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有父親撐腰,有兄弟幫忙,還有後宮支持,為何還是失敗?

許章杭


很多時候,勢力再大,支持率再高,也經不住對手的“斬首行動”。人死了,也就什麼都沒有了。

據史料記載,“玄武門之變”發生前夕,一共發生了這麼幾件事情,首先是“天白經天”的讖言,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也就是公元626年6月29日,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現於天空正南方的午位,按照古人的看法,這是“變天”的徵兆,

其次,適逢突厥數萬騎兵駐紮在黃河以南,突入長城邊塞,包圍烏城,李建成建議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統兵北征,李元吉在獲得兵權之後,又趁機請求秦王府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秦瓊等諸將前往。

李建成的謀劃是,相約秦王於昆明池為李元吉踐行,然後埋伏勇士將李世民幹掉,之後再上報李淵說是秦王暴病而亡。然而這個謀劃,被李世民收買的東宮眼線王晊獲悉後偷偷稟報了秦王,於是秦王連夜謀劃了“玄武門”之事。

如果這個記載是真實的,那麼李建成、李元吉對付李世民的套路是,先取兵權,然後利用“太白經天”離間李世民和李淵的感情,最後再暗殺。從當時的情形來說,秦王府諸將被調離,府內只有800衛兵,而太子東宮有3000長林兵,加上乾乾拿到兵權的李元吉,這個計劃的成功率很高。

但最終李建成為什麼會失敗呢?

李建成沒有發現自己的率更丞是李世民的眼線,這一點對整個計劃造成了致命傷害。李世民連夜召集秦王府諸人密謀,準備先下手為強,那麼怎麼個“下手”法呢?

恰好,在第三日,太白金星再次出現在天空正南方午位,李建成一黨的傅奕向李淵上奏:“太白金星出現在秦地的分野上,這是秦王應有天下的徵兆。”

李淵將信將疑,傳召李世民做解釋,李世民乘機密奏,告發李建成和李元吉和後宮嬪妃亂搞(至於有沒有這就不好說了)。表示什麼“太白經天完全是太子和齊王想要幹掉自己”。李淵思慮一番,做了下第二日審問三兄弟的決定。

這個決定比較倉促,後宮的張婕妤得到消息後,立即告訴了李建成,李建成跟李元吉商量,李元吉覺得應該管好部下,稱病不去,而李建成則認為宮中防衛嚴密,應該去,以便策劃下一步行動。

就是太子的決定最終葬送了自己和齊王性命,但這其實也不能怪他,以當時的形勢而言,李世民幾乎沒有什麼還手之力,大內宮禁之中,衛士也屬於李淵的人,任誰也想不到李世民居然能夠在皇宮直接發動政變,最後還成功了,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那麼李世民又是怎樣成功策劃玄武門之變的呢?

首先,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是李建成的親信,卻被李世民策反。常何是整個政變的關鍵人物,正是他打開宮門,將李世民的人馬放進宮中,完成了預先佈置,同時也是在他的配合下替換掉了宮內靠近玄武門和臨湖殿一線的衛士,從而給李世民幹掉李建成兄弟倆創造了機會。

李世民的謀劃雖然屬於臨時主意,但相當周密,首先是先入宮悄悄佈置,然後又將李淵從太極宮請到了臨湖殿,那麼為什麼要請到臨湖殿呢?因為從玄武門到臨湖殿的這一段路,最適合埋伏人馬,以便最快速地解決戰鬥,畢竟東宮的士兵距離玄武門也不算遠,很快就能集結起來反攻。

總結下來,玄武門之變能夠成功,其一是出其不意,誰都沒有想到李世民居然在宮禁之內發動政變,要知道皇宮之內是不可能安排自己的人馬的,其二,秦王的埋伏“快、準、恨”,李建成進了玄武門之後,在前往臨湖殿的路上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一箭射殺了。

李建成死了,他有再多的勢力,再高的支持率,也是枉然。只能說處於劣勢的李世民,在太子身邊安排了好幾個暗樁,從而才扭轉了局勢。


江畔初見月


李建成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但是他不如李世民心狠手辣,所以最終敗在了李世民的手上。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李世民立下了無數的戰功,李建成和李元吉也都戰功赫赫。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都想要爭奪皇位,李世民拉攏了一大批名將和謀士組成了秦王集團,李建成也拉攏了一大批名將和謀士組成了太子集團,李元吉依附於李建成的身邊,李淵的後宮妃子都被李建成收買,李淵本人也支持李建成。

