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周天子為何不招兵買馬,廣納天下賢士,效仿其他諸侯國壯大自己?

Sonya菲


“周滅商,傍黃河以為基本,分宗親、大臣以兵馬,安插諸侯國於東夷之境,以點破面,開闢國土,盛極一時,奈何時至幽、歷兩王,昏庸無能,貪圖享樂,致使國力衰微,於戰國時期,已失威儀於諸侯國,有周天子之名而無其實,時脫困之法,唯有自救。”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令人唏噓的是,周天子卻不在這七雄之列。


但既為天子,何不臥薪嚐膽,發憤圖強,招兵買馬,廣納天下賢士,二十年後,再與七雄重分天下!

但此路,難矣。

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便做推磨鬼,周天子這招兵買馬的第一關,就是錢,可大周那點家底,被周幽王、周厲王一代代都給敗的差不多了,再加上國土太小,收入微薄,周王室的財政狀況可以說是入不敷出,唯有借債一法,才能籌得兵馬。

周天子還真就借了,召集了六千兵馬,準備用來討伐秦國,可最後秦國沒討著,反而這一屁股債還不上,為了逃債,只能躲在高臺上,像鴕鳥一樣一頭扎進沙子中,叫人苦笑不得,“債臺高築”的典故就是由此而來。


那有人可能會問了,為啥不吞併其他諸侯國,招到兵馬的同時還能擴張領土,可謂是一舉兩得呀。

周天子畢竟是天子,隨隨便便侵犯諸侯國,一者是情理上說不過去,再者是諸侯國要是聯合起來,也是頗為棘手。

戰國前期,周圍的小諸侯國對周天子還是十分尊敬的,吞併之舉,確實不妥。

其實,就算吞併了所有周圍的諸侯,對於周王室旁邊的韓國和楚國他們來說,不過也就是一隻螞蟻變成三隻螞蟻的區別,因為周國處在版圖正中心,四周都是七雄的勢力範圍,可供周王室吞併的諸侯著實不多。

看來,周王室是氣數已盡,無力迴天了,思來想去都是必死之局咯?

但筆者認為未必如此,兵馬乃至人口還可以通過開發戎狄地區獲得,此時仍有一法,便是拿出趙武靈王的拓荒勁頭,早期分一股兵力至蠻夷之地,舉著抗擊戎狄的旗號來向外擴張,經營之後,從西方北方逐漸對七國產生反包圍之勢,假以時日,逐個擊破,只要佔領兩國,實力此消彼長,天下的權柄也就有可能重回掌握之中了。

但這也是作為上帝視角而言,再加上其統治中心去往西方北方的道路完全被七雄阻斷,罷了罷了,一個腦洞而已。

等等,那麼,招賢納士呢?

昔日劉皇叔得諸葛孔明,雖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退到退無可退,諸葛亮卻絲毫不慌,與孫共商破曹大計,火燒赤壁,殺的百萬曹軍丟盔卸甲,哭爹喊娘,好不痛快。可見一個好的謀士與一個國家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那有能人異士來匡扶周室於衰敗之中嗎?

說實話,幾乎不可能。說不可能也是有根據的,自古謀士無異為名利,或是道義。

為名利者,部分會投靠本就強盛的國家,衣食俸祿不是問題,也有少數不安於現狀的,覺得這種國家的有識之士太多了,在這些人中不容易突出,轉而會投靠很有潛力的小國家,那麼可惜了,這兩類周國都沾不上邊。

那為道義的呢,按道理,臣民應該幫助天子呀,此乃天經地義的呀。就像曹操再強,荀彧也甘願為了那個傀儡皇帝而萬般勸阻呀,徐庶,諸葛亮,龐統,這些人也都是以新復漢室為目標的呀。

但看看周天子是怎麼做的吧,晉國內亂,三家分晉,這本是犯上做亂,罪該萬死,按道理周天子應號召天下諸侯,誅此逆賊,可週天子卻封他們為王,證明了他們所作所為的合理性,所以晉國三家大夫成為諸侯,並不是晉國三家破壞了禮教,正是周天子自已破壞了周朝的禮教,君臣之間的禮紀既然崩壞,怎麼還會有謀士為道義而戰?

再加上地理形勢問題,縱使擁有上仙襄助,仍然是無法破開被七雄已經包圍的局。當年分封諸侯時是為了讓他們行使拱衛之責,危難之際舉目四望,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給自己套上了重重枷鎖,這是一個死結。

綜上,天時,地利,人和,周天子是一個也沒佔到,任嘛沒有!想要招兵買馬,廣納天下賢士,無異議痴人說夢。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王室之氣數,盡矣!


