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前后的汤阴纪实(一)

前 言

  古县汤阴,风雨千年;豫北重镇,兵家必争。抗日战争时期,以平汉铁路为界,分为路东(至卫河属中共冀鲁豫区委所辖)和路西(至林县边界归中共太行区委领导)两部分,是连接冀鲁豫解放区和太行解放区的地下交通要道。解放战争时期,汤阴是两大解放区的枢纽地区,也是国民党军固守的军事要地之一。1945年9月,冀鲁豫军区部队,对驻守汤阴县城的伪军发起进攻,首次解放汤阴城。10月又被国民党暂编第三纵队占领。1947年3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了豫北反攻作战,攻克黄河以北数座县城并围攻汤阴;全歼向北增援的国民党第二快速纵队;5月鏖战汤阴取得胜利,分治十年的汤阴县始成一体。1948年3月太行军区部队迅速歼灭占据县城四个月的国民党地方武装,汤阴城及县东广大地区再次回到了人民手中。无数革命先烈为之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就了不朽的篇章!

战争前后的汤阴纪实(一)

解放汤阴城资料图

1945年8月下旬,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与国民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 正式签订停战协定。

  1945年9月10日至10月12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部队在上党地区发起自卫作战。

  1945年10月下旬,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向我豫北地区进攻,晋冀鲁豫军民被迫奋起自卫,发起邯郸战役。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战争前后的汤阴纪实(一)


一、赴渝争取和平建国

  

战争前后的汤阴纪实(一)

战争前后的汤阴纪实(一)


二、边区军民自卫作战

194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党内指示。8月上旬 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1946年7至8月中原军区部队胜利突围。8月2日李先念率一部与陕南游击队回合,随后创建鄂豫陕根据地。8月30日王震率359旅进入陕甘宁边区。  

1946年8月到1947年4月,晋冀鲁豫边区军民反击国民党的猖狂进攻,先后发起了战役12次,收复县城81座,歼敌28个半整编旅30万人。蒋介石的全面攻势遭到全面失败。

  1946年8月10日至22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向开封至徐州段陇海线发起陇海战役,歼敌1.62万人,取得了反攻的首战胜利。

  1946年9月3日至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举行定陶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三师共1.72万人,师长赵锡田被俘。

  1946年11月18日至22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为打破国民党军打通平汉路的计划开始滑县战役,共歼敌1.1万人。

  1946年12月22日至1947年1月15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为策应华东部队在鲁南的作战,挺进巨(野)金(乡)鱼(台)战役,共歼敌1.4万人。

  1947年3月23日至5月25日,刘伯承、邓小平决定发起豫北反攻,歼敌4.5万余人,解放了汤阴等许多城镇和平汉两侧广大地区。

  1947年4月4日至15日,陈赓、谢富治兵团配合陕北作战乘虚向晋南三角地带发起攻势,歼敌1.48万人,吕梁、太岳两解放区连成一片。

战争前后的汤阴纪实(一)


三、汤阴人民路西斗争

1946年10月23日,驻守在汤阴的国民党军孙殿英部,向汤西解放区发起猖狂进攻。中共汤阴县委、县民主政府被迫撤离至林县黄花营。

  1946年11月上旬,汤阴县委开始了历史性的“黄花营整军”。在鼓舞士气纯洁队伍的基础上组成六个民兵连和四个区干队,开展收复失地斗争。

  1946年底,汤阴民兵发起牛横岭驱逐战,保安团落慌而逃,毙俘敌19人,缴获步枪5支,首战告捷。

  1946年12月9日,太行第五军分区部队、建国支队和汤阴民兵,发起了鹿楼战斗,激战一昼夜,毙伤俘敌700余人。

  1947年1月1日太行军区部队向赵家厂发起猛攻,全歼敌一个加强营,毙伤俘敌700余人。

  1947年2月6日,太行军区部队围攻鹤壁集,发起汤西反击战 。经过七昼夜的激战,先后攻克敌据点36处,歼敌2500余人。

战争前后的汤阴纪实(一)

豫 北 反 攻

  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示刘伯承、邓小平3月下旬发起豫北反攻作战,率10万大军重点打击向以新乡为中心的国民党军王仲廉部。至4月上旬,攻克延津等5座县城。又以一部分兵力围攻汤阴。18日全歼沿平汉路东侧向北增援的新乡国民党军第2快速纵队又乘胜攻克淇县、滑具、浚县等城。5月2日上午攻克汤阴城,全歼守军暂编第3纵队。至25日在攻占安阳外围的若干据点后,因准备南渡黄河,攻势作战遂告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40950人,其中俘敌26100人,毙伤14850人,国民党军退守新乡、安阳等少数孤立据点,有力地配合了山东战场的作战。

战争前后的汤阴纪实(一)

一 、战略进攻前奏曲

1946年9月16日,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

  1946年11月18日毛泽东给各区、各区党委、各纵队首长的电报稿。

  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改为向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3月18日、19日 中共中央机关和陕甘宁边区部队撤出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1947年3月至8月,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7年3月至5月华东野战军先后取得泰(安)蒙(阴)战役、孟良崮战役胜利,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基本被打破。

  1947年3月,正当胡宗南率部入侵延安时,晋冀鲁豫野战军于3月19日下达了豫北反攻的一号命令。

  1947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坚持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

  1947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决定叶剑英、杨尚昆率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大部分机关工作人员转移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统筹后方工作。

战争前后的汤阴纪实(一)

二 、挥师豫北斩敌腰

1947年2月,国民党军向陕北和山东展开重点进攻呈现哑铃状态势,豫北地区就是所谓战场腰部的核心。3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二次出击陇海后向豫北新乡移动。

