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河南有那麼多飛地?

饒河清


飛地,指的是不和本土相聯繫但又在行政上受本土管轄的土地。在國際上,著名的飛地有加里寧格勒州(屬俄國)、阿拉斯加州(屬美國)。

在中國國內,也存在很多飛地現象——比如青海省的海西州,就有很大一塊土地不和本土相連,當然國內最著名的飛地,莫過於河北省境內被北京和天津所分割的那塊飛地。

一般來說,國內各省中,飛地數量最多的是河南省。河南省歷史悠久。傳說中的夏朝,既位於河南,因此河南有“最早中國”的說法。

河南有十塊飛地,其中,導致飛地產生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移民因素

南陽市荊紫關鎮所管轄的石槽溝村,被湖北全面包圍。但是行政屬於河南。有說法認為,起初這個村沒有人居住,是湖北境內的荒地,最先在這裡定居的是河南人。最終,到底這個村瀰漫河南風氣,因此被劃歸河南——當然這個原因只是傳說,真實原因待考。

類似情況還有周口留福鎮管轄的小武溝村。

水患影響

中國歷史上,黃河有過多次改道。改道原因中,包括人為洩洪情況。河南範縣的老縣城和幾個城鎮,位於山東境內。

起初範縣歸屬於山東,後來因為便於水利管理,於是將範縣大部分土地劃入河南,但是範縣的老縣城和多個城鎮,卻被包圍在山東境內,出現飛地。

行政規劃

商丘城廂鄉行政上管轄19個村,但是,其中有15個村位於其他城鎮境內。這是因為在行政劃分的時候,出現規劃混亂而導致的。

其實這類原因導致的飛地,在全國大多數省份都存在,不足為奇。

地理因素

鄭州高山鎮管轄的楊橋村。楊橋村系行政村,管轄13個自然村。其中,有3個自然村被其他城市的附屬地區所包圍。這是因為楊橋村境內山地、丘陵太多,將楊橋村分割成了若干個單元,於是出現飛地情況。

產經因素

平頂山石龍區歸屬於平頂山管轄,但是石龍區並不和平頂山本土相連。起初石龍區歸屬於其他市縣,後來由於石龍區發現了煤礦。為了能夠整合煤炭開採,節約人力資源壓縮開採成本,於是,將石龍區劃歸平頂山。

類似這種原因導致的河南飛地還有很多,比如平頂山管轄的舞鋼市。

因此可以這樣理解:總體來說,河南飛地產生的主流原因,是為了整合產經。


藤樹先生


河南的飛地多,但是成因卻各不相同。舉個例子說吧。

河南南陽,在全國的知名度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卻有一件怪事,有個村莊飛到省界之外的湖北省境內,這是怎麼回事呢?

南陽,位於河南省西南部,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面積約2.66萬平方千米,也就比北京、天津兩市面積之和稍小一點兒。人口超過一千萬。這麼大面積和人口的地級市,在我國中部和東部地區倒不多見。

南陽東連駐馬店、信陽,南抵湖北隨州、襄陽、十堰,西邊和陝西為鄰,北邊和三門峽、洛陽、平頂山接壤。南陽位於南陽盆地,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農業發達。

在南陽市西南部,伏牛山南麓的豫鄂陝交界之處,有個縣叫淅川縣,境內有丹水、淅水,古稱丹陽。和南陽其他地方的平原地形相比,淅川縣屬山地地形,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源頭樞紐就在淅川一側的丹江口水庫。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飛”到湖北省境內的村子,叫石槽溝村,歸八九公里外的淅川縣荊紫關鎮管轄。村子坐落在相鄰的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白浪鎮境內,是屬於河南省級的飛地。

省級的飛地是什麼概念?通俗點講,就是涉及到外省的相關方了。這種飛地即使很小,要想調整,處理起來流程也很複雜,要省一級的出面,向上級申請調整。石槽溝村就是這種情況。

石槽溝村面積約0.8平方千米,耕地三百多畝,人也不多300人左右。雖然地處湖北境內,周圍都被湖北的村莊包圍,但是石槽溝村的村民開的車牌是豫R的,座機區號是0377(南陽區號)。

村子面積不大,村民出了村打電話就成了長途+漫遊了。因此,以前為了省錢,有些村民家裡有兩部電話,一部湖北的,一部河南的。後來電話費便宜了,就沒有這樣的情況了。現在手機資費也不高,而且取消漫遊費,有些村民就用的是十堰的電話號碼。

