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夏(太康县)名人知多少

  • 看到《宋书·谢弘微传》中说:“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于是随手查了一下“阳夏”,找到了出自《淮南子》的一句话:“和春阳夏,杀秋约冬。”一眼看到就特别喜欢这句话,它分别用一个字总结了春夏秋冬各自的特色,非常精妙;试着想了一下,酷夏、寒冬之类现代白话里常用的词汇,远不如这里的用词准确,言近而旨远。但是很明显,《淮南子》里提到的“阳夏(xià)”并不是《宋书》中的“阳夏(jiǎ)”——后者是个地名,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太康县。据查,秦王赢政二十三年始置阳夏县,隋文帝开皇七年改阳夏县为太康县,沿袭至今。
  • 一家天子·太康
  • 物过盛而当杀。(《秋声赋》)
  • 阳夏之所以又叫太康,是因为夏王朝的第三代君主太康因失国而逃亡至此,并最终病逝而被埋葬在今天太康县的“太康陵”。《史记·夏本纪》记载:“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集解孔安国:‘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
  • 大禹治水,造福天下苍生,于是得以接受舜的禅让而成为天子。其子夏启即位后击败各方势力,巩固了政权,首次确立了王朝世袭制度。在夏启之后即位的就是太康,启的长子。太康迁都于斟鄩,位置在今天的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这里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都城遗址,被称作“夏墟”。太康不是一位好的君主,生活骄奢,朝政废弛。刚刚即位,他就携带家眷、亲信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后羿,得知夏都守备空虚,乘机起兵占据了斟鄩。太康归国,被拒于城门之外,只好到处流亡,最终流落到阳夏,死于斯,葬于斯,也因此留下了“太康”这一地名。太康死于即位后的第四年,实际在位不足一年。
  • 太康的五个弟弟和母亲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了对亡国的哀悼,对太康的不满,对失德的反思。《五子之歌》对后世影响很大,歌中的“民惟邦本”,意为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是民本思想的最早反映。闻一多曾借用其名作《七子之歌》,将列强割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和大连)比做祖国母亲的七个儿子,在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时代表达了对国家强大、统一的热烈期盼。《七子之歌·澳门》被选作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主题曲,传唱一时。
  • 太康失国,皆因他不顾百姓,贪图享乐。可悲的是,借机篡位的后羿,居然也重蹈了太康的覆辙,他自持善射,以为天下无人不服,便终日沉湎于酒色,不问政事,把国家交给亲信寒浞管理。寒浞暗地里收买人心,伺机杀掉后羿,自己当上了国君。这位寒浞,亦在晚年骄奢淫逸,死于少康的复国之战中——少康是太康的侄孙,他发愤图强,夺回天下,恢复了华夏中原,史称“少康中兴”,那就是另外一段故事了。不过有趣的是,据说少康驾崩之后也埋葬在阳夏,那么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这前后近百年的波澜壮阔的故事,是始于阳夏,也终于阳夏。
  • 一位英雄·吴广
  • 约,缠束也。(《说文》)闭塞而成冬。(《月令》)
  •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起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起义领袖之一吴广,就是阳夏人。
  •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失期便要杀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番谋划之后,陈胜、吴广决定发动戍卒起义。他们先在队伍中制造种种“神迹”,比如用朱砂在一块白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提前塞进戍卒要买回来的鱼肚子里,大家发现了帛书之后觉得很奇怪;比如吴广趁夜在驻地附近的古庙里点燃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叫喊:“大楚兴,陈胜王!”大家听到声音后觉得很惊恐……于是戍卒们开始偷偷地对陈胜议论纷纷,指指点点,认为他是天命所归。
