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濱海區27個項目集中開工“雙招雙引”考驗幹部作風

濰坊濱海區27個項目集中開工“雙招雙引”考驗幹部作風

大眾網濰坊·海報新聞12月2日訊(記者 劉建勇 通訊員 王衛東)工地就是陣地,現場就是戰場。濰柴濰坊濱海產業園新項目,150天完成廠房主體工程,年底全部建成;彌河、丹河防洪治理工程,遷鹽田、拓河道、修堤壩,90天主體完工;天錦汽車、河北冀凱、天立學校等一批重點項目,比擔當賽實績,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一年投產”;9月22日和10月18日,短短20多天的時間,濰坊濱海區27個項目分兩批集中開工,總投資達443億元。

濰坊濱海區牢固樹立幹事創業鮮明導向,一切圍繞企業轉、一切圍繞項目幹、一切圍繞發展辦,建立以項目建設為中心的考核機制,用優良作風推動項目建設,以項目建設錘鍊幹部作風,加快形成項目、產業、園區良性互動發展格局。如今的濰坊濱海,項目專班服務到底、“雙招雙引”項目建設熱潮湧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一幅幅壯美的“雙招雙引”、項目建設畫卷在濱海大地徐徐展開。

11月25日,中化弘潤580萬立方米原油及原料油儲備庫項目二期現場,機械轟鳴、焊花四濺。“預計明年6月底建成。建成後總庫容將達到1220萬立方米,相當於在濰坊濱海區建設了3個30萬噸的油品碼頭。”中化弘潤石油儲運(濰坊)有限公司項目部總經理助理樊旭冉說。

潍坊滨海区27个项目集中开工“双招双引”考验干部作风

這樣的大塊頭項目,只是今年開工的項目之一。樊旭冉介紹,項目進展如此順利,離不開濰坊濱海區推行的重大項目服務專班制。在服務項目建設過程中,按照“一個重點項目配備一個服務專班”的原則,重點圍繞投資過10億元項目,組織專業精幹力量,實行專班包靠服務。專班人員辦公在項目、服務在一線,目前成立濰柴濰坊濱海產業園、中糧貿易山東糧食物流、山東海洋技術大學等10個服務專班,實行從簽約立項到建設投產的全過程“包辦式”“保姆式”服務,推動項目儘快簽約落地、建成投產。

濰坊濱海區先進製造產業園辦公副主任朱效明說:“包靠人員下沉一線,直面問題困難,實施精準服務,把企業需要準備的材料,需要審批的事項,提前列出清單,一項一項解決,給企業節省了時間,也節省了成本。”同時,濰坊濱海區不斷加強服務專班的跟蹤問效和考核獎懲,形成抓項目、抓建設的鮮明導向,充分調動起全區幹部職工服務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項目快落地、快建設、快投產。

濰坊濱海招商發展集團作為濰坊濱海市場化招商的“主力軍”,實施全員KPI考核,千方百計提高項目落地率和成功率。目前,已成功引進寶能(濰坊)智慧城市供應鏈中心、綠天使高新技術產業園、北京理工華匯智能機器人等11個項目,總投資199.1億元。

潍坊滨海区27个项目集中开工“双招双引”考验干部作风

檢驗幹部作風的考場,設在項目建設的一線,也設在“雙招雙引”的前線。用好作風“考”出好成績。1-10月份,濰坊濱海區共簽約項目55個,總投資686億元,其中投資過10億元項目21個,過50億元項目4個。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團隊)25個,一批“中字號”“國字號”院所簽約落地。

招得來、留得住、發展好。濰坊濱海區經濟發展局黨支部書記、局長董廣明介紹,濰坊濱海有成熟的產業體系,也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及交通物流優勢,這是濰坊濱海獨特的優勢。同時強作風,練內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如推行重大投資項目幫(代)辦制度、實施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取消審批服務事項8項和前置條件15項。

今年以來,濰坊濱海區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為契機,持續深化制度創新,簡化審批程序,強化統籌協調,加快推行“先建後驗”“評估前置”“多評合一”等模式,鼓勵實施容缺審批,大力推進“一次辦好”,做企業和群眾“貼心人”。

擔當作為,真抓實幹。濰坊濱海區將以奔跑的幹勁、決戰的姿態、衝刺的速度,努力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把“時間表”變成“計程表”,比著幹、賽著幹、爭著上,全力打贏“雙招雙引”項目建設百日會戰,加快建設現代海洋產業基地,全力打造美麗生態濱海新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