不但電話用的湖北省的,走的路也是和湖北臨時調換的地修的,就連媳婦都是娶的湖北的姑娘,因為這裡是山區,河南的姑娘不願嫁過來。

關於這塊飛地的成因,沒有相關資料記載。不過有三種流傳的說法:一種是陪嫁說,一種是遷徙說,還有一種是剿匪說。

陪嫁說認為,石槽溝村當時是因為湖北嫁閨女給河南人,把這塊地當作嫁妝一起送給了河南。這在今天看來不可思議,但是在古代土地私有的情況下,大地主將這塊土地作為嫁妝還是有可能的。而且這塊土地西面、南面、北面三面環山,北面是條山溝,在當時農業社會看來,也不是什麼太好的土地。

遷徙說認為,村裡主要的兩大姓賈、王兩家祖先是從山西洪洞縣遷徙到河南內鄉,後來又遷徙到石槽溝村的。時間大概是清朝道光年間。因為這裡當時是歸荊紫關鎮管轄的,就一直延續下來了。

這種情況在古代是有例可循的,地廣人稀的年代,誰開荒就是誰的,只要向官府繳稅就可以了。後來劃分區劃的時候,大都根據原來的戶籍地作為判斷標準。在福建省某些地區有一些飛地村落,就是因為先輩遷徙而形成。

剿匪說認為,以前在石槽溝村北面有個洪門寺,但是寺廟裡的和尚卻不務正業,仗著武功高強,山高皇帝遠,胡作非為。當時鄖縣(今十堰鄖陽區)官府離這裡太遠,近百公里山路,又不好走,等官兵趕到,土匪和尚早跑沒影了。官府一直拿他們沒辦法,後來讓較近的河南官府代為處理,將那些無法無天的和尚一網打盡。後來湖北乾脆就將這塊地方給了河南,由荊紫關鎮管轄。

傳說就是傳說,因為沒有相關資料記載,或許這將成為永遠的迷案。其實這都無所謂,不管歸屬哪裡,只要老百姓過得幸福就好了。

因為是比較特殊的飛地,如今得到河南方面較高的關注度,石槽溝村因而獲得一些特別扶持,成為新農村試點村,村民生活各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地圖帝


一、河南濮陽範縣老縣城飛地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位於北部的範縣老縣城四面不與河南接壤,是真正意義上飛地,而它與山東的櫻桃園鎮也融為一起,這裡的人們從新縣城到老縣城也要跨省,非常有趣。

而範縣飛地的形成是由於1964年的行政區域重新劃分,當時為了洩洪需要,就將範縣金堤河以北的區域劃歸山東,山東和河南在此也是以金堤河為界,但範縣縣城卻在河的北邊,因此便形成了飛地。

二、南陽市淅川縣荊紫關鎮石槽溝村

荊紫關鎮是當地有名的古鎮,而石槽溝村距離河南邊界最近也有兩公里,據說石槽溝村原本無人居住,在明初時候從山西過來的兩家人在內鄉居住後,後又遷徙到石槽溝。至今這裡的人們還保留著河南吃麵條、聽豫劇的風俗習慣,在行政區劃也是屬於河南,因此也是一個非常奇特的飛地。

三、周口市沈丘縣留福鎮小武溝

這個飛地是這三個飛地中最小的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位於安徽省臨泉縣張營鄉武溝行政村內,供電也是由安徽供給,但在行政區劃上卻屬於河南周口。這塊小型飛地的形成是由於1975年河南中東部遭遇洪災,位於河南姜營鄉的幾戶居民遷徙到了附近的張營鄉,從而形成了小武溝,如今武溝行政村中得自然村也是分屬河南安徽兩省管轄。

總之,河南這三個飛地最為典型,但距離河南邊界都非常近,在生活習慣上也沒有過多的差別。

至於還有什麼飛地,歡迎在評論區補充留言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strong><strong>


河南這些事兒


河南為什麼有這麼多飛地?這真實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什麼是飛地,就是指完全被行政管轄權與自不同的土地包圍的土地。世界上最著名的飛地莫過於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這塊徒弟瀕臨波羅的海,地理上處於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的包裹之中,跟俄羅斯完全不接壤,但它卻是俄羅斯地地道道的飛地!相同的情況還是直布羅陀,雖然跟英國很遠,跟西班牙很近,但卻屬於英國管轄。

