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賢的花鳥畫藝術絕不是一般的“簡約而不簡單”

​畫學四境:初為遵從師境、繼而為畫造境、循入唯我之境、終達忘我之境。吾畫所求者,至拙至雅也。氣拙性雅、體拙質雅、勢拙意雅。

劉秉賢的花鳥畫藝術絕不是一般的“簡約而不簡單”

丹青者,平生樂事。常快活便是功夫。時過境遷,彼時所要此時不欲要,此時所要彼時不得要,福兮禍兮?唯覺眼愈昏花心愈明。

劉秉賢的花鳥畫藝術絕不是一般的“簡約而不簡單”

荷田拾趣(45*68cm)

細品《介翁畫語》,可以感受到秉賢先生幾十年從藝生涯的心路歷程。說實話,在當今利慾橫流的世界,頗鮮見像先生這般不隨時流,立足當下,思逐千古,堅定按照獨特的思維模式孤往的前行者。

劉秉賢的花鳥畫藝術絕不是一般的“簡約而不簡單”

南 塘 弄 墨 隔 三 秋(68*45cm)

我與先生交往三十餘載,目睹他從藝的蛻變及昇華,雖順逆兼雜,卻都合乎天道。先生五齡結畫緣,天賦異稟,極強的造型能力,從他先後發表數以萬計的美術作品可見一斑。先生藝術涉及面廣,連環畫、文學插圖、雕塑、美術教育、教材等均有建樹。在這十八般技藝爐火純青之時,他選擇轉型進入中國畫創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直至本世紀初,中國畫壇處於百花齊放的勢頭,秉賢先生心裡還依戀著傳統的精華,他認為中國畫的風骨不能丟失,因而他始終沒有走遠。歲月蹉跎,轉眼到了二〇一〇年,默默耕耘二十幾個春秋之後,畫家越發明晰了中西繪畫的分水嶺,潛心深研,廣涉詩書、理哲,萬取一收,逐漸形成了自家獨到的審美取向。是時,便有了《介翁畫語》的面世。畫語言前人所未言,言理道不言技器,洋洋五百言,句句富哲思,可謂中國畫理的升級版。可貴的是,畫家本身就是畫語的踐行者。這樣知行合一的畫家的確不多見。

劉秉賢的花鳥畫藝術絕不是一般的“簡約而不簡單”

秋 塘 佳 趣(83*48cm)

題 識 : 風 吹 雨 打 秋 光 老 , 江 南 十 月 好 作 詩 。

時辛卯初春,畫家自詡因性情狷介,自號介山。社會上流傳另有兩個版本,一說是他的畫從八大走出,八大號“個山”他故號“介山”。二是說恩師林鍇為其畫廬起號“萬竹山房”,寫竹常用介字法,因號“介山”。不管說法怎樣,好像都說的通,關鍵在於題款“介山”之後的畫,的確大不同以前了。過去他的畫總的來說是聰明畫,畫什麼像什麼,同時有很強的創作能力,最旺盛時一年入選十一次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性美展。自辛卯以降,畫家改了字號,同時也調整了審美取向,加強了筆頭功夫,提高了線質,同時以詩書畫理並施互取。畫面逐步向簡淨上更進一步,此時的畫面如鳳凰涅槃,氣象更新。畫家在這一年齡段還能求變,大都非等閒之輩。

劉秉賢的花鳥畫藝術絕不是一般的“簡約而不簡單”

峰頭正頂 (45*68cm)

介翁修行的路徑外人雖未知曉,但境界終已不同。他的繪畫風骨,首先得益於格高韻遠的美感認知,敢於剖視和否定自己不斷地去除“我執”的勇氣。既有這般膽識,介翁高逸的美感認知就有了出處。識見既高,而又自省,介翁的畫就完全去了“俗“氣,無一幅不是乾乾淨淨,褪盡煙火。

劉秉賢的花鳥畫藝術絕不是一般的“簡約而不簡單”

花落秋宇空(45*68cm)

