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單的硬盤其實有很多祕密,帶你瞭解硬盤的另一面

說到硬盤估計大部分小夥伴對他都不陌生,其中估計有很多小夥伴都拆裝過硬盤,但是關於硬盤大家除了看到外表外,還知道哪些方面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硬盤的那些事。

看似簡單的硬盤其實有很多秘密,帶你瞭解硬盤的另一面


由於知識點較多我將分段和小夥伴來討論硬盤相關,不過個人聲明由於每年硬盤隨著種類,工藝不一樣有可能我說的不一定都對,如果大家發現哪裡需要補充的請留言說明,我始終堅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第一部分 硬盤的外觀及品牌

第二部分 硬盤的種類

第三部分 硬盤的協議


接下來我們就先從第一部分開始介紹,由於本文較長,請大家耐心看完,重點都在後面。

第一部分 硬盤的外觀

硬盤的外觀就硬盤來說這些年也經過了巨大變化,從傳統的機械硬盤,逐漸到現在的SSD固態硬盤,在固態硬盤中有延伸到m.2固態硬盤,不僅在外觀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速龍上也得到飛的提升,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幾種類型硬盤的外觀。

機械硬盤 其實這個應該不用太多介紹,就是傳統的硬盤,基本上玩過電腦的人都知道,機械硬盤主要優點就在於容量大,價格便宜,缺點就是速度慢,噪音大,不抗震,並且體積較大,功耗和發熱量也較大,不過由於數據的恢復性較強,保持時間之久屬於辦公以及數據存放的首選硬盤,外觀請看下圖。

看似簡單的硬盤其實有很多秘密,帶你瞭解硬盤的另一面


SSD固態硬盤 關於這個固態硬盤由於這些年硬件不斷的發展,速度也不短提升,硬盤在接口上也有巨大的變化,而固態硬盤同樣也衍生了好幾種接口,最為常見的就是和傳統機械硬盤一樣採取SATA接口接口的固態硬盤,以及目前全新接口的M.2接口硬盤,由於用途不一樣部分電腦還採用了pcie接口的固態硬盤。


看似簡單的硬盤其實有很多秘密,帶你瞭解硬盤的另一面


第二部分 硬盤的品牌

外觀介紹完了,我們再來認識一下硬盤的品牌,目前來說做硬盤的廠商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固態硬盤但是做傳統硬盤的廠商並不是太多,主要有西數,希捷,東芝日立,三星現在市面上活躍最多的機械硬盤廠商有西數,希捷,冬芝。

看似簡單的硬盤其實有很多秘密,帶你瞭解硬盤的另一面


相對來說固態硬盤廠商就比較多了,除了傳統的機械廠商還有很多板卡廠商,存儲廠商也加入到固態硬盤行業,最常見的有三星,浦科特,英特爾,海盜船,閃迪,金士頓,影馳,七彩虹,光威,阿斯加特,紫光,等....

看似簡單的硬盤其實有很多秘密,帶你瞭解硬盤的另一面


第二部分 硬盤的類型

上面我們隊硬盤外觀進行了一個大體的認識,接著我們就來談談硬盤的類型,這部分大家還是注意看吧,有什麼疑問請留言探討,盤從類型上來說分為機械硬盤,固態硬盤兩種,接下來我就詳細的進行介紹。

㈠ 機械硬盤

先來說說機械硬盤,上面我們對機械硬盤的外觀進行了一個簡單介紹,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來說說,從品牌上來說機械硬盤目前也就希捷和西數最為常見,我就重點說說這兩個品牌。

先來看看機械硬盤的結構,機械硬盤由磁盤,磁頭,主軸馬達,磁頭臂,永磁貼,起落停泊區,空氣過濾片等組成,主要是靠電機高速旋轉磁盤,靠磁頭來讀取數據,轉速的快慢以及緩存的大小決定著機械硬盤運行的速度,其外觀尺寸常見有3.5英寸和2.5英寸,3.5英寸主要用於桌面級,而2.5基本上用於筆記本。


看似簡單的硬盤其實有很多秘密,帶你瞭解硬盤的另一面


小夥伴平時在選硬盤的時候常常會看到一些參數,比如西部數據(WD)藍盤 1TB SATA6Gb/s 7200轉64MB ,其中wd指品牌也就是西數,SATA接6gb/s也就是說支持SATA接口傳輸速度為6gb/s,其中7200指轉速,64mb指緩存,所謂的緩存就是提前把內存中要讀寫到機械硬盤的數據提前放到緩存區域以提高硬盤的速度,理論上緩存是越大越好,但是還是要根據硬盤的讀寫速度綜合判定,不過目前機械硬盤最大緩存也就256MB。

