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隐居东山,半生驰骋战场——建安风骨谢安,稳如泰山

东晋民门旺族以王家与谢家为首,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如寻常百姓家。”王家不用多说,一步《兰亭集序》王羲之可谓是名垂千古,而谢安便是谢家与王羲之交相辉映的角色,谢安也是精通书法,如果不是后来谢安为国效力弃笔从戎,或许在书法上面造诣也能也不低于王羲之吧!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太常谢裒的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的从弟。早年以清淡闻名,隐居于会稽郡山阴县,与王羲之,许询等人游山玩水,王羲之还写下千古绝唱《兰亭集序》。后来由于谢氏家族朝中之人尽数去世,从隐居的东山出世,担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等要职。太元十年,六十六岁病逝广陵,获赠太傅,谥号“文靖”。

半生隐居东山,半生驰骋战场——建安风骨谢安,稳如泰山

谢安

少年得志,归隐东山

谢安天资聪慧,名仕桓彝见到之后连连夸赞,称赞他:“风采神态清秀明达”。但是当时的文人雅士饱含竹林七贤的风骨,哪个名门之后的公子不是书生意气,谈吐傲然与山水之间。和王羲之等人整日游荡于尚水之间,出门围鱼打猎,忘身与会稽群山之中。期间扬州此时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三安五次的命令郡县官吏劝说其出世做官,但是做官的生活确实不是谢安这种“隐士”所喜欢了,于是就任一个月就辞官隐退,吏部尚书范汪举荐其担任吏部郎也被其拒绝。毫不追求功名利禄,游荡于山水之间,两耳不闻窗外事,隐居东山。

半生隐居东山,半生驰骋战场——建安风骨谢安,稳如泰山

觥筹交错

由于谢家确实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所以谢安的生活过的是相当的潇洒。趁着游山玩水的时间,广交天下名仕居欢颜。谢安与王羲之等人常常会与会稽山的兰亭,觥筹交错,此后还留下王羲之的名篇《兰亭集序》。海域王濛等人坐而论道,讨论《渔夫》等文章时,大家只能说只言片语,轮到谢安发言的时候,洋洋万余字,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意欲未尽让诸多才俊拍案称奇。与朋友泛舟大海之时偶遇风浪,众人都很惊恐,只有谢安一人镇定自若,这大概就是建安风骨吧!船夫也受到他的感染,从容的驾船而游。李白赞赏其曰:“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就像李白这样如此浪漫豪放的人都这么崇拜谢安!

出仕为官,匡扶晋室

谢安直到四十岁的时候还在游山玩水,但是此时的谢家已然呈现衰败之势。兄长谢尚,谢弈先后病死,自己的弟弟谢万带兵北伐燕国的时候,被别人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就在全国百姓都要惩治谢万的时候,谢安看着此时的处于风雨飘摇中的谢家和国家,毅然决定出仕做官,扶大厦将倾。才有了后来李白写的:“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这样豪放风流的诗句,真的是太酷了。

半生隐居东山,半生驰骋战场——建安风骨谢安,稳如泰山

大将军恒温

刚刚入朝堂的谢安就被恒温召到账下担任司马,“纵不能流芳百世,也当要遗臭万年!”说出这样话的恒温显然不会是什么善茬,于是谢安以奔丧为由告辞,不久之后担任吴兴太守。当官期间,政绩斐然升为侍中。此时的恒温已经权倾朝野,并罢黜废帝司马弈,立司马昱为晋简文帝。372年晋简文帝病危为保后世,决定将政权交给恒温。但是谢安,王坦之力劝皇帝,立司马曜为太子,这事传到恒温的耳朵里,于是率兵直逼建康,准备鸿门宴召见谢安和王坦之。谢安劝说王坦之:“晋室的存亡,就取决于此行。”于是两人从容而去,谢安对恒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明公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呀!”桓温笑着说:“正是由于不能不这样做。”于是就命令左右的人让他们撤走,与谢安笑谈良久。由于谢安的沉稳,导致恒温没敢对二人下手,之后两人尽心尽力维护晋朝的稳定,恒温没过多久就病死了,谢安因为这件事也受到了朝廷的褒奖,升任尚书仆射,总领吏部事务。

选贤任能,淝水之战

太元二年,谢安出任侍中,督办燕国的军事,假节。当时的前秦在苻坚的治理下日渐强盛,在军事逐渐压制晋军。因为广陵缺乏良将防守,谢安不顾及别人的眼光,极力的推荐自己的之子谢玄担任兖州刺史,驻守广陵。谢玄不负叔父谢安的期望,在广陵选取精兵良将,并且进行训练,打造了后来赫赫有名的“北府兵”,成为东晋的顶梁柱。太元三年,前期攻取襄阳,想要顺势攻取彭城的时候,谢玄带领五万北府兵迎敌,四战四胜全歼秦军。

半生隐居东山,半生驰骋战场——建安风骨谢安,稳如泰山

前秦和东晋

太元八年,苻坚御驾亲征百万雄师,试图一举歼灭晋国,统一天下。当时晋朝都城建康一片哗然,只有谢安镇定自若若,派出谢石,谢玄等人率领八万兵马前去迎敌。兵力如此悬殊,就连屡次战胜秦军的谢玄心里也在发憷,谢玄见叔父如此镇定,便询这场战争要怎么打,谢玄说道:“朝廷自由安排。”于是谢玄也只好不问了。之后谢安再也不过问朝廷之事,整天都在和张玄下棋,在山中游玩。同年十一月,谢玄派遣部将刘牢之以五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晋军士气大涨。十二月双方在淝水决战,大战前夕谢安深夜召集众将士,告诉他们战法,夜深了才回去。双方陈列于淝水的两侧,谢玄传话给苻坚道:“传语苻坚,要想速决胜负,请秦军稍微后撤,让晋军渡河,一决雌雄!”苻坚听道这样的话都惊呆了,兵法有云绝不可背水而战,苻坚认为只要趁着对方还没有渡过河来,直接攻打,一定会将对面的士兵全逼到水里面,这场战争不就赢了吗?于是下令撤军。谁知道苻坚一撤军,军中就有人大喊道:“秦军溃败啦!”由于人数众多,秦军顿时大乱。此时谢玄身先士卒,直接杀进秦军军阵之中,秦军兵败如山倒,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两个成语。

半生隐居东山,半生驰骋战场——建安风骨谢安,稳如泰山

淝水之战

此时的谢安正在和好友下棋,听到前方传来的捷报,不动声色的继续下棋。客人忍不住问了一句,之间谢安淡淡的回一句:“小儿辈大破敌”,此种风骨完全是后人没有的,其实谢安也是相当的紧张,等到棋下完之后,穿上鞋子出门的时候,居然把门槛都踢坏了!哈哈,这是后话了,这次战争保住了汉人最后的一席之地。

半生隐居东山,半生驰骋战场——建安风骨谢安,稳如泰山

谢安稳的不行

功高震主,再隐东山

淝水之战,谢家的权势,谢安,谢玄德声望都一同达到了巅峰。居于高位的谢安深知功高震主,晋孝武帝与谢安之间心生嫌隙。于是谢安以救援苻坚为由,主动交出自己的权力,请求回到广陵隐居到东山之上,但是谢安在路途中感染重病,同年八月谢安在建康病逝,享年六十六岁,晋孝武帝追赠太傅,谥号“文靖”。就这样一代天骄,文武双全的谢安与世长存了。毛泽东评价其说:“

谢安文韬武略,又机智又沉着,淝水之战立了大功,拖住桓温也立了大功,两次大功是对维护统一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