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用真心扶貧 用真情答卷

用真心扶貧 用真情答卷

——記大連理工大學掛職幹部、龍陵縣副縣長張濤

“龍陵縣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2018年脫貧摘帽衝刺縣,我鄭重地向組織提出申請,繼續掛職1年,與龍陵各族群眾一起打贏脫貧攻堅戰,兌現軍令狀。”2018年6月20日,在大連理工大學幫扶龍陵縣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工作推進座談會上,已經在脫貧攻堅一線奮戰3年的張濤,再次主動要求留任龍陵攻堅克難。

這已經是張濤第2次主動申請留下來。自2015年到龍陵縣掛職以來,3年時間,1095個日夜,79.6億元的招商項目,400餘萬元教育扶貧資金,1個滇西產業發展研究院,50餘場講座、培訓,1萬餘人次幹部群眾受益……這是張濤奮戰3年交出的扶貧成績單。

2016年3月,到了張濤完成援滇任務的時間點,龍陵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向張濤提出留任的要求,並向省委組織部、教育廳、大連理工大學和教育部積極彙報努力爭取。此時,龍陵縣引進西安隆基5GW單晶硅棒項目正在談判的關鍵節點。關鍵時刻,張濤充分展現了一名黨員的覺悟和擔當。他表示,等項目落地投產後,再回學校。

“大連理工大學派我來援滇,我就要拿出點真成績,幹出點真事業。”正是在這樣的信念支撐下,張濤開始了創業之路。在保山市委、市政府和龍陵縣委、縣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張濤創新性地提出了“招商引資+產業扶貧”精準扶貧模式,通過該模式對接校友資源,引進新興產業項目,讓企業落地發展,增強地方“造血功能”,實現脫貧摘帽。就這樣,張濤成為學校、校友和地方招商引資工作的“總協調人”,積極開展招商工作。

在張濤的牽線搭橋下,校友企業西安隆基多次到龍陵進行實地考察和談判。為了加強溝通對接,爭取企業投資落地,他先後50多次飛赴西安、大連、銀川、昆明等地,在西安先後住了近3個月。從“總協調人”到“空中飛人”的角色轉換,透出了張濤踏實苦幹、勇於擔當的精神,堅定了他讓企業投資落地的決心。

經過反覆磋商,2016年9月30日,總投資45億元的西安隆基年產5GW單晶硅棒項目簽約暨項目開工儀式在龍陵硅基產業園舉行,這一保山歷史上最大的工業投資項目終於落地建設。經過一年的奮戰,2017年10月1日第一根單晶硅棒出爐,截至目前生產方棒3127噸,產值6.3億元,用工170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17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將通過自己的勞動和技能,每人每年從企業獲得3.6萬元以上的穩定收入。

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礎上,2018年3月28日,西安隆基與保山市人民政府就年產6GW單晶硅棒項目簽訂投資協議,該項目投資約34.6億元,達產後年銷售收入約60億元,可實現稅收3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500個。

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調研時,領導幹部和人民群眾對科學技術的渴望和期盼給張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樣才能把高校的科學技術、產業創新、教育教學等優勢資源有效對接到貧困地區,推動地方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結合保山市和大連理工大學雙方的意見,張濤提出“建設研究院平臺、推動科技入保”的建議。為此,他牽頭起草《大連理工大學滇西產業發展研究院實施方案(草案)》《保山市人民政府 大連理工大學共建“大連理工大學滇西產業發展研究院”合作協議(草案)》等文件。2017年8月6日,保山市與大連理工大學簽署共建協議,共同建設保山市第一個產業科學研究院,也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在雲南地方設立的第3個研究院。研究院成立1年來,在科學研究方面重點圍繞保山工業聚集化、城市生態化、旅遊品牌化等開展研究,承擔了保山市相關重要課題5個,組織40餘人次專家學者到保山考察交流,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在人才培養方面,研究院與保山市委組織部聯合開辦工商管理碩士和工程碩士兩個在職班級,由大連理工大學的老師親自到保山授課。作為首批學員,龍陵縣臘勐鎮組織員謝江勇十分激動,“從來沒有想到能在家門口唸985學校的碩士,一定要珍惜機會,努力學習,通過學習轉變思想觀念,提升工作本領。”

“要精準滴灌,不要大水漫灌”。在積極推進研究院發展的同時,張濤始終聚焦資源整合,緊緊圍繞龍陵縣的實際需求,發揮教育優勢,找準主攻方向,確定突破口,定向發力。正是在這樣的堅持下,3年來,張濤整合各類資金、物資約400餘萬元,組織各類培訓、講座50餘次1萬餘人次受益,推動地方教育扶貧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