延伸知識: 這個硬盤轉速目前家用級別最為常見的是5400轉和7200轉,其中7200轉多用於臺式機,5400轉一般用於筆記本,由於筆記本比臺式機空間狹小硬盤次寸上採用的2.5英寸,臺式機基本上都是3.5英寸,緩存方面常見的是32m 64m 128m 256m,以前老的老電腦還有8m,不過現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估計會有一部分小夥伴有疑問,為什麼筆記本轉速很多都是5400轉,7200轉非常少,是不是筆記本不適合用7200轉,其實這個並不是筆記本不合適,

主要因為如果筆記本轉速過快溫度就會上升,導致筆記本發熱過大,筆記本不像臺式機空間那麼大,散熱本身就是問題,另外一個就是轉速提高後那麼噪聲同樣也會變大,同時功耗也會變高,那麼就意味著更加耗電,將會大大縮短筆記本的續航,所以綜合以上幾個方面廠家一般對低功耗版本的筆記本都會採用5400轉,只有部分標壓遊戲本採用7200轉。



接下來說說機械硬盤顏色以及系列,其實現在都是固態硬盤當道,很多人都快不知道這些知識點了,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聽別人說什麼金盤,藍盤,酷魚,酷鷹其實這些主要是兩大傳統硬盤廠商對自己機械硬盤的整體定位,下面我詳細說明。

西數

其實用顏色來區分定位是西數自己定位的,也只適合西數根據顏色來區分,不適合其他任何一個品牌。

金盤

金盤顧名思義肯定在所有硬盤中性能是非常高的,但是他定位於企業級硬盤,價格相比其他系列要貴的多,不過西數提供五年保固,金盤的工作負載容性能,容量,功耗,比其他幾個系列高的多,是中小型企業搜選。

藍盤

藍盤也是目前小夥伴見得最多的一種,也就是我們家用電腦常常使用的一種硬盤,價格適中,性能相對來說也非常不錯,穩定性和數據存儲性能都非常好,是家用級數據存放,遊戲影音首選盤。

黑盤

黑盤相對藍盤速度更快,其中很大一部分將黑盤用於遊戲電腦上或者高性能服務器,黑盤主打的就是高性能硬盤,但是缺點同樣明顯那就是發熱量,功耗,以及噪聲要比其他幾個系列大的多。

綠盤

綠盤聽名字大家是不是覺很環保,其實綠盤主打節能,低功耗,低發熱量,轉速低,低噪聲,大容量,但是在性能上必定會有所降低,一般用於大容量數據存儲,不適合遊戲或者系統盤使用。

紫盤

紫盤其實也可以叫做監控盤,這個系列性能都不是很高,主要長時間運行,據官方稱,紫盤,經過了專門的監控兼容性測試(包括CCT認證),能夠24×7不間斷運行,平均故障間隔時間100萬小時,非常適合家用、SOHO、中小企業。

紅盤

紅盤是西數推出的針對NAS市場的硬盤,主要面家庭或小型企業NAS小夥伴,主打功耗較低、發熱量低,噪聲低、可以長時間不斷地連續工作,整體性能和綠盤差不多。

看似簡單的硬盤其實有很多秘密,帶你瞭解硬盤的另一面




希捷

寫下來說說希捷,希捷相對來說就沒那麼多系列了,也沒那麼多顏色,只是簡單的用幾個動物名稱來區分定位。

酷魚

酷魚這個系列主要用於家用辦公,和西數的藍盤基本上是一樣的,建議家用存儲數據,遊戲影音選擇,面臨的主要群體就是家用PC,目前酷魚已經到了第五代了,相對來說酷魚系列硬盤在噪聲這塊控制的相當好,應該算是機械硬盤中比較安靜的了。

酷狼

酷狼主要面對的群體是小型企業文件服務器或者是家用NAS系統,其中酷狼Pro比較適合高端企業用戶。

酷玩

這個系列準確的來說在機械硬盤中屬於混合硬盤,也就是說在傳統的固態硬盤中加入了和固態硬盤一樣的閃存顆粒,速度可以媲美固態硬盤,但是必定這個閃存容量並不大,和真正的固態硬盤來比相差甚遠,不過在機械硬盤中性能還是非常不錯,主要適用於遊戲盤使用。

酷鷹

酷鷹系列主打安防,這個系列專門針對安防監控設計,能保證7*24全天候運行,並且可以做到發熱量地,運行安靜,是安防監控首選系列。

銀河

銀河系列屬於企業級的存儲盤。非常適合適合公司內部的大數據存儲,支持全年高負荷運行,並內置加密技術,讓數據更安全,在功耗上面也是控制的非常好,真正的做到功耗低,性能穩定,數據安全係數高。

看似簡單的硬盤其實有很多秘密,帶你瞭解硬盤的另一面



固態硬盤

上面我們介紹了機械硬盤,接下來我們開始說固態硬了,固態硬盤相對來說就就沒有那麼多顏色和系列了,但是在接口上有非常大的區別,其中ASTA接口和M.2接口差距是非常之大,接下來我們就來仔細的看一看。

