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艺术注重“写意”,现在增添了素描,你认为这是弄巧成拙吗?

影影圈圈


稍微了解中国画的都知道,“写意”不仅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灵魂。中国画正是以“写意”成为独立而有影响的绘画画种,成为东方最有代表性的绘画,也是和西方代表性绘画油画的根本性区别。而中国画的写意完全是由中国笔墨文化生成的。

素描是油画的基础,是伴随着古典主义写实油画的产生而形成的油画创作理论,是油画的“写实”所决定的。实际上素描就是油画的造型,逼真精准的造型靠得就是素描,因此说素描是油画的基础。

在引入西方油画之前,中国画是没有素描这一说的。千百年来,中国画的写意一直是通过笔法墨法的运用来表现的。所以又有了“书画同源"之说,意为中国书法中国绘画同是源于中国传统的笔法墨法。这成为了中国画的创作理念和思维定势。

油画作为世界影响最大受众最多的绘画画种,引入中国后对中国画的改革改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比如将素描引入中国画的创作中,还有油画色彩理论的运用等。

从艺术是相通的这一点来看,我觉得国画中增添了素描不是“弄巧成拙”,更无可厚非,至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我们不必担心国画会出现“不伦不类”的情况。而且我们看到很多经过“素描”基础的中国画让人感觉面目一新,别有一番景象。

我以为,传统中国画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技法应该传承,借鉴其他绘画的表现手法如油画的素描也很有意义。这两点都有利于中国画的发展进步,是完全可以并存并举的。







灯影书画


国画艺术注重“写意”,现在增添了素描,这不是弄巧成拙,而是作为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断,有必要进行素描的练习和训练。此类问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以前就有人提出相类似的问题,引起有些人的争论,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国画结合素描进行国画艺术创作很有必要。



一、国画 以毛笔、墨、国画原料、宣纸和绢帛为工具材料,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画种。国画再现客观对象与表现主观情感上,讲究“写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简洁的构图与形象调动欣赏者情趣的联想,获得诗情画意的审美理想。



二、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是绘画的轮廓结构。主要以单色线条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初学绘画的人一定要先学素描,素描画得好,绘画自然画得好。素描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以锻炼和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关系为目的。



三、素描虽然是西方油画创作的基础,而用在国画创作上也是行之有效不可缺少的手段。国画艺术创作应用素描,对于初学国画的人来说是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可作为习作,或作为创作起稿。素描是中西绘画相结合成功的创举,是填补国画艺术创作的不足之处,是为国画艺术锦上添花。


黄智637


作为一个国画创作者,我体会:国画里的写意是中国画的精髓,国画引入素描,加强了科学的造型能力,让形象更有精气神,是好事,怎么会弄巧成拙呢?

一说国画,一说国画里的造型素描,社会上有反对的声音,还不少。我是个从事国画创作多年的人,以我的感受,国画增加素描基础教学,创作中有意识地引用素描的黑白灰空间关系,可以让物体更坚实,更有立体感。素描的好处,解决了国画里的光影效果,人人称颂李可染先生为国画大师,却不知可染大师学有扎实的素描功底,其山水画里的一抹光亮来自素描。


艺术当随时代,国画在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是不停地借鉴,不停地吸收新的内容,当代,国画吸收素描的优点,何尝不可?


当然,事物总有利弊。素描增加了国画的体积感、光影感,但一味地在国画里画“素描”,现在这种现象很多,特别是人物画,一味地在国画里画“素描”,国画不伦不类,失去了中国画应有的“写意”精神,好多画家现在倡导国画回归写意,也就是这个道理。

不能否定,素描进入国画一百年,改变了国画的面貌,增加了国画的内容,让国画得到较大发展,我支持国画里造型素描,反对丢失国画的写意。


陈庄水墨画家


关于素描对国画艺术的影响,我觉得不是弄巧成拙。

素描对国画的影响,曾经也引起过争论,大家知道的应该从陈丹青开始,因为言辞比较激烈,又有一定名气,自然关注的就多,他的观点:不要相信“素描是基础“这句话,这句话是错的。我算是看了世界各国的艺术,素描绝对不是基础。

