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微信傳照片暴露位置”:有人被騙17.5萬後用定位抓住騙子

這兩天,網上出現了“微信發送原圖洩露隱私”的傳言。微信官方隨後公開說明,此現象並非微信獨有,用各種工具發送原圖均會發生這一情況。其實在每一張數碼照片背後,都有一組Exif信息,就好比是一張數字“身份證”。那麼,這張特殊的“身份證”有什麼作用呢?

記者還了解到,這一“身份證”其實是把雙刃劍,它甚至還成為了抓獲犯罪分子的線索……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承源

兩年前就有謠言,最管用方法是關閉權限

這兩天,網上出現了關於“微信發送原圖洩露隱私”的傳言。根據傳言的說法,經過微信發送的原圖,會攜帶照片的拍攝位置信息,暴露拍攝者的隱私,具有一定的風險。

微信官方很快進行了“闢謠”。微信官方回應稱,如今,任何智能手機拍攝的照片,都含有Exif參數,可以調用GPS全球定位系統數據,在照片中記錄下位置、時間等信息。“無論你用微信、短信、郵件或是其他傳輸工具發送原圖,都會將附帶信息一併發送。”

深挖“微信传照片暴露位置”:有人被骗17.5万后用定位抓住骗子

微信方面還表示,早在2017年就有過相關闢謠,朋友圈發送的照片都經過系統自動壓縮,不帶位置等信息。微信方面還給出“一招絕殺”——P完圖再發。

對此,有網友猜測,“估計有90%的人都不知道,相機可以設置拍照時是否開啟記錄地理位置信息吧。”

也有網友調侃,“我的初衷就是為了得瑟我在哪,才發朋友圈啊!”

記者瞭解到,為了保護位置信息不外洩,除了微信官方給出的方法,還可以在手機中關閉相機程序的定位權限。以蘋果手機為例,在“設置”中選擇“隱私”項,然後在“定位服務”中選擇“相機”,即可設置訪問位置信息的權限。

有人謊稱公安部副處長行騙,因女友照片暴露

其實,智能手機拍攝照片攜帶位置信息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可能因此暴露隱私造成風險,但也能成為抓獲犯罪分子的線索。

揚子晚報記者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查詢到了相關案例。王某有詐騙罪的前科,曾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刑滿釋放後過了幾年,王某謊稱自己是“公安部緝毒處副處長”,聲稱可以幫忙辦理北京市機動車購車指標。鄧某經朋友介紹認識王某,聽信他的說法後,被騙走17.5萬元。但給完錢後,王某如同人間蒸發一般,沒了音信,再也聯繫不上了。

天無絕人之路,鄧某與朋友通過王某女朋友程某發在QQ空間中的照片定位,在秦皇島南戴河發現王某並報警。警方在南戴河一處小區將王某抓獲。

北京東城法院一審認為,被告人王某曾因犯詐騙罪被判處刑罰,本次又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冒充公安人員,騙取他人錢財,且數額巨大,其行為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已構成詐騙罪;王某通過他人偽造國家機關證件及居民身份證,妨害了社會管理秩序,已構成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居民身份證罪,依法應予刑罰處罰。

法院一審判決被告人王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犯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犯偽造居民身份證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繼續追繳被告人王某人民幣17.5萬元,發還被害人鄧某。

王某不服提出上訴,北京二中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注意!一些相機拍照也會攜帶位置信息

深挖“微信传照片暴露位置”:有人被骗17.5万后用定位抓住骗子

照片攜帶位置信息,因此能自動定位在地圖上

那麼,照片中可以“暴露”位置等個人隱私的Exif信息既然這麼“危險”,那麼為什麼還會存在,它究竟是什麼呢?

“Exif”是“可交換圖像文件格”式的英文簡寫,是專門為數碼相機的照片設定的,可以記錄數碼照片的屬性信息和拍攝數據。Exif記錄的消息包括相機信息、圖像分辨率、曝光時間、光圈值、拍攝模式、ISO感光以及圖像拍攝、修改時間等等。

深挖“微信传照片暴露位置”:有人被骗17.5万后用定位抓住骗子

照片攜帶的Exif信息(部分)

攝影師“啃泥亞平臉人”告訴記者,打個比方,Exif信息好比是一張數碼相片的“身份證”,除了記錄下這些參數,還能起到證明拍攝者是誰,並以此維護權利的作用。

在裁判文書網檢索“Exif”,目前可以查找到117篇裁判文書,其中大多涉及著作權糾紛案件,Exif信息被廣泛作為證據使用。

“啃泥亞平臉人”告訴記者,很多攝影師和愛好者在攝影論壇發圖時,也會提供部分“Exif”信息,主要是曝光時間、光圈值、ISO感光等參數,供大家相互交流、學習。

現在除了智能手機,一些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也攜帶有位置信息。對此,“啃泥亞平臉人”提醒,在發圖時,還是要根據照片的具體內容,採取適當措施保護好自己的隱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