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做活“水文章”解民愁

東南網12月19日訊(福建日報通訊員 黃寧平 邱國文 )

家門口的水,更清了;家裡的水,更甜了……閩清縣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主題教育中,在找準找實問題、堅持立行立改上爭當排頭兵,以解決群眾的所急、所憂、所盼來檢驗主題教育的成效,為廣大群眾帶來實惠。

芝溪是梅溪的主要流域,從閩清縣池園鎮麗星村村民劉華友家門口流過。每天,漫步於新建的芝溪棧道上,看著一溪清水,老劉十分愉悅。

“以前這條溪是一條臭水溝。”近日,說起芝溪的變化,劉華友感慨地說,近年來,因電瓷業迅猛發展,池園成為工業重鎮,但隨之而來的企業汙水直排、群眾垃圾亂倒、上游養殖業排汙等,讓芝溪的水開始變黑變臭,群眾叫苦不迭。

群眾的關切就是黨委政府的關注點。前不久,池園鎮黨委將芝溪池園段整治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的實踐。鎮裡落實河長制,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為河長的河長辦,通過不斷摸排、走訪,仔細尋找每一個汙染源頭,並依法拆除違規養殖場,督促陶瓷企業“煤改氣”,實現工業廢氣廢水排放全達標。

與此同時,鎮裡還投資300多萬元,對芝溪兩岸菜地、果樹、垃圾實施清理移植,種上綠化樹,建起休閒棧道以及鼠船碼頭、休閒景觀平臺,配建鐵藝造型廊架、石椅等設施。

據統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閩清縣共收集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線索393個。其中,用水難問題在不少村都很突出。

金沙鎮副鎮長、包村領導林益興說,他們在走村入戶調研時發現,隨著村民生活條件逐漸改善和全鎮旱廁改造,村民家家戶戶用起沖水式馬桶,用水需求量更大了。金沙鎮墘面村就是典型缺水村。

“以前,我們在山上砌一個小池子儲水,然後把山泉水引到家裡。”墘面村村民黃開明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民都是將竹子每一節打通,拼接成一條條引水竹管,後來改成水管,但時間久了,水管容易堵塞,只好幾年一換,“一下雨,水就變混濁。晴朗天多了,又沒水喝”。

經過金沙鎮鎮黨委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8月份,墘面村自來水廠改造工程正式開工。日前,從墘面村前往補壋面山,一段500多米長、坡度達六七十度的山路剛剛硬化。山頂,10餘名工人或攪拌水泥,或用手推車推著水泥漿進行澆築。

“等到月底,這個水廂就可以澆築好,可儲存飲用水80噸,足夠我們全村360戶1280名村民喝了。”墘面村村主任鄭存義欣喜地說。

據悉,目前,閩清縣收集的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線索已解決306個,其餘問題線索正在逐步解決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