歷來現實


有很多人認為戰國時期的周天子實在是沒有什麼作為,也沒有試圖效仿其他諸國列強招兵買馬招納賢士,從而光復他們的大周王朝,而是混吃等死,整天渾渾噩噩,無所作為,但是實際上如果你真的這麼想,那你真的是對周天子有很深的誤會。

事實上戰國時期的周天子,並不是沒有嘗試著搞一些向諸侯國學習的強國之道,我們都聽說過這麼一個成語叫做債臺高築,那麼這個債臺高築的來源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債臺高築,這個成語的來源就和戰國時期的周天子的努力密切相關。

在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的爭霸已經日趨白熱化了,如果說春秋無義戰的話,那麼戰國時期的作戰更是毫無底線以及下限了,周天子被夾在中間,日子過得越來越難。但是有一個周天子並沒有打算就這麼渾渾噩噩的度過自己的餘生,他太想搞事情了,他想要振興周王朝。

振興中朝,他認為必須要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於是他開始到處籌集資金來建立他夢想中的那股強大的軍隊勢力。

可問題是當時的周王室的資金來源實在是窘迫非常,西周初年的那些諸侯國果早就不給周王室納貢了,不但不給周王室納貢,很多時候還會做一些噁心周王室的事情——比如說三家分晉,然後要求周王室承認他們的諸侯國地位。失去了諸侯納貢這個收入來源的周王室自身的賦稅很多嗎?其實並不多,當時周王室由於宗法制逐漸瓦解,分封制根本不能約束他們之前分封出去的諸侯,而他們新的王室子弟根本就沒有新的土地可以得到分封,因此非常無奈的開始將自己王都附近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王室。

戰國時期周王室本來的封地只剩下了王畿,卻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將僅剩的這個王畿既是嚴格的按照分封制,分為兩個諸侯國,這個操作還是非常的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但不管怎麼說,他們還是將兩個如果建立起來了一個叫做東周國一個叫做西周國,有的時候我們會感慨歷史就是這麼的詭異。

周赧王作為最後一個天子,看到秦國日益昌盛,並且有吞吐天下的雄心壯志,他打算自保,於是開始了他的瘋狂自救計劃——以天子名義,號令各國協力攻秦。按照他的想法,其實他也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只是這個時候楚國卻派使者過來告訴他,楚國願意積極響應。

於是可憐的這位周天子,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楚國身上。幾乎用光了所有財產湊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然後大量的向民間富戶借了很多的高利貸和武器,打贏了就把這些錢加倍的還給這些富商大戶們,可是我們都知道僅僅五千軍隊,怎麼可能會伐秦成功?關鍵的其他國家有沒有派兵來援助他呢?非常遺憾,並沒有。

這5000人的討伐軍隊更像是一個笑話,無功而返。無功而返之後,周王就面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高利貸還是要還的,臨時組建的軍隊,看到發不了軍餉,便一鬨而散,可憐的周王都在深宮之中不敢冒頭,因為宮外前來要債的人太多了——他們從早到晚聚集在宮門外,喧譁不止,就連深宮之中也聽得到。

可憐的王只好躲到宮後的一個高臺上避債。這就是債臺高築成語的由來。倒黴的周王就這樣,在叫罵聲中迎來了雄赳赳的秦軍滅國軍隊,周軍自然是不堪一擊,欠了一屁股高利貸的周赧王姬延選擇了投降,這也標誌著東周的滅亡,我們講其實這個周天子做的手法已經算不錯的了,也不是為這些人事,他也做了一些嘗試,只不過當時的天下大勢已經成型了,秦國軍事優勢之浩大已成定局,再怎麼雄才大略的君主,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無筆


這事兒,首先就是一聲感慨:戰國爭霸很精彩,周天子的錢包很無奈。

對於戰國年間的周天子來說,他們繼承過來的家業,就是個窮掉渣的爛攤。

這攤子有多窮?可以先瞧瞧周王室的地盤,春秋年間尚且擁有六百里土地的東周王室,接下來卻是越活越抽。在春秋爭霸的一系列折騰裡,就好比一塊大蛋糕般,被各路“春秋霸主”東一刀西一刀的宰。到了戰國初期時,就只剩了今天河南西部一隅的百多里土地。頂著“周天子”名分,卻不過是戰國年間的蕞爾小國。

廣納天下賢士?那是相當的沒有吸引力。

比吸引力更差的,就是周天子的錢包。地盤越來越小,被各路諸侯颳走的,又多是物產豐富的好地段。到了戰國初期,基本就剩下窮地方。於是春秋年間時,周天子就窮的叮噹響,周平王去世的時候,周王室居然連辦喪事的錢都沒有。接下來周襄王即位,更是連出行的車馬費都掏不起,最後全是魯國買的單。

發展到了戰國年間,地位“蒸蒸日下”的周天子,更是連買單的人都沒有。只能硬著頭皮向各國“告飢”“求金”“求車”,也就是借錢。

到了周赧王在位時,甚至還借起了高利貸,以至於借了還不上,嚇得堂堂周天子,竟然修了個高臺住進去躲債,捎帶給後世貢獻了一個成語:債臺高築。

這麼個“債臺高築”的局面,堂堂周天子,又哪裡有錢去“壯大自己”?

