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一書生
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的歷史細節,《舊唐書》裡只用了秦王“率兵誅之”一筆帶過,而北宋歐陽修、宋祁編纂的《新唐書》也延續了《舊唐書》的風格,未做任何事件描寫。是故,就這兩本官方修史對“玄武門之變”的態度,相對而言是比較謹慎的。
修史是一件卷帙浩繁的工作,而作為官方來修前朝史,需要做到相對客觀公正且嚴謹。
玄武門之變作為唐王朝歷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因為太宗的緣故屬於一個大家都知道這麼個事情,但對具體細節又諱莫如深。畢竟涉事者沒有道理把這個事情拿出來吹噓,而作為殺兄弟囚父親的太宗,更不可能讓這個事件的真相在世間流傳。
這對於李唐皇室而言是一個相當消極的大丑聞,雖然自古以來弒君奪位的事情屢見不鮮,但沒有哪個皇帝會傻乎乎地站出來把這個事情詳細記錄下來。所以,我們今日很難去探查,玄武門時,李世民是怎麼幹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
如今我們所知道的“玄武門之變”的經過全部來自於一本書,即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這本史料,並不屬於官方修史,雖然司馬光是北宋高官。筆者對於《資治通鑑》的可信度是心存疑慮的。
司馬光對玄武門之事,記述之詳細,彷彿他當時以戰地記者的身份親眼目睹一樣,哪些人參與,哪些人負責做什麼,誰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甚至涉事者的面部表情都描寫了,估計怕是事件的策劃者和領導者李世民知道的也不可能有司馬光詳細吧,畢竟,在那種亂戰之中,誰還能顧得上去觀察別人的面部微表情。
按照正常邏輯,要想還原整個事情的經過,需要多涉事者一一採訪,再根據他們的訪談錄仔細分辨哪些事大話空話假話,哪些才是可信的資料,這樣才能大致上勾勒出最初的事件真相。
然而400年後的司馬光具備這樣的條件麼?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時過境遷,一個事情經過不同人的傳播,再加上那麼久遠,早就離真相越來越遠了。何況玄武門之變這個事情,在唐朝根本沒有任何史官敢貌似記錄,還能流傳下來,讓司馬遷發現,最終寫出來。
所以關於李元吉射了李世民三箭,一箭沒射中,而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這個描述,筆者相信是司馬光自己的猜測,再加上一些對人物刻畫的需要,而“造成”的歷史。我們完全不用去爭論這個情況是怎麼發生的,因為如果可能,司馬光也可以寫成李元吉射了好幾箭、或者突然緊張得拉不開弓,又或者手抖了弓箭掉地上了,反正這個事情又不存在離著音像資料,有圖片或者視頻可以證明,完全靠嘴說,還不是任憑想象。
《資治通鑑》是在正史的基礎上,司馬光同學根據自己的推測、合理假設、適當幻想寫出來的,它有嚴謹的地方,但也有藝術加工的部分,畢竟如果要像官修史書那樣乾巴巴地描述,那這本書的流傳度就會大打折扣,還怎麼給他帶來影響力?
比如《新唐書》裡玄武門之變就只有這麼一句:“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門,殺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高祖大驚,乃以太宗為皇太子。”作為讀者,這麼一場關鍵的大戲,居然如此草率地一筆帶過,毫無爽感,你會滿意麼?
