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反超比亚迪事关重大

日前,有国外专家指出,特斯拉累计销量超越比亚迪,这是继2016年特斯拉被比亚迪超越之后再次实现反超。看似两大电动车巨头在轮流坐庄,实则意味着新能源市场重新洗牌时期悄然而至。

特斯拉反超比亚迪事关重大

来源:Kevin Rooke视频截图

美国数据专家凯文·鲁克(Kevin Rooke)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份,特斯拉累计向消费者交付了80.7954万辆电动汽车,比亚迪则累计交付78.715万辆,两者相差2.0804万辆。就交付数据而言,特斯拉已超过比亚迪,成为了新一期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特斯拉反超比亚迪事关重大

特斯拉反超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补贴退坡的结果。从凯文·鲁克的历史统计数据看,在2016年之前,特斯拉的销量保持领先;而2016年之后,比亚迪销量反超特斯拉,并将这一优势持续到2019年,如今又被特斯拉反超。从2016年起,比亚迪之所以能够超越特斯拉,原因是中国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动了新能源车市场高速增长。在此情况下,比亚迪的电动汽车销量跟着市场大盘“水涨船高”——从2016 年的累计销售10.2465万辆,飙升至2018年的22.9126万辆。今年下半年,补贴大幅退坡,中国新能源销量四连降,比亚迪同样遭遇四连跌,因而被特斯拉再次反超。

特斯拉反超比亚迪事关重大

特斯拉反超比亚迪,意味着2020年新能源车市场排位赛提前鸣枪。2020年新能源补贴将会退尽,“双积分”政策压力下新能源车市场将展开新一轮排位赛,合资公司、造车新势力、本土品牌三方势力将开启“赛马模式”。长城汽车副总裁、欧拉品牌总经理宁述勇认为:“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迎来‘三国杀’的时代,此役决定着未来的市场格局。”作为造车新势力的特斯拉重夺全球销量冠军,显然获得了先发优势。从消费需求看,以分时租赁为代表的共享出行市场趋于饱和,面向个人用户需求的新能源车市场潜力巨大,加之高端车需求本就旺盛,高端用户更加注重品牌,因而特斯拉的优势非常明显。在具体操作层面,特斯拉已然积极布局。12月9日,有消息称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国产Model 3已经被运离工厂,被推测是在被运往客户配送中心。

特斯拉反超比亚迪事关重大

特斯拉反超比亚迪,意味着中国以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或将失去先发优势。在补贴政策扶植下,中国新能源车市出现低端车销量暴涨的结构性过剩局面。比亚迪电动化汽车销量冠军易主,表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面临着洋品牌的巨大冲击,这对于主要集中在低端电动车市场的中国品牌而言绝不是好消息。从市场结构看,特斯拉价格最低的Model 3起售价为35万元,而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售价基本在20万元以下,今后特斯拉站稳高端市场再向下探非常容易,而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向上仰功则异常艰难。从产品结构看,特斯拉全部为纯电动车型,比亚迪纯电动车型(BEV)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累计销量才能与特斯拉匹敌。很明显,虽然本土电动车在政策扶植下已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今天洋品牌在燃油车领域抢占中国品牌市场的现状,明天或将在电动汽车领域重演。


特斯拉反超比亚迪事关重大

特斯拉反超比亚迪,反映出以电动汽车为主要技术路线,规定销量目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做法需要深刻反思。近期,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5%左右。以销量为目标发展新能源车的规划路径,暴露出《征求意见稿》顶层设计不足,原因是并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汽车。所以,业内人士建议设定节能减排的目标,汽车企业为了达标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路线,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推动技术进步,而不是规定技术路线和规划销量目标,并且为了销量达标而用纳税人的钱补贴新能源车制造企业。因为即便中国企业在补贴下夺得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第一,在失去补贴后被反超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站在新能源汽车长远发展的角度审视特斯拉反超比亚迪,它发生在中国新能源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关键时期,这绝非是偶然事件,而应该引起全行业足够的重视和反思:我们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初衷是什么?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