如題主所說,河南的確有很多飛地,粗略統計一下竟有十塊之多!在山東、河北、湖北,都有河南的飛地。其中比較典型的是河南濮陽市範縣老縣城,該地流傳著一句俗語“全國一大怪,縣城設在省界外。”“山東省裡有個河南縣,河南省內有個山東鄉,山東鄉里有個河南村,河南村裡住著山東人”。這是說河南範縣的縣城以及鎮政府坐落於山東省境內,成為了一塊飛地。範縣之所以處在山東地理範圍中,主要是當年治理黃河的需要。在建國之前,範縣其實是屬於山東省。建國之後由於洩洪的需要,就把範縣以及其他幾個縣級地區劃給河南,至於原先屬於範縣的幾個城鎮則是被“落”了下來,還是歸屬山東,因此就被包圍了起來。

除此之外,造成飛地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歷史。地理上有一個怪現象,就是反是歷史越悠久、文明越複雜的國家,其邊境線就越複雜。如果不信,我們可以去翻看一下世界地圖。在東亞、西歐、阿拉伯地區,都是歷史悠久的有燦爛文明的地區,這些地區的國界線一般都比較複雜,走勢蜿蜒曲折,甚至飛地也不少!但是在北非、北美、中亞這些歷史相對不那麼久遠的地區,其國境線就沒有多少彎曲,有的甚至直接就是一條直線!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無非是歷史越悠久的地方,其邊境上的你爭我奪就越多,地塊的歸屬就遠比歷史段的地方複雜,所以劃界就越複雜。

話題回到河南。河南為什麼那麼多飛地,毋庸置疑,這跟歷史也有很大關係。因為歷史上,河南長期都是華夏文明的中心,在這塊土地上誕生和湮滅了大大小小數量數不清諸侯國,諸侯國之間都你爭我奪,恩怨情仇,都對今天河南的劃界有著間接影響。曾經的戰國第一強國——魏國,只要就是今天河南的範圍。魏國就是一個飛地眾多的國家。翻看一下當時魏國的地圖,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河南也飛地眾多了!




週週說古今


大到省級小到村級,在中國很多都存在著飛地,而在國外甚至國家級的飛地也都存在,故不同級別、不同地區形成飛地的原因也是不同的。


河南因為歷史條件和地理環境複雜,所以很多飛地形成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論。

下面我們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下河南與眾不同的神奇飛地。

一、範縣——“插入敵人心臟的飛地”

在河南範縣縣城有一條由南街和北街組成的大街,經常會發生一些讓人哭笑啼非的事情。比如住在南街的王婆去北街的孃家卻需要“出省”。再比如住在南街的一個人非要給北街的鄰居寫信,結果這封信先由鎮郵政所寄出,再經過莘縣、濟南、鄭州,最後到範縣送到那個鄰居的手中足足花了15天時間。而如果南街的這位朋友直接把信送到鄰居家,只需花五分鐘。這就是發生在範縣這塊飛地上的魔幻現實。

在範縣有一大片櫻桃園,範縣整個縣城就被這個巨大的櫻桃園包圍著。但令人尷尬的是,這個櫻桃園在行政關係上卻隸屬於山東莘縣的櫻桃園鎮。所以在這塊地界就形成了“山東地裡有河南縣,河南縣裡有山東鎮”的獨特現象。而如此混亂的行政規劃背後的故事還得從1952年講起。




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1948年中共曾在豫冀魯三省交界地帶成立過一個平原省。但3年後這個曇花一現的平原省就被撤銷了,而其下轄的縣市就又劃歸回原有的省份。範縣重新回到山東,隸屬於聊城地區,縣城駐在今日的山東莘縣。時間走到1963年,這一年位於河南、山東兩省交界地帶的金堤河遭遇特大暴雨。面對暴雨成澇的威脅,位於上游的河南省只能開閘洩洪。結果兇猛的洪水一發就不可收拾,直接就把下游山東範縣、壽張縣的農田給淹了。

兩省百姓因為這事就吵起來了,事態嚴重了起來,為了合理協調好兩省的水利糾紛,國家特地發文決定撤銷山東壽張縣的建制,從而將原分屬壽張、範縣兩縣管理的金堤河南部整體劃歸範縣,而原隸屬於範縣、莘縣的金堤河北部就整體劃歸莘縣。