不過,戰國時代,周王室的越活越抽,雖說是歷史發展的大勢所趨,但也必須說,也是周王室不肖子孫們的自作死:明明都慘到這地步了,竟然還不忘了窩裡鬥。

其實,春秋年間,當週王室尚有六百里土地時,苦心經營再創輝煌,也並非沒有機會。可是整個春秋年間,周王室就發生了四次王室爭位動亂,每次不但鬧得自己元氣大傷,土地也一塊塊被各國趁火打劫。戰國時那一百多里的慘淡家當,就是這麼自己折騰的。

那到了戰國年間,痛定思痛的周王室,是不是該休養生息了?卻是加倍的不消停:就為了爭這一百多里地,周王室的子孫們,都是精神抖擻繼續鬧。竟把這點土地,都鬧得一分為二。公元前440年,週考王在洛邑立國,建立了戰國年間的“西周”。公元前367年,周顯王在鞏立國,是為戰國年間的“東周”。這兩家“東西周”,盤踞在一百多里的小地盤上,依然互相狠掐個不停。“重振周王室”這類理想,顯然是顧不上了。

就這樣,原本就慘到家的周王室,戰國年間又分崩離析,這下徹底連尊嚴都掉了底,在各個強國眼中,更是絲毫地位都沒有。效仿其他列國自強?那是相當沒指望。於是就在“東西周”可笑的互掐裡,秦國先在公元前255年出兵“西周”,打得西周武公倉皇跑進秦國求投降,六年後又出兵“東周”。

周朝,這個昔日東亞大陸強大的奴隸制王朝,終於謝幕。

周朝的加速滅亡,不止來自前輩們的挖坑,更來自後輩們毫無進取心的窩裡鬥。這其中的教訓,歷經數千年,依然當得一聲嘆息。

歷史風雲錄


正因為他是周王,所以做不了改革,做不到滅國這一系列的事情。

仔細分析題主的疑問,周王是天下共主,其它諸侯只是臣子,以君主伐臣子,是大義,得人心,而且得支持,周天子為何不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第一、周王是分封制下的王

換句話解釋,周天子對於分封出去的土地,沒有收回權。他可以要求諸侯進貢,也可以討伐不臣服的諸侯,但就是不可以收回封地。

這是由分封之初的形式決定的,列國最初的封地名義上是來自周天子,實際上都是自己打下來的,收回封地從情理和法理上都講不通

舉例來說,當年姜子牙被封為齊侯,到營丘這個地方去就封建城。走到半路上休息的時候聽人說,你們這樣磨磨蹭蹭的走,等走到營丘,地方早就被別人佔了,哪裡還有地方供你建城啊!姜子牙聽了覺得有道理,命令眾人加快速度趕到營丘,發現萊國(東夷人,並不是周的封國)的軍隊正要搶先建城。於是姜子牙率軍擊敗了萊國軍隊,這才佔有了營丘。

所以當年周王分封出去的土地,都是自己控制不了的地方,諸侯們耗費幾代甚至十幾代人的心血才建起的國家,你周王說收回就收回,天下哪裡有這個道理!

正因如此,西周時候,齊國國君齊哀侯藐視天子,周夷王大怒,將他在大鼎中烹了,但仍然還是要封他的弟弟為齊侯。

  • 第二、已經失去了改革的最佳時機

周天子在戰國時期已經沒有資格進行改革。

春秋時期的諸侯混戰就像是一場競賽,勝利者將會拿到戰國爭雄的資格券,平庸者可以在戰國苟延殘喘,失敗者就會亡家滅國。周天子很明顯沒有拿到這張資格券。

戰國七雄中的六個都是來自齊、秦、楚、晉(分裂為趙、魏、韓)。這四個國家在春秋時期就是公認的強國,早就累積了雄厚的資本。燕國在春秋時期雖然默默無聞,但是進入戰國時,他的土地是兩千裡,比周王畿要大的多了,而且燕國的地緣位置,也不是周王畿可比的。

除這七國外,其它二流國家,如宋國、越國、中山國等,雖然都曾輝煌過一段時間,但畢竟家底太薄,很快就被消滅了。周王室在戰國時期的實力連這些二流國家都不如,根本就沒有資本參與列強之間的角逐。


史學筆記


其實早期的周天子是有改革的,比如著名的昏君兼暴君周厲王,他就是因為改革的太狠,企圖把宗周之地的財權、人事權等等實權都收回到自己的手中,以致於遭到了傳統舊勢力的反對。最後在舊貴族的挑唆下,宗周之地的普通老百姓、朝廷小官僚以及宗周的軍隊,全民總動員,一起驅逐了周厲王。

經此一役,周天子的威嚴盡喪,周王室也出現了一個長達十四年的權力真空期。在這十四年裡面,沒有周天子,周王朝是由當時的周公和召公共同輔政。

值得一提的是,周召聯合執政時期,舊貴族對周王室財產的瓜分,達到了一個令人髮指的程度。以致於後來周宣王繼位之初,根本就沒有什麼實權,一度還想過要遷都洛陽。因為宗周地區的土地和財富已經都被王族近支諸侯給瓜分了,周宣王淪為了一個空頭天子。後來宣王想要招兵買馬,重新組建宗周六師,以振興王業,但問題是他手上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拿什麼招兵買馬?於是周宣王不得不遠調成周八師,以作振興周王室之用。結果周宣王晚年連戰連敗,搞得成周八師也損傷大半,又不得不招募犬戎人以補充軍隊,為後來犬戎殺死周幽王埋下了禍根。

平王東遷之後,原有的宗周六師和成周八師全軍覆滅。周平王自己又因為得位不正(殺死老爹才繼位的),令諸侯們對他繼位蔑視,不拿他當根蔥,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春秋小霸鄭莊公。

