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絕後之說

摘要

霍去病作為中國古代所有武將的楷模和典範,封狼居胥更是諸多武將窮一生所要追求的目標,然而這麼一位天之驕子卻早早地離世,不免讓人惋惜。而關於他的後世子孫,史書裡面記載的卻少之又少,本文寫作的目的在於進一步揭開霍去病妻室及子孫之謎。

關鍵詞

霍去病,霍嬗,霍光,絕後

霍去病絕後之說

霍去病是我國西漢武帝時期著名的軍事將領,武藝高超,騎術精湛,用兵靈活多變,不拘泥於兵書典籍,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公元前123年以800騎深入敵境數百里俘獲匈奴貴族兩千餘人,而封冠軍侯。於漠北之戰中大敗匈奴,封狼居胥。

公元前117年,因病去世,年僅24歲。漢武帝對於霍去病的英年早逝,很是痛惜,為了表彰他的功績,特意把他的墳墓外形修成祁連山的樣子,並葬在自己墓旁。

關於霍去病的子孫後代,司馬遷卻是這樣說的:"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愛之,幸其壯而將之。

霍去病絕後之說

居六歲,元封元年,嬗卒,諡哀侯。無子,絕"。這裡說的很簡單:霍去病有個兒子叫霍嬗,漢武帝很器重,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死去,沒有子嗣。

那麼,關於霍嬗的生母是誰這裡沒有交代,霍嬗是否為嫡長子也沒有說,只是說襲了冠軍侯的爵位,本文就此展開分析。

一、霍去病的身世

霍去病是個私生子,她的母親是平陽公主府的一個普通婢女衛少兒;父親霍仲孺是平陽縣衙裡面一個不知名的衙役。

母親衛少兒與霍仲孺私通[1]生下霍去病,由於衛少兒身份低微,霍仲孺不願意去認這個私生子,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健康地成長:

霍去病絕後之說

他有一個好舅舅——大將軍衛青、好舅母——平陽公主;有兩個好姨夫:大姨夫——丞相公孫賀[2]、還有一個小姨衛子夫,小姨夫自然就是漢武帝劉徹了。

正因為如此,他從小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然而他並沒有因為過著這麼錦衣玉食的生活不思進取,而是藉助於這種良好的環境,不斷地奮發向上,最後封狼居胥。

[1] 當時的女性很是開放,比如說漢武帝去上了一個廁所,就把衛子夫帶走了,並且還懷了劉據;淮南王劉安的女兒劉玲更在長安城裡到處勾三搭四;而漢武帝的長姑館陶公主生活作風也不怎麼檢點;漢武帝的母親在進宮之前已經生有一女;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改嫁衛青。

[2] 衛家長女魏君孺的丈夫

二、霍去病的感情生活

在上文有論述,霍去病由於少年英雄,又是美男子,所以好多人都追求,甚至投懷送抱,霍嬗的母親就是其中之一。在電視劇《大漢天子》裡面,霍去病跟道姑秋蟬結為夫妻,並生有一女;

霍去病絕後之說

還有一種說法,衛長公主當利(一說叫陽石)跟霍去病青梅竹馬,感情深厚,只是因為霍去病的一句"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兩人未有成婚;

再就是下文提到的匈奴公主翠羽;電視劇《風中奇緣]》裡面魏無忌的原型就是霍去病,他最後和狼女莘月歸隱。

三、霍去病的兒子

霍去病由於戰功卓著,從17歲到24歲去世,六次出擊匈奴,並且都是遠途奔襲。所以好多人說他每天都在軍營裡習武、訓練,忙著打仗,沒有時間談戀愛、結婚,結果就是他應該是沒有兒子的。

(一)司馬遷的誤導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曾記載"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

這就是說,霍去病在吃飽喝足後,把漢武帝賞賜的肉全部都丟棄了。與此同時,士卒們則有不少都餓著肚子。這讓人感覺到霍去病不近人情、不體恤士兵,這是司馬公對世人的又一誤導。

霍去病絕後之說

對兵卒來說,最大的體恤是讓他們建功立業拿到功名,其他的噓寒問暖都是無濟於事的,當然,曾經跟隨霍去病的將領也確實相繼封將拜侯;

如果對士兵們天天關心,卻一場勝仗都打不了,也是沒有多大作用的,而李廣就是這樣的例證。 "李廣難封"是多方面的原因,這裡不作追究。]

還有一個,就是酒泉之說,倘若沒有同甘共苦、激勵士卒、沐浴皇恩、建功立業,也就不會現在的酒泉了,比起現在企業老闆"畫的大餅",霍去病不得不說是個不錯的領導。

(二)霍嬗的母親是誰

司馬遷的《史記》裡面說霍去病去世後,他的兒子霍嬗襲了冠軍侯的爵位。至於霍嬗是誰所生,司馬公沒有交代。

這裡有三種說法:一說是霍去病跟自己府裡的一個侍女生下了霍嬗,只是由於霍去病少年英雄,剛毅帥氣,這個侍女投懷送抱而生,也可以理解為一夜情,或者酒後亂性。

由於霍去病對這個侍女沒有感情,所以也就不怎麼待見這個私生子;

第二種跟上面的差不多,只是女主換成了長安城裡的某一個仰慕霍去病的花季少女,又或者說有類似經歷的花季少女很多,霍嬗的母親只是其中之一,

也可能有很多個"霍嬗",只是某種特定情況下,霍嬗被霍去病認了,而其他的沒有來得及或者時機不成熟,最終未被認親;

