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簡工素的方桌丨中國古典傢俱

人物名片>>>

形簡工素的方桌丨中國古典傢俱

餘偉新

餘偉新,山東省青島市人,1970年出生,1996年從事中國古代傢俱的收藏活動,同時成立了韻生堂傢俱廠,從事古代傢俱的仿製工作。2014年至今擔任青島市古傢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形簡工素的方桌丨中國古典傢俱

圖1 戰國中山王墓龍鳳足座銅方案

“天圓地方”是古人對天地直接觀察的印象概括。道家宣講“天圓”即心性圓融通達,“地方”即務事嚴謹縝密,一則運動變化,一則收斂止靜,此乃中華民族崇尚含蓄美的體現。而“方形”代表理性、秩序、等級、和諧、穩定,兼具無限增長性能,在中國文化的數千年流變中,一直作為理想寄託的對象、完美秩序的化身和道德崇拜的圖騰。

方桌四四方方、平平整整,與古人心中大地無二,在形狀上亦是對“地方”的模擬。所謂“法地”不僅是法其形,更是法地之厚德載物、平坦磊落的精神品質。作為承具,方桌有著承載一切、包容萬物的內涵,出落得沉穩大方、含蓄內斂。

方桌發展

總體來看,宋代以前,桌子的使用並不十分普及。儘管西周時期就已出現方桌雛形,但周文化重禮敬神,作為神聖器物的代表,方桌只在祭祀或舉行其它盛大典禮時使用(圖1)。

一、唐宋:形成關鍵期

唐宋是方桌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宋代更具重大意義。這與國人起居方式的變化有關。

形簡工素的方桌丨中國古典傢俱

圖2 唐 周昉 《宮樂圖》座銅方案

唐代以前,中國社會起居方式為席地而坐,傢俱為方便生活設置較矮。至唐代,文化高度開放融合,受西域和佛教的影響,高坐起居方式逐漸興起,高型桌具出現,並在功能和形制上發生進步變化。如唐代畫家周昉《宮樂圖》所示(圖2),桌子高大渾厚,裝飾也很華麗,屬於重型傢俱,與明清桌具區別很大。

到了宋代,國人起居方式完全進入垂足高坐時期,床退出中心地位,桌椅等高型傢俱成為主流,方桌也在這一時期正式形成。在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市肆小店中,無不陳放各式傢俱,方桌、條凳十分普遍,其發展程度,可見一斑(圖3)。

形簡工素的方桌丨中國古典傢俱

圖3 仇英仿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與前朝相比,宋代方桌在製作上已有不少變化:裝飾上,逐漸啟用束腰、馬蹄、螞蚱腿、雲興足、蓮花托等形式,同時出現牙板、羅鍋棖、矮老、霸王棖、託泥、收分等結構部件;用途上,產生書桌、經桌、棋桌、酒桌等多種類型;形制上,亦有框架類的粗腿桌、細腿桌、花腿桌等區分;在製作方式及藝術風格上也趨於樸素雅緻。

這種藝術風格的變化不僅受到起居方式的影響,也與當時社會文化背景不無關係。進入宋代以後,士大夫文化和市民文化兩股形態彼此排斥吸引,進而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宋代文化,其生活化、世俗化、精緻化、典雅化的主體傾向,也使該時代傢俱製作形成內斂天真、不事雕琢、質樸自然的風格特徵。宋代帝王大多提倡簡素樸拙,並因金石學的興盛而使宋人審美整體好古。正因如此,宋代工藝美術得以摒棄對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炫耀,而達到更高的脫俗層面。這樣的簡淡審美還派生出宋代文人對自由適意、靈活便捷的生活風尚的追求。

宋代傢俱典雅平正的藝術風格給人以清淡雅緻之感,這也為明式方桌的製作提供了啟示。

二、明清:由巔峰至式微

明代初期手工業繁榮,手工藝從業者增多,加上海外貿易為明式傢俱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住宅和園林的發展也為其提供了無限空間。明初,傢俱依舊承襲宋元風格,及至中期以後,才出現獨具時代特色的明式傢俱。

這一時期,方桌作為其中最普遍的一類,上至達官貴族,下到黎民百姓,無一不用,並以形簡工素者為最上品。而明朝文人參與傢俱的設計製作,則將明式傢俱的發展浪潮推至中國傢俱史的巔峰。

形簡工素的方桌丨中國古典傢俱

圖4 四平式方桌

明代文人士大夫追求靈性自由,恨不江湖載酒,推崇恬淡脫俗的審美觀念,天然去雕飾的四平式方桌(圖4)成為其首選形制。同時,明式方桌所形成的開放式氣場也適合文人雅客的心靈放逐,用途多樣、制式不一的方桌,更方便其宴飲、會客、下棋、交友,從而得到身體上的閒適自在。