埃及人、印度人几千年前就可以把人和万物画得很像很像,像得一塌糊涂,完全没有素描这件事。一定要解开这件事情,不然中国画没有前途。中国画的没落就从素描教学开始。

但同时他也对中国水墨画非常有信心,比如他说:毕加索过时了,齐白石没过时!水墨画是全世界最好的画!所以说只是表达他的一种观点,只是更犀利而已。

而现在比较火的超写实画家冷军就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画面有构图、有造型、有笔墨就构成了‘尽精微、致广大’的道的特征,文以载道的追求即完成。”他强调素描根本不会阻碍中国画发展,相反,书法练习的缺失,却是目前中国画的最大短板。而冷军一开始学的却是国画,现在也不断的在画国画。

他们都是名人,说话分量比较大,而且有意思的是,他们与国画已经西方都很有趣的渊源。而对于我们不是有名的人来说,只能从自己亲身经历来说说,为什么素描对于国画并没有弄巧成拙。


首先,国画分写意,工笔,半工半写,对于中国工笔来说,也比较写实,但肯定与西方的写实不同,也是要“写意”是“境由心生”,素描对此应该是有帮助的,至少素描是练了手,练了抓形等等。

可能争议最大的还是对国画写意的影响,首先说对国画写意的影响,是书法,大家都知道,中国写意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从草书甚至狂草而来,当然也有心,禅学说,文人的影响,所以写意画的好坏,应该与创造者的书法水平,以及中国文化的修养更密切。

素描只是一种学习绘画的技术,学与不学的影响不会有直接的关系,或者说不是根本的关系,就比如徐悲鸿也学了素描,但他的马也很“写意”,甚至成了一种中国画在世界的代表性作品。更谈不上弄巧成拙的问题了。

现在学美术的学生,都从素描开始,倒觉得没有什么不好,就像现在学音乐的,都要考钢琴,但以后并不一定都专业是钢琴,也可能是唢呐呢。学美术的学了素描,只是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当选定了自己的兴趣,最后的专业,完全可以再按照所学艺术形式的规律,进行有效的有目的强化,所以说写意的学过素描,并不是弄巧成拙,只是写意的真谛和需要的修养学不学好的问题。


红梅工笔佛画


我是一个先专攻油画并探索出了民族风格的人,但后来随着年龄丶身体健康丶读书认知丶与审美思维的转变而转入国画了,也通过学习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就必须从中国画的表现入手学习了,中国书法对中国画影响极大,不会书法就不可能画好中国画!因为书法入画而线面点的中国画表现形式绝非西方油画的客观物像复制性,我正欲写一篇论中西绘画的审美思维不同的文章,在这里非一两句可以说明白的。仅举例自己的部分作品略示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融合没有固定概念一下而已。

