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項羽能夠度過烏江,結局會不會就是另一番景象?

我們都知道在楚漢這段歷史裡面有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這個人就是

項羽,但很可惜的是他的一生卻很悲劇,原本他可以成為一代帝王,坐擁江山,還能夠有數不盡的美人在懷的,但是也因為自己太過於輕敵而一次次失敗,最後達到了一個沒有退路的地步,只能是選擇帶著自己最愛的人自盡在江邊,正是因為這個失敗的英雄,很多的人都不喜歡劉邦,覺得他恩將仇報,甚至還在想象如果他能夠度過烏江,會不會就是另一番景象,也許他還可以重新開始。

如果項羽能夠度過烏江,結局會不會就是另一番景象?

南宋的一個很著名的女詩人曾經寫過一首詩,詩句的大意就是讚美項羽,併為他沒有過江東保全自己而感到惋惜,因為幾乎是所有人都認為只要他們能夠忍下這一時之氣肯定就可以再捲土重來的,可惜的是他因為面子而不願意坐船過去。但是小編卻覺得即使當時他保全了自己也很難再回到頂峰的位置了。理由有很多,我們來一個一個分析吧。

如果項羽能夠度過烏江,結局會不會就是另一番景象?

  • 第一點就是人心。

很多人會覺得當時不管是軍心還是民心都應該是在楚霸王這裡的,而項羽之所以會成為失敗者,更多的是因為他太過於善良,在那場宴會上面放過了劉邦,要不然還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其實不是這樣的,當時的項羽在獲得一些成就之後,立馬給自己的兄弟們封賞,除了高官厚祿之外,最意外的是還有封地,要知道分封制可是最容易讓其他人起二心的事兒了,畢竟人家有了自己的地盤,又怎麼會願意再死心塌地的效忠你呢?

如果項羽能夠度過烏江,結局會不會就是另一番景象?

而在這一點上面,秦始皇就做的很好,他直接是讓封地變成了郡縣,這樣就可以從根源上面打斷別人的夢想,就像是這周朝存在了八百年,其中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周朝的天子都是沒有辦法當家做主的,更多的時候是無法很強硬的對那些王侯下達命令的,而這一切都是這樣一個不合理的制度所引起的,所以嬴政當上皇帝之後立馬改了這個制度,直接變成了郡縣,徹底架空了這些王侯的權利,只是給一點官職和金錢加以安慰,並不給他們實權,尤其是軍隊的權力。

如果項羽能夠度過烏江,結局會不會就是另一番景象?

但是我們來看看楚霸王是怎麼做的呢?他直接封了手下的兄弟為侯爺,不斷地給他們金錢和封地,希望能夠用這樣的方式讓大家臣服,殊不知,大家只會越來越有野心,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東西,久而久之也就不那麼忠心了。而當一個地方有了王侯就會有異心,他會想要兼併周邊的諸侯國,同時還會想要不斷擴大自己的權力,畢竟人心永遠是得不到滿足的,而他們想要更多該怎麼辦呢?只能夠去找項羽,所以早在這個時候他們對項羽就不是那麼忠心不二了。

如果項羽能夠度過烏江,結局會不會就是另一番景象?

在項羽和劉邦的戰爭一觸即發的時候,這些王侯並沒有立刻站在項羽這一邊,更多的人選擇的是觀望,他們希望這兩個最強的人可以打得兩敗俱傷,這樣他們就能獲得更多的利益了,不僅如此為了讓他們能夠打得久一些,這個王侯還時不時的在暗中幫助劉邦,畢竟當時的項羽實力還是比劉邦要強一些的。

如果項羽能夠度過烏江,結局會不會就是另一番景象?

這四年的時間裡,項羽面對著這兩方來的壓力,實在是有些難以招架,也真是因為如此他才會想要和平談判,要不然以他的性子又怎麼可能會同意談判呢?所以小編覺得在這個時候就算是他過了江東,也沒有人會服氣,而且那個時候的項羽已經是兵敗如山倒了,更可怕的是他早已經沒有了鬥志,就憑著一個沒有了戰鬥慾望的元帥和一些殘兵,怎麼可能東山再起呢?

如果項羽能夠度過烏江,結局會不會就是另一番景象?

  • 第二點就是劉邦還佔領著絕對的優勢

我們要知道這劉邦可是非常狡猾的,他很明白自己的優勢在哪裡,項羽這個人有些直腸子,很多的事情往往是在明面上來做,比如他痛恨秦國人,便命人燒了嬴政所建的宮殿,對待秦朝的百姓也是比較殘酷的,然而想要成為皇帝就必須要學會怎樣安撫百姓,尤其是這些戰敗國,只要能夠瓦解他們想要復仇的意志,他這江山就算是坐穩了,但項羽倒好不僅沒有給予安撫,反倒是讓他們復仇的心更強烈了,這實在不是一個明智之舉。而劉邦就不一樣了,他的表面工作做得可是很好的,不僅善待秦國人,還一直給予他們安穩和關懷,這樣輕而易舉就將秦國人的心收走了。

如果項羽能夠度過烏江,結局會不會就是另一番景象?

  • 第三點就是謀臣的問題。

我們要知道不管是打仗還是其他,沒有人幫助都很難成功,尤其是你還要整個天下,這可不是一個人能夠辦到的,需要很多人的幫助,但項羽手下能夠拿得出手的謀臣實在是太少了,就一個亞父,還直接被他氣走了,這種情況之下,他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怎麼能夠做好決策呢?我們再來看看劉邦,他可是身邊高手環繞啊,陳平、張良這些都哪一個拿出來都是響噹噹的人物,而他們都是死心塌地的跟著劉邦,幫助他奪取天下,這樣的情況之下,他的贏面就已經很大了,就算是項羽想要東山再起,試問他又去哪裡尋求良臣呢?

如果項羽能夠度過烏江,結局會不會就是另一番景象?

  • 最後一點就是百姓的願望

我們要知道百姓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他們在當時已經經歷了太長的戰爭時間,他們不願意再打仗了,比起讓項羽當皇帝,這些百姓更希望能夠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所以他們根本不會幫助項羽從頭再來,畢竟百姓並不關心誰能夠當皇帝,對他們來說只要日子能過下去就好。

如果項羽能夠度過烏江,結局會不會就是另一番景象?

所以僅僅只是這幾個原因我們就可以大膽地判斷項羽早已經沒有機會了,就算是他忍下了這一口氣,回到了江東想要從頭再來,他也沒有這個機會了,而且他在江邊的時候就應該已經想明白了,他的性格並不適合做一個皇帝,他沒有皇帝應該有的狠心和無情,他註定只能成為一個英雄,但是不能成為天下之主,所以他選擇了自盡,他不願意去面對一個對手當皇帝的世界,也不願意去承受未來的非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