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相顺而治与相逆而乱


中医相顺而治与相逆而乱

黄帝问:人体的十二经脉,分别属于五行,又与四时相应,怎么会出现失调而导致功能紊乱呢?出现紊乱又怎样治疗才能恢复正常呢? 岐伯回答说: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相生相克是有一定顺序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推移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若人体内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顺应于五行、四时的变化规律就会正常,否则就会出现功能紊乱。
黄帝问:什么叫做“相顺而治”? 岐伯回答说:人体的十二经脉,对应于一年的十二个月。十二个月又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一年四季,其气候各不相同,如果在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营卫之气内外相随,阴阳相互协调,清升浊降互不相扰,这就叫做“相顺而治”。
黄帝问:什么叫做“相逆而乱”? 岐伯回答说:清气不升却下扰于阴,浊气不降却上扰于阳,营气顺脉而行,卫气则逆脉而行,从而导致清气浊气相互干扰,乱于胸中,称为“大悗”。所以气乱于心时,则心烦意乱,沉默不言,低头静伏;气乱于肺时,则前俯后仰,喘喝有声,两手交叉于胸部以呼气;气乱于肠胃时,则上吐下泻;气乱于手臂胫部时,则四肢酸软无力而厥冷;气乱于头时,则厥气上逆,头重脚轻,头晕目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