这个小斗方山画里难道没有素描的因素?关键是画面的美感是中国画的空灵与幽静美。

淡彩写生但似乎水墨淋漓的四尺整张大纸写生创作,意境追求中国水墨画的朦胧美。

用中国画水墨来表现的小幅油画《学步》我的民族风格油画代表作之一,先后经过近二十年探索

三十年前的老套西方写实手法

淡彩写生创作,以书法入画也印象派色彩着

以上三幅是我近来的水墨山水画小品配书法之一

2016年用水墨在清末贡宣上创作的小画

近来水墨山水画局部之一

在清末贡宣上利用氧化痕迹色创作的山水画条幅

用老宣纸淡彩山水画之一

我的书法之一

2019年山水画之一

淡彩荷花写生之一

我吸收中国画以线代光又借用江南水乡林风眠的村姑形式,鸭子用中国水墨写意性画,背景借用中国画的空白简约感。

吸收了宋人山水但似乎有素描的感觉,在黄色元熟练书法纸斗方上画的。

仿临八大山人山水画而用油画色彩但造型纯粹是借钱用八大山人的画面造型。

好像是素描感但却中国山水画水墨意境

用印象派油画写生的山村小学

吸收中国画平面性造型感,用线勾勒造型设计的油画创作《荷花》但着重表现了诗性之美的纯净。

似乎有黑白灰的因素但以写生而点线面。


云祥囚一斋主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绘画艺术领域中,国画与油画之间就存在了诸多让人不解或有争议的话题,比如,西方油画引进国内之后,中国画及中国油画都开始采用了“中西结合”的艺术理念,或技法,问题来了:国画艺术注重“写意”,现在增添了素描,你认为这是弄巧成拙吗?



国画艺术注重“写意”,现在增添了素描,这是弄巧成拙

开篇简单提到西方油画,是为了着重说明,素描是属于油画艺术的,它是油画“写实”基础的保障,然而,现在国画艺术也多了“素描”了(原来是没有素描的),我们通过现象来看本质,100年前的国画作品与现在的国画作品相比较,估计大多数人会认为100年以前的国画作品更具有传统文化底蕴,


唯有少部分人会认为现在的国画作品非常好看的,当然了,没必要和这些人争执,这是人与人之间审美能力的区别,不过,那大多数人是没有瞎了眼的,之所以现在的国画严重缺乏文化底蕴,正是因为增添了“素描”的原因,这就是弄巧成拙,具体原因,说来话就长了,

国画“写意”指的是在笔墨线条中表现出物象的“气象”,而不是“形象”,这只要欣赏国画的人物画,就容易理解什么叫表现物象的“气象”,而不是“形象”了,国画是一种再现艺术,描绘的是物象动态时的美感,而不是物象的样子(线条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



虽然国画有了素描之后,看似塑造了空间立体感,然而,这也束缚了笔墨线条的灵动性,从而画面没有了张力,本身笔墨就不如色彩,色彩是天生就可以构造形状的,笔墨始终都只是充当线条,空间造型对于国画艺术,就好比一座牢笼,没有组合形状能力的笔墨,在素描空间之中,就好比一潭死水,怎能气韵生动呢?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壮观,还是瀑布底下的一潭死水好看呢?国画的“写意”要的就是不被任何空间束缚的“瀑布效果”。


诗夜城主






秋水诗画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关键词是“素描”,陈丹青:我宁可一辈子不画画,也不想再看到“中国式素描”。

素描最早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及其重视线条,用线条来勾画明与暗,白与黑。这种画法被介绍到了中国以后,对于当时人们的审美有着相当的冲击,得到人当时社会甚至朝庭的肯定。比如出生在意大利、大半生在中国的画家郎世宁,其绘画在借鉴中国风的基本上,探索出了“西画中用”的新画风,熔中西画法为一炉,他擅于采纳中国绘画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艺术的基本特点,融中国工笔绘法和西洋画三维要领为一体,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创立了可堪称郎世宁新体画的画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汇通。

《世说新语.巧艺》“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魏晋胜流画赞》曰“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中国画以“传神”与形似”为目的,而与西画大相径庭,但“实对”就是写生,不是说中国画不注重形的刻划,反而比文艺复兴更早地提出了绘画的科学方法论。中国的祖先早就提出了“墨分五色”,你素描千笔万笔不如中国画几笔!

可是现在考中国画的学生,考的不是书法,而是素描,本末颠倒!全国美展,素描工笔画大行其道!有人将这样的绘画形容为“骡子”,即不是马也不是驴!

我不是反对学习素描和西方的绘画方法,洋为中用。但东方的中国人不能忘了根本!


刘健书画印


科班出生的人能不掺入西洋之法吗?民间的也上不了桌面(没文凭),再过几年或几十年,中国传统的东西恐怕都要失传。


王喜英11


国画是写意艺术,只要能更突出“意”,恰到好处的素描是可取的,任何恰到好处的出“意”手法都是可取的。但一切破“意”的画蛇添足,是拙笨愚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