  • 舆论既成,还需要制造机会。吴广一向关心别人,戍卒中很多人愿意为他效劳出力,他们准备借助这一点来成就大事。于是在押送队伍的县尉喝醉酒时,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跑,激怒了县尉。县尉当众鞭打吴广,又拔出佩剑要杀掉吴广,吴广奋起夺剑,反杀县尉;此时陈胜与一些戍卒一拥而上,众人合力杀死了另外一个县尉。他们随即召集属下说道:“各位在这里遇上大雨,误了期限,是要杀头的。即使不被杀头,你们当中十之六七也会死在戍边的地方。大丈夫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名扬后世。”然后,他们吼出了那句千古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属下群情振奋,都异口同声地说:“听凭调遣!”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假借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举起反秦大旗,号召群众加入自己的军队。他们一路攻杀,所向披靡,最终攻下了楚国故都——陈县,在这里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 张楚政权的建立是大泽乡起义的高潮,也是转向衰落的重要节点。一方面,建立张楚政权代表着大泽乡起义的成功,带动了各地风起云涌的起义,百姓、贵族纷纷起兵反秦;另一方面,建立张楚政权就等于主动抛弃了像公子扶苏这样的全国性领袖(比如后来的项羽还要拥立楚怀王熊心为义帝而不是自立),导致反秦势力割据一方,各自为战。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此时,秦朝大将章邯已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隶编练成军,开始向起义军反扑。原六国贵族拥兵自重,不愿出兵帮助张楚军队。结果,被陈胜派去进攻关中的周文,孤军深入,战败身亡;率军西击荥阳的吴广因与部下田臧意见不合,被田臧杀死,而一意孤行的田臧最终导致了自己的部队全军覆没。起义后的第六个月,陈胜不敌章邯的进攻,败走陈县,被自己的车夫所杀。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的。陈胜吴广,皆因祸起萧墙而亡,令人唏嘘叹惋。
  • “辛苦佣耕久,饥寒谪戍馀。竟令秦失鹿,首为汉驱鱼。”(南宋•刘克庄)陈胜吴广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为之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他们留下的革命精神,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出了无数人心中的真实愿望:人人生而平等,不分高低贵贱;命运不是天生的,不平等的命运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
  • 一门世族·谢家
阳夏(太康县)名人知多少

  •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范仲淹《岳阳楼记》)
  • 谢鲲(281-324),字幼舆,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两晋名士,官至豫章太守。
  • 谢裒(282-346),字幼儒,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元帝时任吏部尚书。
  • 谢家成为士族,就是从谢鲲、谢裒兄弟二人开始的。他们的祖父谢缵(魏典农中郎将,职同太守)、父亲谢衡(西晋国子祭酒、太子少傅)虽然也都身居高位,但皆声名不显,史书无传。谢氏原是儒学世家,谢鲲却改宗玄学,渐入元康时尚,取得了进入名士行列的必要条件,使得家族地位得到提高,是谢家社会地位变化的重要转折点;谢裒自幼文笔出众,在琅邪王司马睿的王府担任掾吏,追随司马睿南渡并参与创立东晋政权,谢家由此成为皇室的嫡系亲信。
  • 谢鲲之子谢尚,才智超群,为人风流,进号镇西将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军事,成为屏藩东晋朝廷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谢尚无子。谢裒之子谢奕,与桓温是布衣朋友,后桓温升安西将军、荆州刺史,任用谢奕做司马。谢奕与桓温的交好非常重要,因为作为一度控制政权的士族桓家,事实上决定了谢家的荣辱兴衰。因为桓温的力挺,谢奕得以担任豫州刺史。后来谢安也曾当过桓温的司马,谢奕之子谢玄曾为桓温掾及桓温弟弟桓豁的司马,桓温军府几乎成了谢家的跳板。谢奕在豫州刺史任内逝世,朝廷本拟让其三弟谢安袭位(因谢奕二弟谢据早逝),被隐居东山的谢安推让给四弟谢万。可惜谢万无将帅之才,北伐前燕大败而回,使得豫州大部沦陷,最终被废为庶人。此事使谢家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年逾四十的谢安自此才被迫东山再起,出世为官,开启了陈郡谢氏崛起为东晋顶级豪门之旅。
