙,說兵敗清川江、長津湖是因為美國政府不同意他提出的把戰爭擴大到中國的意見。此言一出,不僅美國朝野一片譁然,就連盟國之間也是質疑聲不斷。英國首相艾德禮甚至親自到華盛頓與杜魯門會晤,公開表示如果把戰爭擴大到中國將撤出英國軍隊。尷尬至極的杜魯門再次萌生了撤掉麥克阿瑟這個在全世界惹是生非的老頑童,但又考慮到前線戰事吃緊,一時半會找不到替代人選,只好再一次強壓怒火忍了下去。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後,美軍中將李奇微奉命擔任朝鮮戰場美軍前敵總指揮,在第三、四、五次戰役中與志願軍較量,頗有建樹,特別是第五次戰役居然取得打垮對方一個師的戰績,將戰線牢牢穩定在了三八線。中美雙方隔著三八線對峙,都表示願意就目前戰局舉行停戰談判。杜魯門當然也向早早結束戰爭,趁著剛在軍事上挽回聲譽的機會,儘早罷兵。於是,杜魯門指示國務院、國防部、參聯會共同擬定一份關於同中朝方面停戰談判的總統聲明,然後通知遠東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令其停止軍事行動。

但是麥克阿瑟還是堅持他一貫的以武力統一朝鮮半島的主張,特別是在後來三次戰役中看到美軍完全有重創中國軍隊的實力和能力。接到杜魯門的總統聲明後,心中十分不悅。碰巧,一心與杜魯門為首執政黨民主黨對立的共和黨致電麥克阿瑟,表示支持麥克阿瑟乘勝統一朝鮮半島、戰爭擴大到中國、動用蔣介石軍隊參戰、使用一切戰爭手段奪取戰爭勝利的主張。

於是,麥克阿瑟再次置杜魯門的命令於不顧,搶在杜魯門對全世界發表朝鮮停戰聲明的前頭以自己“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名義發表武力統一朝鮮並且不惜與中國全面開戰的聲明。

麥克阿瑟的聲明再次在全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英國和法國首先提出抗議,指責美國不經盟國同意就亂髮戰爭聲明;中國方面當然也對此表示譴責。

杜魯門政府又一次在全世界蒙羞!但偏偏禍不單行,共和黨利用美國國內媒體大力吹捧麥克阿瑟,指責杜魯門政府不全力以赴奪取戰爭勝利,導致數萬美國熱血青年在朝鮮白白流血犧牲。

面對國內外輿論的口誅筆伐,杜魯門政府有口難辯,盛怒之下,杜魯門召集國務院、國防部、參聯會的軍政大員商議,最後達成統一意見:立即解除麥克阿瑟的本兼各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