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巔峰時期軍事實力有多恐怖?

軍武小咖


首先要確定,明朝巔峰時期是哪一個階段。一般來說,可以確定為明高祖永樂年。

但是,明軍的所謂“軍力恐怖”卻不敢恭維。只能說,明高祖朱棣有能力動員大規模軍力,而且在戰略指揮上高於平均水準。

但是,一線明軍的實際戰力和將領指揮才能實在堪憂。而且,在朱棣死後,明軍的鼎盛輝煌就風光不再了。明軍會不會打仗,完全靠極個別天才支撐著,換人就崩潰。

邱福北伐,精騎十萬被蒙古萬餘人擊潰,五名主將全滅。這還是朱棣在世的時候。

徵安南,在張輔的天才指揮連戰連捷,但換個人就徹底完蛋。柳升七萬大軍,竟然在廣西和安南交界處被殲滅,這可是理論上的明朝腹地,黎利叛軍能出動的最多也就幾萬烏合之眾。

土木堡之變,更是距離永樂年不過二十來年,20萬明軍居然被2萬瓦剌軍打崩。

這些表現,實在看不出明軍到底哪裡恐怖了。如果只是針對邊疆的土著,比如女真、韃靼等等,那標準實在太低了。


陶式防務評論


明朝巔峰時期軍事實力有多恐怖,看看特朗普,仗著幾艘航空母艦,今日心情不好要乾乾伊拉克,明天情緒不穩要放倒敘利亞。這要放到明朝永樂年間,朱棣覺得這是個好哥門,我也想這麼幹,鄭和的軍艦就是當今的航空母艦。



船長150米,寬30多米,堪稱當時世界之最了,土兵巡邏都必須騎馬,來回幾趟還不腰痠腿痛。配備也是豪華無雙,船上建三大營,“五軍營”沒啥出奇,普通兵種;三千營,騎兵營,蒙古鐵騎為主幹,這種戰鬥力在當時勿須多講;最牛逼的神兵營,火器大軍,三千六百人步兵,騎兵一千,炮兵四百,長槍、短槍、重炮、大連珠炮應有盡有。

這鄭和的軍艦開到哪兒了呢,壓制了蘇門答臘、瓜哇地區,最遠到達東非、紅海和美洲。還有人考證認為,鄭和大人還是最早發現澳洲和南極洲的人。

明朝挑翻了蒙古鐵騎,顛覆了世界最大的蒙古政權,熱火器終結冷兵器的神話,先後又出征過雲南、越南、東疆、中南半島。神話永樂帝號稱:擁有一支含有3500條船的水師、120萬人的陸軍,在1414年的北伐戰爭時的確投入了50萬兵力。水師配備各式戰船百種,其主戰炮艦載炮四十多門,遠超過同時代西班牙無敵艦隊和英國皇家艦隊的規模。明朝船隻數量是歐洲的總和,噸位、實力、裝備是歐洲上百倍。所以明朝期間發生的海戰,朱棣艦隊這個巨無霸毫不費力先後擊敗了葡萄牙、荷蘭、日本等國。


火器在明朝簡直髮展到瘋狂的地步。

首先發明瞭世界上第一枚水雷,稱為“水底雷”,比西方發明時間早了二百多年。萬曆皇帝援朝時用水雷直接擊沉了日本軍艦,水雷首次在世界戰爭中亮相,成績也相當驚人。地雷這玩意兒大夥都不陌生,誰還沒小的時候,《地道戰》、《地雷戰》都看了幾次。也是湊巧,或者是天意,發明的觸發式地雷,就是專門留給日本入侵我東南沿海一帶的倭寇。這還真是奇了一個葩。十八世紀後,國外才發明了地雷。

明朝又弄出用於水戰的兩級火箭“火龍出水”,裝備在戰艦上,可飛行數公里,從龍嘴發射火箭攻擊敵方戰艦,如果裝上現今的精確制導系統,可不是牛叉轟轟的反艦導彈了麼?又搞了個“虎蹲炮”,類似火箭筒功能,體積小,重量輕,殺傷力大,明朝就組建了世界上首支“騎炮兵。”