  1947年3月9日,国民党军悍然将黄河引归故道,构成从晋南风陵渡到鲁中济南敌2000里正面上的所谓“黄河防线”

  驻守新乡的国民党整编第26军军长王仲廉率4个整编师和1个暂编纵队等守备平汉(北平至汉口)、道清(道口至清化)铁路及沁阳、济源、孟县等地区;第5绥靖区孙震率2个整编师及地方团守备平汉铁路以东黄河以北滑县、浚县、濮阳、长垣地区。

  晋冀鲁豫野战军集中主力第1、第2、第3、第6纵队和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部队,共60个团10万余人,组成4个作战集团和解放区10万民兵及20万支前民工发起豫北反攻作战。

  3月22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各作战集团由山东省阳谷、白衣阁等地出动,至28日,占领濮阳、封丘、延津、原武、阳武(今原阳)等城及牛市屯等据点多处。

  3月29日夜开始,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集团一部两次袭击黄河铁桥未果。

  4月1日夜开始围攻汲县守敌国民党军整编32师,2日攻占东关与外围据点多处。因原定在敌内部策反工作遭破坏,敌主力退守城内,不便攻歼;加之国民党军统帅部急令原拟调往山东战场的整编第66、第9师(各欠1个旅)由郑州驰援新乡,我军果断撤出战斗,令六纵北上围攻豫北重镇汤阴。

战争前后的汤阴纪实(一)

战争前后的汤阴纪实(一)

三 、围城打援扬神威

4月3日傍晚起,陈再道指挥第二集团主力由汲东地区渡过卫河,攻克屯子集、五陵集和窦公集等据点。

  4月7日攻克菜园全歼守敌“河南人民自卫军”第五总队司华生部等千余人。

  4月8日攻克太保,全歼守敌“河南人民自卫军”第一总队程道生 部近两千人。

  4月11日攻克楚旺,歼敌2800余人。杨勇率第一集团则进至汤阴东南之翟村、司马地区待机。

  陈锡联率第三纵队和太行第五军分区部队,向淇县发起攻击,经一小时激战,全歼守敌1100余人。接着,连克高村、庞村等据点,歼守敌扈全禄部1000余人。

  4月5日第六纵队和太行军区独立第一旅向汤阴发起攻击,孙殿英哀呼求援,王仲廉部分3路沿平汉路东侧北进,企图解汤阴之围。

  4月6日,敌第二快速纵队进至汲县以北与三纵第九旅二十五团交手,继续引其北上。3天后抵淇县以北之大赉店地区,处于孤立突出的位置。三纵以第九旅二十七团在宜沟以南地区实施阻击。

  10日上午8时,敌以2个营的兵力在11辆坦克及美式榴弹炮的配合下,向第二十七团阵地猛扑,位于宜沟魏成的五连阵地一度被突破。下午3时许,敌人又出动飞机、大炮、坦克再次发起猛攻。第九旅旅长童国贵在前沿中弹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下午5时许,撤入宜沟镇内与敌展开巷战。黄昏时分,第二十七团二、三营再次发起攻击,敌人败退大赉店南撤到淇县以南地区,按兵不动。

  刘邓再施诱敌之计,10日增调三纵八、九旅猛攻汤阴,迫使孙殿英向新乡、南京频频告急。王仲廉不得不执行顾祝同的严令,于13日亲率大军出动增援仍以第二快速纵队为先锋,沿平汉路东侧向北开进。

  16日,第二快速纵队进入卫河以北、淇河以东的河套地区。

  陈锡联命令七、九旅分由南北两个方向对敌第二快速纵队实施合击,八旅及太行军区独立第二旅以最快速度直插同山截断退路。敌于17日午后下令向白寺、同山方向全线撤退。

  七旅旅长赵兰田当机立断,命令各团迅速派轻装部队迅速追击。二十一团团长何志聪统一指挥二、三营以及十九团一营和二十七团一营从东西北面三面兜击包抄。敌钻入附近的大胡营、小胡营等村子固守,伺机突围。

  陈锡联、彭涛定决定18日拂晓发起总攻。全歼灭了有王牌军之称的第二快速纵队,毙伤敌1500余人,俘虏纵队司令李守正以下9000余人,并缴获其全部坦克、汽车和其他武器装备。追击中又歼整编第41、第66师各一部并乘势收复淇县、滑县、浚县3座县城。

  4月2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乘国民党军王仲廉主力退守新乡之际,六纵十六、十七旅和三纵八旅北返汤阴结集。当晚,十七旅攻占汤阴北关。于5月2日攻克汤阴城,全歼国民党军暂编第3纵队。

战争前后的汤阴纪实(一)

四 、急令整训再出征

5月7日第2集团一部攻克安阳东北之崔桥据点,歼敌2000余人。随即以第2、第3纵队为北集团;以第1纵队为南集团;以太行军区主力为西集团,5月9日发起对安阳外围据点的攻击。经十六天的战斗,至25日,攻克外围清流、豆腐营、南下关、三官庙、安阳桥、三里屯、袁坟、袁宅及广益纱厂等多处据点,歼敌整编第四十师2个团和地方武装共6000余人。

  1947年5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刘邓争取于6月1日前休整完毕,6月10日前渡河,向晋冀鲁豫区和豫皖苏区之敌进击。

  因安阳城工事坚固,障碍较多,短时难以攻取,同时王仲廉不敢北上增援,为争取时间进行战略进攻准备,停止进攻安阳,以太行、冀南军区独立旅部队继续围困,野战军主力部队转入休整。至此,豫北反攻作战结束,先后歼灭敌人4.5 万多人,有力地牵制配合了山东、陕北战场。豫北反攻作战成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前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