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北京市民坐着刚开通的高铁来这儿“看水”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周年。12月7日,30名北京市民搭乘刚刚开通的郑渝高铁来到南阳,亲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优质水源和保水质、护运行的实际工作,亲身感受水源地南阳的风土人情和厚重文化。

30位北京市民坐着刚开通的高铁来这儿“看水”

参观的第一站,市民们来到南水北调展示馆。这座展示馆原本是当地农民的粮仓,改造之后才成为了临时展馆。“在淅川,如果不是移民,就一定是移民的亲戚。从上个世纪50年代修建丹江口水库到中线工程通水,淅川半个世纪搬迁了40万人,506平方千米的良田没入库底,世所罕见。”在这里,讲解人员为市民介绍了南水北调的历史及当地为南水北调故土难离的移民故事。

30位北京市民坐着刚开通的高铁来这儿“看水”

航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丹江口水库的清水通过干渠犹如一条天河向北方流去。(资料图)

随后市民来到了陶岔渠首枢纽,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饮水渠首,也是丹江口水库的副坝,清澈的丹江水从这里引入南水北调干渠,再经过1277公里的漫长旅途流淌到北京颐和园内的团城湖。据工作人员介绍,陶岔渠首工程既可以供水灌溉,还兼顾发电,最大坝高达到了60米。自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以来,渠首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II类以上。

30位北京市民坐着刚开通的高铁来这儿“看水”

一看到渠首大坝,家住北京西城区的陈丽卿就忍不住掏出手机,来了一张合影。她说,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南水北调的画面,这次亲临现场看到如此庞大的的工程,还是第一次。“来到这儿才知道,我们喝的自来水真是来之不易。”

30位北京市民坐着刚开通的高铁来这儿“看水”

亲临南水北调的水源地,来自朝阳区的市政协委员张凤敏有了不同的感受。“当地老百姓为南水北调所做出的这么大的贡献和牺牲,这是以前我们体会不出来的,我们必须要爱护好水资源,才能对得起这片土地的老百姓。”

30位北京市民坐着刚开通的高铁来这儿“看水”

在丹江口水库宋岗码头,市民们登上船,航行在一片碧波的水库当中。当船只航行到水库中央时,工作人员拿出深水采样器,从水下6米打出了一桶清澈的湖水,分给在场市民品尝。“清冽甘甜,还有点凉气儿。”一位市民品尝后告诉记者。

30位北京市民坐着刚开通的高铁来这儿“看水”

为了留住这片清水,南阳人做了不少努力。淅川县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办公室主任陈长周介绍,南阳作为核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近一半在南阳境内。从2010年起,南阳就开始从源头治理防治水源污染,先后关停整治污染企业700多家,关闭搬迁畜禽养殖场1500多个,取缔库区养鱼网箱5万多箱,核心水源保护区内还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发展生态经济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