明朝還有許多包括科技在內的當時世界第一,看一看當成對我朝前人的回顧吧。國士面積第一,經濟第一,人口第一,軍工產值第一,礦產量第一,鄭和艦體積裝備第一,海軍實力第一。

明朝當時很多世界第一,足見當時國力的強盛,最巔峰時期國士面積達到1370萬平方公里,遠征多方國家,創下了宏偉藍圖。鄭和肩負與外國交流和探索的任務,打通了與世界開放之旅,從而讓明朝站在了歷史的主流國家之一,作為後人,自豪滿滿。


歷史不舊


恐怖?沒覺得,不過論裝逼大明確實是天下第一,敢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至於為什麼說裝逼呢,我們可以看看朱棣五次北征的記錄,前兩次還有點戰果,後三次可以用武裝大遊行來形容,蒙古人沒砍死幾個,用羅胖的話說就是,喝了幾口西北風吃了幾泡狗屎。但是還是要在史書裡一頓吹,看,我多麼牛逼。

再比如鄭和下西洋,分明是出去撒幣,非要說什麼萬國來朝,有不少還都是小部落,有人願意當冤大頭誰不去騙錢,不去是傻子。就這樣花錢買面子,還在史書上說什麼萬國來朝,用西班牙人拉達的話說:實際上中國人(明朝)是在向全世界朝貢。

好了,言歸正傳,明朝軍隊的巔峰,就是明初那段時間,之後就迅速衰落。恐怖?倒是沒覺得,不過是建立在蒙古早已衰落的基礎上,就這樣還曾被王保保給打的全軍覆沒,明朝自己都羞於提及此事。
當然,明初明軍就陷入衰落,這和朱元璋得衛所制度以及戶籍制度有關。簡單來說,衛所制度就是把軍士變成國家農奴,除了萬承擔國家的軍役還要承擔國家攤派的勞役。如果說能者多勞、多勞者多得的話,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活幹的再多,軍餉和安慰獎差不多,而且微薄的軍餉和份地還要被長官剋扣盤剝,使得軍士們愈發赤貧,甚至有人連棉衣都買不起,經常有士兵冬天被凍死的記錄。除此之外,軍士們還會被達官顯貴們隨時拉去蓋屋修園,被當做奴隸使喚。一個西班牙人曾經犀利的評論:如果一個國家的軍人處於不光彩以及奴隸地位的情況下,這樣的軍隊能有什麼作為?成千上萬這樣的軍隊沒什麼可怕。

而且只要一入了軍戶,你全家人就永遠也脫不了籍,如果你當兵當到死,或者是當兵當不動了,沒關係,你兒子你孫子總有能當兵的。如果你逃離了軍役,也沒關係,長官也樂意拿你吃空餉。這就和明朝的戶籍制度有關。

戶籍制度為朱元璋繼承自元朝的制度,為蒙古大汗激勵工匠、軍人等職業的人員的勞動積極性而設計的一套制度。但是朱元璋目光短淺,理解不了蒙古大汗的眼光,以他的小農思維去看待戶籍制度,所以,戶籍制度在朱元璋手裡則變成了限制老百姓人身自由以及階級固化的工具,對於軍人、工匠來說的打擊非常嚴重。對於工匠來說,戶籍制度把他們變成了國家奴隸,只要按照國家計劃生產產品就可以了,掙得也是死工資,對於工匠來說,勞動創造不了價值,勞動就喪失了意義,所以明朝的工匠們也就沒有了勞動積極性,也失去了創新動力,其生產的軍器質量也堪憂,比如說回回炮這種配重投石機,在明朝就迅速失傳。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朱棣能篡位成功的原因。朱棣深知明軍的弱點,所以靖難叛軍的主力並非效忠於朱棣個人的明軍而是其所收容的蒙古騎兵,朱棣經常憑藉幾千蒙古騎兵發動豬突衝鋒就能沖垮明軍。而且攻擊朱棣老巢北平的明軍還鬧出過爬不上城牆的笑話。


總的來說,明軍所謂的巔峰期不過明初短短的時間,之後明軍就迅速衰退,而且這個所謂的巔峰水分很大,基本上是建立在蒙古的衰落以及周邊沒有能威脅到明朝國土安全的強權這一基礎之上的。而且明朝地緣環境出奇的好,所以明軍過早的衰退往往表現的並不十分明顯,直到瓦剌取得了史詩般的土木堡大捷之後,明軍的衰退才徹底暴露出來。

但是現代網絡上,明朝已經被吹上了,但是事實呢?


