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北京市民坐著剛開通的高鐵來這兒“看水”

今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週年。12月7日,30名北京市民搭乘剛剛開通的鄭渝高鐵來到南陽,親睹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優質水源和保水質、護運行的實際工作,親身感受水源地南陽的風土人情和厚重文化。

30位北京市民坐着刚开通的高铁来这儿“看水”

參觀的第一站,市民們來到南水北調展示館。這座展示館原本是當地農民的糧倉,改造之後才成為了臨時展館。“在淅川,如果不是移民,就一定是移民的親戚。從上個世紀50年代修建丹江口水庫到中線工程通水,淅川半個世紀搬遷了40萬人,506平方千米的良田沒入庫底,世所罕見。”在這裡,講解人員為市民介紹了南水北調的歷史及當地為南水北調故土難離的移民故事。

30位北京市民坐着刚开通的高铁来这儿“看水”

航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渠首,丹江口水庫的清水通過乾渠猶如一條天河向北方流去。(資料圖)

隨後市民來到了陶岔渠首樞紐,這裡是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的飲水渠首,也是丹江口水庫的副壩,清澈的丹江水從這裡引入南水北調幹渠,再經過1277公里的漫長旅途流淌到北京頤和園內的團城湖。據工作人員介紹,陶岔渠首工程既可以供水灌溉,還兼顧發電,最大壩高達到了60米。自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以來,渠首水質常年穩定保持在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飲用水II類以上。

30位北京市民坐着刚开通的高铁来这儿“看水”

一看到渠首大壩,家住北京西城區的陳麗卿就忍不住掏出手機,來了一張合影。她說,以前只在電視裡看到過南水北調的畫面,這次親臨現場看到如此龐大的的工程,還是第一次。“來到這兒才知道,我們喝的自來水真是來之不易。”

30位北京市民坐着刚开通的高铁来这儿“看水”

親臨南水北調的水源地,來自朝陽區的市政協委員張鳳敏有了不同的感受。“當地老百姓為南水北調所做出的這麼大的貢獻和犧牲,這是以前我們體會不出來的,我們必須要愛護好水資源,才能對得起這片土地的老百姓。”

30位北京市民坐着刚开通的高铁来这儿“看水”

在丹江口水庫宋崗碼頭,市民們登上船,航行在一片碧波的水庫當中。當船隻航行到水庫中央時,工作人員拿出深水採樣器,從水下6米打出了一桶清澈的湖水,分給在場市民品嚐。“清冽甘甜,還有點涼氣兒。”一位市民品嚐後告訴記者。

30位北京市民坐着刚开通的高铁来这儿“看水”

為了留住這片清水,南陽人做了不少努力。淅川縣環境保護局環境監測站辦公室主任陳長周介紹,南陽作為核心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近一半在南陽境內。從2010年起,南陽就開始從源頭治理防治水源汙染,先後關停整治汙染企業700多家,關閉搬遷畜禽養殖場1500多個,取締庫區養魚網箱5萬多箱,核心水源保護區內還對農業種植結構進行調整,發展生態經濟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