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個俘虜,韓信竟待做師父,出一計輕取兩國,死後被尊為雹神

在開封市通許縣西北30裡有個李左村,原名叫廣武鎮,其實無論叫李左還是廣武,指的都是同一位人物,他就是秦末漢初的著名謀士廣武君李左車。相傳李左車因功被封於大梁,晚年在此隱居教徒,深受百姓愛戴,死後就葬於此處。

抓住個俘虜,韓信竟待做師父,出一計輕取兩國,死後被尊為雹神

戲曲中的李左車

李左車乃將門之後,他的祖父就是趙國名將李牧。秦國伐趙時,趙王中了離間計,李牧被賜死,李家回到故鄉隆堯居住。秦末,反秦浪潮席捲天下,六國貴族後裔紛紛獨立,恢復故國。李左車也被請回趙國,輔佐趙王歇,被封為廣武君。

李左車見識高遠,足智多謀,立下赫赫戰功,但他最著名的一個謀略卻是在他被韓信俘虜之後。

公元前204年,劉邦派大將韓信、張耳率數萬漢軍攻打趙國(趙國當時是項羽的附屬國)。趙軍統帥陳餘率兵二十萬據守井陘口,準備與韓信決戰。跟隨陳餘一同出征的李左車對陳餘說:“韓信一路上打了很多勝仗,其勢銳不可擋。不過,漢軍的糧道有千里之遙,需要長途跋涉。而井陘這個地方山路狹窄,車輛不能並行,騎兵不能成列,車馬不能並進,漢軍的糧草隊必定落在後面。你在這裡堅守,而我帶領3萬人從小道出擊,斷其糧道,等漢軍又飢又疲,我們自會取勝。”

但陳餘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韓信正面作戰。結果就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戰”

韓信挑選二千輕騎,半夜從小路迂迴到趙軍大營側翼,隱伏待擊。第二天早晨,韓信率主力渡河,在河邊擺下“背水陣”,引誘趙軍出擊。趙軍譏笑韓信不懂兵法,傾巢而出,攻擊河邊的漢軍,漢軍拿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與趙軍激戰。漢軍伏兵乘虛搶佔了趙軍營寨,遍插漢軍旗幟。趙軍見此大亂,漢軍乘勢前後夾擊,大敗趙軍,陳餘被斬,趙國滅亡。而李左車也當了俘虜。

軍士將李左車綁送到韓信帳前,韓信早知李左車大名,立刻為他鬆綁,讓他朝東而坐,以對待師父的禮節相待,向他請教攻滅齊國、燕國的方略。

抓住個俘虜,韓信竟待做師父,出一計輕取兩國,死後被尊為雹神

李左車現在是個俘虜,當然是再三謙辭,不斷推諉。但經不住韓信再三請求,便謙虛地說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考慮,現在不宜馬上進攻齊國、燕國。因為漢軍士卒疲憊,戰鬥力大減,如果和齊、燕軍隊硬拼,勝負很難預料,萬一連弱小的燕國都打不下,那天下諸侯誰還會輕易歸順?現在不如按甲休兵,在趙國安撫百姓,同時將部隊向北移動,作出征服燕國的姿態,然後派一位能言善辯的說客,拿著一封勸降信去向燕國炫耀自己的兵威,燕國肯定不敢不從。這樣,齊國孤掌難鳴,一樣可以降服。這就是兵書上說的先虛後實之法。”

此計可以說是環環相扣,滴水不漏,先聲奪人,不戰而屈人之兵。軍事天才韓信高聲贊好,全盤採納。果然不久燕國、齊國就相繼投降了。李左車從此更加得到韓信的賞識,他也不斷出謀劃策,使韓信如虎添翼。京劇《霸王別姬》中,就有這樣的情節:十面埋伏之計就是李左車所獻,他還親自詐降項羽,使其深陷重圍,最後烏江自刎。

後來,劉邦為了遏制韓信,把李左車調到中央,輔佐太子劉盈。為教劉盈操練兵馬,李左車經常在滎陽城外的山上排兵佈陣,操演兵法。因為李左車是廣武君,這座山就被劉盈命名為廣武山。據說中國象棋就是根據當時李左軍練兵的情景演變而來的。

抓住個俘虜,韓信竟待做師父,出一計輕取兩國,死後被尊為雹神

韓信被殺之後,李左車心灰意冷,辭官回鄉,為祖父守墓,他扶危濟困,廣施恩德,深受人們愛戴。據民間傳說,玉皇大帝感其品德剛正,封他為“雹神”,讓他掌管雨雪、風雹及人間莊稼的獎懲。在現在山東安丘雹泉村有一座“雹神”廟,就是供奉的李左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