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有多重要?

逆流2928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對孩子太重要了,我身邊就有一個反例。(請允許我用化名錶示對當事者的尊重)

劉銘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劉銘小時候特別乖學習成績也很好身邊的朋友鄰居都很喜歡他,直到他上初中這一切都改變了。

劉銘在初中時期,有一天他的爸爸由於工作疏忽導致廠裡一名工人受傷殘疾,本來他的爸爸很快就會升職,前途很好,因為這一事件,他的爸爸被迫下崗了,要知道在80年代,在工廠上班是多麼穩定可以養活一家人,而下崗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多麼不幸。劉銘的媽媽自他爸爸下崗以後,可能由於家庭經濟的壓力,經常和他爸爸吵架,有時劉銘學習下降,他的媽媽也不分青紅皂白的斥責他,就算成績好了,他的媽媽也從來沒有鼓勵和誇獎過他,而劉銘的爸爸,就像《都挺好》的蘇大強,每當劉銘被他媽媽責罵,他的爸爸總是躲在一旁什麼話也不說。突遭家庭的變故以及缺少父母的關愛和耐心的教育,讓本來成績不錯陽光樂觀的劉銘一下子變得孤僻了,他不願意與父母交流了,學習上遇到問題,也不願意和任何人說,很快劉銘的成績一落千丈,中考也沒有考上好的高中,這讓一向上進愛學習的劉銘無法接受,一度陷入非常痛苦的境地,劉銘的爸爸沒有辦法,只好託關係花錢讓劉銘上了好的高中。而這悲劇遠遠沒有結束。。。。

上了高中的劉銘準備重新振作,他的理想就是要考上大學。但是現實往往是那麼的殘酷,初中基礎不好的劉銘到了高中已經是班裡墊底的了,上課更是跟不上節奏,老師的忽視和同學的輕視讓好強上進的劉銘心灰意冷,回到家裡,看到媽媽對自己的不理解和沉默不語的爸爸,劉銘感到非常的無助和失望,他是多麼想把學習學好啊!可是媽媽卻總是責罵:“費了這麼大力氣,還是不爭氣,還上學幹嘛?”劉銘的腦海裡全是媽媽猙獰的面容和刺耳的責罵,他感到很絕望。劉銘不再聽課了,他開始和校園裡的混混混在了一起,總是逃課惹事,學校多次找到了劉銘的爸爸媽媽,要將劉銘退學,劉銘的爸爸沒有辦法轉而又把劉銘轉到了另一個高中,此時劉銘已經上高二了。

劉銘的爸爸媽媽在這個時候盤下了一個店,做起了小生意,生意不慍不火,勉強支撐生活。而此時的劉銘在校園裡是痛苦的,他的內心很矛盾,他想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可是又學不下去,因為完全聽不懂。他希望媽媽可以請一個家教老師幫助他把學習補上來,可是媽媽卻認為這是浪費錢,沒有用,還說劉銘自己不上進,花冤枉錢。劉銘又想求助爸爸,可是爸爸卻說不上話。因為生意劉銘的爸爸媽媽基本都住在店裡很少回家,每次放學回家劉銘幾乎都是一個人,他很孤獨,沒有人聽他傾訴;他很痛苦 ,爸爸媽媽不理解自己;他很絕望,他的理想可能再也無法實現了。劉銘抑鬱了,他性情大變,在家裡有時控制不住的摔東西,發狂,而他的媽媽卻大罵“神經病!”劉銘多次爬上家裡的窗臺想結束自己的痛苦,他的媽媽卻說“別裝了,有本事跳。”清醒的時候他哭著對爸爸說:“爸爸,送我去精神病院治療吧。”劉銘的爸爸很無奈,只好將劉銘送入了精神病院,劉銘在精神病院待了二十天,這二十天也是劉銘最恐懼的二十天,精神病院像一個大大的牢籠,每一個鐵門裡都關著一個個或面無表情或面目猙獰或張口大笑或凶神惡煞的精神病患者。劉銘從他們身邊經過,就感覺一陣陣冷風往身體裡灌。劉銘也被關進了一個房間裡,房間裡除了一張單人床一把椅子和一張舊桌子就什麼也沒有了,劉銘透過上鎖的鐵門望向走廊,此時的他多麼像一隻絕望的鳥兒啊!他有點後悔來這裡了,每時每刻劉銘的耳朵裡都是各種恐怖的哀嚎,他每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他想早點逃離這裡,於是他每天儘量表現良好,只希望早點能夠出去。皇天不負有心人,二十天後劉銘終於可以出去了,此時的劉銘覺得外面的世界是那麼美好,真希望這就是最好的結局。。。。。