從雙方的實力對比來看,李建成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李世民唯一的優勢是手下的人才數量和質量都比較高。如果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性格一樣,那麼李世民必然會敗給李建成,但是李建成和李淵都優柔寡斷,最終給了李世民反擊的機會。

李淵是一個很好的父親,他一直不想虧待李世民,更不會允許任何人殺死李世民。為了避免手足相殘,李淵提出了很多折中的辦法,想要調節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

李淵先封李世民做了天策上將,讓李世民擁有自己獨立的小朝廷,用來彌補不讓李世民做太子的虧欠。李淵的這一做法不僅沒有讓李世民放棄爭奪太子之位,反而讓李世民趁機拉攏了一大幫人才,太子之爭也變得更加激烈起來。

在李世民的策劃下,李淵知道了李建成勾結楊文幹謀反一案。楊文幹謀反案發生後,李淵答應立李世民做太子,但是在利用李世民平定叛亂後,李淵又不忍心廢掉李建成,繼續讓李建成做太子。

由於李世民的權利過大,李淵和李世民的關係逐漸緊張起來。到了玄武門之變爆發前,李淵開始支持李建成打擊李世民,不過李淵只是削弱了李世民的部分實力,沒有將李世民連根拔起。

在李淵優柔寡斷的同時,李建成表現的更加優柔寡斷。李建成有很多次機會殺死李世民,但是他始終沒有忍心動手。有一次李世民到李建成家裡做客,李元吉想要殺死李世民,李建成不讓李元吉動手,氣的李元吉對李建成說:“我這麼做不都是為了哥哥嗎?”

在李建成和李淵優柔寡斷的同時,李世民已經悄悄地舉起了屠刀。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帶領心腹在玄武門伏擊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親手射殺了李建成,尉遲恭殺死了李元吉。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被迫禪位給李世民,唐朝初期的太子之爭最終以李世民的全面勝利告終。李世民能夠取得太子之爭的勝利,主要是因為李建成和李淵過於優柔寡斷,失去了最佳的時機。假如李淵和李建成能夠像李世民一樣果斷,那麼唐朝的歷史將會被改寫。


史海泛舟擺渡人


這個問題,老梁有話說!

玄武門之殤是唐初之際發生的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場宮廷政變,任誰都沒有想到最後失敗的竟然是身為太子的李建成,要知道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李建成已經是十拿九穩了,有李淵的撐腰,還有四弟李元吉的大力支持,甚至後宮不少人也是站在他這邊的,那麼李建成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老梁分析有這幾點:

第一,老爹李淵的猶猶豫豫,搖擺不定。其實早在確立太子之位的時候,如果李淵能夠態度堅定,那麼估計也就不會再出現後面這一系列的事情了,李淵一方面立李建成為太子,一方面卻又非常重視和提拔李世民,這就給了兩方希望,都不願意放權,這也就導致了後來玄武門政變的發生了。

第二,李建成本身的“性格缺陷”。李建成本來是被黑的一塌糊塗,黑到我們都看不清楚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了,不過《資治通鑑》裡面的記載倒是相對客觀:“性仁愛”。李建成比之李世民還是少了一份狠辣與果斷。

其實想想也很合理。李世民征戰一生,戰爭的洗禮使他迅速的成為了一員狠辣果斷的猛將,這裡面我們可以類比於明成祖朱棣(也稱永樂大帝)。而李建成自從被確立太子之後就更多的是處理政事了,這裡面可以看出李淵是把他當時大唐的接班人來培養的。

所以說不同的人生經歷就確定了兩人不同的性格特徵,再加上李建成其實從未想過要李世民的命的,哪怕是齊王李元吉曾經多次表示一定要永絕後患,抓緊時間解決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一直都不曾同意,他只是想要削弱李世民的勢力而非要了李世民的命,可惜帝王之家又怎麼能講究“親情”,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不過想想如果李建成贏了,那麼這大唐會不會又是另一番局面呢?最起碼後世唐朝的那些宮廷政變會好很多吧。對於李建成失敗的原因,你覺得還有哪些呢?歡迎下方一起討論哦~


