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宣太后:我可不叫芈月

公元前306年,秦公子稷继任秦王,他的母亲秦宣太后已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期间,秦宣太后参政执政的期间长达四十年,是西汉吕后与大唐武后执政时间的总和。

她执政的四十年,这也是大秦崛起过程中最鼎盛的时期。

一、秦宣太后的名字

秦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执政的太后。秦宣太后姓名不详,人生经历不详,家族不详,而这些空白也成为后人文学创作的源泉。在秦惠文王时期,她被称为芈八子,八子是位份。秦国后宫分八级: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在秦昭襄王即位之后称之为王太后。史料中没有提及过她名字。前两年大火的《芈月传》也正是以秦宣太后为原型的。电视剧中将秦宣太后的名字定为芈月,这是个虚构的名字,但在阿房宫和兵马俑的文物考古中其实都有发现带有“芈月”字样的碎片。

秦宣太后:我可不叫芈月

(图:宁静饰演的秦宣太后)

“芈”是楚国王族的姓,“月”是一种比喻。将太后比做月亮是古人常用的一种比喻手法。司马迁曾说:“魏其之举以吴楚,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这段话描写的是汉武帝时期太尉田蚡因为太后的原因得以富贵的故事。这里的“日”指代汉武帝,而“月”指的则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

历史上关于秦宣太后的描述都不是很正面。一则可能是出于史学家对秦国不太好的印象,因而对秦国的太后也略有微词。二来是因为中国古代众男轻女的思想,普遍不她能接受女人掌权,因此略有不满。

二、掌权四十年

在秦惠文王众多的儿子当中有两人的名字取得很大气,一位是公子荡,另一位就是公子稷,二人的名字均取自《诗经 大雅》。其中”稷“的出处为《生民》,此篇讲的是周民族的起源。稷,姬姓,名弃。后稷出生于稷山,被称为稷王。被奉为农耕始祖,五谷之神。可以看出秦惠文王应该是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的。

秦宣太后:我可不叫芈月

(图:朱一龙饰演的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去世以后公子荡继位,成为秦武王。秦武王偏好举重,一日在与大力士的比武当中,被鼎砸断了膑骨,内脏受损严重,当晚就一命呜呼了。年纪轻轻的秦武王当时还没有儿子,他的兄弟们自然就成为了王位的继承人。

公子稷当时在燕国为质,就当时的处境而言不算是个有力的竞争者。公子稷的继位有两个重要的推手,一是将他平安送回国的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一听闻秦国的变故,就立刻派出自己的亲信代郡的长官赵固前往燕国,护送公子稷回国。二是将他扶上王位的魏冉。魏冉原是楚国的王族,芈姓魏氏,先秦时代男子称氏不称姓。姓是家族的称呼,区别婚姻,氏是荣耀的象征,区别贵贱。一个家族只有建功立业才能得到氏的赏赐。当时的魏冉手握重兵,靠着兵权顺利的将公子稷推上了王位。但公子稷的王位坐的并不是那么稳当,继位的第二年就碰上了公子壮叛乱。公子壮依仗着惠后的力量,得到一些诸侯国的支持,遂发动政变。但是这场叛乱很快就被魏冉给镇压了,以公子壮被杀结束。魏冉的权势也因为这一次的平乱而达到顶峰。由于公子稷年纪尚小无法处理国家大事,便形成了秦宣太后执政,舅舅魏冉参政的局面,当时的秦宣太后只有三十几岁。

三、联合执政的母子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而秦宣太后执政了四十年。面对国家的权利,二人是怎么达到和平共处的呢?进退得宜用来形容二人的关系应该合适。

秦宣太后:我可不叫芈月

(图:孙俪与朱一龙饰演母子)

秦宣太后是一个有实权的执政者。这里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看出来。曾有个魏国人想要拜见秦昭襄王,结果在秦国呆了一年多才见着,秦昭襄王告诉他自己每日都要去太后那里请示关于义渠的事情,所以拖了这么久才有见面。 但秦宣太后对于权利的把控又是是有分寸的,秦昭襄王不是个妈宝男!他是个有决断权的君主!秦昭襄王刚刚即位的时候,韩国被楚国攻击,韩国派使者前往秦国求助。结果太后和秦昭襄王之间对这件事情有了不同的看。太后认为出兵可以,但是不能白白的帮忙,需要韩国给予秦国足够的好处。秦昭襄王则听从甘茂的意见,认为韩国现在的处境于秦国而言是唇亡齿寒的一个局面,秦国若是不出兵韩国则会直接投靠了楚国,楚国得了韩国,势力必然大涨,于是下令直接出兵帮助韩国。而这次的出兵并没有告知秦宣太后。

秦昭襄王是位有雄才大略的国君,他的雄心壮志得益于秦宣太后的言传身教。二人之间的互相制衡与通力合作恰恰促进了大秦的崛起。

四、剿灭义渠

秦昭襄王与秦宣太后最大的心结可能就在于秦宣太后的私生活上。但也正是因为太后的私生活帮助秦国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边境问题。秦昭襄王刚刚继位的时候,义渠王前来拜贺,当时的义渠虽表面臣服于秦国,但是小动作从来没有断过,时长骚扰秦国的边境。

当桀骜不驯的义渠王遇到年轻貌美的宣太后,一段新的故事开始了。义渠王是印欧血统的人种,长的很帅,人又高大,再加上来自于游牧部落,没有中原王朝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他在这一次的朝拜当中看上了寡居的宣太后。宣太后生在南边的楚国,嫁在西边的秦国,这两个国家对于“礼”的遵守没有中原那几个国家那么严格,也就养成了宣太后敢爱敢恨的性子。二人的结合也使得这段时间内越来越多的义渠人来到秦国生活。

秦宣太后:我可不叫芈月

(图:宁静饰演的老年秦宣太后)

但落后的义渠与相对先进的秦国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秦国崇尚法治,而义渠人崇尚自由,并不接受秦国的法治约束,一时间秦国关于义渠人触犯法律的案子频发,矛盾不断激化。这让秦宣太后大为不满。

在国家利益的面前,秦宣太后对于秦国是绝对忠诚的,她的个人情感绝对服从与秦国的利益。终于在两国的矛盾不可调和之际,秦宣太后设计将义渠王骗入王宫并斩杀。义渠王一死,义渠群龙无首如一盘散沙,秦昭襄王趁机大军压境,一举灭掉了义渠。

秦国西部至此走入郡县时代,边境问题在秦宣太后的手上顺利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