SATA接口固態硬盤

SATA接口3.0的固態硬盤,其實就是沿用了原機械硬盤接口,但是其速度要比機械硬盤快的多,機械硬盤的理論讀取速度在150M左右,部分固混可以超過200M,而SATA固態硬盤讀取速度能到到500M,理論傳輸帶寬6Gbps,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接口對比:

看似簡單的硬盤其實有很多秘密,帶你瞭解硬盤的另一面

M.2接口固態硬盤

M.2接口是近幾年比較主流的硬盤,其傳輸速度要比傳統的SATA接口要快,不過前提需要看硬盤支持那種協議走的那種總線,一般來說走PCIE總線速度要比SATA總線的速度要快的多,如果走SATA總線那麼基本上和傳統的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速度差距並不大,所以大家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主板支持的類型來合理選購。

看似簡單的硬盤其實有很多秘密,帶你瞭解硬盤的另一面

這裡估計很多人有疑問了,為什麼PCIE總線要比SATA總線快,主要原因是他們所走的通道不一樣,SATA通道理論帶寬速度只能達到6Gb/s,理論速度750MB/s,但實際傳輸速度到600MB/S就到頭了,到500M就算不錯的了,而PCIE理論帶寬可以達到10Gb/s以上甚至更高傳輸速度可以上千MB,所以看似都是M.2但由於走的路不一樣,速度也完全不一樣,這個就需要看主板是否支持了,一般來說所有主板的參數裡面都會寫到。


我們常見的M.2規格有有2242、2260、2280三種,長度有30MM,42MM,60MM ,80MM以及110MM,但是寬度一致都是22mm,除此之外接口也有所不同可分為socket2和socket3,Socket2支持SATA、PCI-E X2接口,最大的讀取速度可以達到700MB/s左右,寫入可達到550MB/s左右,Socket 3支持PCI-E ×4接口,理論帶寬可達4GB/s,相比之下速度要快的多。


如果還想知道更多關於M.2規格,以及相關知識,可以直接在今日頭條手機APP的搜索欄中輸入M.2規格,將會出現很多關於M.2的信息供你參考,具體操作如下圖:

看似簡單的硬盤其實有很多秘密,帶你瞭解硬盤的另一面



第三部分 硬盤的規範協議

說道這個協議,我們就必須要知道傳輸總線以及傳輸接口,所謂的傳輸總線就是電信號所需要走過的路,這就好比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一個道理,他決定著你走這條路的速度與快慢,這就好比你走普通鄉道給由於道路本身崎嶇狹窄給你限速60KM/時,而高速公路由於道路又寬又大可以達到120km/時,而這個電腦傳輸總線也就是這個意思。

看似簡單的硬盤其實有很多秘密,帶你瞭解硬盤的另一面


至於傳輸接口我上面已經說了,目前常見的也就SATA MSATA以及M.2接口,其中IDE和PCIE接口我並沒詳細說明,主要是IDE以及完全過時只有老電腦在用,而PCIE也只應用在部分高端電腦,所以屬於兩個極端,這個接口決定這傳輸速度,這就好比總線屬於公路,接口就屬於公路入口,也就是說哪怕你公路再好要是入口太小,再好的車也進不去,所以接口也是非常重要。

看似簡單的硬盤其實有很多秘密,帶你瞭解硬盤的另一面


最後就來說這個規範協議了,也就是硬盤數據傳輸的走法,我們配合著總線,接口一起來想,也就是說普通公路也有,高速路有了,接口也允許,那麼到底走那條路,怎麼個走法這個就需要有個規範,就像汽車這個得有個交通規則吧,不是說你想怎麼走就怎麼走,控制這個協議規範的主要就在主控和電腦南北橋之間的交互,他們之間得有一個規則。

就協議來說目前常見的有AHCI以及NVMe,最開始的老電腦則是IDE,不過基本上現在已經被淘汰了,主流的就只有AHCI和NVMe協議了,AHCI傳輸協議每次傳輸一個隊列中,攜帶32個請求列隊比以前的IDE協議快了很多,通常都是和SATA接口聯繫在一起,但由於其固態硬盤不斷的進步AHCI傳輸協議明顯不足。

看似簡單的硬盤其實有很多秘密,帶你瞭解硬盤的另一面


就在這個時候誕生了NVMe協議,NVMe協議的硬盤都是直接連接到了PCIE總線上,讓固態硬盤速度有著非常大的提升,NVMe單次可提供64*1024個請求隊列,所以建議新裝機的小夥伴儘量選擇NV協議的固態硬盤,前提需要主板支持。



關於這個硬盤我就先說這麼多了,或許有些地方沒有說到位還望小夥伴發現及時補充,要是有什麼不對或者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希望小夥伴留言指教,這個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做到絕對正確。只有在不斷學習探討中來提升鞏固自己。

最後結束還是那句喜歡的別忘點個贊關注一波,如果還想知道更多關於硬盤的知識,可以直接頭條APP搜索欄輸入“盤硬”會有很多知識展現在你面前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