而司馬光就不同,他用了很長篇幅給這場大戲做了鋪墊,先詳細介紹了之前發生在三兄弟之間的暗戰,然後又高低起伏、有血有肉地描寫了整個事件的經過,對人物動作細節,以及對白的描寫,使得整個故事的可讀性大大加強。
可問題是,這種類似文學創作的方法,不一定就是歷史真相,只能說是司馬光的一種畫面遐想,有合理的地方,但卻並不一定可信。
玄武門之變的事件經過早就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後世種種記載,無法是自己的想象,所以關於其中細節,在於你怎麼想,而不在於這個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稚君
李元吉平時很囂張,一張嘴動不動就弄死你弄死他的,其實就是仗著李建成的太子位,對李世民張牙舞爪而已。
玄武門之變前,李元吉根本就沒有想到李世民會主動來真的;到了玄武門這天,看到周圍都是秦王府的人,李世民一出手就是想致他和李建成於死地,熊孩子心裡立刻拔涼拔涼了。
他知道自己平時太蹦達,所以眼前這一關是不能活著過去了,心裡一慌,才會導致三箭都射偏了。
實際上,李元吉的箭術還是很高的,因為他喜歡打獵。
《舊唐書》記載李元吉對打獵的痴迷:“我寧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獵”,古代打獵用的就是弓箭。
這樣的人你說他箭術很差,沒人會信。
但李元吉就是射偏了,最後反而被尉遲恭打下馬來,一槍刺死了。
所以,我們有理由理解成是李元吉的心理素質不過關,看到李建成被殺心裡就慌了,導致最後雙雙隕命。
從這一角度來說,李世民在冥冥之中有神靈護體,因為他是上天指定的皇位繼承人,所以他不能死,那自然就要李建成和李元吉去死了。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當時的史官和後世的史官對玄武門之變做了些美化。
按照中國正統思想,即成者王敗者寇的思維,玄武門之變的勝利者是李世民,而且他做皇帝后打造了一個完美的貞觀大唐。
所以為了突出李世民的英武不凡的氣質,適當的將李元吉說得弱雞一點也不是不可能。
也許李元吉射向李世民的三箭中,有一箭已經射中了李世民也不一定,只是沒射到李世民的要害而已。
真相,誰又知道呢!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玄武門之變的整個過程都是驚心動魄的,齊王李元吉以箭術了得聞名,卻又為何在玄武門之變中射李世民三箭而不中,李世民卻能一箭射死李建成?
齊王李元吉並非文弱之輩,他為人驍勇,猜鷙驕侈,擅長使用馬槊,曾經還與另一個擅用馬槊的大將尉遲敬德以馬槊比武。高祖晉陽起兵之後,李元吉跟隨二哥李世民從討四方,東征洛陽、討平劉黑闥,生擒王世充手下大將樂仁昉,屢立戰功。齊王李元吉多次隨二哥秦王李世民出征,在這個過程中兩人關係漸趨緊張,直到最後李元吉徹底倒向大哥太子李建成這邊,兩人聯合起來構陷排擠李世民。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大將鬱射設統領大軍陳兵大唐邊境,太子李建成醞釀出一個驚天陰謀,他藉助這一次機會請求高祖由李元吉代替李世民領兵北伐突厥,並乘機調走秦王府大將程知節、秦瓊、尉遲敬德、段志玄等人隨軍出發,還調來秦王府的士卒花名冊,抽選精幹將士充實齊王府。藉機在高祖面前誣陷秦王府的謀士杜如晦、房玄齡,讓他們回家賦閒。
而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終極目的,是藉由這一次北伐突厥,以在昆明池為李元吉出征餞行為名,預先埋伏刀斧手,將李世民殺死在帷幕後面,然後藉口其暴病而死,則大事可成。可惜這樣一個計劃周密的行動,卻被李建成的率更丞王晊知道,而王晊早就被李世民收買了,於是他很快就把這一場陰謀秘密告知給李世民。李世民與秦王府的心腹商量後,決定絕地反擊發動政變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當夜(7月1日),李世民向高祖密報彈劾李建成、李元吉與繼母,高祖嬪妃尹德妃、張婕妤通姦偷情、淫亂後宮。高祖大驚,下詔李建成、李元吉次日進宮,並另召宰相裴寂、蕭瑀、陳叔達進宮核實李世民密奏之事。
次日一早,李世民已經在玄武門預先埋伏,而自以為宮裡都是自己人的太子李建成,雖然知道李世民已有所準備(張婕妤密告),但為了自證清白仍然攜李元吉,帶著少數親兵進宮。兩人騎馬奔向玄武門,到達臨湖殿時,覺察身邊隱有殺氣,感覺不對勁的兩人立刻調轉馬頭。據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記載當時情景:
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李世民在後面呼喚他們,李元吉心虛,張弓射李世民,但一連兩三次都沒能把弓拉滿,連射三箭都不中,李世民則從容的張弓射箭,結果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的一次絕地反擊,一次精心策劃的政變。玄武門之變發生時,齊王李元吉的反應最快,可見他知道此去宮內會有叵測之險,所以提前隨身配備了弓射,但是政變發生的時候,兩人都處在退往宮外的快馬疾馳的狀態。李元吉雖擅騎射,但當時顧此失彼,精神高度緊張,又要保持騎馬的平衡度,所以難以保持注意力,甚至於連弓都拉不滿,才會連射三箭都沒射中李世民。
李世民文武雙全,騎射自然不在話下,更何況他早有準備,估計在看到兩人的時候就已經拿好弓箭準備。李元吉對他連射三箭,他沒有還擊,而是精準的把箭射在了慌不擇路的李建成身上。說明李世民當時的目標非常明確,必須要殺死太子李建成。
倒是李元吉,在被尉遲敬德率領的衛士射傷從馬上跌落後,李世民的馬也受驚直接把他甩到地上,李元吉迅速趕到,乘著李世民倒地不能動彈,準備用弓弦勒死他,生死存亡關頭尉遲敬德騎馬趕來,嚇的李元吉放過李世民跑往武德殿尋求高祖庇護,結果為尉遲敬德所射死。
大國布衣
玄武門之變是一場動人心魄的兄弟喋血。此戰中,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太子李建成,尉遲恭又帶人殺死了齊王李元吉,隨後秦王帶著心腹大將逼宮,讓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宣佈李建成、李元吉為亂臣賊子。最終,整個事變以李世民的完勝而告終。
關於事變的細節,尤以《資治通鑑》寫的最為精彩。按司馬光所說,當時李世民帶人設伏,後太子和齊王發現情況有變,慌忙逃竄,而李世民等人便在後面追趕。隨即,戰鬥開始:
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尉遲敬德將七十騎繼至,左右射元吉墜馬。世民馬逸入林下,為木枝所簍,墜不能起。元吉遽至,奪弓將扼之,敬德躍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殺之。——《資治通鑑》第一百九十一卷當時,精通箭術的李元吉,在騎馬逃跑的過程中,先後三次拉弓射殺李世民,但可惜“再三不彀”。此處的“不彀”是指未能將弓拉滿,因而射出的箭沒有力道,難以傷人。而在後面追趕的李世民,卻射殺了太子李建成。那麼,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首先,我們從當時的戰鬥狀況來看,李元吉、李建成在前面騎馬奔跑,而李世民則在後面縱馬追逐。最先動手的,是李元吉,不過他要射殺李世民,卻必須要側轉身形。如此一來,既要騎馬,又要轉身射箭瞄準,自然難以發力;而在後面的李世民則在視野、操作難度上,都要佔據優勢;
其次,李元吉和李建成突然發現李世民帶伏兵出現,已然大驚失色,因而撥馬逃跑。人在極其慌張的情況下,接二連三地發生失誤,倒也十分正常。相反,早已帶兵守候多時的李世民,不僅是以逸待勞,而且身後猛將如雲,在心理上佔據了更大的優勢。
單純從史料的描述來看,我們可以看出,李世民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包括在戰鬥中的視野、射箭的姿勢以及作戰心態等方面,均處於上風,而李元吉倉皇之間未能射殺李世民,倒也比較好理解了。
不過,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其實包括《新唐書》《舊唐書》和《資治通鑑》等在內的史料,都有為尊者諱的影子。整個事件中,買通玄武門守衛並設伏的是李世民,殺兄誅弟的也是李世民,最後奪取皇位的自然還是李世民。
因此,史書故意強調李元吉先動手射殺李世民,又稱李世民從容果敢地殺死了李建成,便使一個偉岸高大的唐太宗躍然紙上了。我個人始終有種推測:當時先動手的很可能是李世民,甚至於李元吉和李建成都沒來得及還擊。當然,這也僅僅是猜測罷了。
史海爛柯人
李元吉與兩位兄長的弓馬嫻熟,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出身於武人世家大族,父親唐高祖李淵就是有名的神箭手。
玄武門之變那天黎明,我們從史書中的字裡行間,試著找些蛛絲馬跡,去分析一點與傳統認知不太一樣的人物。李元吉與太子李建成在那天黎明剛進入玄武門,發現不對勁,剛要撤離時,看到衝出的全副武裝的人馬,張弓發箭是本能,慌張中不中或沒搭上弦擊發是有可能的,當再次張弓時看到是二哥李世民,畢竟是親二哥不是以前其他敵人,要當面射殺,瞬間心裡變化轉化為行動的扭曲,接連三不中或三次沒搭上弦也是可能的,那為什麼李世民就能一箭射殺太子建成呢?因為處境不同,李世民是在處境極為不利的情況下,發動政變,是做了充分心理準備的。眼看著大哥被二哥射殺,李元吉逃跑、恐慌、憤恨、當再次看到李世民被樹枝掛下馬時,此時此刻衝過去用弓弦要勒死的就不是親二哥了,而是生死仇敵!
