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已在"作死"的路上,最後再說一次,買房不能再"跟風"了


炒房已在

1,

1895年勒龐寫下了一本書,這本書論述的觀念到現在為止,仍然一次又一次的在樓市上演。

書中有這麼一句話:群體盲從意識會淹沒個體的理性,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徵,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後,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而當這個群體存在時,他就有著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等特徵。

那麼書中的觀點放在樓市是什麼意思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人通過理性分析,認為房價會降,但看著大家都在參與搶房,都在大肆買房,難免會對自己的理性分析產生動搖,從而盲目的參與其中,跟風買房,成為烏合之眾。

炒房已在

2,

筆者身邊就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

老張是我的發小,前些年在沿海倒騰海貨,賺到了不少錢,2016後年生意不好做,回了老家南方城市。

老張閒不住,回來後折騰起了凍品生意,一年下來不僅沒賺錢,反倒賠了不少錢。節假日碰友聚會,老張發現一些親友這幾年啥事沒幹,反倒是買了房子賺了不少錢。老張是經商老手,對此不屑一顧,常說商品就有漲有跌很正常,房價漲了就趕緊賣房套現。

老張認為房價肯定會降的,因為自己做凍品生意有前車之鑑,當初有一批貨沒趕上好時候,前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價格就跌去了一半。加上運輸、存儲和銷售成本,簡直把老張虧出血。

所以,老張認為商品房也是商品,沒有隻漲不跌的道理。

2017年年底,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傳來買房賺錢的消息,特別是老張的堂兄一家,一家人全部高槓杆買房,兩年時間賺了近千萬,老張開始有些心動,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懷疑。

堂兄也給老張"上課",說什麼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土地稀缺等等道理,讓老張"開竅"了。

2018年老張把生意上的錢全部拿出來,準備擇機買房.原本老張想著房價降一點就買,可隨即樓市"搶房潮"出現,讓老張慌了神。老張也加入了搶房的隊伍,通過高槓杆貸款好不容易"搶到"了兩套大平層,總價值三千多萬,其中利用各種貸款近兩千萬。

短短兩個月時間,房子被炒到了接近四千多萬,漲了20%,老張心裡樂開了花。老張心裡盤算,只要房子賣了,我就賺大了。

炒房已在

3,

可隨即國家調控政策接踵而至,各地紛紛加碼調控,中央開始嚴控房價上漲。開發商繃不住了,打折促銷成為常態,各地傳來房價下降的消息。老張買下的優質"大平層"也不能倖免,不到半年的時間,至少降了10%,老張和其他業主想找到開發商理論,銷售經理在業主群勸說,大家都是有素質的人,要有契約精神,不要無理取鬧。

房價下降倒是小事,關鍵是老張面臨變現的問題,老張買了房才知道什麼叫調控限售,原本以為房子買了只要漲了馬上能賣,可銷售經理告訴他,房子取得不動產登記證之後3年才能賣房,老張傻了。

因為就算房價不再繼續降,老張的現金流根本撐不住3年,現在只有兩條路選擇,一條是棄房斷供,還有一條是高利貸續命。

現在老張非常後悔炒房,直言自己是跟風買房的受害者,沒買房之前都說買房穩賺不賠,買了房之後才發現,自己這是在"作死"。

上個月,筆者試圖撥通老張的電話,瞭解一下近況,可老張電話已成為空號。

綜上所述,其實國家提出"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就已經明確了對炒房的態度,抑制炒房將成為主要工作,一旦樓市加強調控,那麼房子只能砸自己手裡。

所以,最後再說一次,炒房已在"作死"的路上,買房不能再"跟風"

了。

炒房已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