鄭莊公這個人,他本身是鄭國的國君,同時還兼任周王室的卿士,這就好比村裡面的首富兼任村委會委員,那他還不把什麼好東西都往自己家裡搬啊?至於村裡面窮成啥鳥樣,跟他沒關係。西周就是被這號人給玩死的,玩的連渣都不剩。到了東周,情況沒有任何改變,仍然是舅舅打燈籠——照舊。




於是這就導致周天子為了生存,不得不壓制薅羊毛的諸侯國,這一壓制就導致了諸侯國對周天子開戰了。而這第一戰,就是歷史上周桓王與鄭莊公的繻葛之戰。這倆人是爺孫關係,鄭莊公要大周桓王兩輩。爺孫倆一個在鄭州,一個在洛陽,孫子召集了四個小弟助戰,結果被同族爺爺打的慘敗,桓王肩頭還中了一箭,從此威嚴掃地。對內不能壓制薅羊毛的卿士,對外無法約束禮崩樂壞的諸侯,從此便被諸侯們壓制在了洛陽方圓六百里的狹小區域內,再也沒有振興。

周桓王之後的幾代周天子,還要點臉,時不時的出現刷點存在感。到了戰國時期,當時的周天子,則如同深閨怨婦一般,墮落到完全不要碧蓮的地步了。

不過,周王室的衰落也不能全賴周天子。因為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他是不可能兼併其它諸侯的,否則會被諸侯們視為行為不正,更不拿他當根蔥了。而諸侯們,他們則沒有這種道德負擔!因為諸侯只要不侵佔他們本國的士大夫的利益,對外怎麼擴張,怎麼兼併小諸侯國,都不會有人對他們指指點點。畢竟弱肉強食是自然法則,弱者就活該被吞併,誰讓你弱呢?


因此,周天子在戰國時期無法招兵買馬,廣納賢才,主要有五個原因:

第一、周天子的道德負擔

周天子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中原之地名義上都是他的。雖然實際上週天子只能管轄洛陽附近幾百裡的土地,但是天子作為天下共主,這就註定了他不可能像齊國、楚國、晉國那樣通過吞併小諸侯國來壯大實力。否則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的形象就崩塌了,諸侯國們誰還會鳥他?拿他當天子對待?

其實,諸侯們也有這種道德負擔。比如說三家分晉,士大夫可以侵佔晉君的財富,而晉君則不能抄士大夫的家。再比如魯國,也有三桓之亂。這說明諸侯和天子是一樣的。他們可以對外擴張,但是不能對內盤剝,否則就沒人服他們了。

第二、周天子的政治負擔

周天子是周朝宗法和古老秩序的守護者,這就註定了他必須要維護周朝的法統。如果它想學戰國七雄一樣,搞變法強國,那麼天子就跟諸侯沒倆樣了,會失去他的合法性。這就好比誰都可以講民主、講共和,但是唯獨皇帝本人不能講。因為這是在革他自己的命!不是誰都能承受這種政治壓力的。


這一點諸侯也一樣,只不過諸侯的壓力會小很多。但是戰國時期的秦國商鞅變法,楚國吳起變法,也都遭到了舊勢力的反撲。其中商鞅變法是在秦孝公的堅定支持下才成功的,而吳起則被楚國舊貴族射成了篩子。周天子如果敢變法,難度會更大。

第三、周天子的環境太糟糕了

平王東遷後,周王室以洛陽為都,而洛陽這塊地方,用後來張良的話說:洛陽四面地形皆可守備,更有城郭土地。但中間的面基太小,不過幾百方圓,而且土地貧瘠不能積累糧食,更容易四面受敵,不合適為都。也就是說,洛陽看似一塊風水寶地,實乃四戰之地,誰要是這個地方作為根據地,很難有突破,會被周圍的強敵鎖死。所以周天子就算有膽子變法,搞強兵富國的那一套,洛陽這個根據地也不適合他發展。


第四、周天子昏庸無能

戰國時期的周天子,以周威烈王和周赧王的名氣最大。這倆人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了。威烈王后期,趙、魏、韓三家分晉,請求威烈王封他們為諸侯。結果威烈王不僅不反對,反而舉雙手雙腳贊成。貌似是在說,蒼天啊,大地啊,沒想到牛逼轟轟的晉國也有今天?淪落到跟我一般田地了?!哈哈。

然而三家分晉之後,又間接引發了齊國的田氏篡位。自此,諸侯們紛紛下克上,弟克兄,子克父。燕、魏、趙、韓、齊、秦紛紛稱王,不復春秋五霸尊王攘夷之事!周王室從此再無翻身之日。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威烈王。

而另外一個周赧王,號稱戰國第一老賴。身為周天子,居然借錢不還。債主討上門要錢,他就躲在一座高臺上賴在,於是就產生了債臺高築這個成語。至於周赧王為什麼會欠錢,這是因為他號召諸侯們一起伐秦,作為表率,他自己也武裝了五千人馬參戰。結果諸侯們擺了他一道,嘴上答應去,結果都沒去。周赧王帶著五千人馬氣勢洶洶殺向秦國,最後又灰頭土臉的回去了。什麼好處都沒有撈到,反倒欠了一屁股債。