尉遲敬德的趕到,一切也就註定!
這裡我們想想李元吉張弓看清是李世民時,是否顧忌到了一絲親情,那是和他共同助父建唐,共同征討王世充竇建德的二哥。自已‘當面’真下的了手?轉眼又看到李世民親手殺太子大哥,跟著追殺自己,李元吉當時心理?他真是史書中那個頑劣不堪無情無義兇殘惡毒的李元吉嗎?
wubin168857121
李世民文治武功遠遠超過李建成與李元吉,論文治太子建成不是李世民的對手,論武功齊王李元吉十個打不贏李世民。因此在玄武門之變時,李元吉三擊李世民不中,而李世民一箭就擊斃了李建成。另外李建成跟李元吉中伏擊後慌忙逃命,李元吉射技本來就不高,又打折發揮,因此三箭都落空了;精心準備的李世民箭術高超,又超常發揮,故一擊而中,當場射殺建成兄!
李世民是大唐的實際奠定者,擊滅各路豪傑,絞殺各地叛亂,都是李世民在操作,以李世民的能力與威望,他當皇帝是名至實歸。正是因為李世民的赫赫戰功與在軍隊中的崇高威望,讓李淵與建成父子如坐針氈,必欲除之而後快。李淵希望李世民幫他南征北戰,但是不能奪權篡位;李建成作為太子,對軍隊的影響力十分有限,李世民是他最強大的競爭對手。父子倆一合計,就打算一步一步剝奪李世民的軍權,再軟禁李世民終身,有戰事讓李世民去衝鋒陷陣,有好事則讓李世民靠後站。
李世民憑藉他的軍功開府理事,秦王府跟太子府分庭抗禮,太子府多謀臣,秦王府多戰將。正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秦王府跟太子府的矛盾越來越難以調和,建成在李淵的支持下打算先下手為強,預備武力解決李世民。聽得風聲的李世民在謀臣武將的支持下決定先發制人,他們買通玄武門守將,在玄武門設下天羅地網,目的就是一舉擊殺太子李建成以及齊王李元吉。秦王府眾家將奮力擊殺建成衛隊,李元吉連發三箭皆被李世民躲過,然後李世民兩箭射殺建成跟元吉。
建成跟元吉死後,太子府跟齊王府家丁圍攻秦王府,長安城殺聲震天。李世民直接進宮面聖,說他已經把建成跟元吉誅殺了,李淵痛失兩子,不願意再失去李世民,於是傳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李世民取得太子之位後,一不做二不休,又逼迫李淵退位當太上皇,自己當了皇帝。建成跟元吉的兒子們被李世民盡數誅殺,妻妾們被李世民擇優錄取,女兒們則一個不殺的養起,以顯示他皇恩浩蕩!元吉的愛妻楊氏後來成為李世民的愛妃,還生育了一個兒子。
大秦鐵鷹劍士
李元吉身為一個神射手,之所以三箭都沒有射死李世民實際上是因為當時的李元吉身處困境,玄武門內發生的這一切對於毫無準備的李元吉來說都太過突然。畢竟齊王李元吉與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原本是想要前往皇宮覲見自己的父皇。
首先根據史料記載,齊王李元吉善射!可以說是唐高祖李淵年長的幾個兒子中射箭技術最好的兒子。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神射手,卻在玄武門事變這一關係生死存亡的時刻連續射出了三箭全部失手。最終齊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也沒有扭轉這場宮廷事變的結局。原本二人作為秦王李世民追求野心之路上的絆腳石和最大障礙。最終成為了秦王李世民登上大唐王朝皇帝之位的墊腳石。
公元626年7月2日凌晨,當時的秦王李世民與自己的親信提前買通了玄武門的守衛,並且埋伏在玄武門的四周,等待著他們此次行動的目標和獵物。所有人都清楚他們此時正在進行的是一件可以改寫歷史的事件。所有人也都清楚成功和失敗都是未知的,但這一次必須賭一賭。賭贏了,封侯拜將;賭輸了,人頭落地!