北洋海軍炮手


明朝軍力最強的時期應該是永樂十七年的時候,這時候的明軍總軍事力量達到巔峰,當時的明朝有海陸總兵力270萬人,預備役兵力220萬人。單單從人數規模上看冠絕整個中國歷史以及世界歷史,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候才被德國陸軍破掉。

明朝與其他時候最大的區別就是多了兩支部隊,第一支是騎兵部隊。明朝永樂時期擁有騎兵15萬人。這是得益於元朝在中原的養馬放牧以及優良馬種的引入,當時的明朝內地多有養馬量高達100萬~150萬匹,超過漢武帝巔峰時期的50萬匹馬,只有戰馬充足才能組建起強大的騎兵部隊。永樂帝藉助於這支騎兵部隊才能五徵漠北,劈敵馬下。

第二支部隊是海軍部隊。明朝永樂時期是我們歷史上為數不多擁有海軍的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孫權吳國時期),在永樂十七年時候,明朝海軍戰船2000多艘,輔助戰船7000多艘,貨運商船14000多艘,海軍總兵力42000人,海軍預備役部隊8~10萬人左右。

得益於強大的軍力,在永樂17年時期,明朝的陸地疆域高達1200萬平方公里,控制的海洋疆域也在2000萬平方公里左右。在這一年,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緬甸,老撾,斯里蘭卡,全部是大明的直屬蕃地。印度洋只有一支艦隊,大明水師!


優己


明代軍力的巔峰時期,也就是明初洪武年間,那時衛所軍還沒有糜爛,而且老兵尚在,都是跟著朱元璋拼殺了幾十年一起打天下的老兵,其中不管是步騎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而且數量最多時可以有200萬。再加上當時明軍尚有很多優秀的指揮官,像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等,都是世界名將級別的。

明軍北軍騎兵裝備

沐英1388年使用三段擊戰術擊敗緬甸象軍,斬首四萬。朱棣在北伐蒙古的時候使用的大炮轟完騎兵衝的戰術打得蒙古人抱頭鼠竄。可以說,建國初期的明軍絕對稱得上世界第一強軍。

明軍的步兵在當時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為精銳的步兵之一,明初步兵以重步兵為主,札甲繼承了宋甲和蒙古甲的特色,並且用防禦力更高的鐵手臂替代了護臂,可以說雖然沒有宋甲那麼可怕,卻也是50多斤的高防禦力重甲了。另外明軍更善於以步制騎,明初軍隊要求“一百戶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大明初期的長槍手,可使蒙古精騎不敢近身。而火器方面,雖然重火器不及西亞和歐洲的巨炮,但是單兵火槍卻是當時世界最強的存在,50cm+的長度+5cm的口徑,可以將7錢重的彈丸在50米內擊穿蒙古札甲,這樣的破壞力,在當時是非常可怕的。除了火銃,中國的火箭武器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各種步兵使用的技術火箭筒和戰車,也是給予了周圍國家極大地心理陰影。

像步兵一樣,明代的騎兵戰鬥力也是屬於當時世界的強者。在不斷的和蒙古人作戰中,明軍的騎兵精於騎射和馬上火銃的操作,還善於進展搏殺。雖然甲冑方面不如當時帖木兒帝國的騎兵甲厚重,但也是中型騎兵和輕型騎兵中的佼佼者了。和那些散亂衝鋒的騎兵相比,明初的騎兵很講究三五個一組的協同作戰,保證了遠近皆可攻的可能。

據統計,在明朝初建是朱元璋手下有180萬兵力以上,而到了明成祖朱棣登上大寶之後兵力更是一度超過200萬,這恐怖的數目足見大明兵力的強大。雖然此後很多年的平安歲月了兵力有所降低,但是也保持在80—120萬之多。在明朝後期戰事增多,兵力又恢復到了200萬以上。

