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的“憨”

顏真卿63歲時寫《麻姑山仙壇記》,在他的傳世作品中,類似於這種“憨”的風格較少見。但歷代學習顏體較有成就的大家,大多對此碑下足了功夫,例如清代何紹基、錢南園,現代的楚圖南,這足以引起我們對此碑的重視了。

一、結體“憨”

此碑每字結體極盡變化,但其中有許多字重心下移,妙在平中見奇,給人以一種端莊憨厚、沉穩大度的感覺,越看越讓人覺得可愛。而且有些字的筆畫處理非常到位,靜中寓動,妙趣橫生。如“華”字(圖1)。


“麻姑”的“憨”

圖1


此碑每字都顯得體態沉雄,氣象恢弘,這是一大結體特點。尤其是在一些左右結構的字上,並不講求穿插,在體態上左右各自獨立,字形疏散偏方,但神情又形成藝術整體,使得該碑沉雄、圓渾而又蒼老。如“顏”字(圖2)。


“麻姑”的“憨”

圖2


二、走筆“憨”

此碑為顏真卿仕途失意時所書,其遊覽撫州麻姑山記述麻姑得道成仙事並書,多少與他當時壓抑的心境有類似處。通篇用篆籀筆法書寫,走筆憨態十足,深沉而凝重。用篆籀筆法的重要特徵就是起筆少方多圓、少按多提、含蓄渾厚,寫時要多收斂而少意氣。


“麻姑”的“憨”

圖3


如“金”字(圖3),用筆端正,方圓互見。中間兩點取篆之意,似隸之形,高且內傾;長橫斜落筆,使起筆處呈方形,整個橫畫直勁,骨力甚強,收筆微作點狀,圓按回鋒,使之充滿篆籀之氣。


“麻姑”的“憨”

圖4


如“王”字(圖4)穩重高闊,上橫下覆,下兩橫微仰,取篆之意,平穩中有變化,讀之感到威而不猛,有莊重沉穆、憨態可掬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