經過重新調整,原本交叉難解的金堤河分段治理難題一下子就變得明朗了。但當時為了更好的防汛,上級部門卻把範縣縣城留在了山東,而縣城附近的幾個村就順勢成了範縣的轄區,但外圍更大的櫻桃園鎮卻還是隸屬於山東莘縣。所以這塊隸屬關係混亂的地界就像一個洋蔥,雖然層次分明,但每一層卻屬於不同的主人。




二、淅川石槽溝——歷史典故傳下來的飛地

在河南淅川縣同樣有一塊神奇的飛地——石槽溝,這個村子有點像中國孤懸海外的臺灣島,飛進了湖北的深山裡。石槽溝村很窮,只有74戶人家,全村加起來一共257人。村裡85%的媳婦都是湖北人,包括建築風格、民俗方言都和湖北荊楚文化很像。而關於這塊神奇飛地的由來,據當地村民講述,是出自一個世代流傳的歷史典故。

石槽溝賈姓居多,賈姓祖上原本是河南內鄉縣賈溝村人,當年因為逃難來此定居。有一年賈氏家族與附近湖北省的吳氏家族發生了土地糾紛,因為地方官員處理不了,案子就傳到了皇帝那裡。皇帝哪有多餘的時間管這等雞毛蒜皮的小事,直接就傳令石槽溝附近的鄂豫兩省地方長官,說誰能了斷此案,石槽溝就歸誰管理。

當時的淅川縣令毛遂自薦,很快就憑藉著出眾的能力處理好了這事,所以自然石槽溝就歸淅川管理了。此後,石槽溝一直隸屬於淅川縣至今。

河南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飛地,歡迎河南的朋友留言告知。


夏目歷史君


什麼是所謂的飛地?它是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通常是指那些隸屬於某一行政區,但是與本區域不相連的土地。如果某一行政區擁有了一塊飛地,沒有辦法通過自己所屬行政區“直接”管理,必須“飛”過去。


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省份或者地級市,其實都可能有著自己的飛地。流落在外的土地叫做飛地,外部流落在我們這裡的也是飛地。至於河南地區的飛地則是比較多,有著十塊。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看看有沒有你的老家。

南陽市淅川縣荊紫關鎮石槽溝村,該村僅有一平方公里大小,人口也是不足500人。位於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白浪鎮中心地帶,但是卻在行政劃分上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浙川縣荊紫關鎮。

早些時候石槽溝村並沒有人住,先是一對王姓與賈姓的夫妻最先移民過來,因為山上有石槽,村裡又有溝,所以起名石槽溝村。他們祖輩上是河南人,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風土習俗都和河南很像。儘管長期被湖北包圍,甚至是連媳婦都是湖北人,但是底子上還是河南。


濮陽市範縣老縣城,該地流傳著一句俗語“全國一大怪,縣城設在省界外。”以及“山東省裡有個河南縣,河南省內有個山東鄉,山東鄉里有個河南村,河南村裡住著山東人”。這是說河南範縣的縣城以及鎮政府坐落於山東省境內,成為了一塊飛地。

範縣之所以會形成飛地,主要是因為當年黃河洩洪。在建國之前,範縣其實是屬於山東省。建國之後由於洩洪的需要,就把範縣以及其他幾個縣級地區劃給河南,至於原先屬於範縣的幾個城鎮則是被“落”了下來,還是歸屬山東,因此就被包圍了起來。

周口市沈丘縣留福鎮小武溝,這塊飛地位於安徽省境內。在這裡居住的村民,是從位於河南省境內的姜營行政村遷徙過來的。該行政村位於河南與安徽交界地,中間有一條汾泉河,以河上的閘口為界劃分的兩個省份。雖然是搬遷到了安徽境內,但是還是河南戶口。


商丘永城市城廂鄉位於商丘永城市的西部,下轄19個村,其中的15個行政村以及鄉鎮政府都位於城關鎮。而另外的四個村,則位於城關鎮以南地區,因此也就成為了飛地。這是因為城鎮規劃過程造成的,歷史淵源並不多。

鄭州市上街區位於滎陽市,歸屬鄭州市管轄,成為鄭州市的一座衛星城鎮。上街區除了是鄭州市的飛地之外,上街區自己還有一塊飛地,它位於鞏義市小關鎮。兩塊飛地的行成,主要是因為該地區以鋁材生產為主。鄭州市在兩個地區都有鋁材企業,上街區的形成是典型的依企而建社區。