第五、內訌

戰國初期,東周王室從方圓六百里的二等小國淪落到了方圓百里的末流小國,這還不是最慘的。週考王時期,他封了自己的弟弟為公,在本來就不大的東周王朝內部又分了一個小國出來,歷史上被稱為西周國。這就好比一個縣裡面只有一個鎮,縣長兼鎮長不就完事了麼,但是縣長要擺譜,非要搞兩級行政班子,以顯示自己的地位。結果就是西周國後來又分裂,巴掌大的周王室轄地還分成了兩個小國:西周國和東周國。每個小國就管兩三萬人,擱今天就是兩個鎮長的水平。

而且這兩個鎮長還特來勁,就這兩個巴掌大的小國還打內戰呢!背後各有諸侯國的支持,打的特別來勁,也不知道他們打來打去圖的是什麼?躺在地底下的周武王要知道子孫這麼不成器,估計要再氣死一遍。



總的來說,周王室的積貧積弱是長年累月的結果。到了戰國時期,周王室已經積重難返。周天子就算想求變,道德和政治負擔又時時刻刻的桎梏著他。變法就等於推翻了自己的統治法統,不變法又沒有錢招兵買馬,這是一個死循環。而周天子在面對這種生死抉擇的時候,他們的選擇就是混吃等死,一代比一代混賬,最後被秦國給滅了。


Mer86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為什麼今天的英國不選擇整備擴軍,吸收全世界的精英,效仿美國重新成為超級大國呢?

英國:“臣妾辦不到啊”!

這也是周天子的答案。

我們都知道一個成語,叫做:“債臺高築”,說的是東周的末代天子周赧王聽信楚孝烈王的蠱惑,用天子名義召集六國出兵伐秦,楚孝烈王讓西周拼湊6000士兵,由於沒有軍費,周赧王只好向天下富商地主借錢,可六國根本不聽周赧王的調遣,他借的錢很快就用光,於是富商債主紛紛上門討債,無奈的周赧王只好隱藏在宮中的一座高臺上躲債。

從“債臺高築”我們就能看出此時的東周王朝有多窘迫了,不僅活人沒錢,連周天子死了都沒有錢建造陵墓風光下葬,很多還是刷臉借的周邊諸侯的票子。

這樣的一個東周王朝,你讓他如何恢復往日的榮光?

所以,東周是絕對沒有重新復興的可能的,“靜Yes”認為,有以下因素徹底扼殺了周王室的希望:

1、遷都洛邑,威嚴掃地

這一切要感謝周幽王,為了博得褒姒一笑,不惜拿自己的權威做誘餌,戲耍天下諸侯。終於,前771年,犬戎來攻,鎬京被破,幽王被誅,褒姒易主。

而周幽王的作死,不僅把他的性命搭了進去,而且還徹底斷送了西周幾代帝王200多年來的苦心經營,從此周天子天下之主的地位一去不返。

前770年,周平王繼位,此時的鎬京已經在犬戎的燒殺搶掠中徹底化為廢墟,再也不能作為周朝都城,而且最重要的是,此時的犬戎在西部虎視眈眈,誰也不能保證這個野蠻的少數民族不會再來一次攻破鎬京的行動。

所以,周平王為規避這一風險,將都城東遷到洛邑。

都城,國之根本,社稷之基,最重要的是祖宗宗廟都在此處,離開這裡,意味著徹底告別這一切,也就徹底告別了那個號令天下的強大周王朝。

果然,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周王室離心,而平王東遷後,周王室徹底失去了統御天下的威信。

2、京畿縮水,強鄰環伺

周王朝之所以強大,除了君王的能力強大,能夠鎮得住諸侯。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王室的京畿之地非常廣大,大到什麼程度呢,大到整個關中平原,八百里秦川,都是周王室的京畿之地。

京畿,即使都城鎬京周邊的土地,在周王室將天下分封給諸侯之後,保留了一塊自留地,這就是鎬京周邊的土地,這片土地是周天子的私有土地,是周王室直接統領的,地位遠遠高於諸侯國。

這些地區為周王室提供賦稅,兵員等,幫助周天子組成一個強大的集團,有效管理周邊諸侯。

但是現在都城搬到了洛邑,關中平原再也不復所有。那麼,周王室靠什麼吃飯呢?總不能給諸侯國要飯吧,就算不要土地,周天子也要臉啊!

