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的蘭州印象:馬路狹窄,街道破舊,唯獨風景好

抗戰初期的蘭州印象:馬路狹窄,街道破舊,唯獨風景好

對不少人而言,杜重遠似乎有些陌生。抗戰前,他就在東北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創辦《新生》雜誌,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愛國者。後來,他在新疆創辦新疆學院,發動民眾參與抗戰,而被盛世才殺害。


1.他創辦了我國第一個機器製造陶瓷的工廠

杜重遠(1898—1944)是吉林省公主嶺市人。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日本東京藏前高等工業學校窯業科。1923年,他回國後在瀋陽開設肇新窯業公司,創辦了我國第一個機器製造陶瓷的工廠。曾任遼寧商務總會會長。

“九一八”事變後,杜重遠參加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發表大量文章宣傳抗日救亡。他創辦的《新生》週刊,曾刊登《閒話皇帝》一文,從而引起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藉機挑釁,遭遇停刊。杜重遠也被判刑一年兩個月,且立即執行,不得上訴。結果,當庭引發廣大民眾的不滿,民眾大鬧法庭。這就是轟動中外的“新生事件”。此後,他還參與籌辦《生活日報》。更是以記者的身份在湘、鄂、川、贛、滬等地活動,鼓動民眾抗日救國。

抗戰初期的蘭州印象:馬路狹窄,街道破舊,唯獨風景好

既然,杜重遠長期活躍在東南沿海,為何又遠赴新疆,犧牲在盛世才的屠刀之下呢?

抗戰全面爆發後,敵強我弱,南沿海地區,逐漸淪陷。人們關注的焦點集中於兩大問題,一是前線戰事,一是後方情形。此時,西北各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淪陷區逃離的人們,多選擇了到蘭州等後方城市。同時,國民政府也在後方城市,實施了一系列的工業開發項目,以增加持久抗戰的實力。

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大批知識分子,工程技術人員,來到西北。到抗戰結束時,蘭州的人口,比抗戰前增加了一倍多。

2.第三次飛越六盤山,才獲得成功

杜重遠就是在這個時候,去新疆的。杜重遠先後四度天山,但是給他留下深刻影響的,則是第一前往新疆的。這一次,可謂是波折重重。僅僅是,飛越六盤山,小飛機飛了兩次,才成功。

  “八一三”淞滬會戰後,很多有志之士,不僅放眼西北,而且還把行動落實到西行了。此時,杜重遠和幾個朋友就開始籌劃西北之行。這次行程,得到了新疆駐南京辦事處代表張元夫的大力支持,也就是他的引薦,後來杜重遠才到新疆,創辦了新疆學院。

1937年9月30日晚上,杜重遠開始了他的西北之行。他們依靠事先準備的通行證,從上海到蘇州,再到宜興、南京。原計劃,在南京乘坐飛機直飛肅州(今甘肅酒泉)。

可是,時局突變,日寇飛機對南京等地,不停地轟炸,民用飛機無法停留。這時,打聽到有從蕪湖到漢口的飛機,就匆匆趕到蕪湖上了飛機。飛到漢口後,又轉機飛往西安。

  不過,即便有飛機,但一路也不是很順利。那時,飛機設施遠遠不能同今日所比。一來飛機的馬力不夠,二來導航設施不全。

抗戰初期的蘭州印象:馬路狹窄,街道破舊,唯獨風景好

飛機從西安出發後,沿著渭河涇河而西,然後過六盤山轉向蘭州。誰知,六盤山就擋住了去路。飛機升力有限,再加之機艙密封不好,飛越高山是一個挑戰。往往要選擇晴天,能見度好時才行。可是,六盤山天氣不好。第一次,飛了兩小時,過不去,只好又飛回西安。在西安等了四天,天氣好轉才能繼續飛行。誰知,還是無法飛越六盤山,只好返回。

第三次出發後,也是歷盡危險,才成功翻越六盤山。杜重遠他們乘坐的那架小飛機飛得非常吃力,用所有力氣才飛到一萬兩千尺。空氣稀薄,機翼有點結冰的樣子。乘客們非常緊張。不過,他們似乎並不關心自身的安危,相反卻非常關心能否飛過去。後來,花了一個多小時,才飛過六盤山。又沿著黃河,飛到了蘭州機場。這才放心了。

