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宣太后:我可不叫羋月

公元前306年,秦公子稷繼任秦王,他的母親秦宣太后已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在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期間,秦宣太后參政執政的期間長達四十年,是西漢呂后與大唐武后執政時間的總和。

她執政的四十年,這也是大秦崛起過程中最鼎盛的時期。

一、秦宣太后的名字

秦宣太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臨朝執政的太后。秦宣太后姓名不詳,人生經歷不詳,家族不詳,而這些空白也成為後人文學創作的源泉。在秦惠文王時期,她被稱為羋八子,八子是位份。秦國後宮分八級: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在秦昭襄王即位之後稱之為王太后。史料中沒有提及過她名字。前兩年大火的《羋月傳》也正是以秦宣太后為原型的。電視劇中將秦宣太后的名字定為羋月,這是個虛構的名字,但在阿房宮和兵馬俑的文物考古中其實都有發現帶有“羋月”字樣的碎片。

秦宣太后:我可不叫羋月

(圖:寧靜飾演的秦宣太后)

“羋”是楚國王族的姓,“月”是一種比喻。將太后比做月亮是古人常用的一種比喻手法。司馬遷曾說:“魏其之舉以吳楚,武安之貴在日月之際。這段話描寫的是漢武帝時期太尉田蚡因為太后的原因得以富貴的故事。這裡的“日”指代漢武帝,而“月”指的則是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

歷史上關於秦宣太后的描述都不是很正面。一則可能是出於史學家對秦國不太好的印象,因而對秦國的太后也略有微詞。二來是因為中國古代眾男輕女的思想,普遍不她能接受女人掌權,因此略有不滿。

二、掌權四十年

在秦惠文王眾多的兒子當中有兩人的名字取得很大氣,一位是公子蕩,另一位就是公子稷,二人的名字均取自《詩經 大雅》。其中”稷“的出處為《生民》,此篇講的是周民族的起源。稷,姬姓,名棄。后稷出生於稷山,被稱為稷王。被奉為農耕始祖,五穀之神。可以看出秦惠文王應該是對這個兒子寄予厚望的。

秦宣太后:我可不叫羋月

(圖:朱一龍飾演的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去世以後公子蕩繼位,成為秦武王。秦武王偏好舉重,一日在與大力士的比武當中,被鼎砸斷了臏骨,內臟受損嚴重,當晚就一命嗚呼了。年紀輕輕的秦武王當時還沒有兒子,他的兄弟們自然就成為了王位的繼承人。

公子稷當時在燕國為質,就當時的處境而言不算是個有力的競爭者。公子稷的繼位有兩個重要的推手,一是將他平安送回國的趙武靈王,趙武靈王一聽聞秦國的變故,就立刻派出自己的親信代郡的長官趙固前往燕國,護送公子稷回國。二是將他扶上王位的魏冉。魏冉原是楚國的王族,羋姓魏氏,先秦時代男子稱氏不稱姓。姓是家族的稱呼,區別婚姻,氏是榮耀的象徵,區別貴賤。一個家族只有建功立業才能得到氏的賞賜。當時的魏冉手握重兵,靠著兵權順利的將公子稷推上了王位。但公子稷的王位坐的並不是那麼穩當,繼位的第二年就碰上了公子壯叛亂。公子壯依仗著惠後的力量,得到一些諸侯國的支持,遂發動政變。但是這場叛亂很快就被魏冉給鎮壓了,以公子壯被殺結束。魏冉的權勢也因為這一次的平亂而達到頂峰。由於公子稷年紀尚小無法處理國家大事,便形成了秦宣太后執政,舅舅魏冉參政的局面,當時的秦宣太后只有三十幾歲。

三、聯合執政的母子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而秦宣太后執政了四十年。面對國家的權利,二人是怎麼達到和平共處的呢?進退得宜用來形容二人的關係應該合適。

秦宣太后:我可不叫羋月

(圖:孫儷與朱一龍飾演母子)

秦宣太后是一個有實權的執政者。這裡可以通過一個小故事看出來。曾有個魏國人想要拜見秦昭襄王,結果在秦國呆了一年多才見著,秦昭襄王告訴他自己每日都要去太后那裡請示關於義渠的事情,所以拖了這麼久才有見面。 但秦宣太后對於權利的把控又是是有分寸的,秦昭襄王不是個媽寶男!他是個有決斷權的君主!秦昭襄王剛剛即位的時候,韓國被楚國攻擊,韓國派使者前往秦國求助。結果太后和秦昭襄王之間對這件事情有了不同的看。太后認為出兵可以,但是不能白白的幫忙,需要韓國給予秦國足夠的好處。秦昭襄王則聽從甘茂的意見,認為韓國現在的處境於秦國而言是唇亡齒寒的一個局面,秦國若是不出兵韓國則會直接投靠了楚國,楚國得了韓國,勢力必然大漲,於是下令直接出兵幫助韓國。而這次的出兵並沒有告知秦宣太后。

秦昭襄王是位有雄才大略的國君,他的雄心壯志得益於秦宣太后的言傳身教。二人之間的互相制衡與通力合作恰恰促進了大秦的崛起。

四、剿滅義渠

秦昭襄王與秦宣太后最大的心結可能就在於秦宣太后的私生活上。但也正是因為太后的私生活幫助秦國解決了困擾多年的邊境問題。秦昭襄王剛剛繼位的時候,義渠王前來拜賀,當時的義渠雖表面臣服於秦國,但是小動作從來沒有斷過,時長騷擾秦國的邊境。

當桀驁不馴的義渠王遇到年輕貌美的宣太后,一段新的故事開始了。義渠王是印歐血統的人種,長的很帥,人又高大,再加上來自於遊牧部落,沒有中原王朝那麼多的條條框框的約束,他在這一次的朝拜當中看上了寡居的宣太后。宣太后生在南邊的楚國,嫁在西邊的秦國,這兩個國家對於“禮”的遵守沒有中原那幾個國家那麼嚴格,也就養成了宣太后敢愛敢恨的性子。二人的結合也使得這段時間內越來越多的義渠人來到秦國生活。

秦宣太后:我可不叫羋月

(圖:寧靜飾演的老年秦宣太后)

但落後的義渠與相對先進的秦國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秦國崇尚法治,而義渠人崇尚自由,並不接受秦國的法治約束,一時間秦國關於義渠人觸犯法律的案子頻發,矛盾不斷激化。這讓秦宣太后大為不滿。

在國家利益的面前,秦宣太后對於秦國是絕對忠誠的,她的個人情感絕對服從與秦國的利益。終於在兩國的矛盾不可調和之際,秦宣太后設計將義渠王騙入王宮並斬殺。義渠王一死,義渠群龍無首如一盤散沙,秦昭襄王趁機大軍壓境,一舉滅掉了義渠。

秦國西部至此走入郡縣時代,邊境問題在秦宣太后的手上順利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