明軍的裝備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巔峰,火器和各種新式兵器的結合,讓軍隊戰鬥力有保障,朱元璋等人制定的衛所制度,讓明初軍隊的戰鬥力變得非常強,永樂時期應該是衛所制度最後的輝煌。

當時明朝的海軍實力,在世界上就是無敵的,比現在美國的地位要高出一大截。朝水師配備有各式樣戰船百種,其主戰炮艦載炮四十多門,遠超過同時代西班牙無敵艦隊和英國皇家艦隊的規模大明朝立國近三百年,大明水師卻未曾遭遇一敗。

明朝有一支關寧鐵騎十分厲害,關寧鐵騎名聲響亮,聽到這支軍隊的威名就足以讓人們懼怕,關寧鐵騎這樣厲害主要是因為袁崇煥指揮訓練得當,而且當時關寧鐵騎是由遼人組成的,遼人在作戰方面十分勇猛,因此只要關寧鐵騎出兵一定戰無不勝,當時皇太極在和關寧鐵騎對戰時都被打怕了,並對關寧鐵騎十分忌憚。袁崇煥為了讓關寧鐵騎成為戰場上的鋼鐵,不僅注重訓練,還給他們配備了先進的裝備,每人都有多匹戰馬,而這些戰馬在奔跑的過程中從不間斷,關寧鐵騎的士兵身穿鎧甲,拿著三眼火銃,這些裝備都為關寧鐵騎如虎添翼,作戰期間讓敵人膽戰心驚。


街坊貳佰


從以下幾個方面,就能一窺明朝巔峰時期,軍事綜合實力的恐怖了。

持續不斷的戰爭磨練

明朝是一個戰鬥力非常強的朝代,200多年來,幾乎一直都在打仗。就算到了明朝末期,還有三大軍隊,都可以和八旗軍抗衡。單從戰鬥力來說,他們一點都不比皇太極的軍隊差。

軍費佔國庫收入的高比例

明朝雖然不是中國歷史上最久的王朝,但明朝的軍費,從建國到消亡,一向都是維持在國庫收入80%以上。期間研發了無數先進設備,武裝了百萬軍隊,明朝軍事實力在全盛時期,足以傲視全球。

陸軍數量和實力世界第一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時,軍隊數量超過200萬,是歐洲所有軍隊的總和。而且,朱元璋和朱棣是好戰之徒,多次南征北戰。

明成祖朱棣,就5次北征蒙古,每次軍隊數量超過50萬,最後死在第五次班師回朝的路上。還打到今越南一帶,雖然沒有元朝的疆域那麼寬闊,當如果真的要遠征,相信不會差。

海軍實力當時世界第一

從朱元璋的鄱陽湖之戰,到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多年的時間裡未曾一敗。鄭和七次下西洋,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中最大規模一次下西洋,船隻達240度艘,其中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船隻,長度達150米,寬度為30米,海員和航行時間是前所未有的。

英國曆史學家孟席斯寫到:他的航行比哥倫布早87年,比麥哲倫早114年,他開闢了貫通太平洋西部與印度洋等大洋的直達航線。有人稱出海的目的,是為了炫耀國威,進行貿易,有人稱是為了尋找朱允炆,不管什麼原因,當時明朝的海軍實力,都是世界上最強的。

其中就有幾場戰役可以證明:和葡萄牙的屯門海戰和茜草灣之役,與日本的露梁海戰,與荷蘭的澎湖之戰和料羅灣海戰等,皆以明朝勝利結束,牢牢控制住周圍的制海權。

武器和軍工產值世界第一

世界上第一顆水雷就是中國製造的,還有遠程大炮,步槍,震天雷,毒氣彈等。明朝時期對武器的研究,是歷史上少有的一個巔峰時期。


廣東阿俊


論及軍事實力,明朝絕對是個不容忽視的朝代。自朱元璋馬上打天下以來,明朝多代帝王都驍勇善戰,比如朱棣、朱厚照等,皆有戰功在身,帝王都以身作則,明朝的軍事實力也就可窺一斑。明朝一向被軍事迷津津樂道,畢竟當時的西方正處在黑暗中,明朝的軍事實力已經相當恐怖了。<strong>

