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數據透出中國經濟穩中有憂

張濤:數據透出中國經濟穩中有憂

張濤: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剛剛公佈的上半年主要經濟統計指標表明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運行態勢。GDP增速在6.6%-6.8%的合理區間微幅波動,工業生產平穩,服務業增長較快,物價水平(CPI)漲幅平穩且低於市場預期,總體就業形勢穩定,城市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以下的較低水平。平穩的經濟運行為下階段繼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部分宏觀經濟指標仍處在低位運行甚至出現下行態勢。客觀準確地解讀這些現象,才能對未來經濟走勢做出合理判斷。第一個重要指標是投資。2018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0%,呈持續回落態勢。從投資的三大構成來看:基建投資出現大幅下滑,部分月份甚至出現了增速負增長,這從另一個角度凸顯了地方債務風險的壓力。製造業投資增速雖回升至6.8%,但依然偏低。從製造業投資細分來看,在去產能背景下傳統制造業投資將持續疲軟,而高新制造業投資保持10%以上的良好態勢,在很大程度上支撐著製造業以及第二產業投資的增速。但是,隨著“貿易戰”威脅的逐步升溫,高新技術投資遭受的負面影響將逐步顯現。在

整體投資增速出現下滑的過程中,房地產投資成為短期對沖基建投資下滑的主要力量,但房地產投資增速持續保持在10%以上的基礎並不牢固。第二個重要指標是消費。在三大增長動力中,消費具有內在的穩定性,因此消費指標的變化重要的是能夠辨識出是短期波動還是長期趨勢。上半年以來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下降除了短期假日效應以外,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佔比最高的汽車類零售增速大幅下滑,而種種這些都是短期因素。從中長期看,我國消費結構由商品消費轉向服務消費的大趨勢沒有變,因此,政策面需要出臺更系統更持續更全面的方案推動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的發展,有效推進消費結構升級。第三個重要指標是先行指標。一些先行指標的波動預示下半年經濟下行風險逐步升溫。例如,新增社會融資大幅萎縮,2018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9.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03萬億元。融資收縮導致企業資鏈已呈現出明顯的脆弱性,這勢必對剛剛有所恢復的民企投資造成壓制性影響。此外,城市地產銷量增速、發電耗煤增速等經濟先行指標的持續下滑都會對未來經濟運行構成下行壓力。

綜合判斷,下面年我國經濟增速會延續微幅下降的趨勢,GDP增速將回落至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