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民族,从青藏高原,被驱赶到了黄土高原

高大的罗都,眼望着远方。

嵬名儿郎,骑马上战场。

越过大河,河水忘记流淌。

翻过高山,云彩四处躲藏。

大白高的王,有十种吉祥。

号角吹响,天神军队无人抵挡。

四方朝贺,带来遍地牛羊。

愿麦苗青青,大地花香。

这是《西夏之歌》所描绘的西夏,我们似乎可以透过这首歌看见西夏曾经的辉煌,雄伟的城墙,疾驰的战马,大漠的号角,满地的牛羊。

究竟是怎样的英雄,才能缔造出如此辉煌的西夏。

纵观西夏的崛起之路,它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细细品读西夏的历史,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十分励志的故事。

西夏是党项人建立起来的国家,而党项人起源于青藏高原。他们本是高原上的孩子,却因为异族的入侵不得不背井离乡。

此民族,从青藏高原,被驱赶到了黄土高原

吐谷浑东进

公元四世纪,鲜卑人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党项人平静的生活,摆在党项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要么迁徙。反抗是不可能的,因为党项人面对的是个疆域东西四千里,南北两千里的庞大帝国——吐谷浑。

最终党项人分为了两拨人,一拨人投降了吐谷浑,另一拨以拓跋部落为首的党项人开始了迁徙之路。

此民族,从青藏高原,被驱赶到了黄土高原

党项人迁徙河曲

最终这支拓跋部落来到了今天青海、甘肃、四川三省交界处的河曲地区。这里虽然位置偏僻,但好在水草丰沛,未尝不是一个宜居之地。

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青藏高原那端又崛起了一个吐蕃王国,就这样,党项人的栖息之地被吐蕃与吐谷浑两个庞大帝国两面夹击,一不留神就会发生灭顶之灾。

此民族,从青藏高原,被驱赶到了黄土高原

吐谷浑与吐蕃

公元七世纪,吐蕃人向东扩张,以咄咄逼人之势不断蚕食党项人的栖息之地。面对岌岌可危的生存危机,党项人又再一次面临投降与迁徙的抉择。

好在上天给党项人关上一道门,也给党项人留下一扇窗。

公元618年,大唐帝国建立,作为一个海纳百川的世界级超级无敌帝国。大唐帝国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时,跟吐谷浑以及吐蕃截然不同。大唐帝国是开放、开明的,主张民族融合的。对待少数民族采取的策略并非消灭,而是羁縻。

此民族,从青藏高原,被驱赶到了黄土高原

大唐帝国

甚至在公元626年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昭告天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李世民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而这时候的党项人,一方面正在遭受来自吐蕃方面的压力,一方面又感受到了大唐帝国“夷汉一家亲”的温暖,心中又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当时的党项人首领拓跋赤辞向大唐帝国表达了归入大唐帝国的意愿,李世民随即任命拓跋赤辞为都督,并赐予皇姓“李”,至此,党项人及其领土并入大唐帝国。

此民族,从青藏高原,被驱赶到了黄土高原

吐蕃灭亡吐谷浑

公元663年,吐蕃灭亡了吐谷浑,党项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成为了吐蕃板上钉钉的待餐之食。

面对来势汹汹的吐蕃,偌大的青藏高原已经没有了党项人的立足之地。党项人随即向大唐求救,好在大唐帝国并没有放弃他们,来自大唐的光芒照耀了党项人,给予了党项人生存下去的曙光。

此民族,从青藏高原,被驱赶到了黄土高原

党项人迁徙黄土高原

同年,党项人开始向唐帝国迁移,来到了长安以北的黄土高原,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宜耕宜牧,党项人在这里一边放牧,一边学习耕田,学习中原的先进文明,并且在这里繁衍生息,落叶扎根,等待他们的将是两百多年的幸福生活。

这就是西夏先祖的迁徙之路,一个从青藏高原而来,扎根于黄土高原,发展于黄土高原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