武器先進是明朝軍事的一大亮點。明朝軍工業發達,神機營中五千士兵裝備一千挺霹靂炮,同時有鳥槍和大炮等輔助作戰。所謂霹靂炮,就是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這種武器在宋朝發明,但尚未大規模投入使用。畢竟火器難以掌握,又殺傷力極大,極易誤傷自己人。到了明朝這種威力十足的武器已經較為普遍。除此之外,明朝還有鬼頭大刀等裝備。鬼頭大刀多為步兵使用,這種兵器造型獨特,但是殺傷力卻毫不遜色於劍。

明朝時火器的運用得以推廣,與火器研究專家密不可分。明朝時出現趙士楨、孫元化等卓越的火器發明家,他們潛心研究火器製法及戰法,使得火器在使用時更為得心應手。明朝有位總督,名為曾銑,他所研製的“毒火飛炮”能打到兩百步開外。內裡可裝炮彈及毒藥,在當時已是實屬不易。值得一提的是,最原始的地雷在明朝已經出現,甚至水雷也已投入作戰。

除武器外,明朝的軍事制度也極為先進。明朝實行衛所制,所謂的衛所制類似於日本侵華時所推行的以戰養戰策略,即利用當地資源實現自給自足。由於明朝時軍隊所需的物質過於龐大,僅有朝廷供養壓力較大,就使軍人閒暇時在屯田中勞作,以此來減少對國家財力的消耗。不得不說這種制度在當時還是相對先進的,雖然後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衛所軍官剝削士兵,導致士兵逃走,軍備廢弛。但這些問題並不能掩蓋衛所制的先進之處,它能在戰時讓士兵迅速歸位,閒時讓士兵自給自足,這是十分難得的創舉。也是明朝軍事實力強悍的側面體現。<strong>

明朝軍事的出色之處不止在於軍事制度和軍備,還在於其出色的將領和高素質的士兵。明朝時叱吒風雲的大將極多,比如抗倭名將戚繼光,他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多年,後來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十餘年。他南征北戰,為保衛明朝立下了赫赫戰功。明朝將領的出色,不僅在於個人的英勇,還在於他們善於統兵和練兵。戚繼光就有《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傳世,都是極有借鑑意義的軍事著作。他所統領的戚家軍也訓練有素,在作戰時配合得當。除戚繼光外,明朝還有很多優秀將領,比如李如松、傅友德等將領,都是極其擅長帶兵打仗的。有善帶兵者,有善作戰者,明朝的軍事實力可想而知。

無論從哪個層面看,明朝的軍事實力都極為強悍。至少當時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要比歐洲的很多國家強出很多,只是可惜這樣的軍事實力最終被腐朽的政治和經濟所拖垮。


鄧海春


明朝巔峰時期的軍事實力有多恐怖呢?用一句話來說那就是:可以把全世界摁在地上摩擦。

首先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案例。

明代時,火槍、火炮等熱兵器已經有相當水準,與當時的海上強國葡萄牙、西班牙等相比,水平是直接領先。

1410年設立的神機營,是明代京城禁衛軍三大營之一,是專門掌管火器的特種部隊,開創了世界上火器部隊之先河。當時主要的單兵裝備是火槍、火銃,後來又配備了火繩槍、重火炮等。這種獨立專業的槍炮部隊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比歐洲最早成立建制的西班牙火槍兵(成立於1510年)整整早了一個世紀。

明代軍事科學家趙士禎發明的“火箭溜”、“制電銃”、“鷹揚炮”等,在當時抗倭戰鬥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萬曆26年至萬曆30年間,他又發明並持續改進了更為強大的單兵火器多管轉膛炮(慣稱為迅雷銃),可以連發18彈。

迅雷銃

戚繼光抗倭時,一個車營即裝備佛郎機256挺,鳥銃512支,重型大口徑火炮“大將軍”8門,另有戚將軍自己發明的虎蹲炮多門,火力強大。

其實明朝時期,不僅僅是軍事科技非常發達,其他方面也是吊打全世界。

《天工開物》這本書,在中國消失了近300年,最後被一位苦苦追尋的人在法國圖書館找到,那是明朝末年的精刻本。到這個時候,這本書才在他的發源地——華夏,重見天日。

這本書記載了什麼呢?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我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