老梁說歷史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李建成並非在軍事方面毫無建樹,李淵隨軍記事溫大雅所寫的《大唐創業起居注》,這本記述了李淵,李建成父子太原起兵後表現的書籍被發現,李建成之前所揹負的眾多冤屈才被眾人知曉。

而李建成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 隨李家軍打天下的,多是李世民領導的將領和士兵,李世民功高震主,而且在將領和軍隊的心目中,威望極高。

第二 李世民收買看守玄武門的守門官,讓其能在關鍵時刻,出手相助。

第三 李世民於途中設下埋伏,利用李淵誘來李建成,當李建成,李元吉兩人來到玄武門,這是伏兵突然出現,後來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李元吉,並殺死全部侄兒,取得天下。

第四 李建成對李世民抱有幻想,沒想到兄弟之間會有刀劍相加的地步。李世民殺伐果斷,連親兄弟也不放過,這是李建成始料不及的。李建成作為東宮太子,在處理兄弟之間關係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手腕和猜忌心理,導致自己在入宮途中身死,實在可惜!

綜上,李建成不敵李世民,輸在性格上面,對李世民留有兄弟情誼,卻沒料到李世民對其痛下殺手。李建成受戮身死,實在惋惜!


再來壺美酒


李建成的失敗源自於秦王李世民的強大、父皇李淵的舐犢情深及自身實力差距。


  • 功高震主、隱忍果敢的弟弟李世民

李世民是不世出的軍事奇才。晉陽起兵就是李淵和李世民共同謀劃的,當時李建成和李元吉並不在太原。北宋歐陽修《新唐書》言道:“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從暗中謀劃到募集義兵,再到控制隋臣王威、高君雅,秦王李世民在晉陽起兵中功不可沒。 李淵出任太原道安撫使時,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安置在河東,唯獨帶著李世民到了太原,可見李淵對李世民軍事才能的倚重。之後,平定劉武周、打敗王世充、消滅竇建德,再後來阻擊劉黑闥,大唐每到危急時刻,都是李世民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可以說,開創大唐是李淵的功勞,但開疆拓土,統一天下的首功,非李世民莫屬。武德四年李淵挖空心思創造出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官銜——天策上將,將它授予了李世民。

李世民在南征北戰過程中非常注重籠絡人心,一大批謀臣武將都被他收攏到麾下,文臣如劉文靜、房玄齡、杜如晦,武將如李靖、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武德四年,李世民闢文學館,遴選 “十八學士”。既有軍中勢力鼎力支持,又有文士出謀劃策、奮力鼓吹,秦王的聲望到達了頂峰。

其實,秦王奪嫡問鼎的政治野心由來已久,只是平時隱忍不發,而當意識到與太子的矛盾已不可調和時,即便時機尚未成熟仍舊果斷髮動玄武門政變,篡權謀位,其機謀之深可見一斑。


  • 心懷僥倖、舐犢情深的老父親李淵

李淵自始至終對李建成兄弟兩人採取的策略就是打壓秦王,扶持太子,讓太子順利接班,最不希望兄弟睨於牆。可以說,舐犢之情讓李淵喪失了對現實的基本判斷或者不願去相信一個事實:通往皇權的路上親情一文不值。所以,即使李淵察覺到了李世民的野心,也沒有從根本上斷絕他的念想,而是一而再地去和稀泥。如果當時李淵狠下心來將李世民囚禁,就不會有後來的血流成河。


  • 千年老二、幹啥差點事的李建成

李建成的軍事才能按理說也很突出,晉陽起兵後連續打了好幾場漂亮仗,之後武德六年又平定劉黑闥。但是由於他弟弟實在太過威猛,專治各種不服的名號響噹噹,簡直就是戰神下凡,而且唐初名將如雲,自然而然就把他那點業績襯托沒了。

面對秦王的如日中天,李建成除了耍點陰謀搞栽贓陷害,或者巴結後宮給李淵狠吹枕頭風外,幾乎沒有系統的反擊之策,陰謀有餘而陽謀不足。而當太子私運盔甲被告發,激起楊文幹兵變時,李建成也缺乏應變之策,倘若不是李淵心軟,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恐怕早就被廢黜了。

至於齊王李元吉,之所以投靠李建成並非出於他與長兄的感情,而是因為他同樣覬覦皇權。倘若李元吉支持李世民上位成功,那他肯定再無機會登上皇位。當然,李元吉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水平實在有限,平時動輒就是打打殺殺,全無謀略,有這樣的兄弟幫忙,大事何愁能成。