果不其然,接到皇帝召見的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輕裝簡從緩緩地向玄武門走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甚至都沒有任何的防備之心,畢竟這條路他們走了許多年,走了無數回。這條路的盡頭是他們的父皇唐高祖李淵的皇宮!
但是當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慢慢走進玄武門之後,便徹底的進入到了秦王李世民的包圍圈和陷阱之中。一時之間,殺聲四起,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根本來不及反應和思考玄武門之中所發生的這一切變化。然而當他們看到秦王李世民與自己手下的將領們站在自己面前時,他們才清楚的意識到這是一場禍起蕭牆的宮廷政變。而針對的便是自己。
於是齊王李元吉趕緊搭弓射箭連發三隻。結果一向箭無虛發的齊王李元吉竟然將三隻箭都射偏了。根本沒有傷到秦王李世民分毫!反而是秦王李世民一箭射死了齊王李元吉。
玄武門事變過後,秦王李世民消滅了與他一起爭奪皇位繼承人的兩個有力對手。並且在玄武門事變中成功地奪得了軍政大權,架空了唐高祖李淵。可以說順利的接手了大唐王朝的最高權力。
珞珈山的貓
李世民能夠成為唐太宗與玄武門之變脫不了干係,在這次事件中有一個不注意就不會發現的事件。李元吉連射李世民三箭,可沒有一箭射中李世民,李世民立馬還手張弓搭箭射殺李建成,一切都是那麼的行雲流水。據記載李元吉箭術了得,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元吉在玄武門之變中連射世民三箭不中呢?
先來為大家簡介一下李元吉的馬上功夫:
李淵太原起兵後,李元吉一直跟隨自己的二哥李世民征討八方方,徵洛陽、平劉黑闥,生擒王世充手下大將樂仁昉,可謂是戰功赫赫。齊王李元吉多次隨二哥秦王李世民出征,這個時候李世民也是一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與元吉的衝突自然多了一些。爭功勞二人真可謂是不承多讓。
由此可以看出元吉的功夫並不弱,與世民比起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元吉最擅長的兵器是馬槊,在戰場上他可以發揮出全部的實力。根據電視劇的演化,李元吉成為了一個只會吃喝玩樂,並且陰險狠毒,陷害二哥世民後,擁戴大哥建成的形象。其實這是錯誤的,當時元吉也是想要爭帝位的。
在討伐天下的過程中,世民屢屢與其搶功勞,導致他不知不覺的偏向了建成陣營。
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鬱射設統領大軍進攻大唐邊境,建成醞釀出了驚天陰謀,他藉助這一次機會請求高祖由李元吉代替李世民領兵北伐突厥,想要調走秦王大將程知節、秦瓊、尉遲敬德、段志玄等人隨軍出發,藉機在李淵面前誣陷秦王的謀士杜如晦、房玄齡,讓他們下大牢。
世民安插在建成身邊的人全盤脫出告訴了世民,世民當時非常的生氣。手下謀士建議先下手為強,後下手必遭殃。時年7月1日,世民向李淵彈劾建成、元吉與嬪妃尹德妃、張婕妤通姦,李淵非常生氣,下詔命令李建成、李元吉次日進宮,殊不知此時的世民已經準備好了對二人下手。
次日建成與元吉帶領少數親兵前往皇宮,行至玄武門時感覺情況有些不會,想要逃走。可惜被世民大量兵馬堵截,無路可逃。只見元吉立刻張弓搭箭準備射殺在兵士最前沿的世民,連射三箭都沒有射中世民,然世民一箭便射死了建成。據《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記載:
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當時的元吉是處於一種顧此失彼的狀態,一邊要騎馬一邊要搭弓射箭。元吉雖然十分善長騎射,可由於當時雙方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元吉心中非常慌,手上在拉弓搭箭心中所想卻是怎麼才能逃出去,這樣的心境下導致他沒能將這三箭拉滿就射出來,世民從容的一躲一閃一趴直接躲過了三箭。
世民的馬上功夫不比李元吉差況且本方處於十分大的優勢之中,真可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拉滿之後箭的速度比子彈都不承多讓直接將建成射落馬下。元吉見到建成死後不得不想要進宮去面見李淵尋求庇護,尉遲敬德看到了這位平日與世民稱兄道弟的元吉想跑,直接拿起了手中的兵器殺死了元吉。