明代中後期到清代早期是中國古典傢俱的頂峰,方桌製作工藝也達到歷史最高水準。

清早期統治者雖然保留了滿族的傳統文化,但也受到不少中原文化的薰陶。當時社會生活的眾多方面皆表現出與明代相似甚至一致的習俗,在傢俱製作方面亦是如此。

清中期以後,原有明式傢俱簡明古樸的風格不再符合當時貴族炫耀富貴、貪圖享受的審美心理,取而代之的是程式化製作與僵固風格:每件製作必裝飾雕刻,紋路繁複;同時擺設位置不似從前四面臨空自由,改為靠牆置放,多有束縛,典型的大戶人家也普遍形成於廳堂擺設長條木案,案前置方桌,左右各放兩椅的固定擺設模式。自此,明式傢俱文化日漸式微,風華不再。

方桌文化特點

一、以“禮”為規

中國傳統社會的秩序向來以“禮”為規,而禮制規範不僅在於約束言行,更滲透到日常器具。於方桌而言,不論在設計製作,還是日常使用,都需按照禮制而行。

方桌四角規矩,本身是一種理性的暗示,於方桌就坐也要保持儀態端莊,以遵循禮的規則。在古代,方桌通常擺放於廳堂,並在此待客會友、宴飲聚會。在一些較為傳統的宴席上,方桌往往按照客人輩分大小、身份尊卑進行排序。但實際上,由於方桌自身方正、無前無後、無左無右的特徵,仍能令落座於方桌周圍的客人感受到來自主人的謙恭尊重。作為待客傢俱,方桌帶給客人賓至如歸的尊嚴和無差別對待的心理平衡,給人一種受到禮遇和歡迎的暗示。

二、中庸

形簡工素的方桌丨中國古典傢俱

圖5 方桌均衡對稱的“守中”之道

“守中”是中國人的處世之道,儒家將其發展為“中庸”,朱熹以“不偏之為中,不易之為庸”作釋。將這一思想運用於中國傢俱設計之中,便形成了各種矩形造型的框架式結構傢俱,並於宋朝之後趨於方正。方桌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也因此,它所體現的“中庸”思想尤為顯著,整體呈現制式和諧,均衡對稱,統一平穩(圖5)。

三、簡素

莊子認為樸素自然、虛靜恬淡是天下至美。而當“樸素”被定型為文人傢俱的基本品格,其亦成為文人品位的藝術風格。因此,文人以自然為美,崇尚簡樸、平淡的自然藝術:在方桌的製作上,推崇寧樸勿巧、寧簡勿俗的自然之宜,體現其去俗存雅、淡泊名利的高尚節操;在方桌設計上,文人認為美不在奢華工巧,而在於普通材料別出心裁、構思巧妙。

在傢俱發展的集大成時期,文人雅士參與工藝製作,引導整體社會的審美標準與風尚,導致其所推崇的藝術形式成為社會主流風格,在創造傳播文化的同時,一併影響其他階層的審美情趣。在文人的影響下,“雅”成為方桌製作的基本格調。“尊雅”“從雅”源自文人士大夫所秉承的儒道文化傳統,而古漢語中“雅”意指正確、規範,講究適中、均稱、平正,這也正是方桌美之所在(圖6)。

形簡工素的方桌丨中國古典傢俱

圖6 明代文人士大夫推崇恬淡脫俗的審美觀念,這也直接影響到明式傢俱的藝術風格。

文人參與使得簡素文化得以全程融入傢俱製作中,形成獨具魅力的藝術風格,而以簡約、流麗、中和而備受稱道的明式傢俱作品,更達到傳統傢俱製作水品的高峰。

四、精巧

在崇尚簡樸的同時,文人傢俱也講究精巧,即要求傢俱構造做工精良、構思精細,強調設計巧妙得體。

精工巧藝是製作方桌的必要條件,也是方桌主人顯示高雅品位和尊貴身份的手段之一。文人方桌的精巧在於簡潔優雅的線條美和空間美的結合。空間與線條構造出一種極簡的形式主義,樸素自然中不失端莊大氣,同時用細部裝飾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以小中見大、局部暗示整體的裝飾思維,傳達出方桌含蓄意蘊的深遠氣質。遠看取勢,近看取質,無論仰視、俯視、平視,任選其中,都能盡顯精妙之姿。

五、舒適

方桌面板四方,四腿和壓板相連接,分割出底部的負空間,人們坐於周圍,既能保持上肢的儀態,又能保持下肢的鬆散自然,具有較強的舒適感。中國古典傢俱的設計遵循尊嚴第一、舒適第二的原則。於方桌而言,則二者兼顧,既能靈活移動配合使用者對不同生活場景的需要,又能不斷豐富其自身功能:將其陳列在廳堂,便作待客之道或飲食之用;放於書房,則配合香爐等其它飾物擱置成為香幾。

中國古代的文人崇尚散淡,最怕拘束,宴飲品茶講究隨性適意,不設牢不可破的規則和程序,追求雅緻脫俗的感覺。在方桌發展的黃金時期,方桌在房間的擺放更為隨意,常因主人興致所起而被用於不同場所。四面空間開放使人得以隨性而坐,舒適自由,恰與文人茶飲所追求的無拘無束境界相合,符合古人“以天為蓋、地為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總 編 | 鄧雪松

主 編丨林育程

執行主編丨程香

文、圖丨餘偉新

資料來源 | 《中國古典傢俱》2016年3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