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第一次聽到“霍去病”這個名字的時候,覺得這個名字非常有趣,我本以為是他幼年時候體弱多病,父母為了讓他健健康康地成長才取了這個名字。後來我才瞭解到,事情並不是我想象的得那樣,要說“去病”這個名字,還是漢武帝為他取的。據說在霍去病剛剛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帶著他進宮看望自己的妹妹,路過了漢武帝的寢宮,本來在母親懷中十分乖巧的孩子竟然哭了起來,可這一哭卻也是驚擾了正在養病的皇帝,於是聞聲走出了宮殿,誰知這孩子看到漢武帝之後非但止住了哭聲,還咯咯地笑了起來。漢武帝喜形於色,詢問其母親孩子是否取了名字,霍去病的母親生怕皇帝降罪於他們母子,惴惴不安地說還沒有取名字。誰知漢武帝當即便賜了一個名字給了她懷中的小兒,霍去病母親心中的大石總算落下,連忙謝恩,這就是霍去病名字的由來。
其實準確的來說,霍去病的身份是一個私生子,但是在古代那種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下,他又是如何脫穎而出的呢?除了他自身勤於練功之外,自然也離不開衛青的幫助。衛青在當時是赫赫有名的大將軍,而霍去病作為他的外甥,自然是非常敬重他,也時常向他請教一些問題,二人的關係比較密切。當時朝廷之中養士之風盛行,儘管當時他們兩人都在朝廷中有著不錯的地位,但他們兩人卻是從來不做這樣的事情,從不與人結黨,只願意一心一意地為皇帝效勞。
霍去病初露鋒芒是在他十七歲的那一年,那一年他奉皇帝旨意跟隨自己的舅舅衛青一同前往匈奴作戰,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戰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十七歲的少年竟然英勇非常,殺敵無數,甚至還擒獲了匈奴單于的叔父,隨行的將士們都為此而感到震撼,無疑這是大功一件。班師回朝的那一天,漢武帝十分滿意,將其封為了冠軍侯,年僅十七歲就能夠得此殊榮,這是令多少人都羨慕的啊。
如果說與匈奴一戰是霍去病的運氣稍微好了些,那麼兩年之後的河西一戰則是證明了他的實力,這一戰中,霍去病的表現依然出色,面對敵人,他毫不畏縮,也不曾手下留情,這是少年將軍的動人氣魄。經此一戰,漢朝成功的收復了河西地區,但這一戰也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不僅使漢朝打通了與西域之間的交通,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宣揚國威的作用。
在漢朝軍隊的不斷努力下,匈奴節節敗退,漢武帝認為他們應該趁此機會一舉殲滅匈奴,贏得邊境之地人民的安定生活。所以衛青和霍去病再次被予以重任,他們身穿鎧甲,手執利刃,身後是鬥志昂揚的漢朝將士,更是漢朝千千萬萬黎民百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為了榮耀而戰,而是為了身後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而戰。要想成為一個所向披靡的將軍,空有武力是行不通的,霍去病深知這一點,他經常在打仗的間隙研究攻敵戰略,他所研究出來的突襲戰術,對漢朝軍隊以往運用的戰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革新,但是隻要運用過一次就會知道,這種戰術對於攻打匈奴軍隊來說著實是一把利器。在霍去病的帶領下,漢朝的軍隊無往不利,匈奴軍隊被打的落花流水,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不得不退居漠北。雖然沒有全數將匈奴軍隊全數殲滅,但是這依舊是相當成功的一戰,此戰極大地挫傷了匈奴的銳氣,為邊境地區贏來了長久的和平,這樣令人欣喜的結果,霍去病是功不可沒的。
霍去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可見他的內心充滿了對家國的責任心,除了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他也會在朝堂上為皇帝分憂解難。有一次霍去病向皇帝上書,內容是希望皇帝在將皇子分為諸侯王的時候務必讓他們鎮守封地,不得就在中央。他知道自己作為一個臣子,更作為一個武將,說出這樣的話屬於妄議朝政,且事關重大,搞不好就是死罪一條,但是他實在是管不了那麼多。漢武帝看了他上書的內容之後本來是很生氣的,不過仔細想了想其中的緣由之後覺得霍去病說的很有道理,最終採納了他的建議。
在我看來,霍去病是一個幾近完美的軍事天才,也是一個熱血沸騰的少年將軍,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在他二十四歲那年他便離開了這人世間。關於霍去病的死因,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他是因為常年行軍打仗積累的頑疾發作才奪去了他的性命,還有的人說他是被有心之人假傳聖旨賜死的,也有人覺得是漢武帝害怕他功高蓋主所以秘密殺害了他,總之眾說紛紜,究竟是何原因我們也無從而知。
縱觀霍去病的一生,像極了那夜空之中綻放的絢爛煙花,雖然短暫,但是耀眼之極。他是一個所向披靡的少年將軍,戰場在他的眼中,彷彿不是一個普通人聽了就害怕的修羅場,而是一個歷練的場所,他披荊斬棘,愈挫愈勇,才成就了他這樣如此絢爛的一生。我常常在想如果他沒有在二十四歲的時候告別人間,那麼歷史上的漢朝會不會更添幾分雄渾的氣魄,我覺得應當如此。在我的眼中,他是一個少年英雄,不僅僅是因為他的人生最輝煌的是少年時代,更因為他給人的那種感覺像極了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那樣的明媚,那樣地鮮活。他把自己活成了英雄的模樣,一生保家衛國,為國為民,從來沒有半句怨言,我想孩提時代的他也是懼怕過戰場的,但是他明白也有千千萬萬手無寸鐵的百姓同樣懼怕著戰場,所以他要穿上鎧甲,為了他們而戰!這樣的人,會永遠活在世人的心中。
閱讀更多 三角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