所以,即使有父親撐腰、兄弟幫忙、後宮支持,李建成依然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悽慘下場,怪就怪他有個強到令人髮指的弟弟,也幸虧玄武門之變,讓中國從此有了煌煌大唐。


正經侃古今


歷史上的李建成,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人才,在推翻隋朝的戰爭當中,李建成所立的功勞不比李世民差,雖然封為太子,但最終還是敗在李世民的手下。李建成坐擁天時地利人和,有老爸李淵撐腰,弟弟李元吉幫助,老婆家族擁護,還加上自己是太子,為何最後還是走向失敗。

首先,李建成笨手笨腳,自己想瓦解李世民的勢力,方向是不錯的,應該私下打聽弱點,但是李建成方法用錯了,明目張膽的給尉遲敬德送黃金,但是人家偏偏不吃這一套。

其次,李建成操之過急,李建成作為太子,只要不出現什麼事情,基本上是下一任皇帝,但是李建成太心急了,看到李世民的勢力越來越大,於是自己把李世民身邊的人才,比如杜如晦,房玄齡等人調離,還剝奪李世民的軍權,交給李元吉,這也讓李世民感到壓力,不得不鋌而走險。

第三,李建成優柔寡斷,其實李建成作為太子,如果自己果斷一點,加上自己是太子,是有很多機會除掉李世民的,但是自己並沒有那麼做,加上魏徵從中勸阻,要幹掉李世民,但李建成並沒有採納,也讓時機一再錯過。

李建成失敗,而李世民成功。最重要一點,就是李世民當機立斷,趁李建成不注意,用一套聯環妙計,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引到玄武門,實施斬首行動。而不是像李建成那樣,通過先卸掉李世民的臂膀,孤立李世民,最後再打擊李世民。

李建成沒有下決心,當斷不斷,雖然有李淵的冊封,其次有兄弟李元吉的支持,甚至是有李淵後宮的妃子支持,最終的李建成還是失敗了。







極限智慧


大唐王朝第一任太子李建成不是一個昏庸無能之人。其短暫的一生中打過二次仗,臨敵之決也可圈可點。當太子時理政的水平也不差。得到了父親的首肯,後宮的支援,兄弟的鼎立相助。然而,卻還是失敗了。

李建成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佔的情況下,卻敗的如此之慘。那麼是李世民太強大了嗎?實際情況也並非全是如此。

當李世民的功勳大到無法賞賜時,李世民奪嫡之心也越來越明顯。楊文乾造反事件,明面上的不利條件都指向了太子李建成。也正是表面的證據太明顯了,李淵勃然大怒過後,細思之下卻感到陣陣心驚。李淵覺察到李世民心思之縝密,做事之果敢老道。李淵在百般為難之時,隨之心中也有了一絲的警惕。

當李元吉建議除掉李世民時,李淵說,用什麼理由呢?由此,可以看出李元吉,李建成和李淵的關係要比李世民好的多。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李淵已經有除掉李世民之心,所欠缺的只是一個合適的理由。由此也可以看出,李淵是鐵了心要保李建成。

再說李建成和後宮的關係,玄武之變前夕,李世民上奏說,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李淵大怒,下詔讓建成,元吉來日上朝對質。這個消息張婕妤當天晚上就送到了太子府。可見李建成和後宮的關係也非同一般。

突厥來襲,李元吉拿到了領兵出征的權力。李元吉把李世民手下的將軍幾乎是悉數調到帳下,其目的就是全部消滅掉。

所有的一切都表明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是不可撼動了。


然而,一場玄武門之變把這一切都改變了。看似穩如泰山的李建成卻如此的不堪一擊。細思起來,這個過程頗多讓人玩味的東西。

李建成的位置,在當時所有人來看,當然,也包括他自己,確實是形勢一片大好。

但是,李建成疏忽了,他這個兄弟決非是一個按常理出牌的主。楊文幹事件的發生,本該讓沾沾自喜的李建成警惕起來。李世民從東宮爭取的為什麼都是小人物,而不是魏徵,薛萬徹之類的高官。因為,高一層次的人物,一是不易爭取,二是目標太大,一但不成功容易打草驚蛇。然而,小人物的叛變,有時候照樣能改變歷史的進程。所謂螻蟻之穴,可以潰千里長堤就是如此。