根據這本書的記錄,我們的祖先,早在16世紀,就實現了火爆法採礦,並且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石油的國家。其他方面,地雷、水雷等軍事高科技數不勝數。

同時,明朝時期的中國,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艦隊,寶船也是當時世界上最高造船術的代表。

現代復原的寶船模型

雖然後來寶船圖紙被一群與商人勾結的文官們毀掉了,下西洋的計劃也擱淺了,但憑藉這這個技術基礎,當時的明王朝依舊可以橫行海上。

為什麼16世紀之後的西方,可以迎來大航海運動加科技啟蒙?就是因為中國明朝當時的科技結晶,通過傳教士傳到了西方。

傳到西方的東方文化,教會了這群蠻子如何種植農作物,如何採礦、如何造船,在這種情況下才結束了西方世界長達千年的矇昧期,使他們擺脫茹毛飲血的日子。

為什麼《天工開物》這本書後來在它的發源地反而不見了呢?因為之後的神州遭遇了自己的黑暗300年,韃子們來了,由於忌憚漢人的先進科技,他們把相關書籍焚燬一空,將相關研究人員屠戮殆盡。

200多年後,滿清已到苟延殘喘將死之日,左宗棠受命前往西北平定回亂,行至寧夏境內時,軍士們在一處明代炮臺遺址挖出了一百多枚開花彈,還有明朝時期的穿膛炮,比當時侵略中國的英國火炮還要先進。

50多歲的左宗棠當時就崩潰了,嚎啕大哭,老淚縱橫!他不禁仰天長嘆,痛心疾首300年前中國已有此物,何至讓蠻夷欺負至此。(“利器於中國三百餘年矣,使當時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島族縱橫海上,數十年挾此傲我?”)

入關後的滿清,志得意滿,認為是自己的“騎射”了得,所以佔據了中華大地。清至康熙天下安定後,所謂的“英主”康熙曰:“以滿洲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竟然將發明了當時世界先進的28連發火器的戴梓發配至關外。

遊牧民族想弄明白農業文明已屬費勁,故而海禁,對當時歐洲科技不屑一顧,只重農事。在這樣的奴隸制勞改農場統治中,整個中國社會的發展陷入了停滯,在世界競爭中漸漸落後。

200多年後,甲午戰爭,清朝大敗,清朝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李鴻章代表清朝政府與日本人交涉條約內容,在條約簽訂過程中,李鴻章認為清朝可以代表中華正統,所以條約名稱應該叫“中日馬關條約”。

但是日方代表伊藤博文不同意,他認為清朝不能代表中華,堅持條約名稱叫“日清講和條約”。

李鴻章就不同意了,他認為清朝就是中華,能夠代表中華,並且與伊藤博文據理力爭。最後伊藤博文問了一句:“既然清朝能夠代表中華,那麼你們的皇族血統、衣冠服飾,哪一項遵從了周禮呢?”。

當時的李鴻章答不出來,懵了半響,只能作罷。簽完條約出來以後,72歲的李鴻章淚流滿面,路都已經走不穩的他,卻還要為這個黑暗的時代找尋一點光亮。

那個時代,是中華民族最黑暗的時代,滿清的高壓奴隸政策使得整個中國沒有一點活力。當時的有識之士只能忍痛看著這艘巨輪慢慢沉沒,沉沒了才會有新生。

真有“3000年未有之變局”?

