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經濟重心遷移,判斷自己的方向


看中國經濟重心遷移,判斷自己的方向


稍微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從西晉末年到隋唐5代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就開始南移,從北方黃河一帶向南方江浙一帶轉移,至於為什麼歷史上我國的經濟重心會向南移,這裡面的原因比較多,比如北方戰亂比較多,大量的北方人口南移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南方地理環境比較好,氣候比較宜人,而且南方人精耕細作,比較勤勞,所以經濟發展得比北方更快一些。

而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的經濟重心再次迴歸到北方,特別是京津唐以及東三省地區,當時我國很多重工業都佈局在北方,南方是很少有一些國企的分佈的。

所以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這幾十年時間,北方一直是我國的經濟中心,比如在70年代,我國GDP排名前10的省份當中,北方仍然佔了5個省份,分別是遼寧,山東,黑龍江,河北,河南。

但是自從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經濟就開始慢慢向南方轉移,截至目前我國經濟比較強的省份上大多都是分佈在南方。比如在2018年我國各省GDP排名當中,前10位的省份南方就佔了7個省份,北方只佔了三個。

對至於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經濟重心為什麼南移,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政策的作用。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還是處於比較貧窮的狀態,而為了改變當時經濟發展落後的狀況,我國推出了很多經濟刺激政策。

比如1979年7月,中央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市,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辦出口特區,到了1980年5月,中央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4個出口特區改為經濟特區,到了1988年4月又成立了海南經濟特區,可以看出這些經濟特區都是在南方,北方並沒有。

再比如到了1984年,為了進一步改革開放,我國開放了14個沿海城市,分別是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在這14個城市當中,南方城市佔了其中8個,北方佔了6個,可以看出南方的開放程度要明顯比北方多一些。

第二、南方地理位置優越。

這種改革開放之後,我國重點發展一些外向型經濟,特別是一些來料加工,在這種背景之下,南方大多沿海地區都具有良好的天然海港,這對於促進沿海地區對外貿貿易是有很大的幫助的。而且南方地區雨量充沛,能夠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再加上南方氣候比較溫暖,工作時間比較長,所以南方的生產效率相對會比南方高一些。

第三、港澳臺的帶動作用。

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港澳臺地區的企業對於推動大陸經濟的發展是有不可磨滅的作用,當時很多香港臺灣澳門的企業紛紛到大陸設廠,這些港澳臺企業在選擇在哪個地方設廠的時候,肯定會優先考慮離港澳臺比較近的地方,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包括珠三角,福建,浙江,上海,江蘇等地區就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而這些港澳臺的企業最初的時候是很少到北方投資的。

第四、南方營商環境更好。

在改革開放之前,包括在歷史上的其他朝代,我國大多數時候實行都是計劃經濟,在這種情況下,政治對於經濟的影響力和作用是非常大的,政治在資源配置當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但是自從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經濟開始向市場化經濟發展,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到主導性的作用,這時候資源會向那些更高效,利潤更高的地區流動。

相對於北方來說,我國南方的營商環境要更好,南方更有經商的傳統,比如現在比較著名的商幫,包括粵商、浙商、皖商這些都是南方的。相對來說,雖然北方也出過晉商,但目前晉商跟歷史上頂峰的時刻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除了有各大商幫的帶動作用之外,南方人也相對比北方更勤勞,而且更加任勞任怨,同時也更有闖勁,此外政府在市場經濟當中的干預程度相對比較低,這就讓市場能夠充分發揮資源調配作用,所以經濟活躍度會比北方好。

所以,作為一個商人,從投資的維度來講,做大概率事件,不做小概率事件,那麼我們在選擇大方向上就應該往南去,這樣才是最利於自己的生意,在有限的時間,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