第三種說法是匈奴單于的侄女翠羽公主:由於兩軍交戰,翠羽公主為報父仇而被擒獲,本想著以此接近霍去病,最後為父報仇。

霍去病絕後之說

不想霍去病然英俊瀟灑,殺伐果斷,翠羽公主漸生愛意,便生下霍嬗,後又因多種顧忌,只帶回了霍嬗。顯然漢武帝也是知道這回事的,因為從他對待金日磾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本人比較偏向於第三種。

也正是因為上述的原因,雖然認了霍嬗這個私生子,畢竟就這麼一個兒子,但是卻不怎麼管教,經常放養在舅舅衛青的家裡,當然主要原因是霍去病常年征戰在外,沒有時間管教,也是不想管教。

(三)非嫡長而襲爵

前面提到,司馬遷在《史記》裡面寫道,霍嬗世襲了冠軍侯的爵位。

但是問題就來了,在封建制度森嚴的古代,實行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只有嫡長子可以世襲爵位,而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漢武帝時的"推恩令"都是因為嫡長子繼承製造成的。

霍去病絕後之說

以劉徹的太子之位來說,他的父親漢景帝為了確認他的嫡長子地位,先是把漢武帝的母親王氏封為皇后,這樣劉徹才成為名正言順的嫡長子,具有了合法性,後才被立為太子。

所以說,霍嬗如果是嫡長子,那麼他的母親肯定是霍去病明媒正娶的妻子,既然找不到他的母親,也找不到霍去病的正室夫人,就說明霍嬗至少不是嫡長子,那麼他就沒有資格繼承父親冠軍侯的爵位,司馬遷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謎團。

根據《史記》的相關記載,筆者猜測霍嬗的確不是霍去病的嫡長子,但確確實實是霍去病的兒子,由於漢武帝對於霍去病這個少年英雄的鐘愛,以及他的英年早逝感覺到惋惜,於是便把對霍去病的鐘愛之情轉移到他唯一的兒子身上。

又因為霍去病沒有嫡長子,漢武帝基於這樣的感情,才冒天下之大不韙,以皇帝的權威[1]把霍去病冠軍侯的這個爵位詔令襲給他唯一的,但不是嫡長子的霍嬗。

霍去病絕後之說

[1] 在當時,漢武帝已經通過各項措施實現了中央集權,所以是有這個能力的;但是當年的漢景帝面臨各種壓力,是不具備這個權威的,所以才會"藉故"殺周亞夫,大費周折"立"劉徹。

(四)去病真能"去病"

在甘肅蘭州的五泉山有一尊霍去病的雕像,每逢過節,特別是元旦、新年的時候,人們都會去摸霍去病的像,目的是去病去災,但是,去病真能"去病"?

霍去病絕後之說

關於霍去病的名字由來,資料上記載,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漢武帝賜名說,有一天母親衛少兒抱著未取名的去病去看望妹妹衛子夫,當時漢武帝生病,昏睡不起,眾人皆小心翼翼,不敢出聲,

這時候去病哇哇大哭起來,結果這一哭,把漢武帝給吵醒了,接著武帝的病居然就好了,於是武帝賜名"去病";

另外是一個算命先生說,據說霍去病自小體弱多病,遇一算命的,然後取"去病"之名,可消二十三載禍難。

關於"去病",筆者有兩種看法,第一,霍去病雖然英勇神武,但是卻真的不能去病,24歲青春年少就已離世,真的令人痛惜。

自己尚且不能去病,怎去他人之病呢?我輩若想健康長壽還是要多行善事少作惡;

第二,霍去病之所以早逝,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幼時去了武帝的病,致使後損較大,到後來自己病疾來臨之時,已經沒有可抗衡的因子;

霍去病絕後之說

第二,霍去病在短短的七年間就幹成了好多名將一輩子都沒有幹成的事情,真的應了那句"慧極必傷"。可見做人呀,還是不能太過鋒芒,以至於都折了子孫的壽命。

四、霍家就此絕後

霍嬗在武帝的幫助下,襲了冠軍侯的爵位,但是卻在跟著武帝泰山封禪回來後,也就是10歲的時候離奇暴斃了,中間具體什麼原因,這裡不多做解釋。

而作為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1]就承擔起了為霍去病續後的重任。有兩種說法,

第一,霍光與一侍女[2]生下兩個男孩霍山、霍雲,視為霍去病的孫子[3];

第二種說法是霍光把自己的兩個孫子霍山、霍雲過繼給霍去病,但畢竟不是嫡長子,所以冠軍侯的爵位至此也就被取消了。

霍去病絕後之說

在漢宣帝繼位後,霍光一門以謀反罪被誅,當然霍山、霍雲也在其中,霍家就此絕後了。

[1] 就是不認他的父親霍仲孺跟別的女人生的兒子。

[2] 一說是霍嬗的母親

[3] 按輩分應該是兒子輩,因為中間有一個霍嬗

參考文獻

[1] 班固:漢書[M].中華書局,1962年,第2478頁。

[2] 司馬遷:史記[M].雲南人民出版社.2016.6

[3] 陳魯民:從霍去病之死說起[J] 2015.12.

[4] 司馬心.霍去病真能"去病"[J].解放日報.2017

[5] 宋秀秀.《史記》霍去病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2015

[6] 賴家度:霍去病[M].中華書局.1980

[7]梁啟超:史記二十講.華夏出版社,2009

[8]梁玉繩:史記志疑,.中華書局.198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