當時的李鴻章,在給清帝的奏摺中寫道“中華正面臨著3000年未有之變局”。很多人認為這個“3000年未有之變局”是指來自西方的列強侵略。

其實並不是這樣,這種“變局”在我們的歷史上一直都有,作為浩然神州的中華大地,在歷史上一直遭受著蠻夷的進攻和騷擾,匈奴、戎狄、突厥等等,從古至今,一直沒消停過。

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北拒蒙古、東抗建奴,還抗日援朝,並且打敗了東南沿海一帶日寇的侵略。就是在最後積重難返的時候,還與當時號稱“海上馬車伕”的荷蘭帝國硬剛一波,狠狠的收拾了他們一番。(和蘭,又名紅毛番。……(萬曆)二十九年駕大艦,攜巨炮,直薄呂宋。呂宋人力拒之,則轉薄香山澳……)

其實這種“3000年未有之變局”,中國一直在遇到,只不過,在之前的時代,中國都能狠狠的收拾這些進犯的蠻夷,維護領土完整人民安全。但是被滿清坑了300年之後,面對這些進犯的蠻夷,中國打不贏了,打不贏了還沒點骨氣各種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看得實在是讓人頭痛。

“3000年未有之變局”真正的涵義是,以前的我們,都能拒蠻夷於國門之外,但是那個時候的我們,抵抗不了蠻夷們的侵略了,這才是千年未有之變局。

西方經歷了中世紀的黑暗一千年,蒙元時期的蒙古騎兵,以及明朝時期的傳教士,給他們帶去了東方文明,給他們帶去了曙光,在東方文明的沐浴下,西方蠻子們開始漸漸開化,慢慢走出茹毛飲血的日子,開啟大航海的時代。

而世界自古以來的領導者——中華帝國,卻在通古斯野豬皮的勞改農場統治下缺席了。不過,缺席是暫時的,光明還是到來了。

現在這個時代,在億萬中華同胞的努力下,我們的國防、科技、教育、文化等等領域都獲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國家也重新強大起來。

中華民族,必將重新能夠領導世界,必將重新具備將這個世界按在地上摩擦的能力。


海佑講史


提起明朝,很多人對於明朝的印象其實都特別差,認為明朝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都是典型的無作為,但其實明朝作為由漢民族統治的最後一個政權來說,曾經還是輝煌過一段時間的, 毫不誇張的說,在明朝巔峰時期在整個世界上都屬於無敵的地位,如果明朝沒有如此實力的話,也不會在後世發生君王不上朝,依舊可以運行幾十年的狀況,同時還可以像養豬場一樣的養著那些宗室子弟,一個個肥頭大耳,胖乎乎的。

從國際角度來看明朝的話,明朝是一個相當獨特的存在,當時西方的許多國家都已經進入了近代工業的萌芽,已經拉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流和文化交流非常頻繁,可是神秘的東方對於西方社會來說,一直都是非常好奇的存在,因為畢竟距離西方還是有一定距離的,當時明朝也經常會派出一些使臣來訪西洋,和西方的這些國家進行交流,所以當時明朝其實吸取了西方先進國家的科技經驗,就比如在明朝研發出了許多的火銃和火炮,就代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明朝非常出名的虎蹲炮,紅衣大炮等等等,殺傷力極強。

從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始,明朝其實就非常崇尚武力,尤其是朱元璋本人,朱元璋的軍事能力也是相當強悍的,在朱元璋之後,朱棣也是靠著軍事力量奪取了政權,也可以證明這一家人在領兵蓋章方面都有著極大的優勢,皇帝本身有才能,文韜武略,而且國家的實力也很強,有發動戰爭的資本,所以明朝的前幾個皇帝都特別喜歡開疆拓土,尤其是在軍事武器科技化方面,明朝為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火炮火槍的運用讓明軍的戰鬥力翻倍增強,尤其是到了朱棣統治的時候,火器大幅度普及,朱棣本人也非常注重軍隊的軍事建設,那麼明朝巔峰時期的軍隊實力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我們先要搞明白一個概念,那就是明朝的巔峰時期到底是在什麼時候,筆者個人認為應該是在洪武時期,明軍的軍事實力是最高的,但是要論功績來說,還是朱元璋時期的明軍最強,但是這個時候也要考慮對手的能力,當時朱元璋統治的時候,他的對手其實並不算是太強,尤其是蒙古已經進入了晚年,所以他們的戰力早就和成吉思汗當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差別,所以並不能相提並論,從明朝開國之初,各位皇帝就很注重明朝的軍隊建設,從朱元璋到永樂時期,明朝的軍隊就相當強悍,尤其是土木堡一役,明朝的損失非常大,許多精銳全部喪失,所以從這個時候明朝的軍隊也開始走下坡路,也是從這個時候明朝的軍事實力一路下滑,並且再也無法回覆到當年那個實力。