鄭州市滎陽高山鎮楊橋村和鞏義市接壤,該村主要是山陵地區,下面管轄了13個自然村。其中有三個自然村被鞏義市包裹,形成的原因是山陵地貌。

洛陽市吉利區歸屬於洛陽管轄,但是地理位置卻是在黃河北部的孟縣境內,與洛陽市隔了一條河。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天下這腰脊,南北之咽喉"的說法。該地區形成主要是因為黃河數次變道,逐漸的把該區分了出去。


平頂山石龍區歸屬於平頂山管轄,本來不屬於平頂山,是歸屬於寶豐縣以及魯山縣共同所有。這是因為該地區煤礦豐富,為了更好的發展煤礦產業所以在這裡硬生生的畫出一個區,直接歸屬平頂山管轄,因此也就成了平頂山的飛地。

平頂山舞鋼市和石龍區的原因差不多,也是因為這裡的礦藏比較豐富。為了發展的需要,把它直接歸屬平頂山治理,在該地區劃立區,後來在1977年撤區建市,曾經成為了平頂山的飛地。

河南絕大部分的飛地就都在這裡了,之所以會有如此“奇觀”的形成,除了像石槽溝橋村這種歷史原因。絕大部分都是為了建設的需要,比如說在這裡發現了礦藏,但是他的直屬行政區太小沒有能力管理,就被直接劃到更大的行政區管轄。這也從側面體現了,在建國的初期,我們對於煤炭、鋼鐵等行業的重視。

在中國的領土上,除了像河南這麼多飛地之外,其他地區的飛地也不少。比如河北省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本來是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但是他與廊坊之間卻夾雜了北京和天津。他們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我們對於直轄市的劃分,即北京、上海、天津、重慶。



江蘇省無錫市的飛地宜興,本來隸屬於無錫市管轄,但是兩者中間加了一個常州市的戚墅堰區。這塊飛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被太湖隔開了。還有就是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由於洪澤湖的出現,盱眙縣被一分為二。想要從陸地過去需要經過安徽省境內,否則只有水路。

山東省濟寧市飛地微山縣,它是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管轄。但是微山縣旁邊有一個微山湖,就是鐵道游擊隊當中的。因為他的出現,把整個微山縣從濟寧市“擠”了出去。微山湖的兩邊一個是濟寧市,另一個是棗莊市,微山縣歸屬濟寧市卻靠近棗莊市。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沱沱河流域,它位於青海湖的西部,北部是甘肅省,靠近西藏自治區。還有新疆克拉瑪依市飛地獨山子區,他的周圍都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管轄地,而它歸屬於克拉瑪依市治理。

後面這些飛地的形成, 並不是像河南礦區分佈不均勻的原因。而是因為自然因素,比如說山川河道等。在國際上面比較典型的飛地,比如說美國在俄羅斯附近的一塊飛地阿拉斯加。


史之策


看了這麼多回答,我覺得河南飛地相比於其他省份直轄市,不是很明顯啊!都是小飛地,這在大部分省份都存在吧。比如上海在安徽,浙江,江蘇都有飛地,其中與安徽都隔了一個省,這比河南飛地明顯多了吧。北京在東北還有飛地呢,所以河南飛地和很多其他地區比,沒啥特別的。


明蘭是個小可愛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河南那些事兒。(約500字,閱讀需2分)

聽到“飛地”這個名字,很多人會疑惑,難道地還會飛了不成。

還真有這樣的地,本來屬於這個省或者市的,非要跑到別的省市,就好像長了腿一樣,故稱飛地。

在今天的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白浪鎮,有一個名叫石槽溝村的小地方,若是你去當地,問他們是哪裡人,他們定會說,我是河南人。

沒錯,他們的身份證上,寫的是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石槽溝村。

這個屬於河南的村子為什麼會孤懸於湖北呢?