所以,周天子還是有自己的自留地的。不過比起關中平原,那就小得太過分了。具體來說,遷到洛邑後,洛邑周邊的數百里土地就成為新的京畿之地,範圍就是洛陽。

土地小了,自然人口就少,收不上賦稅,周天子就會餓肚子。而周天子能不能向周邊擴張呢?對不起,這裡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封給了諸侯國們。

3、政治符號,徒有虛名

孔子曾無比推崇周禮,周天子就是周禮的繼承者。

那麼,作為有“禮”的人,向桌邊諸侯搶土地合適嗎?開口要都不合適。

事實上,自從平王東遷以來,周王室已經不再是那個可以統御諸侯的周王朝了,更多的時候,它是一個政治符號。

什麼意思?就像寺廟裡面供奉的佛像,我們都拜佛,但大部分人並不信佛,周王室就是這樣一尊佛,諸侯國在它面前彎腰低頭,並不是怕它,而是要利用它。利用它幹什麼,讓所有人成為自己的信徒。

這叫做尊王攘夷,而在春秋時代,這樣的霸主,總共誕生了7位。

這樣的情況下,諸侯國不把周王室吃掉就已經是燒了高香了,還想著擴張,簡直是痴人說夢。

而到了戰國時期,大型兼併戰爭開始,周王室逐漸沒有存在的必要。前256年,秦滅周,周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王朝,徹底被歷史的大潮湮沒。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周天子,特別是周赧王表示很委屈,我怎麼不想呢?做夢都想啊!

自從周幽王為了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被犬戎焚燬豐鎬二京,丟了性命,公元前771年,西周完結。繼任平王面對斷垣殘壁,這日子沒法過啊!只得在各路諸侯的護送下,離開關中平原老根據地,來到雒邑,就是今天的洛陽,開啟了東周春秋戰國大幕。

洛陽很富足,也很安逸,可週邊土地早已在西周時分封給了各諸侯,天子來了,總不能強奪諸侯土地吧!於是天子領地僅限洛陽一隅,小日子過起來是沒問題的,但想發展是難上加難。開始的時候,各諸侯為謀個正統,紛紛上貢請封,硃筆一揮,財源滾滾,小日子過得好不痛快!可日子一長,天下土地分封完了,天子之名漸不值錢,洛陽城外蒿草過人,天子門可羅雀,好日子一去不復返。

到了周赧王時,已是戰國後期,赧王公元前315—256年在位,長達59年,是東周最後一個君主,他很不情願默默無聞的日子,頗思有一番作為。這時,楚國為抑制秦國勢力,奏請周天子聯合天下諸侯共同抗秦,赧王大喜,向境內富商借錢拼湊了一支五千人的軍隊,承諾以戰利品奉還。可雷聲大雨點小,僅楚國燕國來了一點人馬,總共不過幾萬人馬,這麼點人馬去伐強秦,怕還不夠塞人牙縫吧?吃吃喝喝玩了幾個月,把赧王幾百年老底子吃完後,哀兵們作鳥雀散,回家了!這下赧王小日子過不下去了,富商們持債券天天上門要帳,只好用剩餘的錢修了一座高臺,每天站在高臺上,眼望有人過來便溜之大吉,這就是“債臺高築”這個成語的由來。債猶可逃,得罪了虎狼強秦卻不好玩,公元前256年,秦國發兵討伐,直撲王城,赧王無奈, 率臣子哭祭祖廟後,親自向秦軍請降,東周滅亡,赧王不久後也病死了。

赧,因羞慚而臉紅,這個字是後人送給最後一任周天子的諡號,倒也恰如其分。


雲卷飛山


即使周王廣發英雄帖,也沒人肯去幫他,周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東周能存幾百年,完全是諸侯們在講究名分的時候還需要它這個招牌,到最最後秦國統一大勢已定,周王已經毫無價值,索性直接滅了周赧王。

周平王東遷洛邑,開啟東周朝,也開啟了春秋戰國500多年的大變革歷史時期,此時的周平王,僅擁有今天河南西北部的一小塊地方,方圓600裡地,人口至多一二十萬,手裡也沒什麼像樣的軍隊,自己的王位也是靠幾個諸侯派兵撐起來的,與晉楚齊等方圓幾千裡、人口百萬、帶甲動輒一二十萬的大諸侯相比,它就是一個小諸侯,即使在春秋初期東周最好的光景給他100個姜子牙一般的人才,東周也撐不起來,底子太差,小國註定很難發展起來,從春秋到戰國,500多年,能上臺面的總是那幾個大國,他們在殘酷的競爭中一直活到了最後的決勝階段。

諸侯普遍懷疑周平王讓其外祖父申侯串通犬戎打進鎬京,殺父自立,這就嚴重破壞了周禮,這在講究周禮的列國諸侯看來這是大不孝、大不忠的行為,為奪王位,勾結外夷,造成生靈塗炭,簡直天理不容。所以諸侯們從此低看周王一眼,根本不承認周平王的地位合法,後來逐漸禮崩樂壞,大家也開始頻繁的互相攻殺吞併。

當然,春秋時候,周王室還有一定殘存的威信,幾個諸侯霸主再怎麼牛,也不至於在周王面前怎麼擺譜,定期還是要去周王那拜見拜見,獲得周王的口頭名分。


而到了戰國,2個標誌性的事件,造成了周王室信用的徹底破產,整套周禮也徹底被破壞了,那就是周威烈王冊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後來周安王承認田氏的齊王地位,那這些幾百年傳承的宗法制說破就破了,那誰還拿你周王當回事,天下士子更不可能來投奔這樣的君王。

春秋時周王好歹還有600裡地,到了戰國,周王的處境更差了,領土只有洛邑周圍一小塊,戰國後沒多少年就分裂為東周國和西周國,兩個小國人口不過數萬,還彼此間經常打來打去,而周天子還得在西周公那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和那些百萬人口的大諸侯國家怎麼競爭?

