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也開始賣賣賣,房地產市場到底怎麼了?


潘石屹也開始賣賣賣,房地產市場到底怎麼了?

中產夢破碎?

2013年,潘石屹的老婆張欣在接受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CBS的訪談時,對房地產發表了一個看法:

中國的住宅地產確實已經窮途末路了,SOHO中國的業務重心放在了優質商業物業上。

潘石屹也開始賣賣賣,房地產市場到底怎麼了?

請注意,這句話用了兩個詞:

  • 確實
  • 已經

這相當於下了非常明確的判斷。

與此同時,張欣和潘石屹一同打造的SOHO中國進行了房地產轉型,從只租不賣的“包租公”,再到現在已經漸漸把物業權都出清。

站在現在的時間線上看,這夫婦二人的初心或許早已產生了變化。

這個變化首先體現在一則消息:SOHO中國計劃將8處核心資產全部出售,總出售價為80億美元。

消息一出,不知不覺炸了投資圈。

為什麼?

因為潘大哥2017年說過,望京SOHO不能賣,太漂亮了!

這到今天簡直就是啪啪打臉的重磅,連自己最愛的傑作都要放棄,這是SOHO中國在清倉了。

進而暗示著的問題更深刻:房地產失去了想象力。

潘石屹也開始賣賣賣,房地產市場到底怎麼了?

因為SOHO中國一共有9處商業物業,但這一次,張欣和潘石屹一下就拿出了資產框架中的8個來出售。

這樣看,逃離中國房地產的意味就很濃烈了。

不管他們是否真的要逃離,現在房地產真的走到了白銀時代。

之前就有媒體從法院公告網以“房地產”為關鍵詞查詢了今年破產的房企,得到的數字是:408家。

在幾年前,簡直是不能想象的。

而對於買房的人來說,代價更加沉重——一旦房價下跌,隨之而來的中產夢也就會支離破碎。

潘石屹也開始賣賣賣,房地產市場到底怎麼了?

購房客成“犧牲品”?

一直以來我身邊都有一個很奇怪的邏輯,在中國人眼裡,買磚頭是最穩妥的。

為什麼呢?大概原因可以歸為以下3點:

1)長期收益,要比其他資產增值高。

2)波動率較低,風險性小。

3)過去十年的“超級地產週期”足夠長,給足了信心。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將房子看成是資產配置的對象。

但是,這幾年房子的金融投機屬性正變得越來越弱。

那些在降價前購買了房子作為資產配置的購房客,成了這場戰役最大的”犧牲品“。

比如前段時間,山東濟南某樓盤房價由1.8萬降至1.4萬,已買房業主的資產瞬間損失數十萬。

一時無法接受現實,他們一怒之下打砸售樓部。

原因就是,他們的房子創富夢破碎了。

潘石屹也開始賣賣賣,房地產市場到底怎麼了?

這個情景,讓人唏噓。

遙想2008年的盛景,砸售樓部大概只因為買不上房子吧。

這超長週期的房產快跑,怎麼就進入下降通道了呢?


潘石屹也開始賣賣賣,房地產市場到底怎麼了?

房產下降,早有跡可循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看到的是房產連年暴漲的不理性現實。

巨大的風險和泡沫,早就像抽血的針頭緩緩壓入血管。

你感覺不到劇痛,但血液噴湧卻呼之欲出。

最明顯的是,經濟三駕馬車中的消費被狠狠壓制——用於買房的“六個錢包”,再也鼓不起來。

假如房子繼續無上限升價,錢包繼續被掏空,消費一端就會完全失衡。

根據數據,我們老百姓的存款在過去三年的時間(2016-2018)都是負增長的。

既然淨儲蓄是負的,花出去的多,存進去的少,還怎麼消費?

這也是為什麼決策層要堅定“房主不炒”的根本原因——消費不振,經濟就會沒了活力。

所以,現在地方政策都是,誰敢漲就打誰。


潘石屹也開始賣賣賣,房地產市場到底怎麼了?

喊了這麼多年的房產稅,雖然還沒有出臺,但它始終是炒房客“達摩克里斯頭上的劍”。

比如,你買一套1000萬的房子,按照1%來計算,你也要交10萬的稅費。

哪有那麼多錢?只好都賣掉咯。

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房價比中國便宜的原因。

你看一下他們要交的稅費:

  • 每年交納房產稅1-4%。
  • 轉售增值部分交納20-30%。
  • 遺產贈與後代一樣要交稅。

怕是房價一旦被炒起來,美國人先倒吸三口涼氣數數錢包是不是夠錢交稅吧。

然而在中國,稅費只在交易的環節交,持有吧,根本就不痛不癢。

也正是這樣,喊了多年的房產稅,是很多炒房客心有餘悸的真正殺器。

有了10年的高速跑道,再加上隨時下跌的稅收之劍,房地產的高投資增速已經結束了。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窪地機會越來越少。而更重要的事是:尋找房產中更優質的資產。


潘石屹也開始賣賣賣,房地產市場到底怎麼了?

在下降通道中

優質資產還有可能嗎?

那怎樣才能在下跌過程中找到好的投資方向呢?

很簡單,大盤沉悶,看區域性機會。

比如,今年2月,萬眾期待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來了。

橫琴成為了珠海和澳門的接壤之地,一系列的消息,都指向了珠海的利好。

許多人把未來投資房產的邏輯也放在了這裡。

首先從數據上看,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後,外資大量湧入——實際吸收外資156.3億元、增長26.9%。

再看人口,2018年末,珠海全市常住人口同比增長7.1%。這是珠海這些年來最高人口增速了。

潘石屹也開始賣賣賣,房地產市場到底怎麼了?

另外,大灣區的實施後,珠海到深圳前海與香港的距離縮小了。

港府此前準備填海的“明日大嶼”計劃,就是港珠澳大橋的接駁地區,再跨海半個小時,就可以直達珠海的橫琴。

拿著3萬一平報價的香港人,難道就真的不心動?

所以,綜合多方面看,珠海這座城市的房票是有一定價值的。

再看深圳周邊。

整個大灣區已經鏈接了東莞、惠州、深圳三個板塊。

而深圳最近又做了東莞接駁地鐵的規劃,深圳動輒5萬起步的高房價似乎有了一個具備想象力的出口。

潘石屹也開始賣賣賣,房地產市場到底怎麼了?

交通已經到位。

只要醫療、教育、生活便利補上去,東莞惠州這些窪地也是一輪新的機會。

所以說,房產“白銀時代”,我們要學會的是:睜大眼睛辨金銀。

沒有大爆發的前提下,我們還是可以抓小契機。


潘石屹也開始賣賣賣,房地產市場到底怎麼了?

寫在最後

現在,房產投資可以說已經是夕陽性行業了。

甚至都已經被列入“產能過剩”賽道。

去年,碧桂園“裁員”、萬科爭取“活下去”、萬達集團“瘦身”、泰禾外債利率高達15%……

反正一切的消息都指向了一個結果——“勒緊褲帶過冬”。

連開發商都在壯士斷腕,小老百姓就更應該看菜吃飯了。

潘石屹也開始賣賣賣,房地產市場到底怎麼了?

如果一定要堅持買房的話,那就買能趟過時間長河的有價值的房產。

請記住,這其中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是:增長率預期要跑得過房貸。

否則的話,拿著錢放創新存款也蠻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