回到家以後的劉銘,又重新回到了校園。劉銘大姑家的女兒和劉銘一般大,因為劉銘的大姑請了家教補習女兒的功課,所以劉銘得以一起和妹妹學習。這對劉銘來說,太來之不易了。劉銘十分珍惜,每次老師來家裡上課,劉銘都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專心聽講,老師發現雖然劉銘基礎差,但是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很強,每次老師講完一個知識點做題,劉銘都會比基礎好的妹妹反應快,老師經常誇獎劉銘,這讓劉銘心裡受到巨大的鼓勵,他好久沒有這種開心的感覺了,他越來越想學習了,他好像又找回了自信。但是上天卻總愛和人開玩笑,一天劉銘和他妹妹在家等著老師來上課,可是老師卻遲遲沒有來,後來才知道,老師在前一天晚上突發腦溢血去世了。這對劉銘來說是一個不能接受的事實,他又再一次受到了打擊,他好不容易找回了學習的信心,好不容易有一個理解他的老師,為什麼會這樣,劉銘想不通,他的一腔學習的熱情一下子降到了冰點。那幾天他無心上學,一個人在家裡發呆,他覺得他的人生沒有希望了,大學也與他無緣了,劉銘的爸爸媽媽覺得他矯情,沒有給與他及時的開導和關懷,反而言語上刺激劉銘,這使得劉銘又抑鬱了,劉銘又開始動不動發狂無法控制自己,劉銘第二次進入了精神病院。

這次是劉銘的爸爸把他強制抓進去的,因為劉銘不再想去那個讓他恐怖的地方了,但是他又進來了,這次的劉銘在醫院十分激動,他想出去,他不想待在像地獄一樣的地方,每次發病發狂醫院的醫生都會將他鉗制住打一針不明藥物,劉銘就會昏昏沉沉一點力氣也沒有了。一天劉銘的爸爸來看劉銘,劉銘帶著祈求的腔調說:“爸爸,讓我回去吧,我不想待在這兒了,我保證回去不會再發病了。”劉銘的爸爸心軟了,就和醫生請求能否將劉銘帶回家,醫生根據劉銘近期在醫院的表現以及治療情況,答應其可以出院。劉銘第二次獲得了自由,可是劉銘心裡深深的傷痕和疼痛卻無法抹去了。

劉銘輟學了,醫生建議,劉銘最好在家修養,暫時無法回到校園學習了。回到家的劉銘,躺在床上,他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了,或許現在的自己什麼也幹不了。劉銘在家躺了幾天,覺得自己不能再這麼下去了,沒有人幫助自己,那就自己治療自己。他從電腦裡蒐集大量關於抑鬱方面的心理學的書籍每天學著該如何治療走出心裡的陰影。後來劉銘放棄了高中學習去一所中職院校學習電腦,畢業以後又去了另一座城市工作,工作了兩年又回到了家鄉和人合夥做小生意,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直到今天。

劉銘告訴我,他花了十年才從痛苦中走了出來,有多少人一輩子也走不出來。

劉銘說,多少次在夢中他又回到了校園,他緊張的參加高考,夢醒了,他哭了。我想這是他一輩子無法彌補的遺憾。

家庭環境對於孩子來說太重要了,家庭教育環境既會成就一個孩子也會毀了一個孩子。

  • 希望看到我這篇文章的父母能夠多給孩子些關愛和理解,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才是我們做父母最初的願望。

王老師小初數學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聊聊什麼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生活中,以親子互動為主要特徵,父母作為教育的主體按照一定的期望和目標,採取一定的活動方式教育和影響孩子的教育活動。

那麼,家庭教育有什麼特點呢?

