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北京市民:“自打南水来了,沏茶都好喝多了”

清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库库区的胡家岭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员吴军开启了一天的工作,采水样、化验水质、上传数据……同一时刻,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市丰台区幸福家园小区的赵飞艳也开启了一天的生活,打开水龙头,烧上一壶开水,水质清冽……

自五年前的今天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通水,同月27日江水进京,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五年来,北京累计接收丹江口水库来水超过52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00万。

南水千里来解困

本市人均水资源量提升50%

北京是资源型极度缺水特大城市,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00立方米左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警戒线。俗话说,远水难解近渴,但南水北调工程偏偏克服了这个难题。南水从吴军所在的丹江口水库出发,出陶岔、过哑口、飞渡槽、钻暗涵,历经1276公里的长途跋涉,经房山北拒马河渠首进入惠南庄泵站,再通过地下输水环线和各输水支线流向北京城区9个自来水厂,为居民供水。

南水的到来,大大缓解了北京的“重度干渴”。目前,北京城区自来水的供水总量当中,有七成取用的是南水,供水范围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以及大兴、门头沟、昌平、通州等部分区域,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00万人。

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提升了50%。

水不仅多了,水质明显改善了。南水北调来水水质始终优良,稳定在地表水Ⅱ类以上,居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水碱减少。赵飞艳是当年第一批喝上南水的居民,“以前水壶底下总有一层厚厚的水垢,自打南水来了,不仅水碱少了,沏茶都好喝多了。”

南水存入“大水缸”

密云水库水位上涨超过12米

为了能用好每一滴南水,北京严格遵循“节、喝、存、补”原则,在满足水厂供水的前提下,启动水库存蓄工作,将部分南水存入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等本地大中型水库,增加水资源战略储备。其中,密云水库最为“解渴”。

南水进京后,密云水库减少向城区供水。2015年9月11日开始,南水从团城湖调节池出发,沿京密引水渠前行103公里,经过9级泵站加压,“爬高”100多米,向密云水库反向输水。4年多来,密云水库总共“喝”进了4.5亿方南水。如今的密云水库,原先裸露的河床漫上了湖水,中央的20个小岛已经淹没了一半,有的只露出黛色的山尖。截至上周,密云水库的库水位为148米左右,与南水进京前相比,水位上涨超过12米。

北京市民:“自打南水来了,沏茶都好喝多了”

南水润京城。 程功/北晚新视觉

京城“大水缸”终于日渐充盈,为了让它始终保持缸净水清,水务部门和属地政府一直在行动:库区155米高程以下10.4万亩土地全部退耕禁种、一级区内17家规模养殖场全部关闭、1万多亩人造林地组成生态屏障、环绕155米高程300公里围网实现库区封闭管理……

另外,通过河长制、六护机制等举措,密云水库和水库上游北京市境内的96条、总长1519公里的河道全部有人守护。密云水库横跨北京和河北,京冀两地还“联手”探索建立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有效改善上游生态环境,为保护好密云水库饮用水源奠定基础。

南水回补地下水

降雨偏少年份水位不降反升

多年来,由于“重度干渴”,北京不得不依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行。没日没夜工作,导致北京地下应急水源地的“身体”严重透支。南水进京,满足居民生活日常“开支”之后,富余的水向运行中的地下水水源地进行补充,使城市地下水源地恢复热备份状态,让超采严重的地下水源“缓口气”。

“南水的到来,让北京充分利用外调水,再加上有计划关停自备井、大幅压采地下水,全市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明显缓慢,在2016年发生了重大转折。”北京市水资源调度中心副主任王俊文告诉记者,2016年开始,全市地下水位呈止降缓升趋势,2018年更是变成了明显回升。截至2019年9月30日,本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22.78米,与2014年末南水北调水进京前相比,地下水位累计回升2.88米。

王俊文介绍,地下水位回升效果最显著的要算是密怀顺水源地,密云水库反向调蓄工程自2015年9月启用至今,已向密怀顺水源地回补地下水4.15亿立方米。补水区域地下水位与2015年第一次补水前相比,监测井地下水位平均升幅22.08米,最大升幅32.77米,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

更可喜的是,市水务局水文总站10月监测数据显示,北京今年竟在降雨偏少年份地下水水位不降反升,这样的情况40年来首次出现,这其中也有南水的功劳。如今,随着地下水水位不断上升,在昌平的连山石村、延庆的艾官营村、怀柔的百泉山等地,越来越多的泉眼恢复喷涌。地下水水位的回升,让首都百姓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红利。

未来:

城市副中心和大兴机场供水有保障

南水北调北京配套工程并未停止“脚步”,大兴支线、河西支线、亦庄调节池扩容等第三阶段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开展,以提高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机场以及房山、大兴、门头沟等新城的供水保障。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雷告诉记者,前两个阶段工程都已建成并陆续投用,基本沿西四环以及东、南、北五环建成了一条地下输水环路,但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机场、世园会场馆等重点功能区的建设,对本市供水提出了新要求;城乡供水仍存在不平衡的状况,也急需扩大南水北调供水范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市自2017年起,加紧了第三阶段工程建设。

王雷介绍,在建的第三阶段配套工程项目包括大兴支线工程、河西支线工程、团城湖至第九水厂(二期)工程和亦庄调节池扩建工程。“大兴支线工程主干线管道安装已累计完成了98%,通水指日可待。”王雷说,大兴支线工程连通北京南干渠与河北廊涿干渠,将为新机场区域及大兴地区提供水源保障,也将为北京市增加一条南水北调中线水进京通道。

河西支线将为丰台河西第三水厂、首钢水厂、门城水厂供水,为丰台河西第一水厂、城子水厂及石景山水厂提供备用水源,重点解决丰台河西、门头沟地区的用水需求,提高石景山地区的供水安全保障。

亦庄调节池扩建工程则为多水源联合调度创造条件,显著提高城市东南部,特别是城市副中心的供水安全,有效改善区域周边生态环境,目前池体施工已完成99.5%。团城湖至第九水厂(二期)工程管线施工也已完成54.7%

王雷说,南水北调第三阶段工程建设完成后,本市将用足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来水,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节、喝、存、补”供水工程体系,推动京津冀区域河湖水系(水利工程)互联互通,南水北调多元外调水格局初步形成,南水北调供水范围进一步拓展,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水资源保障进一步加强,持续增加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