3.蘭州印象:馬路狹窄,街道破舊,唯獨風景好

  不過,到了蘭州,他們前往新疆的行程才走了一半。接下,還有更大的挑戰。

好在,在蘭州機場,他們見到了空軍司令毛邦初。毛邦初聽了他們的情況後,當即決定,他乘坐小飛機,飛武漢,杜重遠他們則乘坐大飛機和一群航空人員去肅州。那時,轉機可不像現在,在飛機場等著飛機到了登機就行了。

受制於,氣象條件,飛機機械狀況,還有一些突發因素,轉機少則一兩天,多則三四天,茅盾去新疆,在蘭州等了一個月才等到合適的飛機。於是,他們就到蘭州城裡,登記了賓館,住下了。

抗戰初期的蘭州給他印象究竟如何呢?此時,蘭州雖然是西北交通樞紐,清末的陝甘總督衙門所在地,但各個方面是無法還是比較落後。

在杜重遠眼中,蘭州就是相對落後的地方。街道很窄,路也不平,繁華程度不能和西安相比,更不能同上海相比。更讓他失望的是,來西北之前,朋友說蘭州風景不錯,氣候也好。可惜他來的時機不對,秋高氣爽,瓜果飄香的蘭州,已經過了季節。由於,外地來蘭的人多,旅館早已人滿,無處居住,他便住在蘭州八路軍辦事處。

抗戰初期的蘭州印象:馬路狹窄,街道破舊,唯獨風景好

按照計劃,杜重遠一行,應該在第二天早上就飛往肅州,但是沒有想到,他們準備乘坐的那架中國航空的飛機被航空委員會徵用了。無奈中,只能換架只能坐12人的小飛機了,除了杜重遠和新疆的張代表以外,就是航空人員了。

誰知,飛了兩個多小時後,仍舊遭遇惡劣天氣,只得飛回蘭州機場。繼續等待合適的天氣。抽空,他們拜訪當時的甘肅省政府主席賀耀組。

見到杜重遠一行,甘肅省政府主席賀耀組請他們幫忙辦一件事,為甘肅的羊毛尋找出路。甘肅羊毛、皮張等,原本是外銷產品,東南沿海淪陷,依賴土特產外銷的甘肅經濟,雪上加霜,岌岌可危。水路不通走陸路,當時唯一能接甘肅羊毛皮張訂單的,就是蘇聯了。而盛世才又同蘇聯關係密切。他們自然答應了這個囑託。後來,甘肅羊毛成為同蘇聯貿易的重要內容。一隊隊蘇聯車隊從蘇聯拉來各種武器,又從甘肅拉走了一車車的羊毛等產品。甘肅絲綢之路的沿線民眾還把這些蘇聯車隊稱為羊毛車。這次,應是一次試水行動。

抗戰初期的蘭州印象:馬路狹窄,街道破舊,唯獨風景好

4.兩週後返回內地,寫下《到新疆去》

  次日,依舊早起,看看天氣還不錯,萬里無雲,正適合飛行。匆匆趕到了機場。起飛後,入眼的全是山脈,連綿不斷。不久,山就變成了雪山。這給杜重遠的感覺好像置身在北冰洋的天空中。在冰雪天地中飛了一個多小時,才又見人煙,接著看見了一個大城,他以為這是就肅州了。誰知,機師給他說,下面是張掖。人們所說的金張掖。過了張掖,又飛了1個多小時後,才抵達了肅州機場。

抗戰初期的蘭州印象:馬路狹窄,街道破舊,唯獨風景好

第二天,他們繼續飛往新疆。中間在安西加了油,吃了一碗麵。然後,就飛往迪化了。到新疆後,杜重遠大體瞭解了新疆,實地感受了新疆。這是杜重遠的第一次西北之行,也是他一度天山。這次西行他是1937年9月30日出發,10月4日到西安,10日到蘭州,13日到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他停留兩週後,當年11月初他返回南京。同月底,他在《抗戰三日刊》第30期,連續發表了《到新疆去》的系列文章,到四十八期結束。後結集為《盛世才與新新疆》,產生很大的影響。

不過,軍閥的本性就是反覆無常,起初處於時局的需要,盛世才對抗日民主進步人士很重視,後來盛世才,翻臉變卦,對抗日民主人士舉起了屠刀。1940年,杜重遠被軟禁在家。後被捕入獄,受盡折磨,堅貞不屈。1944年6月,盛世才派人將杜重遠毒殺,並毀屍滅跡。1986年,其著述結集為《杜重遠文集》出版。

請關注 請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