  • 谢安少以清谈知名,屡辞征召,隐居会稽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他的妻子刘氏看见谢家各门都是富裕显赫,只有谢安隐居山林,便对谢安说:“大丈夫难道不应该让家门富贵吗?”谢安摸了摸鼻子说:“唉,富贵啊,恐怕早晚都是避不开的呀。”后来果然不得不出山为官,担任大将军桓温的司马。谢安拜见桓温时,有人送给桓温几味从山中采来的草药,桓温拈起名叫“远志”的草药问谢安:“这种药为什么又被称为‘小草’呢?”谢安未及回答,旁边坐着的名士郝隆应声答道:“在山叫远志,出山叫小草。”谢安听出这话是在讥讽自己,不由面露愧色。似乎朝野之间都在等着看谢安的笑话,他们想不到此时羽翼未丰的谢安会在日后变成神一样的人物。谢安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驾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的图谋;桓温死后,谢安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
  • 东晋时期的最大边患来自北方的前秦,朝廷下诏访求可以镇御北方的良将,谢安举荐了自己的侄子谢玄。时人评价说:“谢安是贤明之人,内举不避亲;谢玄是栋梁之才,必不负所望。”太元三年(378年)二月,前秦王苻坚派兵三路合围襄阳,总计投入兵力17万。谢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率5万精心训练的“北府兵”,自广陵起兵解围。谢玄四战四胜,全歼敌军。太元八年(383年),苻融率25万先锋军,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112万前秦大军伐晋;谢玄率领8万北府兵迎击,在淝水大败前秦,阵斩符融。接到谢玄战报的时候,谢安正在下围棋,他拿着战报安安静静地从头看到尾,默然无言,然后缓缓放下,转过头来继续看棋盘;旁人忍不住了,追问前方战事如何,谢安淡淡地说:“小儿辈大破贼。”谢安神色如常,好像所面对的不过是一场无关紧要的小仗。可是这场胜利,让偏安东南一隅近七十年的东晋终于收回了黄河以南的故土;这场胜利,让前秦因此衰败灭亡,让北方再次分裂,让东晋在之后数十年间再无外族侵略之虞。这都是谢家的功劳。淝水战后,谢安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江左风流宰相”谢安病逝。太元十三年(388年),“谢家之宝树”谢玄去世。
  • 谢安、谢玄之后,谢家再无如此文韬武略之人物,但出了不少艺术高才,比如被称为“三谢”的谢灵运、谢惠连、谢朓,尤为李白所推崇,《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有“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的句子,毫不掩饰对谢惠连、谢灵运(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的欣赏。至于对谢朓(字玄晖,因任宣城太守而称“谢宣城”,因与谢灵运齐名而称“小谢”)的喜爱,更可见于“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一系列诗句。以至于清人王士祯说:“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
  • 一名商贾·许家印
  • 阳,营天功,明万物。(《玉篇》)
  • 1958年,许家印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聚台岗村。
  • 1959年,母亲得了败血症,匆匆撒手而去,许家印从此成了“半个孤儿”。
  •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但因为准备时间仓促,许家印没有考上。
  • 1978年,许家印终于如愿考入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在当时的周口市,他的成绩位列前三。
  • 1982年,从武汉科技大学毕业的许家印被分配到河南舞阳钢铁厂。
  • 1992年,许家印下海,揣着简历,在深圳的招聘市场奔波,最后进入了一家名叫中达的贸易公司。
  • 1997年,许家印与中达老板做了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深谈,其后决定创立恒大集团。
  • 2009年,恒大集团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销售面积最多的龙头领军房地产企业。
  • 2010年,许家印以一亿元收购因涉嫌假球被罚入中甲的广州队,更其名为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
  • 2011年,许家印捐款3.9亿元,位居2012年福布斯中国慈善榜榜首,成为中国首善。
  • 2012年,许家印连续第五年荣获国家民政部颁发的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是该奖项创立以来获奖次数最多的个人。
  • 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夺得亚冠联赛冠军,许家印一时风光无两,被誉为“中国地产足球第一人”。
  • 2017年,福布斯最新数据及胡润研究院发布的《胡润百富榜2017》显示,许家印力压马化腾、马云,成为中国首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