這要從一段特殊的歷史說起,幾百年前,石槽溝這片土地上並無人居住。有王、賈二姓人家,明初從山西大槐樹南遷至河南內鄉的師崗,以為師崗地區處於秦嶺餘脈伏牛山中,所以當地生活條件也不太好,於是就向外尋求出路,到了與河南相鄰的湖北石槽溝這個地方。

幾百年來繁衍生息,這個1400畝大小的地方,人口三百人左右。這個地方堪稱一個小小的世外桃源,周邊都是山,進出不易。

解放初期,湖北省洋溪鄉政府工作人員來動員石槽溝村民隸屬湖北,但是村民堅持認為他們是河南人,世世代代都是,故而堅決不歸於湖北。

這塊地就這樣成為河南省的地盤,飛落在湖北省。

雖然這個村子四面都是湖北人,小孩上學、醫療衛生、婚娶,都有諸多的不方便,但是河南人的歸屬感和向心力始終是這些人戰勝萬難的動力,一直堅持著自己心中的根,守護這河南的風俗文化。

石槽溝村

這只是河南眾多飛地的一個例子。其他的諸多飛地,如河南濮陽範縣的城關鎮,飛入山東境內;周口市沈丘縣留福鎮小武溝,飛入安徽省境。等等。

每一塊飛地,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歡迎關注@歷史寶藏,更多河南歷史文化原創內容,值得期待。

歷史寶藏


許多人一聽說飛地,腦子裡肯定第一先想到,飛行的土地?還是會飛的土地?其實都不是,飛地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某一個地方處於A地區,但它又屬於B地區管轄,就像憑空出來的一樣,因此被人們稱為飛地,中國飛地最多的地方,個人認為河南應當算其中之一,因為它與山東、陝西、湖北等省接壤,因此飛地的情況頻發,在歷史上弄出不少笑話,有的地區至今還未做出改變,那麼為什麼河南,會有那麼多的飛地呢?

河南處於中原地帶,是古代戰爭的頻發地,因此歷史上有許多王朝,都把首都建立在河南,當然了河南飛地之所以形成,也是有各種原因存在的,例如下面我們所說的範縣,上面也說道,山東、河南二省接壤,是自古以來的鄰居,範縣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是歸屬於山東的,但從管理上來說,又歸河南政府所管,在這座縣城之中,你幾乎可以幾步就出省。

之所以會形成如今的局面,是因為1948年曾經成立過一個平原省,但僅僅持續三年,便被撤下省的稱號,其隸下的縣市,又劃分回原來的省份,範縣一開始屬於山東聊城地區,1963年河南、山東邊界發洪水,河南為了洩洪開閘放水,卻沒想到把山東範縣、張縣等地給淹了,兩省人民因此展開爭吵,上方為了安撫民眾,經過一系列的整改,範縣這才成為河南所管。

而在河南的淅川縣石槽溝村,也出現一個相似的情況,不過不同的是,範縣是近代才有的,而淅川縣是自古以來。淅川縣的石槽溝村十分貧窮,坐落在大山之中,四面林山密佈,交通非常不方便。這個村子僅有74戶人家,大部分的女人是湖北人,根據當地的居民所說,此地的由來是一戶賈姓人家。

據說這家人原本是河南賈溝村人,因為逃難的緣故,才來到湖北定居,但因為與當地的吳姓家族所不合,導致鬧到了公堂上,當地官員無法裁斷,便上書給當時的皇帝,但皇帝日理萬機,國政繁忙,哪兒功夫處理兩家土地糾紛的事情,因此便下令讓湖北、河南兩地的官員斷案,哪一邊贏了,石槽溝村就數誰的。

相信結果大家已經知曉,淅川縣的縣官憑藉自己的才能,很快的將此事處理完畢,因此石槽溝村,也歸於淅川縣所管,以至於發展到現在,結果仍舊是一樣的,河南的飛地的很多,但是成因也是千差萬別,當然了這些說法也是一家之言,作為參考就可以了,千萬不可盡信,不過也有點好處,就是因為石槽溝村的關注度,政府給了很多扶持,當地村民們的生活,相信也會過得越來越好的。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河南飛地多的一點解答,其實嚴格一點來說,河南的飛地數量,只是屬於中等偏上,青海省才是我國飛地面積最大的。


木劍溫不勝


飛地的形成各有各的原因吧,到現在還存在,主要的一點還是所謂的飛地也沒有什麼重要的資源或地位,說白了就是屬於姥姥不疼爺爺不愛的那種地方。大家都不想要,就只有沿襲之前的就舊的制度了。坦白來說,這樣的地方對於當地的老百姓來說是十分的不方便的。從便民的方面來講,應該尊從屬地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