其一是具有啟蒙性。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出生開始並不能獨立生活,是父母在保證孩子的衣食住行的需求的同時,無時無刻不在對孩子進行生活習慣的啟蒙教育指導和做人的品德教育指導。孩子耳濡目染了父母對生活的態度與做人的方式方法。

其二是情感性。家庭是建立在骨肉親情血肉聯繫之上的。人們常說:血濃於水。這種骨肉親情是什麼時候都割捨不了的。因此,家庭教育伴隨著濃濃的親情,這種親情是相互的,是互相影響,是難與取捨的共生的情感。

其三是終身性。人從出生就被親情這條紐帶緊緊地纏繞著。父母永遠是父母,兒女永遠是兒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受著父母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從強到弱的。但是這種親子關係直到彼此的生命終止才能終止,但是有時精神影響還會存在。

其四是靈活性。家庭教育面對個體,隨時隨地進行教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過多影響,因此具有非常高的靈活性。

其五是針對性。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得到善待。因此,家庭教育都是面向獨立的個體,採取的往往是個性化的教育。

基於上述家庭教育的特點,父母就要學會做家長,創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那麼父母如何學會做家長呢?

首先,父母要有終生學習的理念。現在的中小學生的家長大多是70、80後,他們中的學歷比他們的父輩都有提升,有的家長甚至出過洋,留過學,高學歷,高收入,即使沒有高學歷的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也都很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為大多數家長追逐的目標。這更要求家長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好家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家長只有堅持終身學習,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理念,緊跟時代步伐,孩子才能在家庭這所大學順利畢業。

其次,建立和諧、民主、融洽的親子關係。這代父母趕上計劃生育,他們本身許多的家長就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數在成長的過程中要求民主,要求個性的張揚和解放。現在輪到他們做父母了,許多家長能做到感同身受,使親子關係更加的和諧。

第三,建立良好的家風,制定家訓。良好的家風有傳承的作用。古有曾國藩家書,現代有傅雷家書都可以借鑑。

第四,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存能力。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在家庭中培養的,從點滴做起,從點滴培養,才能培養出負責任的,有擔當的大寫的人。動手操作,隨時隨地地生存技能的指導與訓練尤其重要。

第五,培養孩子健康的體魄是家長的當務之急。現在孩子的課業負擔較重,一次次的減負並沒有真正的減下來,孩子被功課壓得往往喘不上氣來。孩子的眼睛近視了,孩子的身體不堪重負,這就需要家長重視起來,在業餘時間有計劃的給孩子安排一些文體活動,既豐富了孩子的生活,又強健了孩子的體魄,為孩子的人生打上牢固的底色。

如果家長做到了以上幾點,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就一定能建立起來發揮出它應有的教育作用。教育是根植於愛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一定能結出充滿愛的果實。我們一起期待吧!


暖陽古道聽風


如果說孩子是一粒種子,那麼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圍便是空氣和水。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到底有多重要,再多理論也是虛談,大家不妨先看看下面兩則內容:

一則是去年刷爆網絡的“一家23人出了11個學霸”新聞:事件的主人公是兩位90歲高齡的王榮慶夫婦,來自福建三明。他們結婚62年,如今四代同堂,在他們的教育培養下,一家23人中有3位博士、3位碩士、5位大學生,他們所在的學校多為清華大學、中山大學以及廈門大學等名校。老人提倡“示範性效應”良好的發展,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一家人齊頭並進,相互鼓勵,所以在四代同堂裡收到的“碩果”是非常明顯,也迎來了一大批羨慕的眼光。

一則是美國紐約州的一個酒鬼兼賭徒馬克斯•朱克家庭的統計事例,在他之後七八代的子孫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人因殺人被處死刑,63人因偷盜被判刑,因喝酒死亡或成殘廢者竟多達400餘人!當時的“人種論”者認為“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然而當時的教育學家作出另一種統計是:美國紐約有一個兒童救護會,它收容和照顧的孩子大多是乞丐、流浪者及貧民窟的孩子,即當時所謂的“低能兒童”。由於救護會付出酬金,把孩子送到可靠的家庭裡接受良好教育,結果在50年內總計收容的2.8萬兒童中,有87%成為教授、醫生、技工等有用之才。最有趣的是,前面提到的馬克斯•朱克一個第九代孫,也被該救護會收容,送到一個有教養的家庭寄養。截至1917年所作統計為止,他的操作和學習成績都特別好。他已經20多歲,被輿論認為是“地方上的模範青年,前途大有希望”。

我們不難得出結論:人的未來發展成功與否不是取決於血統,而是取決於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家庭教育。

家庭是子女們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讓孩子思想萌芽的階段。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子女後代非常重要。這就像子女的起跑線,有良好的家庭氛圍的人,可以給子女們多講講起跑的規則。而家庭氛圍不好的孩子,只能自己跌摸滾打,自己探索人生道路上的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