總結:玄武門之變建成、元吉與世民雙方都是在賭博,成功便能成為繼承皇位,失敗一方自然是淪落為階下囚不夠建成、元吉全部被世民殺死。世民也在不久後成為唐太宗,封賞了玄武門之變中的有功之臣,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關注我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
慕容鑑史
李建成給李世民喝毒酒的事,無非就是表達李建成要謀害李世民。李元吉三箭沒射死李世民的事,無非就是表達李世民是天選之人。
這事的消息是怎麼傳到史官耳朵裡的?李建成、李元吉要去告訴史官嗎?還不是李世民或者親信後來說的,反正死人李建成、李元吉沒機會說話了,只有活者的人才有機會說出所謂的“事實”。
至於真相如何?李世民就咬死喝了毒酒,吐完就沒事,吃瓜群眾愛信不信。
很多人都說李世民篡改史書,美化自己、抹黑父親、兄弟。
但是,我們依然要在史書中看到李世民的很多黑料——殺兄弟、屠侄子、欺弟媳。一些呢?有人說李世民篡改的是更嚴重的惡行——逼父。
李世民既然要篡改“起居注”,為什麼一不做二不休,把黑料統統抹掉呢?
要知道,既然要篡改歷史,按照歷史中的春秋筆法,完全抹掉也不是什麼問題。
比如,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李元吉的死因,完全可以說成“死於亂兵”或者是“下落不明”。李世民要屠殺李建成、李元吉的後代,完全可以悄悄地讓他們“被病死”或者“憂憤而死”,或者乾脆更霍去病一樣“不知道怎麼死的”。難道宮廷陰謀中,還要提前提醒史官備好紙筆,準備記錄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再說,李世民強娶弟媳這事,李世民要偷香竊玉的時候,難道還會帶個史官拿上紙筆,跟在屁股後面觀摩記錄?
多少陰謀詭計、衝突鬥爭,只是在史書裡面記錄了三兩句話,背後很可能是好多年好多人籌劃的結果——難道都要提前洩露給史官去記錄?(史書裡三兩句話的記錄,真的是整個事件的真相?其實更多細節都是靠道聽途說、靠人們猜測)
很明顯,絕大多數的史官,大多不可能是事件的當事人或者目擊者。既然史官既然不再現場,他們寫歷史的信息來源是什麼?官方文件、當事人或者目擊者敘述、道聽途說、個人猜測。
就說玄武門事變,李世民及其親信,就是官方文件的制定者,就是當事人和目擊者,他們提供的信息就是人們後來看見的歷史,還有必要去篡改史書嗎?
玄武門事變公元626年,636年(十年後)褚遂良出任起居郎。褚遂良靠什麼印證十年前的玄武門事變的真相?現如今,一個扶老太太事件,都能有好多反轉呢!攝像頭記錄的都不一定是真相,更別說別人轉述、道聽途說了。
綜合看來,李世民只是想要好奇看一看“起居注”而已,並沒有說要修改,褚遂良也好端端做了5年起居郎,還升了官。李世民任由黑料傳世,至少說明李世民是個光明磊落的主,或者說,帝王們根本就不在乎後世評說。只管眼前富貴,誰在乎死後濁浪滔天。
所謂史官“不畏皇權”、“秉筆直書”都是假的,都是文人腐儒自我吹捧。
爾朱少帥
從這個側面也可以看得出,李元吉此人是一坨扶不上牆的爛泥,應變能力太差,心理素質更差。
《資治通鑑》雲:“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
李元吉還真是射了三箭,沒射死李世民,反倒讓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李元吉早在武德七年的時候便曾經試圖勸說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了,當時李世民正好和李淵一起去李元吉的府邸,只要李建成點點頭,他便會在李世民的臥室中埋伏殺手,一舉剷除李世民。
只可惜優柔寡斷的李建成並沒有同意,所以李元吉只能氣呼呼地說:“我這麼做是為了誰?對我有什麼好處呀!”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建成也愈發地感受到了李世民對自己的威脅,對李世民的忌憚和防備之心也越來越重,最後導致了武德九年六月的“李世民東宮中毒事件”的發生。
李世民雖然僥倖沒死,可是也害怕李建成和李元吉再一次對自己出手,在試圖離開長安去洛陽失敗之後,李世民也就開始了下一步的計劃——先發制人,解除李建成和李元吉對自己的威脅。
因為李世民也意識到了自己和建成、元吉二人已經不相容了,一旦讓李建成當皇帝,他的下場恐怕會很難看。
為了不讓預想中最壞的結果的發生,李世民只能搶在李建成之前,率先對李建成和李元吉出手。
為什麼說是搶在李建成之前呢?因為當時李世民收到了消息,說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謀劃好了要對他下手,如果他不能搶在李建成之前出手,那麼以他在長安的勢力去看,他將必死無疑。
這才促使了“玄武門之變”的爆發,李世民也憑此登上帝位,隨後一手開創了享譽古今的“貞觀之治”。
可是在“玄武門之變”中,李元吉明明是先出手射箭的那一個,為什麼卻射了三箭也沒能射死李世民呢?
