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改”大膽“創”加快“轉”2019年濟南這樣用好改革“關鍵招”

主動“改”大膽“創”加快“轉”2019年濟南這樣用好改革“關鍵招”

銳意改革創新,激發發展活力。今年以來,濟南全力用好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一招”,精準高效打出一系列“組合拳”,推動城市向著創新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加速奔跑。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19年工作要點確定的91項重要改革舉措,經過大刀闊斧推進,基本完成預期目標,各領域改革呈現系統推進、縱深拓展的良好局面;

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發布的今年一季度全國改革熱度指數中,濟南位列副省級以上城市第三位,僅次於北京、上海,群眾對改革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好消息接踵而至。11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佈《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9-2020:跨入城市的世界300年變局》,濟南位居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榜單第141位,相較去年提升15名,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指數呈現上升態勢……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這是日新月異、奮進不止的美麗泉城,大城崛起蹄疾步穩,改革創新熱潮撲面而來。

主动“改”大胆“创”加快“转”2019年济南这样用好改革“关键招”

一系列改革舉措為濟南帶來巨大發展活力。(趙曉明 攝)

先行先試大膽改革

“刀刃向內”激發活力

短短3個多月,20多個項目落戶,完成註冊高技術產業化公司11家,項目達產後年創造經濟效益將達上百億元……今年7月底,落戶濟南的“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山東產研院”),一時間引來社會各界聚焦。

靈活機制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濟南作為山東產研院承建主體,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建設起良好的產業技術創新生態。截至目前,山東產研院、中科院計算所泛在智能研究院等10家“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已經落地濟南。僅山東產研院就吸引人才團隊超過20個,建設創新平臺10個,將集聚高端人才規模超過500人。

向改革聚焦,朝落實發力。“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只是濟南改革創新實踐的一個縮影。以問題為導向,濟南不斷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著力破解影響濟南長遠發展的瓶頸制約,全力以赴推進各領域改革落地見效。

主動“改”。把抓改革任務落實作為重大政治責任,真正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制度創新,積極破解體制機制難題,主動對標對錶先進城市,提出16項制度創新重點任務,梳理出60個具體制度創新題目,對制度創新重點任務開展集中攻堅;在做好中央和省機構改革明確的“規定動作”的同時,完成設置行政審批服務局、大數據局等8個“自選動作”,黨和政府機構履職更加順暢高效;加快推進濟南萊蕪全域一體高質量融合發展,幹部人和、心和、氣和,形成加快推動省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

大膽“創”。果斷實施流程再造和機制重構,率先實施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在濟南高新區大刀闊斧推進機構改革,下放3258項市級行政權力,濟南高新區在全國168個國家級高新區綜合排名中,從全國第19位躍升到第11位、位居全省第一;剔除阻礙科技創新的各類門檻,很多成長型高新技術企業在各自領域科技創新方面釋放出強勁活力。

加快“轉”。緊緊咬住新舊動能轉換不放鬆,堅決做好“去”的文章,關停“散亂汙”企業7626家,一舉關停建廠近60年、鋼鐵產能達1200萬噸的濟鋼生產線,“無鋼的濟鋼”實現華麗轉身、鳳凰涅槃;注重做好“提”的文章,傳統產業煥發生機,過去的小鴨又回來了、輕騎又跑起來了、康巴斯又轉起來了;加緊做好“育”的文章,對量子超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產業,加大扶持培育力度,“獨角獸”、“準獨角獸”企業數量均居全省首位,十大千億級產業加速崛起。

主动“改”大胆“创”加快“转”2019年济南这样用好改革“关键招”

改革倒逼環境優化

創新成為發展關鍵詞

今年在濟南舉行的2019中國醫藥創新發展大會成為業界焦點,而大會現場的一組簽約數據更是引來無數喝彩——4項院士合作項目簽約濟南,74.3億元醫藥產業資金合作項目青睞濟南。“看中的是濟南的區位優勢。”來濟南投資合作的神威藥業集團副總裁薛微,對濟南充滿信心。

