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原來在地震高發帶上:歷史上北京及其周邊的那些大地震

你不一定知道北京也在地震高發帶上,北京地處華北地震帶之中,而且周邊還有大量的斷裂帶和小震群:比如黃莊、高麗營斷裂帶,順義良鄉斷裂帶、八寶山斷裂帶以及最大的燕山斷裂帶。

北京原來在地震高發帶上:歷史上北京及其周邊的那些大地震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今晨(12月5日)在河北唐山市豐南區(北緯39.31度,東經118.04度)發生4.5級地震。北京、天津和河北的許多網友都表示震感明顯。

就在前兩天,中國地震臺網測定:12月03日11時34分在河北張家口市懷安縣(北緯40.45度,東經114.55度)發生3.4級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12月03日11時38分,在河北張家口市懷安縣(北緯40.44度,東經114.54度)發生2.9級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12月3日,四分鐘內河北連續發生兩次小地震,今天唐山又發生4.5級的有感地震,這是否意味著唐山地區及其所處地震帶地震活躍度有所上升呢?

北京原來在地震高發帶上:歷史上北京及其周邊的那些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唐山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就曾經發生過里氏7.8級的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因為地震發生在凌晨,並且在地震之前沒有小規模的前震,所以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中國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書中,對於唐山大地震的人員傷亡公佈了以下數字:死亡242769人,重傷164851人,輕傷544000人,地震罹難場面極為慘烈,令人不忍卒視。

地震之後,這個有百萬人口的城市遭受了滅頂之災,唐山幾乎變成廢墟。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30億元人民幣以上。這次地震轟動全國,有感範圍廣達14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的波及極為嚴重。

北京原來在地震高發帶上:歷史上北京及其周邊的那些大地震

在唐山大地震之後,其餘震不斷,就在當天下午的18點45分又在河北灤縣發生了7.1級地震。甚至於到了2012年5月28日10:22分,唐山市和灤縣的交界地帶再一次發生了4.8級地震。據專家解釋,這次地震是三十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餘震活動。那麼,今天發生的唐山市豐南區4.5級地震是否也有可能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呢?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而我國就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

北京原來在地震高發帶上:歷史上北京及其周邊的那些大地震

唐山之所以地震頻發,就是因為其處於華北地震區的華北平原地震帶。華北平原地震帶:南界大致位於新鄉-蚌埠一線,北界位於燕山南側,西界位於太行山東側,東界位於下遼河-遼東灣拗陷的西緣,是對京、津、唐地區威脅最大的地震帶。

北京因地處華北平原地震帶上,所以也是地震高發地區,歷史上北京極其附近地區發生了許多大地震,遭受到的破壞也十分巨大。

北京原來在地震高發帶上:歷史上北京及其周邊的那些大地震

史料記載,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三河、平谷發生地震。這是北京附近歷史上發生過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破壞面積縱長500公里,以河北省三河縣和北京市平谷縣的災情最重,北京城內皇宮有多處損壞。據《乾隆三河縣誌》記載:“巳時地震,從西北至東南,如小舟遇風浪,人不能起立,城垣房屋存者無多,四面地裂,黑水湧出,月餘方止,所屬境內壓斃人民甚眾。據統計,三河縣地震死亡2677人,平谷縣死亡1萬餘人。此次地震破壞和波及範圍十分廣泛,而地震發生後的1個月內,餘震超過10次。

北京原來在地震高發帶上:歷史上北京及其周邊的那些大地震

歷史記載,北京地區最早的地震發生在晉元康四年(即公元294年),並且在這一年的3月和9月連續發生了兩次地震,震中在北京的延慶和河北省懷來一帶。據《晉書》和《宋書》記載:“上谷地震水出,殺百餘人。”《晉書》和《宋書》中所稱的“上谷”,實際就是古代的北京延慶縣。

翻開史書我們可以看到,北京從有地震記錄以來,就地震不斷,其中6級以上破壞性大地震共發生了6次,除了康熙十八年的三河—平谷大地震之外,其餘五次分別為:

遼清寧三年(1057年),在北京發生了自晉元康有史記載以來,第一次出現6級以上的地震。震中在北京南郊的大興,震級是6.8級。當時的幽州城即現在的北京,從城區到郊區,全部都毀於一旦,地震中死亡數萬人。

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居庸關發生6.8級地震;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通縣南部發生6級地震;

清康熙四年(1665年),仍在通縣,西部又發生6.5級地震;

雍正八年(1730年),北京西郊的海淀及昌平,又發生了6.5級地震。震中就在北京西郊,從香山到昌平回龍觀一帶,這次地震破壞性極強,就連居庸關長城也被震得錯了位。而且這次地震的餘震持續了約有一個月,紫禁城內的許多宮殿也在地震中造成了牆壁開裂。這一次地震,是北京地區發生的距離現在時間最近的一次強震。

從地圖上看,這些超過6級的大地震發生的地方遍佈在北京的各個區縣,包括大興、延慶、通州、平谷、海淀、昌平等。

北京原來在地震高發帶上:歷史上北京及其周邊的那些大地震

大於6級的地震被稱為強震,而大於4.5級,小於6級的地震則被稱為中強震,屬於可造成破壞,但破壞輕重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歷史上,發生在北京的5級地震有兩次。

第一次5級地震發生在遼道宗太康二年十一月(1076年12月),距離遼清寧三年(1057年)的大地震只相隔了19年。雖然造成的損失並不大,但是依然毀壞了許多民房。

第二次是在明熹宗天啟七年正月十八日(1627年),北京城區內又發生了5級地震,這一次地震損失非常嚴重,地震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區,許多人在地震的瞬間還待在房屋中,因此被掩埋和砸死,人員傷亡慘重。

不僅北京在歷史上發生過許多大地震,北京附近的河北、天津也是地震多發地區。除了1679年河北三河、平谷的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之外,1966年,河北邢臺也發生了震動全國的強震,被稱為“邢臺地震”。這次地震是由邢臺的兩個強震和臨近地區的一系列6級左右地震組成的。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臺專區隆堯縣發生震級為6.8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9度強;3月22日,邢臺專區寧晉縣又發生震級為7.2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

邢臺地震的破壞範圍很大,據瞭解,這次地震襲擊了河北省邢臺、石家莊、衡水、邯鄲、保定、滄州6個地區、80個縣市、1639個鄉鎮、17633個村莊,共造成8064人喪生,3.8萬餘人受傷,倒塌房屋508萬餘間,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億元。

北京原來在地震高發帶上:歷史上北京及其周邊的那些大地震

天津也是地震多發的地區,資料顯示,1980年以來,天津及周邊地區兩個月內先後發生兩次4級以上地震的情況共出現過10次,平均每3年1次;1級以上地震平均每月3次,2級以上地震平均每月1次,所以說,天津幾乎每月都會發生2—4次地震。

雖然現在能夠很準確地判斷地震發生的等級,但是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地震在發生之前仍然是難以預測的。所以,對於地震,我們一方面應該加強地震預測技術的研究;另一方面,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提高建築抗震等級、做好防禦和警醒,知道當地震來臨的時候,我們該怎樣保護自己。

李光鬥: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華盛智業李光鬥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