也是有了周天子的頭銜,才讓周王室活到了戰國末期,當然,周王室被消滅的時候,一切都那麼悄無聲息,就像灰塵一樣被隨手抹掉了。


雲中史記


隨著宗室的衰落,周天子能夠大展身手的餘地越來越小。戰國時期禮崩樂壞,一旦沒有了周禮的限制,周天子就沒有了壓制其他諸侯的力量。在周禮之中,對諸侯國的軍隊是有嚴苛限制的,周天子六軍,諸侯國最多隻能擁有三軍,只要諸侯國還認周禮,軍隊就不可能高於周天子。


軍隊數量上的優勢是周天子的保障,財政上,諸侯國向周天子進貢,一定程度上也在削弱諸侯國的力量,壯大周天子的實力。諸侯國城池大小,車馬多少,包括城牆能修多高都是被限制的。因為諸侯國顧忌和遵守周禮,所以才沒有抗衡周天子的力量。後來諸侯國對周禮沒那麼重視了,軍隊也不限制於一軍兩軍三軍,在曲沃克晉之後,晉國逐漸擴展到六軍、八軍,周天子對此也無能為力。

周天子的軍隊漸漸不支,東遷之時平王還要請求諸侯國搭把手。東遷後周朝失去了一大半直接控制的土地,偏偏還要去挑釁鄭國。鄭伯箭射天子,天子顏面掃地,周朝被諸侯國打得一敗塗地。這場戰役讓大大小小諸侯國們都看到了周朝的最後實力,對周天子更加輕視,再也不來朝貢了,周朝算是徹底沒落了。諸侯並起之時,周天子窮得連下葬的錢都沒有。從前都是諸侯國朝貢,現在只有周天子出面去和諸侯要錢,特別是向魯國。沒有錢,就不會有人跟著你東征西討,況且面對如此勢力強大的大國們,這還是一場玩命的戰役。

雖然周天子封地富裕繁華,但是看一看地圖上面,北晉南楚東齊西秦,都是幾倍於周朝的大國。周天子想要招兵買馬,但是也要有人願意跟隨他去削藩啊,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那幾個大諸侯國正擴張在興頭上,好不容易不受周天子控制,他們會願意看到周天子重振雄風嗎,周天子一旦有所動靜,諸國一定會動手腳的。

有網友肯定要問了,周天子是正統的統治者,如果以自己的名義招兵買馬,總歸會有一部分對他死心塌地的人吧,為什麼自己的地盤被耗到只有洛陽這麼小了,都不願意去嘗試吞併周圍的小國,重新壯大周天子的實力?唉,這就是成也周禮,敗也周禮啊!

周禮讓他們可以在名義上管理偌大的領土,並且輕鬆受到朝貢,但是周天子在禮法的制約之下,是不可以吞噬其他諸侯國的,只得不停割自己的的土地,靠封賞來維持統治。周天子為了帶頭遵守禮法,不被諸侯們找理由群起而攻之,只得默默遵守他們定下來的遊戲規則,但是諸侯怎麼玩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所以我們可以總結戰國時期周天子面臨的問題,讓他們難以招兵買馬:

  1. 國土小
  2. 諸侯國不受周禮制約。
  3. 諸侯國不再納貢,經濟拮据。
  4. 周禮制度下,周天子不能討要分封出去的土地,也不能像其他諸侯國一樣吞併周邊小國。
  5. 諸侯國勢力壯大,已經有稱王之心,絕對不允許周天子重振雄風。

木劍溫不勝


東周為什麼不學習戰國七雄變法強大起來?原因兩個:一、開局不好;二、朝政長期被國外控制

一、開局不好。

周平王宜臼因為聯合西戎擊殺周幽王,因此有弒父的名聲,備受諸侯們的鄙視。即便是周平王在晉、秦、鄭、衛四國支持下回到洛陽,得到了諸侯們的承認,但很多諸侯對周平王即便承認周平王的合法性,但依然對周平王冷眼以對。

只有在西周時期受盡冷眼的宋國熱心的為周平王跑上跑下,以此獲取名望。

本來是一呼百應的周天子,結果變成了沒人搭理的周天子,這就是周平王時的東周開局。

沒人理就算了:秦國派人來說,要求以岐山為界;晉國要汾水地區;鄭國要壟斷東周卿士職位。就連南邊的楚武王,竟然召集11個諸侯國開諸侯大會自封為王。

到了齊桓公時期,齊桓公為了稱霸,就要求各諸侯必須尊重周天子:他好歹也是老大,你不尊重他,我就打你!

於是春秋時期的周天子就靠別人掙的面子得到了各諸侯的尊重。

到了戰國,從晉國分出來的韓魏趙三國,兵強馬壯的要求周天子承認是諸侯,周天子如何能夠不承認?特別是韓、魏,既是姬姓之後,更是鄰居。

由於周平王弒父的名聲,導致東周受到了諸侯的冷遇,無力控制原本週國的關中地區,被秦國和晉國給瓜分了,只留下了洛陽一塊地方。

如果周幽王太子伯服沒有戰死,那麼東周的開局就會不一樣:

作為周幽王正式冊封的太子伯服即位,比起被擁立的周幽王弟弟周攜王餘臣、弒父的逆子宜臼,在合法性和支持度上不會存在瑕疵。

因此也不會發生二王並立而導致的豐鎬成為廢墟。周天子還是能夠牢牢控制關東地區,秦國只能在隴山以西發展,晉國不會成為巨無霸,會東周壓制死死的。

結論:東周想要開局好,只能選褒姒兒子太子伯服,不能選廢太子宜臼!