與薛微有著相同感受的金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明欽,今年也慕名來到濟南洽談合作。在他眼裡,“濟南是一塊創業福地、投資熱土,區位、產業等優勢明顯,生態環境優美,發展要素支撐有力”。

濟南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企業營商環境十佳城市”。今年以來,濟南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大力推進“一次辦好”“一次辦成”改革,建立起全鏈條、閉合式、整體性的審批機制,網上審批率達到90%以上,“在泉城、全辦成”成為濟南的靚麗名片。全面優化“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模式,一般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審批時間控制在85個工作日以內,企業填寫表單由81個減至4個,申報材料由511個減至163個。

城市創新創業的環境優勢日益突顯。今年以來,為全力打造金牌營商環境“濟南樣板”,在對標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和先進城市經驗基礎上,濟南研究起草了《關於持續深化“一次辦成”改革打造“金牌”營商環境的實施方案》,著力促進濟南營商環境2.0版加速提升。今年5月30日,市委、市政府主辦的“選擇濟南 共贏未來”——聚焦世界500強高質量“雙招雙引”推介會在上海舉行,會上籤約40個項目,引資1127億元,為濟南全力構建“金牌”營商環境做了生動註解。

隨著改革倒逼營商環境優化,“創業”已經成為濟南加快發展的主旋律。“一次辦成”改革打響打造金牌營商環境攻堅戰,“在泉城、全辦成”“只說ok不說no”的服務理念深入人心。1165項“最多跑一次事項”全部納入市級政務服務平臺統一管理運行,為企業和群眾節約了大量時間和成本。截至目前,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110萬戶,增幅高達46.6%。

主动“改”大胆“创”加快“转”2019年济南这样用好改革“关键招”

重大改革牽引

濟南因改革創新蒸蒸日上

今年7月,濟南啟動實施“新時代年輕幹部選拔培養工程”,聚焦“80後”“85後”“90後”,面向全省公開遴選一批優秀年輕幹部。按照市委統一安排,經過嚴格遴選,315人脫穎而出。此次公開遴選工作,更加突出了人選素質綜合考評,更加鮮明瞭實在實幹實績的用人導向。

讓幹部想幹就有舞臺、敢幹就有支撐,濟南以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勵廣大幹部在新時代奮鬥出彩。隨著黨員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正向激勵實施細則、配套政策以及黨政領導幹部破格提拔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改革政策陸續出臺,濟南容錯免責、糾錯、防錯和誣告陷害信訪舉報行為查核處理“四位一體”的保障機制不斷健全。濟南被中組部確定為8個全國“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先進典型”之一。全市各級幹部努力擔當作為、出新出彩蔚然成風。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多次對這一改革創新做法進行了跟蹤報道,在全省、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改革推動幹部作風轉變,提振幹部精氣神。今年以來,繼軌道交通1號線提前1年建成通車後,9月28日軌道交通3號線提前15個月建成通車;山東第一醫科大學8個月完成主校區24棟單體、34萬平方米的全部施工任務,9月9日正式交付使用;總投資105億元的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科技園,用108天完成項目主體建設……全市上下以雷厲風行的作風創造了一系列敢為人先的“濟南速度”“濟南經驗”“濟南智慧”。

今天的濟南,改革創新、幹事創業成為領導幹部的鮮明特徵,人人敢擔當、人人善作為成為全市上下幹事創業的主旋律;

今天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全面提速,金牌營商環境聲名遠播,獨具特色的城市魅力吸引了人流物流,招引來一大批大企業、好項目;

今天的濟南,1000萬濟南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攻克了一批影響城市發展的難題,啃下了一批多年積累的“硬骨頭”,拿下了一個又一個“第一”……

堅持一流標準,注重高點定位抓改革,濟南必將在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奮進征程中,當好全省走在前列的排頭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