在洪武時期軍隊的實力強悍,單兵作戰素質高,同時加上火器的大幅度運用,這種種條件加起來才促成了明朝的強悍實力。當時跟著朱元璋的可都是已經跟他打拼了幾十年的老兄弟,所以不論是步兵還是騎兵,都個個是精英中的精英,作戰經驗相當豐富,而且也十分忠心,再加上那個時期朱元璋的軍隊人數相當多,還有許多優秀的指揮官,就比如徐達,李文忠,常玉春等人,都是相當優秀的名將,甚至在世界領域都是數一數二的將領,永樂年間的軍隊是相當精細和軍事化管理,在朱元璋統治下的明朝軍隊,其實還沒有那麼的詳細劃分,大概也就是分為步兵和騎兵。

明軍的步兵一直是非常出名的,尤其是重步兵,防禦力相當高,所使用的盔甲甚至超越了蒙古的護甲,雖然沒有宋朝護甲那麼嚇人,但是也是50多斤的高防禦重甲,再加上明軍一向善於陣法,長槍兵都能把蒙古騎兵打的不敢靠近,而明朝軍事實力增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火槍跟火炮的使用,這也是在前朝從未有過的,火槍可以在50米內直接穿透蒙古軍隊的護甲,這種破壞力可是相當可怕的,步兵與重型火力相結合,讓當時明軍在整個世界上都處於相當恐怖的統治地位。

我們再來說說明朝的騎兵有多麼的可怕,當時明朝的騎兵,也在世界上屬於數一數二的地位,甚至要比當時的蒙古騎兵要強悍好幾倍,在通過不斷和蒙古人的作戰中,明朝軍隊一直在不斷的吸收蒙古人的作戰經驗,並且從中獲得啟發,再加上火銃與騎兵相結合,讓當時的明朝騎兵攻擊距離有線拉長,殺傷力也直接翻了好幾倍,尤其是輕騎激動力相當強,殺傷力也不弱,在世界上都屬於相當先進的作戰技術。


無筆


個人認為,明朝時期的軍事實力是相當恐怖的。

明朝處於冷熱兵器過渡時期。在明軍中,裝備了大量的火器。

在戰法上:

朱元璋的大將,沐英創造了“火銃三線戰法”。即將火銃兵列隊為三行,第一行首先發射火銃,然後第二行、第三行繼續發射,在二三行發射時,第一列就可以從容裝好子彈,形成完備而持續的強大火力。兩百年後,織田信長髮明瞭類似的戰法“三段擊”,差點統一日本。

明成祖朱棣,為應對蒙古騎兵衝擊力強,機動性強的特點。發明了一套戰法。首先,神機營用火器對騎兵進行一輪遠程打擊。接著,騎兵上前,突擊受創的蒙古騎兵,最後兵步上去補刀。即火器壓制,騎兵反突擊,步兵鞏固戰場。三百年以後,拿破崙利用相似的戰術征服了大半個歐洲。

戚繼光,創出“鴛鴦陣”,以十二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再二人為狼筅手,再跟進為短刀手。鴛鴦陣,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


針對騎兵,發明了偏廂車戰法。裝備了大量火器。臨戰之時,火槍輪番射擊。簡直可以稱為明代的坦克。

關寧鐵騎。為大學士孫承宗所建,成型於袁崇煥。寧遠之戰,關寧鐵騎手持三眼鐵銃,離八旗軍八十米就開始射擊,鉛彈如雨。衝到近前,掄起鐵銃如鐵錘般砸向後金軍。後金軍屍橫遍野,寧遠城外血流成河,關寧鐵騎一戰成名。

鄭和船隊。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擁有海軍的時期。而鄭和時期的船隊規模最大。鄭和船隊以寶船為主,輔以馬船,戰船,運輸船,坐船。規模之大,船舶種類數量之多史無前例。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單從軍事角度看,明軍戰鬥力相當強悍。而最巔峰時期應屬永樂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