第一,只能說李元吉這個人的箭術水平不高。
這也和李元吉的經歷有關,他畢竟不像李世民一樣馳騁於沙場,雖然說喜歡打獵,可也沒能練出一手好的箭術。
李世民從背後追過來,李元吉一猜便知道李世民可能要對他和李建成不利,所以迅速拿起弓來對著李世民“咻咻咻”地射了三箭,但是很可惜一箭也沒射中,再不濟也應該讓李世民流點血呀!
不得不說,李元吉的箭術讓人很無奈。
第二,李元吉的應變能力也不行,心理素質更差。
為什麼李元吉明明在看到李世民之後,第一時間就彎弓射箭射李世民,卻說他應變能力不行呢?
他的反應速度確實很快,可是應變能力就很難讓人恭維了。
他射了三箭沒射中李世民,然後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在李世民持弓射向李建成的過程中,李元吉在幹嘛?看戲?為什麼不趁著李世民射李建成的空隙再給李世民補一箭呢?原因在於他看到李世民拿起弓,以為李世民要射自己,可當看到李世民射的是李建成之後,他還是沒什麼行動,只能說他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太差了。
李世民逃到小樹林被絆倒之後,李元吉跑過去想射死李世民,可尉遲敬德喊了一聲,他就被嚇住了,轉頭就跑!
如果他能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李世民,拿李世民當人質的話,恐怕下場也不會這麼慘了。
李元吉這樣的應變能力和心思素質確實堪憂,所以最終只能死在尉遲敬德的手上。
李建成的反應更是出乎人的意料,李元吉再怎麼說也射了李世民三箭,李建成倒好,當場愣住了,還沒來得及吭聲就被李世民給射死了。
李世民是以有備而來,這一點沒錯,他看上去是以有心打無心,也沒錯。
可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就真的沒有任何的防備之心嗎?顯然並非如此,李世民向李淵告狀的是事,張婕妤已經告訴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元吉聽完之後當場表示待在家裡,哪也不要去。不過,李建成堅持要去參加早朝。
是的,他們是去參加早朝。
但他們察覺情況不對並且馬上掉頭走,而李世民追出來叫他們的時候,李元吉直接就拿出了弓箭射李世民,參加早朝還帶弓箭?這隻能說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想到了可能會發生意外,所以早有準備,並不算是毫無準備。
只是李建成的表現太讓人失望了,李元吉尚且能夠射李世民三箭,他卻只能站著讓李世民射死。
雖然說是突發狀況,可李建成的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也未免太低了,竟然連李元吉都不如,這樣的人將來讓他當皇帝,恐怕很難像李世民一樣能夠開創一個盛世。
當然了,李世民之所以能夠一箭射死李建成,除了李元吉箭術不行,再加上二人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低之外,也是李世民早有預謀。
這麼說吧,李世民的第一目標就是李建成,因為李建成是嫡長子,並且已經當皇太子很多年了,對李世民的威脅最大。
所以,李世民最想殺的,也是第一個要殺的就是李建成。
正是因為李世民的早有預謀,再加上對自己箭術很自信,他才能一擊斃命,殺了李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