觀介山作畫是一種精神享受,某日應我之約畫只烏龜,在此之前他是從未畫過的。只見他懸筆以篆線勾寫全龜,任意從一個角度開筆,卻能筆筆呼應相生。不一會,一隻傳神的老龜呈現紙上。片刻,他又在龜背上方添了一網蛛絲,此時似乎立意初顯。最妙是題跋,畫家並無思索地在右上方落下“千年神龜圖”,之後緊接著就題寫跋文:“一年邁一步,莫嘆夕陽暮,十年邁一步,吃得苦中苦,百年邁一步,妖魔也路,千年邁一步,移山倒海有神助。”妙哉!句意皆工。以龜的特性暗喻人們恆心事成,真是妙不可言,足見其才學與功力。

劉秉賢的花鳥畫藝術絕不是一般的“簡約而不簡單”

金秋十月(68*45cm)

他常說“中國畫是一門功夫而不是一門技術。”深見也。介山作畫不求重複,即使廢紙,也是孤品,叫他同構圖的重畫一張,他寧可擱筆去後院澆菜。他說“圖式就像世間人臉張張不同,有必要去畫重複嗎?”這也許是能者的悖論。

劉秉賢的花鳥畫藝術絕不是一般的“簡約而不簡單”

風雨過後盡朝暉(68*68cm)

介山的花鳥畫,近年走極簡之路,簡約不簡單,是將線的功夫提純到極高的層面。當他的畫即使簡到只剩一條線,這條線也是極具可讀性的,明眼人便可看出,這根線折射出作者怎樣的修為造化。由於畫家深研藝理,廣涉博識,諸門學識在他腦中打通了智慧的通道。藝高人膽大,體現在他語出驚人的《介翁畫語》上,更體現在他近年的簡筆山水之中。

劉秉賢的花鳥畫藝術絕不是一般的“簡約而不簡單”

金秋十月(68*45cm)

介山明白,中國山水畫有著輝煌的歷史,上佳皴法已為前人盡搜。自己若再步後塵,再用功也是徒勞,只要魂系高古,法可逍遙。於是,以他花鳥畫的筆性,結合他對自身特性的內求,開創出意境高標的簡境山水。通畫不落痕,不悖古魂,不參西念,究其韻格,不離正脈。正所謂“格高意遠,韻古氣新,點俗不染,絕塵仙境。”

劉秉賢的花鳥畫藝術絕不是一般的“簡約而不簡單”

幾時想通幾時回 (68*68cm)

一個人做無用之功定有大用,行無為之舉必有大為。別以為介山平日裡躲進萬竹山房喂喂雞,種種菜是消磨時光。也許他習慣了在平凡的農活過程中思考自己的孤旅。也許他適應在這樣的氛圍中獲得玄機。也許他每一次頓悟都來自平淡的漸修。對了,有一段畫語洩露了天機:“覺悟於三更五更之際,達識於蠶蟲鳥道之間。”

劉秉賢的花鳥畫藝術絕不是一般的“簡約而不簡單”

藤瓜秋禽(68*68cm)

題識 . 造化催人興,下筆若有神。

三十多個春秋,歲月給介山頭上抹了一層灰霜,也洗清了他的心境,像他的畫一樣的潔淨,不染凡塵。三十多個春秋,歲月無法抹去他的坦蕩和風趣。面對五味雜陳的人生,面對五顏六色的世界,面對雜亂無章的審美層面,他自有選擇。如果說他的畫作不食人間煙火,那麼他的日常生活呢?是否有所掩蓋,掩蓋久了,也成性情。一如他的詞作:“卻問閒愁都幾許?平川風殘,掛簷月缺,廬外央央雨。”唉,另類。

李建康記於簡簡齋(2019.07.04)

劉秉賢的花鳥畫藝術絕不是一般的“簡約而不簡單”


全書共176碼,收錄畫家劉秉賢(介山)的山水.花鳥.詩詞.畫語。畫作精美,詩詞感性,畫語獨到,是一本信息量大,尊崇傳統又大膽出新的好書。

為酬謝朋友們的支持,相關活動可關注介山藝話微信公眾號。


劉秉賢的花鳥畫藝術絕不是一般的“簡約而不簡單”


介翁,本名劉秉賢,又號介山,常居萬竹山房,以涉翰墨兼農事為樂。

為畫魂崇古,意求新。其作品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又能夠充分體現當代的筆墨精神,強調以書法入畫,用線用墨追求渾厚大氣,並通過筆墨折射出對自然萬物的哲學思考。

年過花甲,善獨處,思孤往,藝事多向內心求。

偶有所得,便是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