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向公眾開放的武漢環保單位和設施,​黑臭汙水20小時“長跑”後清如自來水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利鵬 樊碧波 陳倩 攝影 劉中燦

近日,全國向公眾開放的第三批環保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名單公佈,湖北省24處入圍。加上此前公佈的16家,目前,全湖北省共有40家單位被確定為全國四類環保設施開放單位。

“環保設施公眾開放,讓公眾現場實地探訪,能有效化解誤會、爭取支持。”湖北省生態環境宣教中心主任方芳介紹,僅2019年湖北省107家環保開放單位開放358場,參觀人次1.5萬餘人。

這些環保處理設施平時是如何運作,都有什麼樣的“尖板眼”呢?30日,記者探訪了武漢的兩家單位。

记者探访向公众开放的武汉环保单位和设施,​黑臭污水20小时“长跑”后清如自来水

遠眺漢西汙水處理廠

黑臭汙水“變身”要闖三關

將腥臭墨黑的水,變成如純淨水般清澈無味。今日,楚天都市報記者走進位於武漢金銀湖畔的漢西汙水處理廠,這裡每天都有約65萬噸黑臭的汙水“洗盡鉛華”。該廠工程師李誠說,要發生這樣的變化,汙水需要“連闖三關”。

记者探访向公众开放的武汉环保单位和设施,​黑臭污水20小时“长跑”后清如自来水

工作人員在對處理的汙水進行取樣

目前,漢西汙水處理廠承擔著漢口城區西半部的生活汙水處理,每天處理量約為65萬噸。通過在地下綿延的管網,汙水從每家每戶的下水管道彙集到該廠入口,便開始了長達約20個小時的淨化過程。

第一道關口是物理淨化關。在該廠的粗格柵間,進廠的汙水首先要被像“大篩子”一樣的粗格柵篩一遍,將水中的垃圾、石塊等攔下,隨後,旁邊一座進水泵房,將汙水提升至四五層樓高的細格柵間,再篩一次,然後自流進入沉砂池,沉澱泥沙。

經過第一道關的汙水此時變得“身輕如燕”,可是卻依然又黑又臭。“黑臭是因為水中的有機物,將水中的氧氣都消耗完了。”李誠說,第二關生物淨化關,汙水就要開始除黑除臭了。

记者探访向公众开放的武汉环保单位和设施,​黑臭污水20小时“长跑”后清如自来水

工作人員在操作汙水處理設施

該廠廠區有一片區域,建得如回形跑道一般,汙水流經這裡,就開始了12小時的“長跑”。路程中,鍾蟲、輪蟲等微生物就開始敞開肚皮,吃掉汙水中的磷、氮及有機物等。旁邊的鼓風機房,則不斷向水中吹進氧氣。跑完了這段路程再進入二沉池,此時的汙水褪去了黑臭,肉眼看上去,已經與淨水無異了。甚至二沉池中,還生出了不少魚類。

第三關深度淨化,汙水進入最後一處接觸消毒池,通過精密過濾器濾去水中懸浮物、紫外線燈管照射殺毒、藥劑殺滅大腸桿菌,才真正變成可循環利用的中水,順利從汙水處理廠“畢業”。

今日,在漢西汙水處理廠出水口,楚天都市報記者和該廠工作人員打起一瓶處理完畢的中水,只見水質清澈透亮,肉眼看上去與自來水無異。“我們出廠的水已經達到一級A標,用於園林灌溉、設備冷卻、景觀營造等綽綽有餘。”李誠說,目前該廠的出廠水質環保部門會隨時檢測,確保符合排放要求,同時也減輕了府河流域水體汙染,提升了市民生活質量。

记者探访向公众开放的武汉环保单位和设施,​黑臭污水20小时“长跑”后清如自来水

處理後的中水與處理前的汙水對比明顯

1噸垃圾產電300多度

武漢綠色動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的垃圾庫,可以堆放大約1萬噸垃圾。每天,200多輛垃圾車會帶來青山區、武昌區、洪山區等地約1200噸生活垃圾。

记者探访向公众开放的武汉环保单位和设施,​黑臭污水20小时“长跑”后清如自来水

漢西汙水處理廠的汙水處理設施

與垃圾山一牆之隔,記者竟未聞到刺鼻的氣味。公司人事行政負責人孫利芹向記者解釋,垃圾儲存池是完全密封的,氣壓遠小於外部,異味不會外溢。而垃圾存儲發酵過程中產生的臭味又全部抽進爐中燃燒分解。

“左邊這個是焚燒區,今天就能燒完;中間的是堆料區,有六七千噸;右邊的是新進區,這三個區輪流運轉。”在垃圾吊控制室裡,操作員胡玲莉雙手分別搭在左右兩個操作杆上,指揮著空中橙色“大鐵爪”來回走動。她告訴記者,由於溼垃圾居多,燃燒熱值不高,剛運來的垃圾往往都要在這裡發酵5到7天,等水分瀝乾後,再進行焚燒處理。

“焚燒爐的溫度穩定保持在850度到1100度之間,能保證垃圾充分燃燒。”孫利芹介紹,現在,公司三爐兩機24小時運轉,全廠日處理垃圾1050噸。垃圾燃燒產生的高溫蒸汽,推動汽輪機組轉動產生電能,年發電量能達1.4億千瓦時。

“燃燒一噸垃圾產生電量300多度,可供一家三口使用半年。”武漢綠色動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虹算了一筆環境賬,相對於垃圾填埋,垃圾發電不僅能吃進垃圾吐出電能,節省土地,還能減少汙染,其焚燒後的爐渣也可以回收利用製作成磚,可謂一舉多得。

孫利芹介紹,武漢綠色動力整個園區的綠化率達到40%,是首批“國家環保設施公眾開放示範單位”及省、市“中小學生”環保教育基地,每年,這裡要接待一萬多人才前來參觀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