玄武門之變可以看作是一個偶然的事件,李世民正是利用小人物的作用促成了這看似偶然的事件。假設,沒有何常玄變門之變能成功嗎?顯然,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李建成注重的是宏觀的場面,李世民在宏觀不利的情況下,卻利用小人物做成了大事情。

那麼,李建成錯了嗎?好象也並非如此。假沒,李建成能招降李世民的門衛一類小人物,玄武門之變發生前,李建成不是也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嗎?然而,歷史不能假設。

雖然,李世民用政變取得了勝利,但卻有他的子孫後代開了一個先河。有唐一代,朝堂上的政變一個接一個,僅玄武門政變就又發生了兩次。使得大唐的朝堂之上一直有一股血腥味。從這一點上看,李世民又是一個失敗者。不過,這是題外話了。

現在的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是有道理的,李建成的失敗就是如此。


一葉小舟168521774


用毛主席的話說: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李建成雖然是太子,有文官的支持,後宮和父皇的袒護。但是在絕代的武力面前,任何手段面前都是徒勞。只要李世民願意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他都可擊殺李建成和李元吉。玄武門之變就是事實。


黃有培


唐朝建立,李建成和李世民做為父親李淵的左膀右臂。

不可否認的是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他們兩個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其實在李淵被封唐國公的時候就開始了。李淵有三個嫡子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四李元吉(可能會問老三呢,老三是誰,老三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元霸,後來早夭這裡就不表)

李淵在長安手握大權為自封唐王的時候李建成為唐王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封李元吉為齊國公。李氏父子完全控制了關中局勢。

義寧二年(618年),徙封李世民為趙國公,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禁軍將領兵變殺死,五月,隋恭帝被迫禪位於李淵,李淵即皇帝位於長安,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李淵以李世民為尚書令。不久,又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唐王朝建立出疆域僅限於關中和河東等地,只能選一個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

這時候,他們兄弟兩個的分工就不同了。

李建成負責朝廷內政,李世民負責帶兵攻城掠陣擴大地盤。

不難看出唐初的統一戰爭,幾乎都能看到李世民的優勢。

再說李建成協助父親處理朝政,結交朝中文武,可以說李建成有文官集團支持,李世民常年征戰在軍隊中有一定的影響力。

加上李建成又是嫡長子這一天然優勢,

加上唐王朝快馬上走向統一。

文武集團的利益爭鬥也就愈演愈烈了。

在長安城李建成是太子又在長安中待了多年,滿朝文官又都是他的勢力。

李世民在長安文臣謀士不過: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蕭瑀、魏徵、高士廉等;

武:尉遲敬德、李靖、屈突通、柴紹、侯君集、程咬金、李勣、秦叔寶等。

如果沒有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可能帝位於李世民就沒有多大的關係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了結了有帝位衝突的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和他們的家眷。逼宮父親立自己為太子。

李淵讓位於李世民。

李建成的優勢很大為什麼會失利,關鍵在玄武門,這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安全盲區,玄武門是官員入朝的必經之地,玄武門是皇城禁區,進入後不得攜帶兵刃,隨從。

李建成的太子府是安全的,走的路上是安全,李淵的皇宮也是安全的。他們想當然認為玄武門也是安全的,李世民與大多數武將都有一定的交情。

在玄武門安插幾百人沒什麼問題。

李建成和李元吉隻身進入玄武門,關了城門,幾百人收拾兩個人,你說呢,李世民射死李建成,尉遲敬德,刺殺李元吉。

李世民的絕招就是完了一把陰的的。


漢唐讀書


李建成把皇位競爭想成兄弟內鬥想的太天真幼稚,而李世民去把皇位爭奪當成戰爭來操作。李建成獲得皇位競爭大多數人的支持,如果再和平時期肯定穩操勝券了。但李世民通過戰爭建立大唐王朝開樹立軍隊無限忠誠是一般人甚至包括皇帝李淵都無法給予的。玄武門之變就是李世民精心策劃絕地反擊釜底抽薪之計。通過政變殺死帝位競爭對手李建成和李元吉,接著武力逼宮迫使李淵接受既成事實,然後篡位登基。後來,李世民將這段歷史篡改體無完膚。因為唐朝以後皇帝都是李世民直系後代,所以對這段殺兄滅弟屠侄逼宮篡位都採取默認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