二、朝政長期被國外控制

周平王時期,鄭武公就以擁立之功和近親兩大理由長期霸佔東周的卿士(執政職位,類似相國、丞相職位)。因此鄭國首先稱霸。

齊桓公、宋襄公、楚莊王、秦穆公等人一不是姬姓,二和周天子沒有不親,只能拉扯“尊王攘夷”這張虎皮,以謀求影響、控制東周,這就是春秋五霸的內心世界——壟斷東周卿士職位。

但能夠實現的是晉國。晉國以姬姓、地理近的優勢,擊敗鄭國,從此壟斷東周卿士職位,揮舞周天子旗幟,指南打北。但楚國就是不服,和晉國一打就是百年。

由於楚國長期和晉國作戰,於是就成為了周天子意圖用來抗衡晉國的力量。王子朝之亂時,王子朝就是逃去楚國,很明顯是想用和晉國對抗的楚國力量奪位。

晉國三分後,東周雖然沒有被國外控制了,但多了兩個兵強馬壯的鄰居:韓、魏兩國。


東周為了強國做過哪些努力

不要說東周沒有為振興東周而努力過,只是東周作為天下之主,政治是周天子最大的優勢,軍事才是諸侯們的事情。而且東周周邊都是諸侯國,實在沒有擴張的空間:東邊是鄭、齊,北方是晉,南方是楚,西方是秦。

東周要想擴張土地,只能宣戰諸侯。但這個辦法不可行:1、春秋五霸擺明態度要代勞,周王既無實力也沒有插手空間;2、即便能宣戰諸侯,也不能滅了奪取土地,因為他是你封,你還只能繼續冊封;3、天子攻打諸侯,有損聲望,諸侯寒心;4、周王要攻打諸侯,只能是西周時的周天子率領諸侯攻打模式,不能自己單獨開戰,否則很可能打不過,又拉低自己到諸侯的地位。

因此,東周只能用權力平衡的策略要保持自己的優勢。大致的做法就是致胙。齊、楚、秦都有周天子致胙的記錄。

1、葵丘諸侯會盟後,周景王致胙齊桓公。結果是諸侯開始背叛齊桓公:“諸侯頗有叛者”,東周宰孔甚至挑撥晉獻公不要去參加齊桓公的第二次葵丘諸侯大會,成功挑撥晉國和齊國的關係——之後齊桓公就以討伐晉國內亂為名出兵。

2、楚成王時,周天子致胙。結果:楚成王十六年,齊桓公伐楚,楚國擊敗宋襄公,自後一直努力和晉國爭霸。

3、周顯王5年,周天子賀伯秦獻公;周顯王9年,周天子致胙秦孝公;;周顯王26年,周天子賀伯秦孝公;周顯王33年,周天子稱賀秦惠文;周顯王35年,周天子致胙秦惠王。

從秦國多次被周天子賀伯致胙,可以看出周天子就是意圖用賀伯致胙的方式來挑撥諸侯之間的內鬥,好自己從中獲利。

晉國、齊國、楚國、魏國等沒有秦國這麼多的賀伯致胙記錄,很可能是因為史料的遺缺所導致的。

當這個諸侯被周天子賀伯致胙時,其他諸侯就會嫉妒、仇視,原本的盟友關係就會斷絕,其他諸侯就會集中對付這個諸侯。

周天子就是賀伯致胙的方式,來平衡諸侯勢力以達到讓東周保持優勢的目的。

綜述

東周因為周平王的弒父名聲被諸侯冷遇而開局不好,加上長期被鄭國、晉國長期壟斷朝政,難以在自己發展、壯大,重新恢復西周時期周王室的實力。

但東周並沒有放棄,而是利用自己天子的政治優勢,通過賀伯致胙的方式,挑撥諸侯間的關係,讓各諸侯進行內鬥,平衡諸侯勢力,防止單獨一個諸侯壯大威脅自己。

唯一的變數是:戰國開始時,三家分晉,齊、秦、楚三國都陷入自己的內部危機,周天子手中沒有工具可以利用,致使魏國獨霸。雖然周天子在魏國獨霸時先後給秦獻公、秦孝公賀伯致胙挑撥秦魏兩國之間的關係,但因為魏國獨霸後在秦國商鞅的勸說下,一心想要稱王,沒有成功挑動魏國和秦國進行爭鬥。

就在魏國獨霸稱王時,齊、楚、秦三國先後進行變法而強大,脫離了周天子的控制。在徐州相王之後,周天子原本的優勢就失去了,進入了等死的階段。

東周在戰國被忽視,失去了周天子的優勢,原因就在於諸侯國加大兼併、變得強大而無力控制;諸侯稱王,周天子的優勢蕩然無存。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