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山地車那麼流行,公路車卻很少有人騎?

愛情陽光


其實,騎公路車的人很多,甚至經常可以在城裡鄉間路況良好的的開闊公路上,看見許多業餘公路車愛好者進行訓練。但是,按照運動自行車的保有量來說,山地車確實是要高於公路車的,我個人分析的原因如下:

對兩種車的不同印象:

不少初學者都跟我說,自己之所以選擇山地車而非公路車,是因為公路車過細的輪胎看起來比較危險,而非常前傾的騎行姿勢看起來也不舒服,所以就選了粗輪胎、帶有避震,且騎行姿勢更為舒適的山地車。


價格因素:

大多數騎行愛好者的第一輛入門車價格都不會太高,一般在1500元-3000元左右。這個價位的入門級山地車,雖然非常初級,但比起同等價位的公路車來說,是要強一些的。

以使用禧瑪諾專業入門級套件的山地車和公路車為例,使用山地車Deore套件的車大概在3500元左右就能買到,而使用105套件的公路車,則往往會在6000-7000元的價格。


傳統認知:

在國內,人們提起運動類自行車,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山地車”一詞,所以在買車時,人們也會更多地考慮去買一輛山地車,而非公路車。

比較有趣的現象是,我見過一些自行車存車處,收費標準上會寫“普通車2角,山地車3角”,或者把公路車乾脆叫做“賽車”……那些幾萬元的大閃電、大崔克公路們表示嚴重不服好嗎!


口口相傳:

由於擁有山地車的騎行愛好者數量是要大於公路車擁有者的,所以,在新人參與進來時,往往會聽從“老司機”們的建議,去購買一輛和自己的朋友/隊友類似的車,保有量大的山地車,自然也會吸引更多的新人粉絲。


但是,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對運動自行車認知觀念上的改變,公路自行車愛好者在近年來,也是逐漸增多的。

十餘年騎行、比賽經驗,專業自行車運動媒體人。歡迎關注搖滾騎士,關於單車的問題我來答!如果回答讓你滿意,請為我點個贊!


搖滾騎士


從騎行姿勢來說,山地自行車比公路自行車更容易被初學者接受,山地車騎行上半身姿態比較放鬆,視線更高,對體型和體能要求較少,器材的門檻也低一些,總體的學習成本較低;而公路車姿態上身前傾,對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要求較高,需要手臂腰腿協調發力,對器材的要求也更精確使得入門級別的價位要高於普通山地車,而且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調整,總體的學習成本也比較高。

從騎行特點來說,定義上公路車是在“鋪設路面”騎行的,特點是速度;山地車是在“較差路面或是非鋪設路面”騎行的,特點是通過性,這也是兩個運動項目所追求的不同目標。但是前些年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對自行車極度不友好,很多城市道路都沒有規劃配套自行車道,或者用紅綠燈、道口、路牙、臺階把自行車道分割的支離破碎,更不用說汽車電動車行人佔用自行車道了,這樣公路車的速度沒法發揮,操控性的劣勢反而被複雜的路況放大了,而山地車的通過性和低速操控性好的特點顯然更適合。


從市場來說,公路車還屬於小眾運動,城市裡車店開了不少,但是加盟店多,店主和店員裡有高手但是不多,大部分也就是個愛好者的水平,店裡擺山地車花樣多啊,避震,碟剎,車架粗壯輪胎寬大,塗裝酷炫,各種附件也多,公路車相對看著就樸素一點,而且公路車由於器材標準高,一臺車架少說要有六七個尺寸,備貨的成本高,所以擺出來的少,加上顧客甚至很多店員都抱有山地車結實耐操安全的觀念,自然首選的都是山地車。

其實城市裡很多通勤用的山地車,大部分是入門級的XC(Cross Country),適合郊縣騎遊,減重以後也很適合通勤,不過也有很多“偽山地”,外表酷炫,就是個樣子貨,吃準了用戶不會跑去吃土的,真上了山顛噠幾下非散架不可,真正追求突破極限更高更強的AM(全地形)、FR(自由騎)、DH(速降)入門的門檻也是很高的。這幾年基建狂魔的城際公路越修越好,城市建設也開始考慮要“以人為本綠色出行”了,有不少地方在逐步恢復和重新規劃自行車道,公路也好山地也罷,都是追求出行方便運動健康,大家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好,不用非得分個高低上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